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8日,農歷九月初六,寒露。天氣陰,氣溫10-19°。早7點半我與騎友五一從鶴壁新區啟程,騎行革命圣地延安。經林州東姚鎮,于中午到達合澗鎮午餐。而后一路向西進入山西境內壺關大峽谷,于下午三點半到達著名的5A景區“八泉峽”游覽。</p><p class="ql-block">八泉峽雄踞太行山大峽谷的東北部,面積24平方公里,峽谷呈南北走向,峽長11公里,寬20至60米,泉源300多處,飛瀑30余條。最高海拔1600余米,最低海拔600余米。峽谷內有重巒疊嶂的山峰,鬼斧神工的峭壁,千姿百態的山石,綠浪滔天的林海,潺潺流淌的泉水,清澈見底的池潭。將北方山川的壯麗和江南秀水的溫柔完美融合,被譽為“太行第一雄峽”。</p> <p class="ql-block">八泉峽登山電梯</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畢,以下午五點,在大峽谷鎮入住。日騎行100公里。</p> <p class="ql-block">9日,天氣多云,氣溫9-21°。早6點半啟程大峽谷鎮,繼續沿壺關大峽谷一路上坡翻越太行山,中午到達壺關縣午餐。而后過長治市,長子縣,于下午四點半到達其境內的石哲鎮入住,日騎行120公里。</p><p class="ql-block">壺關大峽谷位于山西省長治市壺關縣,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于一體的旅游勝地。是中國最美十大峽谷之一。它處于太行山中南部,占地面積約225平方公里,自然景觀有:八泉峽,紅豆峽,青龍峽等。</p> <p class="ql-block">壺關大峽谷</p> <p class="ql-block">太行第一路</p> <p class="ql-block">10月10日,騎行第三天。天氣晴朗,氣溫8-22°。早6點半準備啟程,但發現我的單車后輪沒氣了,只好馬上修理。修理好后已是7點多了。從長治市到臨汾市中間隔著一座太岳山,而我們要去的洪洞縣位于臨汾市,必須越過太岳山。原以為今天必定是一天的艱難騎行,但不曾想從住地長治市長子縣石哲鎮啟程,翻過一座發鳩山后,一眼望去,雖然眼前群山環繞,峰巒疊嶂,感覺又陷入了翻山越嶺的境地。但下到山谷,一條s326公路卻在谷底之中,宛如盤龍一般來回盤旋,將村莊與鄉鎮串聯起來,幾乎是一路平順,并沒有翻山越嶺,一直到達臨汾市的安澤縣城,此時已是中午時分,即在此午餐。</p><p class="ql-block">午餐過后,繼續西行。還是一路的山區,并且是一路上坡,才又一次體會到了昨天翻越太行騎行上山的艱難。但對于我們來說這已是家常便飯了,再高的山也有山頂,待到登頂時,不僅有登高望遠的豪情,還會有下山風馳電掣的爽。下午四點到達臨汾市古縣岳陽鎮,時間尚早,就近山上有一延慶觀,于是登山游覽。游覽過后下山入住古縣縣城。今日騎行120公里。</p> <p class="ql-block">游覽延慶觀</p> <p class="ql-block">10月11日,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p><p class="ql-block">天氣晴朗,氣溫11-24°。早七點從住地臨汾市古縣縣城啟程,向洪洞縣廣勝寺出發。今天游覽目的地為廣勝寺,大槐樹尋根祭祖園,以及臨汾市區的堯廟。而后向壺口瀑布進發。</p><p class="ql-block">一路西行,翻越一座小山,走村莊小道,后轉入洪洞縣通往廣勝寺的廣勝大道。于中午10點到達廣勝寺游覽。</p><p class="ql-block">廣勝寺位于洪洞縣城東北10公里處霍山南麓,始建于東漢建和元年(147),原名“阿育王塔院”,又名“俱盧舍寺”。唐代改稱今名,大歷四年(769)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建。宋金之際毀于兵火后重建,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毀壞,九年(1305)重建。直至如今,元代重建后的大部分建筑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廣勝寺分為上寺、下寺和水神廟三部分。上寺位于山巔,下寺位于山腳,相距約500米,水神廟位于下寺西側,均坐北朝南。現存下寺和水神廟建筑多為元代遺構;上寺除飛虹塔為明代建筑外,大部分都是元代建筑。198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我們進入景區扎好單車,辦完入園手續(60歲半票,65歲免票)即入園游覽。首先走步道上山游覽上寺。今天又逢九九重陽節,上山游覽祈福的游人很多。古老的建筑恢宏大氣,莊嚴肅穆。與其他寺院有別的是,不僅有什么菩薩殿、大雄寶殿……更具特色的有一座雄偉壯觀的“飛虹琉璃塔”。其塔始建于北周保定二年(562),元大德七年(1303),臨汾盆地發生大地震,其被毀。現存寶塔重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竣工于嘉靖六年(1527),歷時十二年。飛虹塔為八角十三層閣樓式琉璃磚塔,通高47.31米。2018年,飛虹塔通過世界認證為世界最高的多彩琉璃寶塔。站在塔下,仰望直插云霄的多彩琉璃寶塔,使人驚嘆不已。