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昭君故里,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南郊的寶坪村(興山縣,西漢時歸屬為南郡秭歸縣)。</p> <p class="ql-block">西漢甘露元年(公元前53年),王昭君就出生在香溪河畔的這個小山村。</p><p class="ql-block">這里山青水秀、物產豐富、民風質樸,距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故里僅二十余里。</p> <p class="ql-block">昭君六歲時開蒙啟智,父親請來私塾先生教讀。幼年昭君十分聰慧,過目不忘,過耳成誦。</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8年農歷八月十五日,父母為年滿15歲的王嬙舉辦“笄禮”,賜字“昭君”。此時的昭君姑娘已經出落成“顏色皎潔、聞于國中”、琴棋書畫無所不精的絕色美女。</p> <p class="ql-block">郡、縣兩級官員在每年“考察賢良孝悌杰出之人向朝廷舉薦”的例行巡視中,在香溪河畔的寶坪村發現了端莊秀麗的王昭君,于是決定將她敬獻給朝廷。</p> <p class="ql-block">傳說昭君乘船離開家鄉時,父老鄉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昭君便在香溪河旁的一條小溪邊,向送行的鄉親們深深鞠躬以示謝意,這條小溪因此得名“小禮溪”。</p> <p class="ql-block">船過小禮溪,家鄉已隱入崇山峻嶺之中,昭君心中有不盡的愛戀與難舍,便回轉身去,面對家鄉再行三跪九叩的大禮。此地恰巧也有一條注入香溪河的小溪,便被喚作“大禮溪”。</p> <p class="ql-block">昭君乘坐官船到達當年秭歸縣治所(今秭歸縣歸州鎮)謁見縣衙長官,再順長江而下到達南郡郡治所在地江陵。謁見南郡太守后,換乘車輿,經南陽入武關,沿秦直道進入長安。全程一千七百余里,行程約一個半月。</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7年,王昭君來到京城長安,成為漢宮掖庭的一名待詔宮女。昭君從小受到屈原高尚峻潔的人格影響,志不茍求,因而獨坐深宮三年,無緣面君。</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于第三次入朝,“愿婿漢氏以自親”,與漢朝永結同心。漢元帝下旨,從后宮中遴選佳麗以配單于,王昭君“乃請掖庭令求行”,自愿出塞和親。</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年春,王昭君離別長安,啟程前往匈奴。長安城里萬人空巷,爭相目睹這一盛大的場面。數千人的送親隊伍浩浩蕩蕩,經馮翊(今西安東北)、出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跋涉數月,盛夏之時終于抵達匈奴單于庭(今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附近)。</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年盛夏,草原上彩旗獵獵,呼韓邪在單于廷舉行隆重的和親儀式,人們高呼“單于和親,千秋萬歲”的祝辭,慶賀單于、昭君相親相愛、胡漢兩族天地同春。</p> <p class="ql-block">關于王昭君去世的年代和確切地址,史書無明文記載。據匈奴史專家推論,王昭君可能在公元前六年到一年間,在單于庭去世。</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呼和浩特昭君墓“青冢”)</p> <p class="ql-block">自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到公元18年王昭君的侄子王颯出使匈奴,前后六十多年間,王昭君和她的侄子、兒子、女兒、女婿、外孫三代,為民族的和平友好奔波于長城內外,所做出的貢獻和犧牲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p> <p class="ql-block">王昭君紀念館里有一句總結性的語言:</p><p class="ql-block">王昭君出塞和親兩千余年來,其生平事跡被一代代傳頌,人們稱頌王昭君為“美的化身”、“和平使者”。弘揚以“和”為核心的昭君文化,是人類社會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時代主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p> <p class="ql-block">愿我們的“長江女兒,草原母親,和平使者”,王昭君永遠活在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韓連緒</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21日</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社旗县|
电白县|
宝坻区|
西宁市|
德钦县|
平潭县|
凌云县|
务川|
绥中县|
邹城市|
镇坪县|
徐水县|
平乐县|
巴中市|
连南|
新绛县|
虹口区|
穆棱市|
新干县|
临沂市|
临沭县|
伊春市|
密云县|
肃南|
镇安县|
万宁市|
仪陇县|
黔江区|
郧西县|
天门市|
桓台县|
虹口区|
临洮县|
儋州市|
定陶县|
延边|
德江县|
蒙山县|
天津市|
平南县|
武夷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