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表哥來電話告訴我,老家房子前一段時間下暴雨漏了。雨后他爬上屋頂,發(fā)現(xiàn)兩塊瓦脫落下來了。盡管他將脫落的瓦推復(fù)位了,但過去建房時沒有用掛瓦條,年代久了,瓦片容易脫落。他勸我換成琉璃瓦,用掛瓦條固定瓦片,這樣就一勞永逸了。為此國慶節(jié)后,我招集兩個弟弟和我一道又回了一趟老家。</p><p class="ql-block"> 回來后,我們了解一下琉璃瓦種類、價格、優(yōu)缺點,確定用輕型琉璃瓦。并和匠人談定了包工包料的造價。鄉(xiāng)下?lián)Q瓦的人家還比較多,將我的活排到十月十四號以后了,趁此空閑我走訪了親朋好友。帶著兩個弟弟和表哥表嫂去了一趟揚(yáng)州,品嘗了一次揚(yáng)州早茶,拜訪了一下同學(xué)。</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秋天一會晴一會雨,天空的云彩來來往往,不停的運(yùn)動,像走馬燈一樣,一會亮一會暗,瞬息萬變。似乎天氣預(yù)報沒有多少準(zhǔn)頭。</p><p class="ql-block"> 古代文人墨客喜歡贊美江南的雨,在他們的筆下,江南的雨如煙如畫,雨是江南的靈魂。當(dāng)然他們大多贊美的是春天的雨,杜牧有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碧K東坡有望江南:“春未老,風(fēng)細(xì)柳斜斜。試上超然臺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然我感覺,江南秋天的雨也有其獨特的韻味。濛濛細(xì)雨中,農(nóng)村僅有的老弱病殘,我的表哥表嫂、堂哥堂嫂們,還在忙著采挖山芋(紅薯),栽種油菜、收割黃豆,…金色的稻谷在微風(fēng)中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不過,眼下我不希望下雨,我盼望有幾天秋高氣爽,朗朗晴天。</p><p class="ql-block"> 十月十四下午,弟弟陪匠人上屋脊中間取了幾摞小瓦。陳姓匠人、也算包工頭對我說,今天是農(nóng)歷九月十二,好日期,過來跟你開個工。我倒沒注意,換個瓦還要挑個吉日。我后來發(fā)現(xiàn)桌上有幾枚帶有斑斑灰白色霉點的硬幣,弟弟告訴我是從屋脊中取出來的。我想肯定是九九年建房時放進(jìn)去的??磥頁Q瓦還要遵循農(nóng)村歷代沿習(xí)下來的民間風(fēng)俗。這也算是一種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問表嫂換瓦過程還要準(zhǔn)備些啥,表嫂告訴我,要買幾個紅包回來,一只紅包里裝幾顆安豆(豌豆,我們這一帶稱之為安豆),一只紅包里裝一小撮麥芠子,喻“安穩(wěn)”。一只紅包里裝幾片杏葉,喻“興旺、幸福,一只紅包里裝六個一元硬幣,喻六六大順吧。這四個紅包要放入屋脊中間最后施工的一塊脊瓦里,農(nóng)村叫“背龍口”。還要買兩條云片糕,一包糖果,兩個紅包,每只紅包裝二十元也行,六十元也可。我說就裝六十元吧,喻六六大順嘛。這三樣?xùn)|西是給匠人的。同時還要買掛炮仗,挖兩撮萬年青,用紅綢布扎好。表嫂提來個竹籃子,將準(zhǔn)備好的東西全部放在籃子里。</p> <p class="ql-block">抬混凝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正式施工了,來了五個人,三個匠人,兩個小工。他們開始上房揭瓦,我不想要舊瓦了,他們將舊瓦紛紛往樓下拋,摔碎拉倒。他們邊揭瓦,邊清理屋面原先石灰混凝土,同時釘掛瓦條,鋪琉璃瓦,防止下雨家里漏雨。第三天早上來干了一會,天下雨了,只好停工。第四、第五天預(yù)報有雨,還好老天爺有點像巴山夜雨,夜里下的挺大,白天雨停了。</p><p class="ql-block"> 十月十八號,農(nóng)歷九月十六,也是個吉日。下午三點準(zhǔn)備背龍口了。我讓小弟在樓下放炮,我提著竹籃子里的東西和大弟上樓頂去,大弟負(fù)責(zé)錄像,我配合陳匠人背龍口,我顫顫巍巍的爬上屋脊,將六個紅包遞給他,他將背龍口的四個紅包塞進(jìn)脊瓦里,高喊著“放炮”,炮聲響起,他邊干邊說吉利話,可惜炮聲淹蓋了他的說詞,我只聽見他最后一句話“恭喜恭喜!”