</p><p class="ql-block">除了這座飛虹琉璃塔外,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即是大雄寶殿前,左右兩側對稱的兩棵千年紐勁古柏,兩棵古柏不僅高大粗壯,特別的是樹身紋理東邊的向左紐,西邊的向右紐,特別對稱奇特。其他的如所有的寺院一樣,只是其建筑更加古老,更加宏偉壯觀。</p> <p class="ql-block">廣勝寺</p> <p class="ql-block">飛虹琉璃塔</p> <p class="ql-block">建筑頂部的多彩琉璃裝飾</p> <p class="ql-block">遠眺群山</p> <p class="ql-block">千年紐柏</p> <p class="ql-block">約11點10分,我們離開上寺下山游覽下寺與水神廟。下寺同樣的游人如織,同樣的建筑布局,坐北朝南,各種殿堂一應俱全,古老的建筑恢宏大氣,震撼人心。特別的是寺前一尊玉雕的中華龍格外顯眼。其由遼寧省鞍山的岫巖玉雕刻而成,作品上的56條龍象征著中華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致。是一位企業家捐贈的,其價值達3000萬元。</p> <p class="ql-block">中華龍</p> <p class="ql-block">元代壁畫</p> <p class="ql-block">中午11點半,游覽結束。離開廣勝寺景區,向洪洞縣“大槐樹尋根祭祖園”騎行,途中午餐后于下午1點40分到達。</p><p class="ql-block">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景區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也是全國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唯一民祭圣地。景區占地面積約3.5平方公里,分為“移民古跡區”、“祭祖活動區”、“民俗游覽區”、“汾河生態區”和“根祖文化廣場”五大主題區域,擁有60余處風景文化景點。</p><p class="ql-block">大槐樹景區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特別是與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事件——明初洪武、永樂年間的大移民密切相關。這次遷徙從明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近五十年間在山西洪洞大槐樹下發生了18次大規模的官方移民,涉及華北、華東等十幾個省份,對現代中國的人口分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p> <p class="ql-block">中國根</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游覽完畢離開景區,直奔下一景區——堯廟。</p><p class="ql-block">堯廟,位于山西省臨汾市秦蜀路南端,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集深厚歷史文化與娛樂廟會于一體,展現了堯帝的豐功偉績,傳承五千年文明精髓。堯廟始建于西晉,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每年正月民間祭祀帝堯的廟會是臨汾的傳統節日。</p> <p class="ql-block">堯廟</p> <p class="ql-block">約5點半離開景區,附近尋找住處住下。今日騎行80公里。</p><p class="ql-block">10月12日,騎行第五天。早7點從住地出發,出臨汾市區走G309。經堯都區進入呂梁山區,一條309在呂梁山中蜿蜒盤旋,翻山越嶺,一天內兩次翻越大山,累的精疲力盡,下午四點又下起了小雨,不得不及早尋覓住處。下午四點半到達吉縣屯里鎮入住。日騎行85公里。</p> <p class="ql-block">臨汾天下第一門</p> <p class="ql-block">茫茫呂梁山</p> <p class="ql-block">10月13日,騎行第六天,天氣多云,氣溫12-21°。早上6點半從住地吉縣屯里鎮出發,向黃河壺口瀑布景區騎行。一路繼續走G309 ,翻越一座大山到達吉縣縣城。而后一路下坡直達壺口瀑布景區。行程近60公里,于中午11點到達黃河壺口瀑布景區。景區60歲以上免門票,且可騎車進入,值得稱贊。景區內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華夏母親河,在此展現出其洶涌澎湃,波瀾壯闊,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p><p class="ql-block">黃河壺口瀑布是世界第一大黃色瀑布,位于晉陝峽谷中段。黃河北干流南段,山西省吉縣與陜西省宜川縣之間。東距吉縣縣城28公里,西距宜川縣城40公里。萬里黃河流經此地,其水面由300米寬窄縮為50米,飛流直下,跌入落差30多米深的石槽中,形如巨壺注水,故名“壺口”。壺口景區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級5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畢后離開景區,就近午餐。