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返回拉薩后,向西前往日喀則方向開始珠峰大本營探秘之旅。還是原來的司機小杜,但增加了兩位上海姑娘同行。一路風光秀麗,經常看到不少磕長頭前往圣山朝拜的虔誠佛教徒,由衷佩服他們的執著和毅力。</h3> <h3>一 路上經常可以見到藍天、白云、高山、森林、濕地交織在一起的美麗風景。</h3> <h3>日喀則是一個美麗如詩的地方,是一個少有的世外桃源,也是西藏的大糧倉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糧油生產總量居西藏首位,所以日喀則的藏語意思是"水土肥美的莊園"。 </h3> <h3>正值秋季,路邊看到大片已經收割的青稞,到處是一片豐收景像。</h3> <h3>藏民現在生活富裕,都住上了國家補貼后蓋的新房,但基本保持了淳樸的藏族風格,這點非常值得稱道。</h3> <h3>仔細一看,有些民居的圍墻,竟然是用干牛糞堆砌而成。</h3> <h3>還有的民居圍墻上貼滿了牛糞,這絕對是西藏獨特一景,牛糞曬干后是藏民平時做飯、冬天取暖必不可少的燃料。</h3> <h3>看到路邊幸苦勞作的藏族婦女背著沉重大筐,里面裝滿的好像是撿拾遺漏在地里的青稞。</h3> <h3>路過一個村莊,偶遇拉著一車藏族孩子的拖拉機。</h3> <h3>見到我們拍照,孩子們興奮的伸出剪刀指。</h3> <h3>面對攝像機鏡頭,孩子們感到十分新奇。</h3> <h3>熱情邀請這幾個淳樸的藏娃合影留念。</h3> <h3>扎什倫布寺位于日喀則的尼色日山下,海拔3950米,比拉薩的布達拉宮還高一些,是日喀則地區最大的寺廟,也是后藏地區的宗教文化中心。</h3><h3>明代1447年,由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弟子,一世達賴喇嘛的根敦珠巴取名并主持興建,后來四世班禪羅桑卻吉堅贊加以擴建。自四世班禪擔任主持后,這里就成為了歷代班禪大師的“駐錫地”。</h3> <h3>既然是班禪大師的“駐錫地”,為什么卻由一世達賴喇嘛取名并主持興建呢?原來達賴與班禪有著同門師兄弟的淵源,他們都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弟子,而且早期還沒有達賴與班禪的稱號。</h3><h3>達賴的稱號始于1578年,從三世開始,前面二世是追封的;而班禪的稱號始于1645年,從四世開始,前面三世是追封的。所以,當根敦珠巴取名并主持興建扎什倫布寺時,他的身份還不是一世達賴喇嘛。</h3> <h3>而一世班禪克珠杰當時的地位是很高的,與師父宗喀巴、師兄甲曹杰被后世并稱為“師徒三尊”,也就是黃教創始期三個最重要的領袖。</h3><h3>達賴、班禪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兩大活佛,兩位分別代表前藏、后藏的政治和宗教利益,并在各自教區內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統治制度。</h3><h3>高處白墻為曬佛臺。</h3> <h3>藏傳佛教信徒一般認為班禪是"月巴墨佛"即阿彌陀佛的化身,而達賴喇嘛為觀音菩薩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剛手菩薩的化身,清朝皇帝是文殊菩薩化身。依此說法,達賴喇嘛和蒙古可汗分別是班禪喇嘛的左右脅侍,可見班禪在藏傳佛地位在歷史上應遠高于達賴。</h3><h3>現在寺里已經有了自來水,年輕的僧人正在往水桶里接水。