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節后的南京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序言:</p><p class="ql-block">古希臘,這片孕育了無數傳奇與智慧的土地,承載著一段悠久且光輝的歷史。</p><p class="ql-block">古希臘文明,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時間長河中熠熠生輝,照亮了西方文明的發展之路,也為世界文明的進步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p><p class="ql-block">古希臘以其獨特的哲學思考、科學探索、政治理念及藝術創作,為世界文明貢獻了諸多寶貴的財富。哲學上,它開創了西方哲學理性思考與探索真理的先河; 科學上,它孕育了數學、物理、天文等現代科學的萌芽;政治上,它促進了民主與法治等現代政治制度的產生;藝術上,它創造了雕塑、建筑、戲劇等不朽的杰作。這些成就不僅影響了古羅馬文明,更對中世紀歐洲乃至現代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p><p class="ql-block">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文明發展進程</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新石器時代始于公元前7000年,并持續了約3000年,直至公</p><p class="ql-block">元前4000年左右。在這一時期,色薩利地區的聚落密度最高,其中塞斯克羅和迪米尼是重要的聚居地??脊湃藛T在希臘大陸的一些村落遺址中發現了來自米洛斯島的黑曜石和其他物品,這些發現證實了早在新石器時期,愛琴海上就已經有了航海活動,古希臘地區的文化和物品也通過貿易的途徑傳入了馬其頓地區??脊虐l掘出的工具、陶器、石制雕像等物品,展現了希臘人</p><p class="ql-block">在手工技藝上的顯著成就。</p> <p class="ql-block">女人站立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300一前4800年</p><p class="ql-block">灰白軟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埃吉納島阿隆尼斯山谷地</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罐</p><p class="ql-block">這件球形彩陶罐出出土于利亞諾克拉季帕拉伊奧米洛斯遺址</p><p class="ql-block">用于盛放食物。</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800一前5300年</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護身符</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300-前3300年</p><p class="ql-block">滑石</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色薩利迪米尼地區</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抱臂女性雕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小提琴式女人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200一前28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行儀式時所用物品。</span></p><p class="ql-block">有女性特征的雕像是早期基克</p><p class="ql-block">拉澤斯文明階段的代表。</p><p class="ql-block">雕像尺寸小巧便于攜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帕羅斯島格萊法墓葬24</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雕刻有船形圖案的烤盤形容器</p><p class="ql-block">烤盤形容器作為早期基克拉澤斯文明的標志性器物,主要出土于錫羅斯島。該物表面所雕刻的船只圖案,不僅體現了航海技術在當時 </p><p class="ql-block">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早期基克拉澤斯人對于海洋的深厚情感</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2800-前23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土于錫羅斯島</span></p> <p class="ql-block">這一件“烤盤”形器物,帶有叉形手柄。圖案中央是很多副船槳的無桅桿大船,在船前進的右邊方向還有一個魚的象征圖案。在基克拉澤斯群島,這種“烤盤”形器既出土在生活遺址中,在墓葬里也有出土。</p> <p class="ql-block">線形文字Linear scripts</p><p class="ql-block">線形文字A:大約在公元前1700年和公元前1600年,希臘地區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地震。在這兩次地震期間</p><p class="ql-block">克里特島上的克諾索斯、菲斯斯和馬利亞等地都進行了王宮的大規模重建工作。在此期間,一種名為“線形文字A”的新型文字系統逐漸取代了短暫存在過的克里特圣書本。這種文字系統是一種從左到右書寫的音節文字,目前尚未被完全釋讀,這些文字并非希臘語,而是被稱為“米諾斯語”</p><p class="ql-block">線形文字B:公元前1450年至前1400年期間,克諾索斯王宮及其希臘大陸的多個王宮中心均采用了一種新型文線形文字B。經過深入研究,現已證實這種文字為最早的希臘語形式,也被稱為“邁錫尼語”。線形泥版的過程是使用鋒利的骨頭或金屬工具在未干的長方形或細長條葉狀泥版上刻寫文字,隨后將泥版置于陽光下曬干,類型分類放入帶有標記的籃子中,在宮殿的檔案館中進行保存。在大約公元前1200年,派羅斯地區的宮殿遣遇大量泥版在大火中被燒硬,從而得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使用范圍:線形泥版A種與B種均用以記載宮殿的各種物資出入。此外,線形泥版B種還記載了包括官周</p><p class="ql-block">賬、各地向宗教圣地奉獻犧牲以及區域內貴族進貢的清單等</p> <p class="ql-block">古希臘一直是連接東西方的橋梁,公元前1600一前1100年這里發展出了一種新的文明一邁錫尼文明,其影響力輻射至小亞細亞、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埃及、地中海西部和北歐西部等地區。邁錫尼文明得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上的邁錫尼,權力中心包括派羅斯、阿爾戈斯、</p><p class="ql-block">底比斯等地。軍事首領的崛起標志著文明的開始,這些統治者與克里特島上的米諾斯文明保持緊密的聯系。</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世紀的邁錫尼A、B墓圈中出土的大量珍貴隨葬品,彰顯了墓主人的社會地位,也反映了邁錫尼文明早期的繁榮與昌盛,墓圈中出土的大量黃金制品更是與荷馬史詩中所描述的“多金邁錫尼”遙相呼應。