而后過黃河壺口大橋入陜西延安市宜川境內,走延壺公路,一路翻山越嶺,踏入黃土高原,于下午五點到達宜川縣云巖鎮入住。日騎行110公里。</p> <p class="ql-block">10月14日,騎行第七天,氣溫9-22°。早七點從住地云巖鎮啟程。天氣大霧,一路上坡,騎行延安市南泥灣鎮,游覽南泥灣風景區,體會前輩艱苦奮斗的精神。約近10點,云開霧散,氣溫回升,奮力拼搏,于中午十一點半到達南泥灣。從住地出發起,本就是一直依一條不知名的小河順著山谷逆流而上,接近南泥灣時山谷逐漸寬闊。谷中還未收獲的稻谷金燦燦的,一派豐收景象。待到南泥灣,游人如織,風景如畫。不僅可欣賞美麗的田園景色,也可到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參觀,追記當年王震將軍,帶領將士,尊照毛主席“自力更生,豐衣足食”的偉大號召,開展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解決黨中央和邊區人民的生活困難所做出的偉大貢獻。</p> <p class="ql-block">途中經過359玈指揮部舊址</p> <p class="ql-block">延安大生產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自己動手,豐衣足食</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畢,就近午餐。而后一路上坡,翻越一座大山,盡管累得筋疲力盡,但沿途風景如畫,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層林盡染</p> <p class="ql-block">約下午3點20分,到達延安市。整個延安市區布局在一條山谷之中,顯得擁擠不堪。根據路標指示,我們在車流涌動的縫隙中,尋找出路。首先找到的是當年西北局辦公舊址,這里分為兩部分,一是舊址,在山坡上兩排窯洞,,分別是領導人的舊居,和各辦公機構的舊址。再就是紀念館,里面詳細的以圖片和文字的形式展示了當年西北局的工作情況。</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p> <p class="ql-block">離開西北局舊址,趕往著名的延安寶塔。寶塔景區是收費景點,門票60元,65歲以上免票。由于時間關系,我急匆匆的用了半個小時登上去游覽一番。</p><p class="ql-block">延安寶塔(嶺山寺塔)始建于唐代宗大歷年間(766-779),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重建,寶塔高44米,為八角九級樓閣式磚塔,塔基周長36.8米,辟有南北二門,北門內有級梯,可登臨塔頂。寶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和象征,1956年8月6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延安寶塔</p> <p class="ql-block">下得山來已5點多了,所有景區已關閉。我們在延安汽車站附近尋得一旅館住下。今日騎行120公里。</p> <p class="ql-block">10月15日,騎行第八天,天氣晴朗,氣溫8-22°。早七點從住地出發,首先游覽延安革命紀念館。紀念館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后全國最早建成的紀念館之一。有館藏文物3.5萬多件,歷史照片1萬多張,圖書1.3萬余冊,調查訪問資料百余卷。充分展示了偉大歷程——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偉大歷史。</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作者與騎友五一</p> <p class="ql-block">緊接著一路游覽了王家坪,楊家嶺,棗園等革命舊址,這些舊址展現了不同時期黨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和生活狀況。</p> <p class="ql-block">楊家嶺革命舊址</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舊居</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種過的菜地</p> <p class="ql-block">棗園革命舊址</p> <p class="ql-block">會議室</p> <p class="ql-block">五大書記</p> <p class="ql-block">毛澤東舊居</p> <p class="ql-block">中午,延安革命紀念地主要景點游覽完畢,導航下一目的地——中華始祖黃帝陵。于下午五點到達延安市富縣住下。日騎行80公里。</p> <p class="ql-block">10月16日,騎行第九天。天氣陰,氣溫6-19°。騎行的目的地已經完成,從今天開始返程之旅,計劃繞道延安市黃陵縣,游覽黃帝陵,而后經山西省晉城市游覽皇城相府等景點后返回鶴壁新區。早6點半從住地啟程,導航黃帝陵景區。一路經黃土高原,翻山越嶺,向南而行。