</h3> <h3>由于扎布倫寺在后藏的地位很高,因此其建設規模可與前藏達賴的布達拉宮相媲美。它與拉薩的“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拉卜楞寺并列為格魯派的“六大寺”。<br></h3><h3>后面大殿為十一世班禪“駐錫地”。 文革期間,四世班禪靈塔因寫有偉大領袖毛主席萬歲的標語而免遭破壞。</h3> <h3>扎什倫布寺的房屋和殿堂依山而建,整體面南偏東,是依照黃教傳統的建筑布局,整個建筑分為班禪拉章(寢宮)、堪布會議廳(后藏行政機構)、四大扎倉(經學院)和靈塔殿、曬佛臺等幾大部分。</h3><h3>寺廟雖然宏大,但僧人卻穿行在寺廟狹窄的過道中。</h3> <h3>因殿內禁止拍照,只能在門口拍下這個用各種錢幣貼出來的佛家符號。<br></h3> <h3>扎什倫布寺其實就是一個獨立的社區,只不過居民都是僧人,許多人都是從小就在這里長大,學經、辯經、學位考試,并在這里終老。我們漫步于寺廟中,遇到一位年邁的僧人。<br></h3> <h3>藏族婦女將供品放進磚孔內,默默地在佛像前祈诪。</h3> <h3>路過拉孜城邊,發現有一座從上海到拉孜5000公里的里程標志,不由得產生躍躍欲試的瑕想,如能從北京自駕車進藏一游該多過癮呀!</h3> <h3>藏族孩子十分可愛但很羞澀。</h3> <h3>終于看到珠峰標志,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為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按2005年中國國家測繪局測量的巖面高為8844.43米,尼泊爾則使用傳統的雪蓋高8848米(但包括復蓋的雪層)。</h3><h3>珠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邊境線上,它的北部在中國西藏定日縣境內,南部在尼泊爾境內,而頂峰位于中國境內。</h3> <h3>快接近珠峰,海拔逐步升高,到處呈現的是蒼涼的高原風光。</h3> <h3>遠處連綿的雪山被白云繚繞,從左向右依次是瑪卡魯峰(第5高峰、8463米)、洛子峰(第4高峰、8516米)、珠穆朗瑪峰(第一高峰、8844.43米)和卓奧友峰(第6高峰、8201米)、希夏幫瑪峰(第14高峰、8012米)5位身高超過8000米的巨人排成一行,頗為壯觀。</h3><h3>珠穆朗瑪峰藏語中“珠穆”是女神的意思,繼瑪卡魯峰、洛子峰之后珠峰位居第三,而“朗瑪”是第三的意思,所以稱為珠穆朗瑪峰。</h3> <h3>越野車停在一處高山觀景點。</h3><h3>世界上僅有的14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均在亞洲,其中11座為中國或與臨國共有,3座在臨國。</h3> <h3>面對藍天白云雪山高原,心胸頓感無比寬廣。</h3> <h3>這里的氧氣含量僅為平原地區的一半,海拔四千米以上一般人空手慢慢走路都大喘氣,如同背負20公斤的東西,越往上負重越多,五千米以上徒步行走相當于內地負重40公斤。</h3><h3>看到如此美景,只顧指點江山,已經忘記氣短胸悶。</h3> <h3>珠峰是在1953年被一個叫希拉里的新西蘭人首先攀登上去的,目前珠峰已經被登頂7000多次,總計有282人死亡,4%的死亡率在喜馬拉雅地區的登山活動中已經算較低的。</h3><h3>盡管沒有可能攀登珠峰,但能在如此近距離欣賞她的壯麗身姿也是一生難得的奇遇和享受。</h3> <h3>這盤旋而上又盤旋而下的珠峰路,從久烏拉山口到珠峰大本營的100公里山路是最為艱難的路,盤山路彎彎曲曲的如同蚯蚓,車子左偏右拐,十分考驗司機的駕馭能力。