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福州朱紫坊是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安泰河在北面靜靜流淌,河邊古榕垂髯,名人故居鱗次櫛比。臨河的朱紫坊24號,是一座不起眼的古民居,目前正在修繕。旁邊掛著一塊銘牌,表明這里是何公敢故居,鼓樓區不可移動文物。站在這里,不禁使人想起這位在民國政壇以膽大包天、特立獨行而名聞遐邇的奇人。</p> <p class="ql-block"> 何公敢原名何崧齡,福清縣(今福清市)龍田鎮人,1889年生。清道光年間,他的高祖父何碧軒從福清龍田遷居到福州朱紫坊。1902年,剛剛13歲的何公敢就被送到日本留學,當時很多留日學生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何公敢也是同盟會會員,積極參與推翻清政府的革命斗爭。武昌起義成功后,何公敢急赴蘇州,找他擔任蘇州知府的伯父何剛德,勸他起義。何剛德不允,何公敢就去找堂兄(何剛德的兒子)商量,悄悄地用兩床白被套縫成一面大白旗,用竹竿撐著,掛到屋頂上去,然后大放鞭炮,喊著:"蘇州起義了,蘇州起義了!"革命軍乘機沖進知府衙門。何剛德捂著被子大哭,只好宣布起義。這一起義倒讓何剛德撿了一個大便宜,被認為起義有功,民國期間還當過江西省省長。何公敢隨后又匆匆趕回福州參與組織福州起義。1911年11月8日,何公敢等人組織敢死隊參加于山戰斗。起義勝利后,福建成立革命軍政府,何公敢被任命為"鹽務使",負責管理福建鹽務。</p> <p class="ql-block"> 何公敢不僅在戰斗中勇敢,在做官時也是敢作敢為。何公敢任鹽務使時才22歲,真想轟轟烈烈地干一番事業。福建歷來食鹽走私嚴重,如能整頓好鹽務,便能讓剛成立的軍政府在財政上得到極大的支持。何公敢決心整頓鹽務,懲處販私的鹽商。可是這些鹽商都不是等閑之輩,他們群起反對,而且還威脅到他的家里來了,他的父親很生氣。原來何公敢赴日留學的時候,家境并不是太好,全靠父親的一些做生意的朋友支持,其中一大部分是鹽商。可是,何公敢毫不妥協,說:"我不能因私廢公。"最終他被父親趕出了家門,只能吃住都在辦公室里。福州民謠:"天下無人敢,惟有何公敢",對何有一些贊譽的意思。他干脆把自己的名字何崧齡改為何公敢。福州鹽商的勢力歷來是不容小覷的,他們聯合起來,告到軍政府去。軍政府妥協了,把何公敢調到泉州任鹽務使。</p> <p class="ql-block"> 1932年,楊樹莊當福建省長的時候,因為何公敢在日本是學經濟的,就請他出任財政廳廳長。何公敢又想進行一番"開源節流"的財政改革。按規定,各廳廳長都有一筆廳長經費,給廳長包干使用,余款也不用上交政府,廳長們都從中得到好處。何公敢的改革就從廳長經費開始。他把自己的"廳長經費"取消了,同時要取消福建省所有的"廳長經費",引起廳長們強烈反對。他慘淡經營了一年多,財政廳廳長職務又被撤了。</p> <p class="ql-block"> 1933年11月,曾在上海英勇抗擊日軍的十九路軍被調往福建“剿共”,將領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人不愿打內戰,領導發動了"閩變",成立"中華共和國",打出抗日反蔣的旗號。何公敢積極響應。他的家和同樣住在朱紫坊的薩鎮冰家毗鄰,許多"閩變"的計劃都是在薩家和他家商定的。何公敢第一批簽名參加了以陳銘樞為首的"生產人民黨",成為"閩變"的中堅分子。11月20日,他作為福建省的第二名代表參加"全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當晚被大會主席團公推為"人民革命政府"的11個委員之一。22日被"人民革命政府"任命為"閩海"省省長,24日宣誓就職,表示要解放農工,打倒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南京政府。