<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建院20周年/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建院3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會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于2024年10月18日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就在這個收獲的季節,在甲辰秋日,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迎來建院30周年華誕。建立學院的決策背景,源于1993年中德兩國總理倡議。當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蓬勃發展之時,兩國總理提出了一系列關于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里的合作倡議,其中就有同濟大學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項目。可以說,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的創立,是站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起點上,來開啟為中國職業教育作貢獻的使命之旅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建院20周年/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建院30周年宣傳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于2024年10月18日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建院20周年/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建院30周年高質量發展大會會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于2024年10月18日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學院的發展歷程表明,這是中國和德國職業教育合作的一個成功范例:在職業教育師資培養領域,無論是在實施行動中,抑或是在理論研究上,都為中國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發揮了表率作用,以至于該項目被中德兩國共同稱為《同濟模式》。而選擇同濟大學建立職業技術教育學院的緣由,如同濟大學原黨委書記、中國駐德國大使館原教育參贊周家倫教授所言:歷史給予了同濟機遇,而同濟也創造了歷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嘉定校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四平路校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 回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走過的三十年,可以說,這是校史超越百年的同濟大學關于職業教育的理念與實踐的經典敘事。對此,長春《職業技術教育》雜志曾有一段精辟的論斷:百年同濟,不只是一個時間的概念,而更是一個歷史的范疇,一個文明的高度,一個蘊含豐富內涵的價值體系。是啊,正值而立之年的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學院創建與發展的三十年歷史,是時間見證、文化積淀與教育記憶的彰顯,<span style="font-size:18px;">承載著一所百年高等教育學府對職業教育的由衷認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中德工程學院高質量發展大會會場(2024年10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出席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中德工程學院高質量發展大會外賓(2024年10月18日)</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中國頂尖高等教育行列里的同濟大學,之所以對職業教育情有獨鐘,就在于同濟大學具有“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世濟天下”的精神品格,學校初創伊始,其辦學精要,就與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若合符節:高度重視能力訓練,高度重視實踐環節,強調校廠結合、知行合一,著力培養應用型專門人才。而這也正是德國教育思想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慶華教授主旨報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照片源自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中德工程學院院長王繼平教授主旨報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是1994年10月由國家教委下文設立的,是國家在高水平大學中創辦的第一所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學院首任院長是教育部原副部長、同濟大學原校長吳啟迪教授,第二任院長是同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朱紹中教授。而我與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有一種特殊的緣分,一層特別親密的關系,那就是曾經榮幸地擔任過學院第三任院長,特別是在任職前后有幸與王繼平,陳祝林,張建榮,徐朔,彭賢杰,顏明忠,蔡躍,陳永芳,王云峰,王曉平,孫玉華,王路炯,王奕俊,鄭建萍,師慧麗,劉銘東,王建初,李同吉,羅陽等領導和專任教師,還有辛美娟,林惠蘭,王靜,王伯欣,王旦容,顧劍峰,周圣濤,陳蓓,陶雅萍,文建龍,楊紅梅等管理人員一起,為職業教育事業并肩“戰斗”過。難以忘懷的那些日子,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王繼平教授現為院長,兼任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院長;王奕俊教授現任副院長,兼任中德工程學院副院長,正在為中德職業教育合作邁上新臺階,繼續砥礪前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建院三十周年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從左至右】李國強(同濟大學外辦原副主任)、朱紹中(同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席茹(教育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司二級巡視員)、周家倫(同濟大學原黨委書記、駐德國大使館原教育參贊)、姜大源(教育部職業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金華職業技術大學浙江省現代職業教育研究中心首席專家)、董琦(同濟大學原副校長)</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0月18日于同濟大學逸夫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與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同事和研究生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從左往右】占明君(職業技術教育在讀碩士研究生),黃穎芬(院友,17級教育專業碩士),謝莉花,鄢彩玲,姜大源,張建榮,王路炯,周娜,李同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0月18日于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今天,2024年10月18日,可謂雙喜臨門: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建院30周年與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建院20周年紀念活動同時舉行。