</h3><h3>風景都在路上,路本身也成了風景! </h3> <h3>腳下曲折的盤山路像是畫在山坡上的巨大曲線,甚為壯觀。</h3><h3>昔日去珠峰大本營的路比較坎坷,但2014年下半年珠峰的路已經完全修好,現在全程柏油路,去珠峰大本營已不再艱難。</h3> <h3>遠處發現有人在騎行,原來是老外騎車上珠峰。</h3> <h3> 僧人在掛著五彩經幡。</h3> <h3>這里的經幡有一部分是游客掛的。有些藏民看到了商機,在此出售經幡。</h3><h3>與山區藏族小妞合影。</h3> <h3>路邊有藏民在擺地攤,售賣藏族特色小商品。</h3> <h3>當地藏民抓緊時機與司機導游搞好關系,希望能將一些生活物品捎上珠峰大本營,我們的車上就幫助拉了不少方便面、飲料。</h3> <h3>今天天氣晴朗,越來越接近珠峰,遠處云霧繚繞, 珠峰若隱若現。</h3> <h3>來到離珠峰最近的邊防檢查站。這是一個非常嚴格的武警檢查站,每個人都要到柜臺登記,出發前辦的邊防證在這里起到了作用。</h3> <h3>這是旅行社給西藏邊防總隊開的介紹信,有誰的名字就給誰一份,通過邊防站時蓋章放行。</h3> <h3>來到絨布寺,這是一個富有地方特色的屬寧瑪派的僧尼混居寺,距珠峰峰頂約二十余公里,海拔約5100米,地勢高峻寒冷,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廟,所以景觀絕妙。絨布寺是觀賞珠峰的佳地之一,白塔、五彩經幡、藍天與白雪皚皚的珠峰交相呼應,平添了豐富炫麗的色彩。</h3> <h3>整個絨布寺依山而建,一共五層,使用的只有兩層,寺廟共有三十間一百多個床位的旅店,接待中外游客,還設有餐廳和小賣部。條件盡管比較簡陋,但每位旅客都能吃到熱乎乎的面條、米飯、炒菜等現做的飯菜和種種方便、罐裝食品。</h3> <h3>這是世界海撥最高的轉經筒,不能錯過如此機緣,我們趕緊反復轉了好幾遍。<br></h3><h3>從這里出發經過峽谷、懸崖與怪石到珠穆朗瑪峰大本營,步行需2小時,坐車只要15分鐘。</h3> <h3>寺內年青僧人在木制經筒邊曬太陽,我們也湊過去摸了摸,能沾上世界最高經筒的佛運就行。</h3> <h3>經過最后一個公安邊防總隊的檢查站,武警戰士在此登記每位游客的身份證,并宣讀旅游須知:不許拍攝營房和士兵,不許展示任何標語等等。</h3> <h3>終于抵達神往已久珠峰大本營!</h3><h3>今天幸運之神再次降臨,陽光明媚,能見度極好,雄偉的珠峰就在眼前。</h3> <h3>所謂珠峰大本營,其實只是一塊空地,沒有任何建筑,由一群帳篷民宿圍成,中間樹立一面國旗和一面珠峰保護旗幟。大本營海拔5200米,與珠峰峰頂的直線距離約19公里。</h3> <h3>珠峰大本營有寫著中國郵政的帳篷郵局,它是我國海拔最高的郵局。 </h3> <h3>從珠峰大本營到觀景臺需要乘坐環保車,其他車都必須停放在大本營。</h3> <h3>換乘環保車向珠峰觀景臺進發。</h3> <h3>前往觀景臺路過登山協會的營地。</h3> <h3>前面高臺就是珠峰最佳的觀景臺,環保車到此為止,觀景臺以南4公里處還有一座海拔5200米紀念碑,但只能徒步到達。</h3> <h3>來到珠峰前興奮至極,大有人生難得幾回博的感覺。</h3> <h3>路邊有條涓涓細流的小溪,竟然是洶涌奔騰的恒河源頭之一,恒河是意為“從天堂來”的圣河,由珠峰一帶5條支流匯集后,流經印度、孟加拉國注入印度洋,是印度佛教的發源地,曾經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輝煌著名的“恒河文明”。