12月,何公敢以連江縣為"試驗田",頒布《連江計口授田暫行條例》,著手進行"計口授田"的土地改革。但"閩變"只經歷54天,不幸失敗。1934年1月13日,"福建人民政府"停止辦公。翌日,何公敢等人乘汽車離開福州南下,流亡香港、日本。</p> <p class="ql-block"> 辛亥革命前,何公敢在日本留學時就是高材生。辛亥革命后,他從福州鹽務使調任泉州鹽務使,因壯志難酬,便第二次赴日本留學,成了河上肇教授最得意的門生之一。1921年他從日本學成回國,適逢陳嘉庚在廈門創辦廈門大學,他受聘為廈門大學經濟學教授兼總務長。隨后上海商務印書館聘他為編輯主任。為了維護民權政治和立憲政治的權威,反對軍閥統治,何公敢于1922年至1927年參與創辦和編輯《孤軍》雜志,郭沫若為之題寫刊名并多次發表文章。這是當時在上海以至全國和赴日留學生中比較有影響的政治刊物。何公敢在雜志上不畏強權,縱談時事,經常組織經濟和社會革命策略問題的討論,一批上層知識分子圍繞《孤軍》逐漸形成一個被稱作"孤軍派"的政治派別。這期間他翻譯了《財政學》,編寫《英漢字典》、《三角號碼字典》,撰寫專著《公債》。其中《公債》為"萬有文庫"叢書之一。他還擔任過福建學院院長、福建法政專門學校校長、福建體育學校董事長等職務。1937年,全面抗戰開始,何公敢任國民政府軍委會政治部第三廳戰地文化服務處總干事和政治部設計局委員,隨后又同沈鈞儒、史良等人發起成立"中國民主同盟",被選為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和南京支部長。1949年福州解放前夕,何公敢回福州聯絡革命同志,迎接解放。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他即同薩鎮冰等人聯名發出公告,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后他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委員、省民盟副主委和福建省司法廳廳長,1957年可能因改不了講話大膽的秉性被劃為"右派分子",1961年脫去"右派分子"的帽子,1977年7月病逝,享年88歲。</p> <p class="ql-block"> 關于何公敢還流傳著一件軼事:當年離朱紫坊不遠處的黃巷口有一座名為“愛爾登”的酒樓,福州名流常在此聚會。1927年初秋的一天傍晚,時任福建省洲田委員的壽寧縣斜灘籍文化名人盧少洲邀約幾位分別多年的鄉友到此小聚。酒過三巡,他乘興在酒樓的墻壁上題七絕一首:“衫履飄蕭近野僧,三層閣子九華燈。當壚應解臨邛意,愛爾才登愛爾登。”這首詩巧妙運用了西漢美女卓文君當壚賣酒,在臨邛縣令撮合下與才子司馬相如喜結良緣的典故,立意獨特新穎,有好事者見之,錄登報端,一時和者如林,酒家聲名大噪,人們甚至以“愛爾登”三字直呼盧少洲。有一次何公敢也到這家酒樓與朋友相聚,大家都在議論這首詩,有人聯想到何公敢大膽敢為的性格,做了一個對子:“何公敢來何公敢,愛爾才登愛爾登”。這個對子對仗工整,寓意恢諧,傳誦開來,又成為福州文壇的一段佳話。</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唐海县|
苏州市|
宣威市|
漳平市|
和静县|
乌兰浩特市|
高唐县|
旬邑县|
轮台县|
且末县|
黄龙县|
板桥市|
新疆|
木兰县|
仪征市|
黄山市|
梁山县|
陆川县|
乐昌市|
章丘市|
郯城县|
永嘉县|
固阳县|
浮山县|
涿鹿县|
峨山|
华宁县|
安化县|
乐清市|
清水河县|
深州市|
洛南县|
德令哈市|
蒙山县|
太湖县|
武威市|
江北区|
竹山县|
建德市|
正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