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朱材哲公審拱界蟲——味蕾與智慧交織的傳奇》</p><p class="ql-block">文/羅勛斌</p><p class="ql-block"> 清朝道光年間,臺灣知府朱材哲,湖廣監(jiān)利人氏。他任職于臺灣,宛似一股清流,以其非凡的智慧與膽識,在大陸與臺灣之間,搭建起一座文化與友誼的橋梁。尤其是他為了平息因“拱界蟲”引發(fā)的械斗和動亂,而“公審”拱界蟲的傳奇故事,彰顯了朱材哲卓越的才能和智慧。</p><p class="ql-block"> 據(jù)古籍記載,朱材哲乃湖北監(jiān)利縣朱河鎮(zhèn)乃灣村翰林墩人,生于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其父朱先茂為翰林院庶吉士,二級誥贈資政大夫。朱材哲在臺為官長達三十二年。道光年間,朱材哲受命前往臺灣府宜蘭廳擔任通判,面對的是一片民風淳樸卻蒙昧未開、物產(chǎn)豐富卻貧窮落后的熱帶之地。此地治理難度猶如攀登峭壁,既兇險又艱難。然而,朱材哲并未退縮,肩負朝廷使命,毅然踏上陌生的“九反之地”——臺灣。初至宜蘭廳,朱材哲便聽聞此地“拱界蟲”之患,鄉(xiāng)民們談之色變,視其為“神蟲”。鄉(xiāng)民在自家田里捉到,立刻扔到別人田里。人們常常因此發(fā)生口角、爭斗甚至引發(fā)大型械斗。面對這一困擾鄉(xiāng)民多年的難題,朱材哲親自深入調(diào)查,探尋解決之道。他深知此患非除不可,遂親赴田疇,縝密勘查。一番努力后,方知所謂“拱界蟲”,實則監(jiān)利鄉(xiāng)間溝港湖汊中常見的鱔魚。既然是魚,就可以吃嘛!但是,根深蒂固的思想疙瘩,一兩句話解不開。為破除迷信,朱材哲決定以食為媒,通過一場前所未有的拱界蟲盛宴,讓鄉(xiāng)民們重新認識這種“神蟲”。</p><p class="ql-block"> 為根除鄉(xiāng)民心中的恐懼與偏見,朱材哲在宜蘭廳衙門口,開壇“公審拱界蟲”。審判臺上,朱材哲正襟危坐,兩旁衙役林立,臺下則是里三層外三層圍觀的鄉(xiāng)民。只見他手拍驚堂木,痛斥拱界蟲對農(nóng)田的危害,并挑起鄉(xiāng)民之間的械斗,引發(fā)社會動亂等等罪行。臺下兩個大籮筐內(nèi),裝滿纏繞在一起的拱界蟲,它們似乎也在為即將到來的厄運惶惶不安,垂死掙扎。朱材哲站起身來,怒目圓睜,大聲道:“父老鄉(xiāng)親們,拱界蟲作惡多端,今日我要舉行公審!”他手指籮筐中的拱界蟲,慷慨陳詞:“這小小的拱界蟲,不安分守己,禍害人間!你們在水田田埂上拱界打洞,致使水泄田干,鄉(xiāng)親們?nèi)绾畏N田?你們可知挑一擔水到水田有多難?你們這些禍害,讓原本和睦的鄉(xiāng)親為了一點水爭吵得不可開交,今日我朱材哲就要為鄉(xiāng)親們討個公道!”隨著驚堂木再次響起,朱材哲一聲令下,擲地有聲地扔下斬首令牌:“殺無赦!下油鍋!”先民們大驚:“神蟲也殺得的?!”朱材哲言之鑿鑿:“本大人受朝廷派遣,掌管山川萬物的生殺予奪大權(quán),一介小小的拱界蟲,如何殺不得?本大人不僅要殺,還要將它們下油鍋,食其肉,嚼其骨,永遠成為百姓的盤中餐!”開始斬殺拱界蟲了。朱材哲帶過去的家鄉(xiāng)監(jiān)利大廚史團、劉華等人手持利刃,上前將拱界蟲掛于木板的釘子之上,快刀剖開鱔魚的腹部,刮除肚子里的腸子等雜物,清水漂洗,然后放置滾燙的油鍋中,烹炸到焦黃。朱材哲帶頭夾起一條鱔魚,吃了起來,并勸說鄉(xiāng)民們都來吃。鄉(xiāng)民們畏畏縮縮,慢慢地試吃,覺得味道美極了,這才大快朵頤起來。在場的人們都說好吃,再也不怕什么“神蟲”了。</p><p class="ql-block"> 為這場盛宴,朱材哲召集鄉(xiāng)民,廣集鱔魚,精心策劃了一場飲食革命。與他隨行的監(jiān)利家廚,個個身懷絕技,在廚房內(nèi)各顯神通。只見他們手握菜刀,在鱔魚身上上下翻飛,快如閃電,令人目不暇接。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下,一道道精美的鱔魚佳肴應運而生,鱔魚片,鱔魚絲,鱔魚湯……熱氣騰騰,香氣撲鼻。其中一位來自監(jiān)利的田大廚,制作的一道名叫“盤龍”的鱔魚佳肴,味道最為鮮美。他先將鍋里放油,加熱至鍋內(nèi)油沸騰,然后將鍋離灶,待鍋內(nèi)油冷卻后,加入五味,再將拱界蟲下鍋,讓它們在油鍋自由游動,然后蓋上鍋蓋,灶下加火加柴。