</h3><h3>忍不住要涉入溪水之中,想觸摸一下世界顛峰上的佛教圣水。</h3> <h3>盡管溪水刺骨的冰涼,不顧勸阻捧上一掬圣水喝了一小口,甘甜無比。</h3> <h3>這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珠峰廁所,至少比拉薩布達拉宮的旱廁又高出了1600多米,里邊設施及衛生不敢恭維,但許多游客都以在此如廁引以為傲。</h3> <h3>準備開始攀登遠處的小山包觀景臺。</h3><h3>山口風大,陽光耀眼、寒風刺骨,帶上圍巾防護臉被曬成高原紅。</h3> <h3>在這5200多的海拔上,每前進一米都要付出巨大的體力,一步一停一喘,胸悶腿軟,氣喘吁吁,短短幾十米的距離,爬了30分鐘。腿腳根本不聽使喚,動作緩慢的像在放著慢鏡頭。真是步履蹣跚 寸步難行啊!<br></h3> <h3>在瑪尼堆上每添加一塊石頭,就留下一個心愿。盡管氣喘吁吁十分費力,也不能留下遺憾。</h3> <h3>這小山包觀景臺看起來很不起眼,估計絕對高度最多50米。但我們往上攀爬時,才真正感受到在極高極寒地區的行動困難。由于嚴重缺氧,每向上攀爬幾步,就氣喘如牛,心臟好像要跳出胸膛似的劇烈跳動。區區50米高的一個小山坡,我們不得不在中間歇了好幾次才到達坡頂。</h3><h3>氣喘之余還不忘邊爬邊壘瑪尼堆。</h3> <h3>好不容易登上觀景臺,坡頂上疾風勁吹,讓人更覺呼吸困難。</h3><h3>坡頂中央有一個懸掛五彩經幡的大瑪尼堆,我們圍著瑪尼堆順時針方向轉了一圈。</h3><h3>云中馬剛好站立于坡頂的五彩經幡之中,感覺她已融入天空,可惜此時空中無云,要不她就是名副其實的“云中馬”啦!</h3> <h3>興奮的高高舉起雙臂,想到前幾天比較嚴重的高原反應,至今還心有余悸,絕對不敢高呼跳躍,只能擺出到達珠峰的勝利姿勢。</h3> <h3>克服高原反應,歷經艱難,終于登上高坡,背后的世界屋脊珠峰清晰呈現,真想放聲朗誦偉人的詩句: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h3> <h3>如此接近世界屋脊,使人產生一種神奇的幻覺,仿佛身處地球離天最近的地方,全世界廣闊的大地海洋盡在腳下,一時出現會當臨絕頂、朕覽眾天下的奇妙體會。</h3> <h3>珠峰屹立在我們面前,似乎近在咫尺。趕緊請某游客以珠峰為背景,幫我們留下唯一的珍貴合影。可惜拍的水平太差。</h3> <h3>因時間和體力關系,不能再前行到5200米紀念碑,留下了一些遺憾。</h3><h3>抓緊時間拍攝珠峰場景視頻。</h3> <h3>此時天氣晴朗,能夠見到山頂有一團團乳白色的煙云在飄逸,像一面白色的旗幟在珠峰上空飄揚,這是一種被稱為“世界上最高的旗云”,堪稱世界一大奇觀。 </h3><h3>平時游客極少能趕上晴朗之日,絕大多數已經登臨卻不見珠峰真容,有些游客苦苦等待數日,仍遺憾而歸。而我們今天卻遇到難得的萬里晴空之日,實在是萬分幸運! </h3> <h3>珠峰不僅巍峨宏大,而且氣勢磅礴,在它周圍20公里的范圍內,群峰林立,山巒疊障,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h3><h3>夕陽照射下的金色珠峰巍峨壯麗,真可謂震憾奇景,千金一刻,終身難忘!</h3> <h3>珠峰所在的喜馬拉雅山地區原是一片海洋,由于強烈的造山運動,使喜馬拉雅山地區受擠壓而猛烈抬升,據測算,平均每一萬年大約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馬拉雅山區仍處在不斷上升之中,每100年上升7厘米。