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手機拍攝:茅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輕朋友的茅新,是姥姥八月底在烏慈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青旅的結伴之友。我們一起暢游了塔什干兩天。</p><p class="ql-block">這是一位愛好學習、思路清晰、熱誠善良他人的好青年。</p><p class="ql-block">他辭職后,開始了一個人的漫游看世界,沿著中亞的斯坦諸國,到西亞諸國、到土耳其,到埃及。姥姥沒有想到,10月上旬他去到了伊拉克,去成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達的國家博物館。</p><p class="ql-block">茅新在伊拉克網絡不流暢的情況下,仍然化了很多時間,堅持給姥姥發來了在伊拉克國家博物館拍攝的上百張的高清的遠古兩河流域的文物現場照片。</p><p class="ql-block">姥姥又驚喜又感動,<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是多么的稀罕和難得,這</span>是看到寶貝的感受。到目前為止,這可是在中國一直還無法看到的。</p><p class="ql-block">想想姥姥這輩子客觀上多半是去不了兩河之地的伊拉克了,為了保存,也為了學習,用茅新的全部照片做成本篇記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拉克這個神秘國度,姥姥20年來一直想著去看看,那次希臘土耳其旅游,年輕朋友李崢留學英國完成學業后,化了很長時間從英國一路陸路自由行從歐洲到西亞到中亞回中國回上海,她認為一路上最值得去和最留念的地方就是伊拉克。這給姥姥種了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后是世博會,讓姥姥和很多人一樣,對伊拉克,即古代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第一次有了一個沖擊性的視覺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我們刻板印象的伊拉克,是貧窮不堪,大大小小的戰事、是滿目瘡痍,是文物大量的海外流失,或文物淪為極端組織的財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最新的報道,伊拉克這兩年GDP上升很快。現任伊拉克總統是阿卜杜勒·拉蒂夫·拉希德。該政府傾向于國家的重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確實,茅新發出的有關伊拉克的見聞信息,已經讓人不那么擔心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巴比倫城的城門之一伊什塔爾門上的浮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藍色的主體城墻上飾有牛、獅子和龍形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巴比倫光輝文明的象征(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拉克,今天世界地圖上的西亞地區</p><p class="ql-block">祂東臨伊朗、西接敘利亞和約丹,南連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和土耳其。</p><p class="ql-block">伊拉克所在的地區,是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之間廣闊的沖積平原,是這兩河流域的核心區域。所以,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在古希臘語中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在歷史的時空中,這里一直承載著兩河流域文明的傳承與發展。</p><p class="ql-block">正是在這兩河之間,誕生了人類最早的農耕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古代兩河流域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巴比倫城的城門之一伊什塔爾門上的浮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藍色的主體城墻上飾有牛、獅子和龍形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巴比倫光輝文明的象征(二)</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兩河流域的文明,創造了人類歷史上諸多的第一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們創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還在數學、天文學、法律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們產生了世界上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巴比倫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們的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等相繼在兩河流域崛起,其中亞述人建立了強大的亞述帝國和輝煌的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兩河流域也是《圣經》中伊甸園的所在。</p><p class="ql-block">《圣經·創世紀》中有言:</p><p class="ql-block">上主天主在伊甸東部種植了一個樂園,就將他形成的人安置在里面。上主天主使地面生出各種好看好吃的果樹,生命樹和知善惡樹在樂園中央。有一條河由伊甸流出灌溉樂園,由那里分為四支:第一支名叫丕雄,環流產金的哈威拉全境;那地方的金子很好,那里還產珍珠和瑪瑙;第二支河名叫基紅,環流雇士全境;第三支河名叫底格里斯, 流入亞述東部;第四支河即幼發拉底。</p><p class="ql-block">人類文明的伊甸園正是位于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等四河環鄉的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這塊土地歷經了多個王朝的更替和外族的入侵,但兩河流域文明的元素始終在這片土地上得以延續。 例如,伊拉克的一些城市如巴格達、巴士拉等,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其中巴格達的巴比倫尤其輝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巴比倫城的城門之一伊什塔爾門上的浮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藍色的主體城墻上飾有牛、獅子和龍形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巴比倫光輝文明的象征(三)</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約90千米處,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河的交匯處、是古代兩河流域的中心城市 一 巴比倫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比倫,即巴比倫城,它是新巴比倫帝國的都城。