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font color="#167efb"><b>2024年我花了不少時間,讀了《風雨無悔 ----對話王光美》一書及王光美的不少史料,感覺王光美太不一般了,她的許多特質很像我們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b></font><b><font color="#167efb">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黃河以其悠久的歷史、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著稱,而王光美女士也同樣展現了這些特質。</font></b></h1><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1> <b><font color="#167efb">黃河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承載了數千年的歷史積淀。王光美女士同樣擁有豐富的歷史背景和個人經歷。她的家族背景深厚,父親王治昌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擔任過北洋政府農商部總長,參與過重要的國際會議。王光美本人則在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后,放棄了去美國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選擇留在國內協助中國共產黨,這顯示了她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深刻理解和責任感。</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br></font></b></h1><h1><b><font color="#167efb"> 黃河以其桀驁不馴的性格聞名,它在奔騰的過程中,展現出無畏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精神。王光美女士在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時,也表現出同樣的堅韌和勇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她遭受了極大的磨難,但她始終保持著堅強的意志和對正義的信念。正如她在《風雨無悔——對話王光美》一書中所回憶的那樣,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她也沒有失去對未來的希望。</font></b></h1><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1> <b><font color="#167efb">黃河不僅是一條河流,更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王光美女士同樣在文化傳承方面做出了貢獻。她不僅在物理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成為中國第一位原子物理的女碩士,還通過她的著作和訪談,傳承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和精神。她的兒子劉源將軍為《風雨無悔——對話王光美》一書親筆題寫書名,這也體現了家族對文化的重視和傳承。</font></b></h1><div><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h1><b><font color="#167efb"> 王光美女士的許多特質與黃河有著深刻的共鳴。她如同黃河一般,擁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文化的傳承。</font></b></h1><div><font color="#167efb"><b><br></b></font></div>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我讀了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紀念王光美誕辰90周年的這篇紀念文章,讓我更加堅定的要做好王光美在興縣工作一年的史料收集整理與挖掘,希望大家也讀一讀這篇文章。</span></h1> <h3><p style="text-align:center;"><br data-filtered="filtered"></p></h3><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大愛無疆 德馨長存<br data-filtered="filtered"></b><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紀念王光美同志誕辰90周年<br data-filtered="filtered"></span><span style="color:rgb(176, 111, 187);">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span></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是王光美同志誕辰90周年,我們懷著十分崇敬的心情,深切緬懷這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知識分子代表和偉大的母親。王光美同志在她極富傳奇的不平凡人生道路上,用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畢生的奮斗精神,努力實踐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偉大宗旨,今天在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的光輝日子里,追憶光美同志不平凡的一生、學習她的高尚品格和崇高精神有著特殊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最初熟悉光美同志,緣自家庭的影響。我的父親劉瑞龍早年在參加創建皖東北抗日根據地時,就是在劉少奇同志的領導下工作的。去年是我父親百年誕辰,在收集整理他生前所寫的回憶錄、文章和資料時,我們看到了劉少奇同志1940年寫給父親親筆信的影印件以及1980年5月18日父親在光明日報上發表的紀念文章《東進,東進,再東進! -----隨劉少奇同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22px;">去華中、淮北敵后》。父親在文中深情地回憶了1939年9月,他隨劉少奇同志到華中敵后工作的那段難忘經歷。劉少奇同志堅決執行黨中央、毛主席東進敵后發展華中的戰略方針,排除干擾,克服困難,領導華中全黨,迅速展開敵后抗日戰爭的雄才大略給父親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前往皖東北的途中,劉少奇同志不顧環境險惡,仍然堅持調查研究,關心干部的學習問題,利用一切機會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加強對干部的教育,用他淵博的才學與隨行的干部“談天說地”,這種深入調查研究和關心、教育干部的精神,使父親深受感動,深受教育。父親寫道:“ 我過去只知道少奇同志曾在白區和蘇區工作,有豐富的群眾運動經驗,這次和少奇同志一路到華中,并且在他的直接領導下工作,才使我深刻領會到他是我們黨內有理論修養,重調查研究,有遠見卓識,密切聯系群眾,有自我批評精神,有高度領導藝術,有細致組織才能,而且自奉儉樸的一-位可敬的領導者。”同年,父親還用他飽蘸情感的筆墨寫下了一首七律《懷少奇同志》贈送給王光美同志,詩中道:“旌旗慷慨出潼關,遠拓華中破阻攔。抵掌縱談東進策,排頑抗敵路途寬。南征北戰跨蘇皖,躍馬橫刀大別山。</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從我童年時代開始,就經常聽到父親和淮北的老戰友們,一起回憶 當年在劉少奇同志領導下的崢嶸歲月,在耳濡目染間,我對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合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劉少奇同志的光輝業績和崇高風范充滿崇敬之情。