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佛教的“祖庭”—白馬寺 <p class="ql-block"> 白馬寺位于洛陽老城洛龍區(qū)白馬寺鎮(zhèn),國家4A景區(qū),有1900年歷史,是中國第一古剎,世界伽藍。也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p><p class="ql-block"> 說來好笑,因為鄙人不是佛教信徒,佛教知識極其匱乏!在未到白馬寺之前,關于白馬寺的認知也就是來自電視劇《武則天》的劇情。我記得武皇的男寵馮小寶原先是個街頭賣藝的,為了方便他出入皇宮,武則天將他改名薛懷義,又封其為白馬寺主持。于是,在我印象中,白馬寺就是洛陽城一個藏污納垢的淫僧寺廟。</p> <p class="ql-block"> 到了白馬寺,我才知道我的認知是多么淺顯!這座寺廟源遠流長,名頭很大。武則天之前,它已經存在600年了!它是中國、日本、朝鮮、越南及歐美國家的釋教起源地和祖師之庭,是世界著名迦南。</p><p class="ql-block"> 資料顯示: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據傳東漢永平七年(64),漢明帝夢見一個頭頂白光的小金人,繞殿飛行,然后向西方飛去。明帝將夢告訴群臣,博士傅毅告訴他,說那是天竺的佛。于是漢明帝遣郎中蔡愔、博士弟子秦景等赴天竺求法。</p><p class="ql-block"> 永平八年(公元65年),蔡、秦等人告別帝都,踏上“西天取經”的萬里征途。在大月氏國(今阿富汗境至中亞一帶),遇到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到了佛經和釋迦牟尼佛白氈像,懇請二位高僧東赴中國弘法布教。</p><p class="ql-block">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p><p class="ql-block"> 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于“鴻臚寺”之“寺”字,后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攝摩騰和竺法蘭在此譯出《四十二章經》,為現存中國第一部漢譯佛典。</p><p class="ql-block"> 在攝摩騰和竺法蘭之后,又有多位西方高僧來到白馬寺譯經,在公元68年以后的一百五十多年時間里,有一百九十二部,合計三百九十五卷佛經在這里譯出,白馬寺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第一譯經道場。</p><p class="ql-block"> (以上文字來自網絡)</p> <p class="ql-block"> 從停車場到白馬寺要走好一截長路,亦可乘坐景區(qū)觀光車前往。山門外的大廣場正在擴建,看起來規(guī)格挺高!我們一行浩浩蕩蕩穿過廣場,迎面就見一座牌坊,上書:中國第一古剎。牌坊后是白馬寺的紅色山門,一門三洞,象征佛教的空門、無相門和無作門的三解脫門。</p><p class="ql-block"> 寺前的左右兩匹石馬,形象溫馴和善,這兩匹石馬頗有來歷!據說原本是宋太祖之女永慶公主駙馬咸信墓前之物,后白馬寺的住持德結大師將其搬遷過來,象征著馱經有功的白馬。</p> <p class="ql-block"> 白馬寺果然名不虛傳,一入山門,便覺古意幽深。寺廟內的樹木、地上的石板、臺階,還有幾大殿的外觀和內設無不顯示歲月的痕跡和年代的久遠……院內梵音裊裊,香火不絕,只見一行僧人口頌佛號正從天王殿魚貫而出,轉向右側另一廟堂。一打聽,原來他們正在做法事,為某一亡靈做超度呢……</p> <p class="ql-block"> 白馬寺占地面積約200畝,共有大小建筑百余間。整個寺廟坐北朝南,呈現出中軸對稱的布局,規(guī)整而莊嚴。山門、殿閣、齊云塔院等主要建筑都分布在中軸線上,兩側有鐘鼓樓、門堂、云水堂以及禪房等。每一處建筑都散發(fā)出古樸的韻味,令人神思遐邇。</p><p class="ql-block"> 這其中,最引我注目的是大雄殿。