中午9點半途徑著名的洛川會議紀念館游覽。洛川會議紀念館地處民族圣地和革命圣地之間,位于洛川縣城北G210邊的永鄉鎮馮家村,北距圣地延安120公里,南距古城西安220公里。</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此召開了著名的“洛川會議”,會議上毛澤東代表政治局做了關于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制定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重新組成了十一人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了將紅軍改編為八路軍的命令等。洛川會議是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重大轉折意義的會議,會議制定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對中國人民最終打敗日本侵略,實現民族獨立具有重大歷史作用。</p> <p class="ql-block">洛川會議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游覽完畢,繼續南行,至下午1點半到達黃帝陵景區。</p><p class="ql-block">黃帝陵是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的陵寢,位于陜西省延安市黃陵縣城北橋山。古稱“橋陵”。是歷代帝王和名人祭祀黃帝的場所。歷史上最早舉行黃帝祭祀始于秦靈公三年(前422年),秦靈公“吳陽上畤,專祭黃帝”。自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親率十八萬大軍祭祀黃帝以來,橋山一直是歷代王朝舉行國家大祭之地。</p><p class="ql-block">黃帝陵的主要景點包括:1,黃帝手植柏,這是一顆距今五千年以上的古柏,相傳為黃帝親手所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樹之一,被譽為“世界柏樹之父”和“世界柏樹之冠”。</p><p class="ql-block">2,軒轅廟,始建于漢代,是供奉和祭祀黃帝的場所。廟前是入口龍祖廣場。地面由5000多快天然河卵石鋪砌而成,寓意黃帝率領先民草創5000年悠久燦爛文明的艱辛。</p> <p class="ql-block">始祖堂</p> <p class="ql-block">軒轅廟</p> <p class="ql-block">祭祖廣場</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半游覽完畢,離開景區準備返程。但導航查看地圖和詢問當地人,三十公里之內沿途無有住處,于是決定就近入住黃陵縣城,這也是此次騎行入住最早的了。今日騎行約90公里。</p><p class="ql-block">10月17日,騎行第十天。天亮出發時下起雨來了,看天氣預報一天有雨,只能貓在旅館休息了。</p><p class="ql-block">18日,陰天。早6點半從住地出發,一路的翻山越嶺,當然是黃土高原上的溝壑縱橫。遠看不見山,但走著走著就有連續下坡幾公里的標示牌。接著就是一路的上坡。不等下完坡,又該上山了,如此循環,一天內五次翻來翻去,累得筋疲力盡。更主要的是路上幾十公里的路程,幾乎沒有鄉鎮和服務設施。路過一個叫做三交口的鎮,但整個鎮上別說住處,就連一個飯館都沒有。直到下午四點到達黃龍縣城。慶幸的是前天在黃陵縣及早入住。如果繼續趕路后果不堪設想。今天接受教訓,且查看地圖,前方幾十公里并無鄉鎮可以入住。只好再次于4點提前在黃龍縣城住下。日騎行80公里。</p><p class="ql-block">10月19日,騎行第十二天。天氣驟然降溫,一下子降到0-13°。好在來時已有所準備,帶了冬裝,只是穿得厚了,也會給騎行帶來不便,但準比挨凍強吧。早早的吃過早餐,于6點半點上路了。天氣預報今天有雨,也不知啥時候下,天陰沉沉的。走一步看一步吧,總不能怕下雨就待在旅館吧,萬一不下呢?</p><p class="ql-block">待走出城區沒多遠,就一路上坡,進入黃龍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沿途風景如畫,晚秋的群山峰巒疊嶂,層林盡染,五彩斑斕。這時又下起了小雨,云霧迷蒙,更增加了一層神秘色彩。只是給騎行帶來了諸多不便,上坡騎行本就很吃力,熱得冒汗,但又下雨,怕把衣服淋濕,不得不穿上雨衣,騎行就更加的困難了。</p> <p class="ql-block">黃土高原</p> <p class="ql-block">黃龍縣城</p> <p class="ql-block">美麗的黃龍山自然保護區</p> <p class="ql-block">經過努力,終于在中午9點,登上黃龍山保護區大嶺隧道。</p> <p class="ql-block">穿過隧道,一路下坡,直達韓城。只是雨仍然一陣陣的下,路面濕滑,即使下坡也不敢放快速度,只能慢慢騎行,以確保安全。直到中午十二點半,雨方停歇。路邊隨便吃點,繼續趕路。于下午4點到達位于韓城市的禹門口黃河大橋。</p> <p class="ql-block">東渡黃河,進入山西境內的河津市。緊趕慢趕,于下午五點半到達河津市區尋找旅館入住。