同時,也對他身邊那位端莊秀美的阿姨一-王光美同志有了更多的關注。</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對光美同志堅定的信仰、高尚人品、寬廣胸懷和博大愛心的親身感觸,更多的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后。1978年,我們家搬到了北京木樨地22號樓,不久,光美同志一家也搬到了這里并和我父親家在同一單元。我父母在世時,經常到光美同志家看望她,回憶戰爭年代跟隨少奇同志到華中、淮北敵后工作的難忘歲月。在老一輩的影響下, 我每次逢年過節回家看望父母時,也不忘到光美同志家中,給她送上- -束鮮花。1982年我從事青年工作時,由于光美同志十分關心青少年的成長問題,經常參加一些有關青少年的活動,這使我對她有了更多的了解。后來,光美同志擔任了全國政協常委,因為工作關系,我們交往就更多了起來。在我的腦海中,光美同志開朗樂觀,干練爽快,花白的頭發總是梳理得一絲不茍, 臉上洋溢著和藹可親的笑容,顯得氣質非凡又平易近人。她政治堅定,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政策,她思維敏捷,對黨和人民的事業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經常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團結各界人士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極建言獻策。每個與她接觸的人都能從她瘦削的身上看到鋼鐵一般堅強的意志,從她真誠的微笑中領略到她對國家、對人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果說,人生是一部書, 那么,王光美的人生之書,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書,一部色彩瑰麗的書,一 部奮斗不止的書。 從王光美同志身上我受益良多。今天,當我再一次去追思她絢爛的一 生,不僅又多了一份景仰, 更多了一份收獲。</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這位剛柔相濟的偉大女性,一生跌宕起伏而矢志不渝,歷經磨難而從容淡定,讓人深感鐵側。1946 年6月,國民黨軍隊向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將久經戰火、滴目瘡痍的中國拖入內戰的泥潭。中國的命運何去何從?個人的前途路在何方?事北于物仁大學,中國第批文物理學碩上的王光美,面臨著去美國留學,還是參加革命的選擇,她毅然放棄擺在面前的坦途,選擇了充滿荊棘的道路,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革命的征程。我想,這正是緣自她對國家和民族滿懷無限深情,緣自她對中國共產黨和共產主義事業必定勝利的堅定信念,緣自她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決心。</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中國成立后,光美同志作為少奇同志的秘書,在工作上是好幫手,在生活上是賢內助,她常隨少奇同志一起深入基層搞調研,走村到戶體察民情,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和人民的新生活日夜操勞。在“文革”中,王光美同志受到了“四人幫”的殘酷迫害,在監獄里度過了12 年時光,身心受到極大摧殘。但她牢記劉少奇同志“好在歷史是人民寫的”囑托,用堅毅頑強,百折不撓,非凡的毅力與信心,詮釋了什么是堅強的革命戰士。她那豁達的胸襟和寬容的精神常為人們所稱頌。在經歷了大悲大痛之后,她仍在一篇文章中寫道:“今天, 面臨四個現代化這一歷史任務,我們不能僅停留在回憶舊日傷痛和咒罵敵人的階段。死去的人已沒有悲歡離合之感,活著的人要活得更有意義,對自己,對死者,對我們的黨和人民負責,繼承和完成我們親人的遺志,化悲痛為力量,為人民獻出我們自己?!边@就是光美同志身上映照出的偉大人格的光輝。</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光美同志是一位心系人民,有著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革命老人。1995年,早已過了古稀之年的王光美,多年的磨難使她身體非常孱弱,但當她得知在全國8000萬貧困人口中,還有1500萬貧困母親,其中不少人生活在極度貧困狀態,缺乏收入來源,文化素質、健康狀況都很差,急需幫助時,她毫不猶豫地參與了“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行動”,出任組委會主任,并將義賣六件家傳古物獲得的50多萬元全部捐給“幸福工程”。她說:“我們每一個人不一.定都有孩子,但每一個人都有母親,都領受過母愛的恩情滋潤。救助貧困母親,是整個社會的責任,我愿做幸福工程的義務打工者。”她晚年全心投入的“幸福工程”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是一一 項具有開創性的事業。因為,母親不僅承擔著家庭生產生活的重任,還對下一代的成長起著關鍵作用。如果幫助她們走出困境,往往意味著一個家庭走出困境,也意味著下一-代人口素質得到提高。光美同志把母愛通過自己的無私奉獻和不懈努力,灑播到貧困母親身上,再通過她們,傳遞到祖國的下一代身上。這種博大的母愛,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在廣大母親中永續傳承。經過10余年的奔走和努力,從1995年到光美同志去世的2006年,“幸福工程”共在全國設立了389個項目點,累計投入資金3.1 億元,救助貧困母親及家庭15萬多戶,惠及人口70萬。千千萬萬貧困母親因此走出生活的重壓,千千萬萬貧困孩子得以茁壯成長,王光美同志也贏得人們的尊重與愛戴。由于創立和大力實施幸福工程,她先后榮獲了“中華人口獎”榮譽獎、“中國消除貧困獎”成就獎。</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p><span style="font-size:22px;"> “慈容光照干秋史,懿范美垂四海情”。這是王光美去世時,首都群眾悼念她的獻詞,也正是她偉大一一生的真實寫照。只有經歷過寒冬,才知太陽的溫暖;只有經歷過苦難,才知芝蘭的芬芳。在王光美身上,嫻靜從容的優雅氣質,與堅韌不屈的高貴品質凝聚在一起。她是意志堅定的共產黨人,是有著人間大愛的偉大母親,是中國女性的光輝典范。</span></p><p class="ql-block"><br data-filtered="filtered"></p><h3><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斯人已逝,德馨長存。讓我們永遠銘記這位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偉大的母親,學習她始終心系祖國、心系人民,把一生奉獻給了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學習她始終不渝,積極投身黨和國家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學習她大愛無邊、無私奉獻的精神,全心全意地關愛母親和兒童的事業。在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征程中,我們要以革命前輩為榜樣,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團結奮斗,努力拼搏,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國家的應有貢獻。</span></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沾化县|
皋兰县|
崇文区|
循化|
荣昌县|
阿巴嘎旗|
三台县|
读书|
芮城县|
临清市|
琼海市|
久治县|
文化|
巴楚县|
滦平县|
太和县|
伊川县|
驻马店市|
咸丰县|
中方县|
湘乡市|
中山市|
佛山市|
武夷山市|
漯河市|
浮梁县|
锡林浩特市|
芜湖县|
沈阳市|
曲靖市|
东源县|
惠东县|
突泉县|
皋兰县|
遂平县|
怀宁县|
永清县|
岳阳市|
封丘县|
黄骅市|
天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