大雄殿看起來古舊滄桑,門牌和旁邊的石刻字跡模糊,有的已看不出字形。據導游介紹,大雄寺始建于唐宋,明朝時改建。此殿內藏元朝夾纻干漆造像十八羅漢為國內僅存的一組,是非常珍貴的文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過了大雄寺,是一段古舊的臺階,過臺階上的一個石橋,就是清涼臺。傳說漢明帝少時在此讀書納涼。后來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來白馬寺弘法,就一直住在清涼臺直到圓寂。院內有兩棵古柏,據說是明朝所植。</p> <p class="ql-block"> 從清涼臺往右走,有一僧人塑像,走近細看,是日本高僧空海。空海是日本著名僧人—佛教真言宗創(chuàng)始人。據說空海曾在白馬寺參觀學習,后日本出資擴建白馬寺并塑空海像。</p><p class="ql-block"> 再往前就是白馬寺的國際佛殿群了!遠遠看去,宛如到了境外!泰國的佛殿金碧輝煌,大門口是一對金色駿馬,流連其間,只覺美輪美奐;緬甸的佛殿富麗堂皇,金色大白塔映著藍天白云,異國風情,惹人遐思……在這里,白馬寺不僅是中華佛教的“祖庭”,也承載著促進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作用。它把佛教傳到了朝鮮、日本和東南亞,使佛教在亞洲得到普及,成為佛教徒心中向往的圣地,同時,也接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參拜者膜拜。</p><p class="ql-block"> 白馬寺的地接導游告訴我們:19世紀末21世紀初,印度、緬甸、泰國政府相繼出資于白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為全世界國際化程度最高的寺院。迄今為止,白馬寺是全世界唯一擁有中、印、緬、泰四國風格佛殿的國際化寺院。“天下第一寺”的名頭絕非虛名!</p> <p class="ql-block"> 我是白馬寺一匆匆過客,茫然無知的我在這里沉浸,陶醉!沉浸于純然的歷史文化、宗教思想;陶醉于故人故事,美學和理念。于是想著:古往今來,世界大同!尋覓精神家園,理想國都是一樣!白馬寺,因為漢明帝一夢,千年傳承佛教,成為世界迦南,乃我華夏之幸!</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白馬寺,不僅是佛教徒禮佛的圣地,也是觀光客打卡的寶地!瞧,國際佛殿苑,有盛裝美女在這打卡美拍!這美照發(fā)朋友圈,一準認為去國外了!</p><p class="ql-block"> 走到印度佛殿前,已經是快閉門的時間了!趕緊和小哥商量:從安徽來,走了十多個小時,進去拍個照,看看唄!那個小哥真好,半掩著大門,一邊不讓游客再進,一邊囑咐我:快點哦!</p> <p class="ql-block"> “ 白馬馱經事已空,斷碑殘剎見遺蹤。蕭蕭茅屋秋風起,一夜雨聲羈思濃。”這首詩不知是哪位詩人所作。而我走出白馬寺景區(qū)時,恰好路旁秋桂飄香,細碎的桂花飄落在綠茸茸的草皮上,既香又美,很有意境!</p><p class="ql-block"> 于是想著此詩后兩句應該為:天高云淡嗅桂香,云卷云舒又一秋。</p><p class="ql-block"> 洛陽,你好!白馬寺,好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19日</p><p class="ql-block"> 匆匆于巢城</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长垣县|
遂昌县|
高淳县|
德格县|
连云港市|
神池县|
将乐县|
仪陇县|
明光市|
邹城市|
武定县|
墨竹工卡县|
清远市|
文昌市|
揭西县|
阳江市|
深圳市|
从化市|
七台河市|
嘉荫县|
乌拉特后旗|
平遥县|
通州区|
娱乐|
同仁县|
南部县|
玉环县|
伊春市|
安康市|
黔江区|
葫芦岛市|
永济市|
天柱县|
开封县|
长宁区|
彝良县|
永寿县|
绍兴市|
阿克苏市|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