日騎行120公里。</p> <p class="ql-block">10月20日,騎行第13天。早晨7點從住地河津市啟程,一路向東,奔山西晉城,游覽皇城相府。過稷山縣,于中午到達侯馬市,此時下起雨了,正好路過市區,便在路邊午餐。餐后無雨,即刻上路,但剛出市區即下起雨來了,開始只是蒙蒙細雨,也不知何時為止,只得冒雨前行。雖然雨越下越大,但沿途沒有住處,只好走下去。待到接近翼城縣城時,雨下的更大了,便入市區尋找旅館入住。此時還不到下午三點,這也是騎行以來休息最早的時候了。更可笑的是,待交了錢,入住了,云開霧散,雨停了,真是氣死人。</p><p class="ql-block">10月21日,騎行第14天。天氣陰,氣溫6-14°。早6點半從住地翼城縣城出發,一路上坡,近40公里,翻越中條山,于中午11點到達頂峰,越過隘口,進入晉城市界。一路下坡后,于中午12點到達沁水縣城午餐。而后向皇城相府騎行。一路輾轉起伏,于下午3點半到達皇城相府景區。</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是清康熙王朝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康熙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曾輔佐康熙王朝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陳廷敬的故居。</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占地10萬余平方米。其建筑依山就勢、隨型生變、層樓疊院、錯落有致,是集官宅民居、宗祠廟宇、園林書院、紀念性建筑、防御工事為一體的明清雙層古堡式建筑群。是著名的國家5A</p><p class="ql-block">相府主人陳廷敬在朝為官53年,擔任19位舉人。康熙帝的講經老師長達35年,不僅是集滿漢文化于一身的大學者,更是康熙王朝的股肱大臣。康熙皇帝曾高度贊譽陳廷敬“房姚比雅韻,李杜并詩豪”。是清朝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理學家和詩人。</p><p class="ql-block">明清兩代陳氏家族涌現出41位監貢生,19位舉人,為官者38人,共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曾親書“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楹聯,給予褒獎,陳廷敬家族也被譽為中國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p><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位于山西省晉城市的北留鎮皇府村,是著名的5A景區。每日到此游覽的游客絡繹不絕。其建筑規模龐大,氣勢恢宏。高大的城墻,整齊的深宅大院,室內精心打造的豪華家具與裝飾。無不讓人驚嘆。</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p> <p class="ql-block">室內精美的家具和裝飾</p> <p class="ql-block">深宅大院</p> <p class="ql-block">北留鎮皇城村</p> <p class="ql-block">下午三點半我們景區游覽,五點十分游覽結束。經過改造的皇城村,家家戶戶都是兩層的別墅,部分村民將自己的家設為旅館。天已經黑了,我們即在此入住。</p> <p class="ql-block">10月22日,天氣晴朗,氣溫1-18°。騎行第十五天。此行旅途的主要目的已經完成,將踏入歸途。早七點離開皇城村,導航鶴壁,一路向東,翻山越嶺,每一次爬山,無論坡度與長度,都不亞于淇林巖十八盤。途徑晉城市城區、澤州縣城等市縣及部分鄉鎮。數次翻越一座座大山,幾乎是一路無一里平地,無一里直道。爬坡用一兩個小時,下坡十分鐘即可。接著又是上坡。如此循環,只累得精疲力盡,幾乎奔潰,終于于下午六點到達陵川縣城入住。</p><p class="ql-block">10月23日,騎行第16天。天氣晴朗,氣溫7-20的°。早七點從住地山西省陵川縣城啟程,途徑陵川大峽谷,入河南境內。翻越淇林巖十八盤,于下午四點半返回鶴壁新區,日騎行130公里,結束了此次騎行延安之旅。</p><p class="ql-block">此次騎行圣地延安之旅,共計16天,其中17日下雨休息一天,騎行15天,總里程1610公里。往返翻越太行,太岳,呂梁,中條山等及陜北黃土高原。游覽景點有革命圣地,也有人文景觀,更有波瀾壯闊的黃河壺口瀑布。深感身心愉悅,得益良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沙雅县|
大安市|
福贡县|
东光县|
共和县|
垫江县|
平昌县|
常州市|
延边|
偃师市|
盘山县|
周口市|
绥德县|
鸡西市|
资溪县|
绵竹市|
工布江达县|
宁津县|
东方市|
邮箱|
文水县|
明水县|
固镇县|
都昌县|
澄迈县|
丰城市|
苍南县|
逊克县|
松原市|
于田县|
噶尔县|
威远县|
原平市|
咸宁市|
南雄市|
原阳县|
获嘉县|
潞城市|
汉中市|
诸城市|
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