鍋里的拱界蟲激烈掙扎起來,并拚命喝油,讓五味入其腹中。拱界蟲在鍋里上竄下跳,發(fā)出一連串吱吱吱爆裂的炸響,鍋中不時冒出一縷縷淡紅的火苗。經(jīng)過十來分鐘油炸,并煎炒成盤狀,再五味調(diào)和,點綴些芝麻和香蔥。只見拱界蟲各自曲卷成一團,像一條條小龍盤旋在鍋里,一道精美的名菜——“盤龍菜”制作而成。此菜色香味俱全,令人垂涎欲滴。這就是流傳至今的江漢名菜“盤鱔”。</p><p class="ql-block"> 在這場盛宴的高潮部分,朱材哲趁機讓后廚將事先準備好的一壇壇“監(jiān)利僑子”美酒搬上桌來,供大家品嘗。其實是蕎子酒,蕎子,僑子,諧音也。僑子,江漢平原方言,指非常親密的朋友、愛人。朱材哲親自示范品酒、吃鱔魚,并鼓勵鄉(xiāng)親們大膽嘗試。在他的帶動下,鄉(xiāng)親們紛紛上前品嘗,并贊不絕口。一時間,整個衙門仿佛變成一場盛大的美食宴會,酒香四溢,歡聲笑語不斷。“監(jiān)利僑子”美酒作為家鄉(xiāng)監(jiān)利的特產(chǎn),寓意著兄弟情深,大陸和臺灣如孿生僑子。此酒由大陸稻谷與糯高粱、蕎麥精釀而成,陳年佳釀散發(fā)著祖國大陸的芳香。它不僅讓臺民們品嘗到家鄉(xiāng)的味道,更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大陸的深情厚誼。</p><p class="ql-block"> 這場行動不僅讓鄉(xiāng)民們認識到拱界蟲的美味,更讓他們明白了朱材哲的良苦用心——通過美食來消除恐懼與偏見,促進文化交流與融合。隨著朱材哲的倡導與示范,拱界蟲迅速成為臺島上爭相捕捉的水產(chǎn),更成為一道道活色生香的美食,從此,臺島的拱界蟲之患徹底消失。由此引發(fā)的械斗再也沒有發(fā)生。 朱材哲在臺灣宜蘭任通判期間,以清正廉明、愛民如子的高尚品德贏得臺民們的尊敬與愛戴。他通過一場場味蕾與智慧的盛宴,不僅解決了困擾臺民多年的問題,更促進了臺灣與大陸之間的文化交流與融合。他的事跡被后人廣為傳頌,成為一段佳話。從職場視角下審視朱材哲的這段經(jīng)歷,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他是一位極具智慧與膽識的領(lǐng)導者。朱材哲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職場智慧與人文關(guān)懷,朱材哲永遠是我們監(jiān)利人民的驕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羅勛斌 湖北省監(jiān)利市人,湖北省荊州市作協(xié)會員,監(jiān)利市作協(xié)秘書長。湖北省監(jiān)利《朱材哲》海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多年從事《朱材哲》歷史文化的研究,并發(fā)表多篇文章和報道。</p> <p class="ql-block">本文初審:謝金城 監(jiān)利市《朱材哲》海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p><p class="ql-block">本文終審:朱元湘 監(jiān)利市《朱材哲》海峽文化研究會發(fā)起人,即朱材哲第六代孫。</p> <p class="ql-block">作者:羅勛斌 湖北省監(jiān)利市人,系湖北省監(jiān)利《朱材哲》海峽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多年從事《朱材哲》歷史文化的研究,并有多篇文章和報道。湖北省荊州市作協(xié)會員,監(jiān)利市作協(xié)秘書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游县|
紫云|
瓮安县|
金平|
罗平县|
乌兰浩特市|
石渠县|
多伦县|
景德镇市|
揭东县|
沁水县|
惠安县|
安阳市|
巫溪县|
霍州市|
阿勒泰市|
綦江县|
察雅县|
周至县|
庄浪县|
巍山|
德格县|
彭山县|
巢湖市|
罗源县|
阜康市|
康马县|
虞城县|
寿光市|
瑞安市|
临西县|
阿合奇县|
边坝县|
米易县|
襄汾县|
安龙县|
巫山县|
左云县|
定边县|
绍兴县|
湟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