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北塔寺游玩出來,過人民路,沿桃花塢大街一直往西走,會看到“桃花塢里”。</p> <p class="ql-block">“桃花塢里”是德必集團與蘇州名城保護集團攜手打造的古城保護更新項目。項目地處古城核心區域,北臨唐寅故居,南臨桃花塢大街,由原新光絲織廠老廠房改造而成,占地面積35000多平米,總投資8000余萬元。項目將打造富有江南詩意的文商旅融合街區,分兩期開發,一期于7月部分開業,二期將于9月底開園。</p><p class="ql-block">“桃花塢里”旨在以“城市、歷史、文化”為依托,融入在地文化和時尚創意,塑造桃花塢特色文化IP。目前,桃花塢版必勝客、華住 6.0 漫心府酒店、桃花合院、桃花禮堂、“塢”小酒館等品牌已陸續簽約,后續將積極引入時尚潮玩、特色餐飲、文創衍生、漢服攝影等特色業態,持續豐富消費場景,激活片區人氣、商氣。</p><p class="ql-block">9月28日上午,蘇州“桃花塢里”盛大開園。作為“桃花塢里”十景之一,子畏書院同時開業,與唐伯虎“隔空相望”。</p> <p class="ql-block">子畏書院之名,源于明代才子唐寅。唐寅字子畏,才情橫溢,書畫詩酒,皆成絕響。子畏二字,是唐寅對天命之敬畏,亦映其人生感悟之深邃。以“子畏”命名書院,既是對唐寅才情與風骨的致敬,亦是書院追求文雅高潔、超凡脫俗之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走出桃花塢里,繼續沿桃花塢大街前行并左轉,就是唐寅寺。</p> <p class="ql-block">唐寅寺目前閉門歇業,寺內維修。沿唐寅寺左轉行進,就能看到唐寅故居。</p> <p class="ql-block">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和祝允明、文征明、徐禎卿在明代中期被并稱為“江南四才子”,他還是明代繪畫史上“吳門四家”“明四家”之一。弘治十八年(1505),唐寅于桃花塢擇地建宅,署額桃花庵。清順治初,名醫沈明生得其址,時人稱為唐家園。乾隆年間僧禪林、道心改建為寶華庵,光緒年間又曾改作文昌閣。</p><p class="ql-block">唐伯虎故居由蘇州桃花塢發展建設有限公司在原址上進行了整體修復,修復以唐仲冕重修唐寅故居刻本圖示為依據,保持原有建筑的布局、風貌,配置學圃堂、寤歌齋、蛺[jiá]蝶齋、夢墨亭等。2016年唐伯虎故居被列入《蘇州園林名錄》。</p> <p class="ql-block">唐寅故居</p><p class="ql-block">唐伯虎故居,即寶華庵,又稱文昌閣,為“江南四才子”之一唐伯虎(唐寅)的故居,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西大營門雙荷花池13號。唐伯虎故居建于明代,現占地面積為8740平方米,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唐寅故居文化區經過保護修繕,包含唐寅故居遺址、 唐寅祠、文昌閣、 文化產業綜合街區、桃花塢美術館 、文化特色酒店六部分。這里成為了人們了解唐伯虎以及感受蘇州文化的重要場所,吸引著眾多游客前來探尋江南才子的風采與 故事。</p><p class="ql-block">文昌閣,坐落在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正中心,面積約200㎡。作為古代的傳統祭祀建筑,祭祀的是傳說中掌管文運功名之神——文昌帝君。學子們對其參拜、祈求庇佑仕途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唐寅詩</p><p class="ql-block">月轉東墻花影重,花迎月魄若為容。</p><p class="ql-block">多情月照花間露,解語花搖月下風。</p><p class="ql-block">云破月窺花好處,夜深花睡月明中。</p><p class="ql-block">人生幾度花和月,月色花香處處同。</p> <p class="ql-block">桃花塢美術館</p><p class="ql-block">桃花塢美術館緊鄰文昌閣,目前尚未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美術館對面就是商業區建筑,目前也尚未營業。</p> <p class="ql-block">桃花庵前的園林景觀充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從建筑的風格到植物的種植,再到水面的布置,每一處都透露著中國傳統園林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無論是遠觀還是近賞,都能讓人感受到一種寧靜、和諧與美麗,仿佛置身于一個遠離塵囂的世外桃源。這里是眾多青年男女的拍照打卡點,有拍婚紗照的,也有好多穿古裝拍照打卡的。</p> <p class="ql-block">相信大伙兒都看過《唐伯虎點秋香》這部喜劇電影。這部電影不僅讓周星馳這個角色家喻戶曉,也讓唐伯虎這個歷史人物耳熟能詳。但來到唐寅故居沒有看到一絲半點與“唐伯虎點秋香”有聯系的痕跡。</p><p class="ql-block">所以不禁要問歷史上的唐伯虎,真的點過秋香嗎?答案是否定的。</p><p class="ql-block">歷史記載,在《蕉窗雜錄》中首次出現了唐伯虎與秋香的故事,后來又經由馮夢龍的《警世通言》傳揚開來,才使秋香這一人物廣為人知。秋香本名叫林奴兒,出生于一個官宦人家,是獨生女,自幼便頗受家中寵愛。</p><p class="ql-block">而此秋香并非唐伯虎的愛人,兩人生活年代差距甚遠,秋香出生在1450年,而唐伯虎出生在1470年,秋香足足比唐伯虎大了20歲,所以“唐伯虎點秋香”純屬是子虛烏有,都是后人杜撰出來的文學作品。</p><p class="ql-block">在歷史上,唐伯虎確實與一位名叫沈九娘的女子結婚。唐伯虎在他的詩歌和繪畫作品中也常常提到沈九娘的名字,表達了對她的深厚感情。</p><p class="ql-block">那么,這虛構的愛情從何而來?</p><p class="ql-block">一是明代中葉,士大夫思想解放,希望出現一個反傳統的標志人物,唐伯虎成為他們的寄托。二是戲曲的渲染加劇,唐伯虎成為不受禮教束縛的化身。三是后人錯誤地將另一書生的故事加到唐伯虎身上。種種想象累積,使真實的唐伯虎變成了傳奇。</p><p class="ql-block">相比文學中的絢麗,真實的唐伯虎生活平淡。