出席今天兩院院慶的有上海市副市長解冬、德國駐上海總領事李德仁(Robert Riedel)、中國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二級巡視員席茹、德國聯邦教研部國際司副司長德里約夫·A·曼納(Frithjof·A·Maennel)等領導和嘉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院慶發展大會開場音樂《弦樂四重奏》:門德爾松《第一弦樂四重奏第二樂章》</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于2024年10月18日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院慶活發展大會尾聲音樂《弦樂四重奏》: 民樂《花好月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攝于2024年10月18日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同濟大學黨委書記方守恩,校長鄭慶華,常務副校長呂培明,副校長婁永琪,東華大學原黨委書記、同濟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朱紹中,同濟大學原副校長董琦等,參加了院慶活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分享兩院華誕生日蛋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秦詠紅 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0月18日上海曼格納藝術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分享兩院華誕生日蛋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弋 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0月18日上海曼格納藝術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 值此學院三十周年華誕,感慨萬千,欣然填詞一首:《東風第一枝·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建院三十周年賀》,以抒發今日的激動心情,既是對過往的美好回憶,也是對未來的衷心祝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院慶三十周年留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0月18日于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東風第一枝</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建院三十周年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姜大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10月18日</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卅載回眸,中德攜手,建成職教學院。因循總理提言,賡續百年風范。師資培養,顯特色、杏壇交贊。索規律、原理研究,業界盡出經典。</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凝眾智,偕筑夢苑;集廣益,并行彼岸。縱觀合作征程,不懼風云變幻。萊茵黃浦,正同濟,沈謀新版。向未來、當可揮毫,再賦泛舟詩卷!</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與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張建榮教授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0月18日于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東風第一枝·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建院三十周年賀》德文譯文(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與職業技術教育學院鄭建萍教授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10月18日于同濟大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注 釋</b></p><p class="ql-block"> 1.卅載,三十年。卅,數詞,音[sà 颯],指三十。</p><p class="ql-block"> 2.提言,指建議、倡議。意為向公眾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也指其所表達的想法和意見。總理提言,指1993年中德兩國總理倡議在兩國開展系列教育合作項目,其中就包括在同濟大學設置職教師資培養專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嘉定校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嘉定校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span></p> <p class="ql-block"> 5.交贊,一齊稱譽。語出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嬌娜》:“滿堂交贊,惟嬌娜不樂。”又見清末民初·田北湖《論文章源流》:“君民交贊之掌故,而非一姓一家之史臣所可私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嘉定校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 6.夢苑,指充滿想象和藝術氣息的地方。此處代指建成的同濟大學職教學院。</p><p class="ql-block"> 7.彼岸,象征人們追求的未來和故鄉,代指美好的向往和憧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 8.同濟,同舟共濟簡稱,也是同濟大學名字的涵義所在,即同心協力、共同克服困難。而“正同濟”,意指當下堅守同舟共濟的共識和校訓的狀態。這里“正”字的意思,?一是合于法則、?道理,?二是表示進行之中的動作。類似的詞組如正清華、正青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 9.沈謀,周密的謀劃。語出舊題·漢·馬融《忠經·冢臣》:“夫忠者……在乎沈謀潛運,正國安人。”又見唐·賈島《寄滄州李尚書》詩:“沈謀藏未露,鄰境帖無喧。”</p><p class="ql-block"> 10.新版,意指新的合作項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圖片源自全網)</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沙县|
盈江县|
卓资县|
自治县|
溧阳市|
南木林县|
临沭县|
玛曲县|
太仓市|
福州市|
合阳县|
左云县|
昌邑市|
清新县|
石泉县|
冀州市|
菏泽市|
昭平县|
元阳县|
康乐县|
漾濞|
五寨县|
进贤县|
宁陕县|
廉江市|
湘潭县|
郑州市|
历史|
祁连县|
三穗县|
花垣县|
铜鼓县|
吉林省|
怀集县|
南安市|
德惠市|
重庆市|
丹东市|
永寿县|
海南省|
宿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