</p><p class="ql-block">提起巴比倫,可能都不陌生</p><p class="ql-block">但是巴比倫到底代表著什么?</p><p class="ql-block">巴比倫,它在蘇美爾語中的意思是“神之門”,也用巴比倫來指代一座城市或一個國家或<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段時間</span>,還用它來指代巴比倫王朝的時間區間與地理范圍。 甚至,還會以局部代整體,用巴比倫指代整個兩河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比倫處于兩河流域交通要道之上,是南來北往、東西交流的商旅必經之地,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因如此,在烏爾第三王朝滅亡之后,它才能由一個小小的村落迅速發展為巴比倫城邦的都城,進而成為漢穆拉比的都城,進而逐步發展成為古代世界最雄偉的城市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直引領著古代西亞的文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據記載,巴比倫城共有9座城門,<span style="font-size:18px;">城門高達12米,</span>每座城門都用青銅做成,而且分別由門外所通向的城市的保護神命名,其中以伊什塔爾城門最為壯觀。</p><p class="ql-block">在巴比倫神話中,伊什塔爾女神是掌管戰爭和勝利的象征。</p><p class="ql-block">伊什塔爾城門的外壁用色彩艷麗的釉磚砌成。在底色為深藍色的墻面上飾以形態生動的紅、棕、黃、白等色彩的神獸浮雕。每一種神獸都象征天上的某一個神,這些浮雕高約90厘米。這種造型使城門顯得更加端莊、雄偉, 給人以一種堅不可摧、大氣磅礴之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巴比倫這座城市,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帝國的王室內戰中被徹底毀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比倫的考古歷史:</p><p class="ql-block">一一 1811-1812年和1817年,在巴格達東印度公司工作的古文物家和旅行家克勞迪亞斯·里奇(Claudius Rich)兩次發掘了巴比倫。</p><p class="ql-block">一一 1827年探險家、作家、軍官羅伯特·米尼安(Robert Mignan)對巴比倫地區進行短暫的探索。</p><p class="ql-block">一一 1849年,發掘過烏魯克的威廉·洛夫特斯也到<span style="font-size:18px;">巴比倫地區進行探索。</span></p><p class="ql-block">一一 1850年,探險家菜亞德也曾到此調查,然后放棄了這個地方。幾位探險家都與巴比倫的發掘失之交臂。</p><p class="ql-block">一一 1852-1854年,法國的東方學家福爾金斯·菲涅爾(Fulgence Fresnel)和法國裔的德國亞述學家尤利烏斯·奧佩爾(Julius Oppert)對巴比倫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獲得突破。 然而,不幸的是,載有40多箱工藝品的木筏沉入底格里斯河,他們的大部分工作成果全部化為烏有。</p><p class="ql-block">一一 1854年,亨利·羅林森和喬治·史密斯曾在此短暫工作過。之后的發掘工作由霍爾木茲·拉薩姆(Hormuzd Rassam)代表大英博物館進行。這項發掘工作始于1879年,一直持續到1882年。在發掘中,拉薩姆發現了大量的泥板文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一 1899年到1917年,在近20年中,最早</span>從德國東方學會的團隊開始,這個團隊由考古學家羅伯特·考德威(Robert Koldewey)領導。<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巴比倫遺址的科學考古</span>每天都在進行,主要挖掘馬爾杜克神廟、通往神廟的“游行大街”和城墻。</p><p class="ql-block">“游行大街”是貫穿舊城的主要街道,每逢盛大的節日或新年,純金制作的半人半獸馬爾杜克神像會經過游行大街,路邊城墻上的神獸如儀仗隊般夾道歡迎。德國考古人員將伊什塔爾門的碎片和數百個泥板文書被送往德國。 德國人在帕加馬博物館(帕加馬博物館前身是柏林近東博物館)重建了美輪美奐的伊什塔爾門。</p><p class="ql-block">一一 1917年開始,英國軍隊坐鎮了這里。</p><p class="ql-block">一一 1956年和1962年,德國的考古學家們展開了進一步的研究工作。他們的研究重點分別是希臘化時期的劇院和塔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世紀80年代出土的滾筒印章和泥板文字更是明確印證了這塊土地上曾經的無比輝煌的歷史。它們是不朽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館始建于上世紀20年代,是伊拉克最早建立、藏品最豐富的博物館,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第11大博物館,因為戰爭關閉了許多年,2015年才重新開放。</p><p class="ql-block">該博物館的藏品,<span style="font-size:18px;">歷史跨度長、文明序列完整。從公元前1萬年到公元1000多年,從古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到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等。</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姥姥在看到茅新從伊拉克轉來的博物館藏品照片時,瞬間即被吸引,感到兩河流域文物的好看程度是出乎意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復原的立體模型:巴比倫的空中花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又稱:懸苑),是世界八大奇跡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想那個時候用的建筑材料,城市的布局,建筑的設計和施工 ,總是讓人想不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兩河流域的建筑技術太高超了。</p><p class="ql-block">兩河流域地處平原,是十分缺乏石材與木材的。土坯、蘆葦、瀝青倒是算得上充足。其最大的建筑特色要數色彩十分鮮艷的飾面。這些飾面是用瀝青黏上石片、貝殼或琉璃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有機會去德國旅游,要爭取去德國的帕加馬博物館,看那伊什塔爾門上的貼面裝飾。