</h3> <h3>珠峰山高勢偉,地理環境獨特,峰頂的最低氣溫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積雪不化,冰川、冰坡、冰塔林到處可見。峰頂空氣稀薄,空氣的含氧量只有東部平原地區的四分之一,經常刮七八級大風。十二級大風也不少見,風吹積雪,四濺飛舞,彌漫天際。像今天這樣晴朗天氣非常少見。</h3> <h3>只可惜當時沒有帶單反像機,800萬像素的卡片機只能拉近到如此距離,但已經令人十分震撼!仿佛人已經爬上了珠峰半山腰。</h3> <h3>回到大本營,夕陽之下的珠峰更像一個巨大的金字塔,亭亭傲立在天際,令人望而生畏。</h3><h3>它是那種地老天荒的雄渾磅礴的壯美,它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傲視天下的雄美。</h3> <h3>這就是珠峰,讓人魂牽夢饒的地方。每一個人來到這個地方都會刻意地一張又一張地留下身影。與神奇的珠峰依依不舍,太陽落山前還要與珠峰留個影。</h3> <h3>回到我們的越野車和住宿的帳篷旁。帳內照明使用的是UPS蓄電池,2014年后門前才有太陽能電池板,提供晚上照明。</h3> <h3>營地一圈全是民宿帳篷,為保護環境,政府只允許當地山民搭建簡易帳篷辦民宿,不準建設任何的永久性設施。</h3> <h3>牦牛毛編制的簡易帳篷,條件非常艱苦,據說牦牛毛帳篷會根據天氣情況自我調節,天熱時候毛孔張開,天冷時候毛孔收縮。</h3> <h3>我們進入了今晚“下榻”的地方---牦牛毛編制的大帳篷,受到女主人的熱情接待。</h3> <h3>帳內中間,用鐵板焊制的爐子內,牛糞干呼呼地燃燒著,爐筒子從帳頂伸出帳外,大帳內熱乎乎的,帳篷主人不時地往爐內添加牛糞干。爐子上面坐著持續沸騰的水壺,騰騰的熱汽避免了帳內空氣過于干燥。</h3><h3>這里必須用高壓鍋煮飯(普通鍋在這高海拔是煮不熟食物的)。水也只能燒到80幾度,所有的密封食品袋都脹的鼓鼓的。晚飯我們一人一盤雞蛋炒飯,一杯熱氣騰騰的酥油奶茶,吃得津津有味。</h3> <h3>女主人大方的敞開懷在給小娃喂奶, 純補的笑臉上掛著兩片高原紅,孩子在母親懷抱中安祥地吸吮著乳汁。</h3> <h3>這是帳篷主人的營業執照,這個叫“扎西茶館”的民宿帳篷,曾接待過很多外國游客。</h3> <h3>帳篷墻上掛著藏羚羊角及藏刀。</h3> <h3>我們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郵局買了蓋著珠峰大本營郵戳的明信片,寫上“我已來到珠峰大本營”的留言,從珠峰大本營郵局向北京家中寄去一個來自世界最高峰的紀念明信片。</h3> <h3>還買了五彩經幡,分別寫上祝全家幸福安康的5條祝福語,簽上全家所有人的姓名,準備第二天掛在珠峰大本營地中間。</h3> <h3>大帳篷里有一圈通鋪,(其實帳內四周擺放的是大沙發,不是床鋪)幾個車的游客不分男女混住在一個帳篷里。</h3><h3>與女主人合影留念后,大家都穿著衣服鉆進被窩。</h3> <h3>為恢復體力,補充點巧克力,但直到后半夜都難以入眠,迷糊之中恍見帳篷頂上一會篷壁生輝,佛光四射,一會星光燦爛,人物飄浮,仿佛身處極樂世界,估計是嚴重缺氧出現的幻覺。</h3> <h3>第二天清晨云霧籠罩,珠峰隱藏在云霧之中。</h3><h3>老外的大型奔馳房車開始收拾準備啟程,中國游客都住在簡陋的帳篷里,西方人卻住在舒適的房車中。不平之感油然產生,希望旅游部門爭口氣,早日在珠峰建起大型房車基地,讓所有游客都能住好、吃好。</h3> <h3>我們虔誠的將寫上祝福語的五彩經幡,掛到大本營正中飄著國旗和大本營旗幟的柱子上。</h3> <h3>還為珠峰獻上潔白的哈達,祝愿祖國永遠昌盛,像珠峰一樣永遠屹立在世界的東方。