他不是吊兒郎當的才子,而是勤奮學習的讀書人。他不曾輕薄女色,而是一心侍奉贍養妻子。唐伯虎的真實人生并不俗氣,反而令人欽佩。</p> <p class="ql-block">溪水,池塘,假山,亭榭</p> <p class="ql-block">唐寅桃花庵圖</p><p class="ql-block">乾隆·清</p><p class="ql-block">吳中愛看吳人畫,況是吳人畫最高。</p><p class="ql-block">世上只期為散木,庵前疑復綻新桃。</p><p class="ql-block">松風寒處安茶銚,石凍春深試酒槽。</p><p class="ql-block">七字志懷頗見道,寧云溪壑興堪陶。</p><p class="ql-block">題桃花塢</p><p class="ql-block">乾隆</p><p class="ql-block">年前立春已半月,氣早昌昌生意勃。</p><p class="ql-block">孟月甫屆下之浣,即見山桃花欲發。</p><p class="ql-block">雖以閏月定四時,盈縮長短原人為。</p><p class="ql-block">人為實不出天定,萬物菀枯各自知。</p><p class="ql-block">聞之金閶亦有此,唐寅輩逞材華美。</p><p class="ql-block">四度南巡闕訪曾,流水行云而已矣。</p> <p class="ql-block">桃花庵歌</p><p class="ql-block">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p><p class="ql-block">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賣酒錢。</p><p class="ql-block">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p><p class="ql-block">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p><p class="ql-block">但愿老死花酒間不愿鞠躬車馬前。</p><p class="ql-block">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p><p class="ql-block">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p><p class="ql-block">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閑。</p><p class="ql-block">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p><p class="ql-block">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p> <p class="ql-block">進入桃花庵故居內,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六如堂"。唐寅中年之后,由于人生遭遇、命運捉弄和清困生活,他的內心懷有避世想法,開始信奉佛教,研究佛經,按《金剛經》的“六如偈”,為自己起字號為“六如居士”。</p> <p class="ql-block">唐寅畫像</p> <p class="ql-block">唐寅生平大事記</p> <p class="ql-block">學圃堂</p><p class="ql-block">唐寅一生交友廣泛,最愛會友雅集,學圃堂就是唐寅會見朋友、接待賓客的場所。</p><p class="ql-block">廳堂內這幅巨大的屏風上,是唐寅所繪的《十才子圖》,此圖展現的是唐寅與他的好友一起切磋書畫、詩酒助興、談笑風生的情景。</p><p class="ql-block">唐寅家中擁有兩塊菜地,學圃是學習種植蔬菜的意思,以“學圃”作為廳堂的名字,展現出唐寅對田園生活的雅致追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寤歌齋</span></p><p class="ql-block">唐寅在桃花庵筑有寤歌齋,寤歌就是睡醒后歌唱之意。此處面朝滿池風荷,唐寅隱居其中,不問世事,終日與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為伴,頗有古代隱者風范。</p> <p class="ql-block">蛺蝶齋</p><p class="ql-block">唐寅的桃花庵宅園四周桃樹成林,春日里繁花似錦,蝴蝶翩躚飛舞,如夢似幻。他曾留下詩句“蛺蝶翻翻殘夢里,曲欄纖手憶同攜”,故取齋名為“蛺蝶齋”。</p><p class="ql-block">在民間,唐寅的故事充滿了浪漫色彩,被譽為“江南第一風流才子”。蛺蝶齋內牌匾上的“落花有情”四字,彰顯出文人的雅致情懷。</p> <p class="ql-block">滿屋詩畫氣息撲面而來,坐下來欣賞欣賞吧!</p> <p class="ql-block">唐寅畫《葑田行犢圖》,真跡收藏在上海博物館。</p><p class="ql-block">唐寅畫上題詩:“騎犢歸來繞葑田,角端輕掛漢編年;無人解得悠悠意,行過松陰懶著鞭”。</p><p class="ql-block">這幅畫上面還有乾隆皇帝的題詩:“牽牛從未敢蹊田,南畝躬耕望有年。手捉漫疑包氏靷,心空哪憶 祖生鞭。”這也是從畫意與詩意兩 個方面著眼的。從畫面上面看,“牽牛從未敢蹊田,南畝躬耕望有年”,這是一位躬耕壟畝的隱者形象。從詩意看,唐寅用了“漢書掛角”的典 故,而畫中并沒有《漢書》掛角。乾隆皇帝于是懷疑唐寅畫的是不是李密。 “手捉漫疑包氏靷”,畫面上的這位老者是李密嗎? 他手里捉的是尋訪包愷的牛韁繩嗎?這個疑問應該是合情合理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高陵县|
那坡县|
宁陵县|
彰化市|
嵩明县|
屏边|
双辽市|
三穗县|
静宁县|
饶阳县|
林甸县|
石城县|
柘荣县|
霞浦县|
庄河市|
友谊县|
浑源县|
石城县|
云林县|
陆河县|
汉川市|
云和县|
饶阳县|
彰化县|
津市市|
响水县|
偏关县|
比如县|
江口县|
胶南市|
陈巴尔虎旗|
响水县|
定日县|
嘉祥县|
奉新县|
延庆县|
富顺县|
涟水县|
天等县|
乌拉特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