</p><p class="ql-block">那是最風采的令人震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城門</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漢謨拉比法典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真品在法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石碑高2.25米寬0.6米</p><p class="ql-block">上部有浮雕,描繪了太陽神沙瑪什向國王漢謨拉比授予王權的場景。</p><p class="ql-block">下部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阿卡德語楔形文字寫成的</span>《漢謨拉比法典》,由前言、條文和后記三部分總計282條(第82至99條缺失)組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漢謨</span>拉比法典(公元前1792-公元前1750年)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法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漢謨拉比是古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位國王,于公元前1792年登上王位。</p><p class="ql-block">為了樹立古巴比倫王國統治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漢饃拉比采取了多項措施。其中,《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與頒行即是其中重要的法律措施,銘刻有《漢謨拉比法典》的石碑被放置于巴比倫、尼普爾、西帕爾等城市的神廟中供人們閱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在幾個城市都有豎立的石碑,目前在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館中的《漢謨拉比法典》石碑,是真品?還是復制品? 經過2003年的戰亂,5個多小時的當地暴民的搶劫,只能是復制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讓人不得不感慨的是</p><p class="ql-block">古代兩河流域就已經有了契約和法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01年,銘刻著《漢謨拉比法典》的黑色閃長巖石碑被發現于<u>古埃蘭王國首都蘇薩</u>,法國考古隊將其運回巴黎,收藏于盧浮宮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該石碑原立在兩河流域古城西帕爾的太陽神沙瑪什神廟中,公元前1200年左右,位于今伊朗南部的古國埃蘭入侵兩河流域,埃蘭國王舒克特如克那渾臺一世將銘刻法典的石碑作為戰利品帶回蘇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帶雙翼的人面神獸</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馬蘇</p><p class="ql-block">守護城門的亞述神話中的神獸。</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亞述的建筑中,拉馬蘇經常被用作守衛宮殿和神廟的雕塑。它們通常被放置在入口處或重要的位置,象征著神靈的守護和國家的強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拉馬蘇通常有五條腿(給于觀者有行走的動感),通常具有人的頭部、公牛的身體以及老鷹的翅膀,其面部表情威嚴,給人一種強大的震懾力。身上的毛發、肌肉線條等都刻畫得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兩河的大寶貝</p><p class="ql-block">玻璃藝術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木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楔形文字最早由蘇美爾人發明</p><p class="ql-block">最初的楔形文字多為象形,如同圖畫。大約產生于公元前3400年。幾百年后才變得抽象和具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楔形文字,英文為cuneiform</p><p class="ql-block">由cuneus(楔子)和forma(形狀)兩個詞復合而成,源于拉丁語。顧名思義,就是形狀像楔子的文字。</p><p class="ql-block">到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已被發現的楔形文字,多寫于泥板上,少數寫于石頭、金屬或蠟板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書寫工具是</span>削尖的蘆葦稈或木棒(鐵器時代用的是鐵器)。</p><p class="ql-block">軟泥板經過曬或烤后變得堅硬,不易變形。</p><p class="ql-block">尤其經過烤烘的泥板,成了釉化材料,更是彌久堅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泥板文獻的不斷出土和挖掘出來,以及對這些浩如煙海的楔形文獻的成功釋讀,使得人們對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明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www.xsjgww.com/56yyiljf" target="_blank">親眼目睹世界文明源頭的震撼,?《亞述之王:亞述巴尼拔》,||蘇州博物館2024年特展</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蘇美爾人是兩河流域最古老的居民之一,公元</p><p class="ql-block">前2334年被阿卡德人所滅,阿卡德王朝滅亡</p><p class="ql-block">之后,蘇美爾人又復興了蘇美爾文化。</p><p class="ql-block">在蘇美爾-阿卡德時期,自然崇拜的多神教在社會生活中起主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蘇美爾男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蘇美爾女子與孩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是蒙古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茅新在旅行中, 看世界,看歷史,看大自然。</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文县|
嘉鱼县|
波密县|
余干县|
井陉县|
双牌县|
基隆市|
光泽县|
崇义县|
界首市|
临夏县|
礼泉县|
苍溪县|
大方县|
汕头市|
庄河市|
万全县|
南郑县|
五指山市|
临高县|
枣强县|
黄山市|
梨树县|
民丰县|
卫辉市|
万全县|
石楼县|
谢通门县|
长兴县|
北川|
宜都市|
左权县|
牙克石市|
修水县|
淮滨县|
松桃|
永年县|
珲春市|
彩票|
平舆县|
天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