</h3> <h3>剛獻上哈達,沒想到原來隱藏在云霧中的珠峰,突然奇跡般的露出雄偉身姿,天空蔚蘭且透明度極高,月亮還清晰可見掛在空中。</h3><h3>不禁感慨人生難得逢機遇,無心無欲竟有緣。</h3> <h3>下山再次經過絨布寺,遠處珠峰在云霧中向我們神秘地露出笑臉,下車拍照留念,向珠峰惜惜告別。其實我們心里都明白:珠峰,我們還能再見嗎?</h3> <h3>下山途中休息,又遇到珠峰大本營一起宿營的奔馳房車,歐洲游客見到中國人都很熱情。</h3> <h3>稱贊奔馳房車司機駕駛技術一流,德國司機很是得意。</h3> <h3>歐洲游客對頑強生長在雪域高原上的不知名紅葉草很感興趣。</h3> <h3>又路過山口,藏民擺攤在賣有名的珠峰化石。</h3><h3>珠峰遠在4000萬年前還是一片淺海,自3000萬年以來,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碰撞,印度洋板塊插入亞歐板塊之下,將珠峰地區抬起,而逐漸形成山峰。</h3><h3>因此珠峰的西藏珠峰古旋菊螺化石、珊瑚、菊石小腕足、雙殼等無脊椎化石蘊藏非常豐富,十分珍貴,但有人煙的地方已經很難撿到。</h3> <h3>藏民用不熟練的漢語告這些化石原來在高原上很多,俯身即可撿拾,現在卻要走很遠的路、爬很高的山、翻很多的石頭才能找到。</h3><h3>詢問化石價格20-60元不等,從砸開的石頭中露出完整的古旋菊螺化石要貴些。最近從網上得知,這些化石2017年已經漲到500-1000元了,還是物以稀為貴。</h3> <h3>經過仔細辯認,買了幾塊被砸開并可嚴絲合上縫,且品相不錯、形體自然、保存完整的菊石和三葉蟲化石。上海姑娘膽小怕上當受騙不敢買,可剛下山就后悔莫及。</h3> <h3>這是品相好的古旋菊螺化石。</h3><h3>珠峰古旋菊螺化石屬菊石亞綱,是一群已經滅絕的海洋生物總稱,生存于中奧陶世到晚白堊世,最后與恐龍一起于白堊紀晚期滅絕。因它的表面通常具有類似菊花的線紋而得名。菊石化石均產于淺海沉積的地層中,并與許多海生生化化石共生,在世界屋脊珠峰地區被發現,證實了珠峰經歷造山運動、地殼上升、海底變成高山的古構造和古氣候演化。</h3> <h3>順便提下價格無法估量的佛教圣物——天珠。最早發現于西藏、尼泊爾、外蒙等地,藏民稱為“天降石”,距今已有3000—4000年的歷史;</h3><h3>天然天珠是指使用純天然材料僅經過打磨而成的筒珠,分為由貝殼化石磨制而成的老天珠及用天然瑪瑙磨制而成的新天珠,據稱可辟邪。老天珠真品極為稀少,基本都被佩戴于高僧及年邁藏民身上,市面上不可能買到。</h3><h3>目前市面上所見花紋規整一致的人工材料(玻璃、樹脂、化學處理石材等)制品為人工天珠或仿制天珠,千萬不能上當購買。</h3> <h3>下山一路盤山,高原草甸風光無限。</h3> <h3>下一步我們要奔向西藏更為美麗的人間天堂:著名的圣湖--羊卓雍措、納木錯,請詳見下集雪域高原游記之三。</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水县|
视频|
朝阳区|
项城市|
株洲县|
灵丘县|
松原市|
高邮市|
灵璧县|
东阳市|
齐齐哈尔市|
天水市|
山阴县|
琼结县|
自贡市|
信阳市|
芜湖县|
文安县|
屏东市|
云龙县|
连平县|
星子县|
涿州市|
东乡族自治县|
苗栗县|
德格县|
孟津县|
额济纳旗|
博客|
黄梅县|
密山市|
庆阳市|
龙门县|
铁岭县|
舟曲县|
南汇区|
赤水市|
晋江市|
夏河县|
闵行区|
娄底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