。事后我有點后悔,炮聲響過之后,應(yīng)該讓他再說一遍。農(nóng)村建房是大事,一般上梁時匠人要說一段吉利話。東家還要辦酒席請客,這是一代一代人留下的習(xí)俗,隨著時代的變遷,說詞也應(yīng)該與時俱進(jìn),有所創(chuàng)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背龍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換瓦是個力氣活,還有一定危險性。他們五個人,年紀(jì)都大了,兩位小工,負(fù)責(zé)攪拌混凝土,抬混凝土、抬瓦,往屋頂運(yùn)送混凝土和瓦片,清理垃圾。她們當(dāng)中一位是我的本家妹子,叫劉菊紅,六五年出生的,虛歲今年六十了。另一位我不知道,比我本家妹子更瘦小,我問大姐今年幾歲了,菊紅說比她大十五歲。我感到十分驚訝,大姐笑著說,菊紅還嫩著呢。一句“嫩著呢。”引得我發(fā)笑。七十多歲了,還在干著這么重的體力活,實在讓人有點于心不忍。后來她又拿菊紅開玩笑,說她一天到晚蘿卜燙嘴?!疤}卜燙嘴”,蘇北方言,半個多世紀(jì)沒有聽過這鄉(xiāng)音了,感覺很親切。</p><p class="ql-block"> 工間休息時,工頭陳姓匠人,讓我猜猜他們?nèi)齻€瓦匠誰的年紀(jì)大,我問過陳匠人,他今年六十了,其它兩個人我不知道,他告訴我他們兩個一個七十二,一個七十六歲了。這又讓我驚嘆不已,屋面換瓦,屬于高空作業(yè),這么大年紀(jì),干這活,情以何堪!陳匠人對我說,過幾年我們本地人就沒有人干這活了。這個市場,只能讓給外地人干了。</p><p class="ql-block"> 是的,現(xiàn)在本地的年輕人不愿學(xué)瓦木匠了。我們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十六七歲以后,父母一般都要托人,找個手藝精湛的人,拜師學(xué)藝。大部分人學(xué)的是瓦匠、木匠,還有鐵匠、篾匠、箍匠、茅匠、理發(fā)、裁縫等等。茅匠早以失業(yè)了,七十年代以后幾乎沒有人家蓋草房了。篾匠、箍匠也越來越少見了。</p><p class="ql-block"> 但瓦匠、木匠的市場還是巨大的。這一工種也不需要按傳統(tǒng)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培養(yǎng)。技工學(xué)校完全可以開辦這個專業(yè),批量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需要的能工巧匠。</p><p class="ql-block"> 但愿我們的瓦木匠能夠后繼有人。因為當(dāng)今社會包括未來還需要大批瓦木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攪拌混凝土</p> <p class="ql-block">自制的簡易吊車,運(yùn)送混凝土和瓦片,挺適用。</p> <p class="ql-block">我表哥種的比大戶種的稻子起碼多產(chǎn)幾百斤。</p> <p class="ql-block">表哥在犁地</p> <p class="ql-block">和堂哥堂姐、小叔一家相聚</p> <p class="ql-block">又見中學(xué)同學(xué),相談甚歡。</p> <p class="ql-block">雨中遊冶春、個園、東關(guān)街。</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山县|
昌黎县|
鱼台县|
常山县|
蒲江县|
南京市|
太仓市|
濮阳县|
河南省|
泰宁县|
丰顺县|
巴塘县|
苍南县|
南丹县|
东兴市|
张家川|
临洮县|
九龙城区|
望都县|
淮安市|
罗城|
耒阳市|
新田县|
鄂伦春自治旗|
海城市|
屏东县|
香港|
巴林右旗|
会同县|
西丰县|
定陶县|
南木林县|
金坛市|
雷山县|
宁德市|
红河县|
密山市|
泸州市|
田林县|
建宁县|
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