</p> <p class="ql-block">阿伽門農的面具(復制品)</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00一前1559年面具由金箔打造,展現<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人的財富與尊貴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邁錫尼墓圈A中</p><p class="ql-block">原件藏于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雙刃斧</p><p class="ql-block">作為米諾斯文明的一種宗教象征,承載著多種象征意義</p><p class="ql-block">青銅</p><p class="ql-block">綠泥石</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阿爾卡洛科里洞穴</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700一前1600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揚臂女神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1375-前1200年</span></p><p class="ql-block">此雕像頭戴一頂裝飾有神圣符號的王冠,由三條叉狀條帶、兩個舌狀元素以及一只鳥構成。此類型的雕像普逼被認為是自然女神崇拜的象征,或者是女祭司遺留在神圣場所的紀念標志。王冠上所裝飾的不同象征符號,代表著女神的多種身份。同時,雕像所展現的揚臂姿態,極有可能與祭祀活動中的舞蹈動作相呼應。</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克里特島加齊地區</p><p class="ql-block">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男人塑像</p> <p class="ql-block">微型雙耳瓶</p><p class="ql-block">它不僅被用作標記圣地的標志,還</p><p class="ql-block">代表著米諾斯冥界女神的形象,以及象征著太陽升起的意象。此外</p><p class="ql-block">這一獨特的圖案亦廣泛地出現在各</p><p class="ql-block">種藝術品之中。</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600-前2300年</p> <p class="ql-block">頭盔</p><p class="ql-block">制作野豬牙頭盔的工匠將野豬撩牙分為三排,縫制在皮革帽,并使用皮革帶進行分隔。制作一頂這樣的頭盔需要獵殺大約5</p><p class="ql-block">野豬牙</p><p class="ql-block">這體現了頭盔主人所具備的非凡勇氣和力量。</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阿提卡斯帕塔墓葬</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世紀</p> <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1100年,邁錫尼文明落幕,地中海東部動蕩迭起,希臘大陸與愛琴諸島歷經深刻變革,揭開長達三百年的黑暗時代。然而希臘民族并未沉淪,商業貿易、耕地漁場爭端及戰爭等多重因素,促使希臘人展開大規模殖民擴張,將文明之火播撒至南歐、黑海沿岸及非洲利比亞海岸。約公元前800年,古風時代降臨,城邦初現,邊界漸明。殖民運動成為希臘城邦形成的關鍵,推動歐洲文明發展。隨著殖民擴張,希臘錢幣制度應運而生,極大提升了交易效率,引領財富積累與貿易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庫羅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希臘藝術中獨立理想的青年男性建美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線條與微妙的微笑特征</span></p><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500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彼奧提亞普托山阿波羅圣殿</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萊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20-前510年</p><p class="ql-block">塑造獨立的青年女性的面容、頭發及頭飾,穿著古希臘長短袍,頭頂處的新月形青銅板。</p><p class="ql-block">出士于伊瑞克提翁神廟以西</p><p class="ql-block">雅典衛城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 <p class="ql-block">雕刻家專業地描繪了精致的面部特征和服裝中豐富多樣的褶皺。據專家研究,這個女人立像屬于公元前6世紀末敬獻給雅典娜祭壇的一組立像中的一尊。</p> <p class="ql-block">頭盔覆面</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50-前525年</p><p class="ql-block">全制要形覆面,表滋嘴封春十六館</p><p class="ql-block">青銅、金金環裝飾,整體圍繞著一個圈市邊里,彩內花環與盾牌交替呈現。</p><p class="ql-block">出土于阿爾孔蒂科墓葬</p><p class="ql-block">佩拉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5世紀這百余年間,古希臘城邦開始政治改革,打破貴族、循主專權,推動民主制度逐步確立。德拉古的司法創新,梭倫的政治經濟改革,克利斯提尼的選舉制度革新,以及伯里克利對民主制度的鞏固與發展,共同推動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成熟與穩定。</p><p class="ql-block">與此同時,古希臘的文化藝術也迎來了謹勃發展的黃金時期。雕塑、建筑、戲劇、哲學等各個領域均涌現出眾多杰出作品與思想。奧林匹克運動會作為古希臘最盛大的體育賽事,不僅促進了體育競技的發展,更體現了追求卓越、尊重規</p><p class="ql-block">則、和平友好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荷馬頭像(復制品) </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荷馬,古希題最偉大的史詩詩人,以《伊利亞特》和《奧德塞》兩部作品聞名。這些作品被視為西方文學的開端。除了這兩部杰作,還有一系列描繪特洛伊戰爭的詩歌以及~也被認為是他的作品</p><p class="ql-block">通常展現他為老人的形象,有著長頭發和胡子~</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2世紀中期</span></p> <p class="ql-block">螺旋帶金</p><p class="ql-block">金耳環</p><p class="ql-block">金面具</p><p class="ql-block">項鏈在穿戴時</p><p class="ql-block">該面具的面部特征已模糊不清,僅左眼、耳朵及嘴巴</p><p class="ql-block">飾相連接,并懸掛</p><p class="ql-block">部分尚可辨認。面具由梯形金片制成,其中央部分被裁去,</p><p class="ql-block">金針飾型的項鏈僅在馬其</p><p class="ql-block">形成倒置的T形空隙。為填補這一空隙,工匠們采用了一片獨立的金片來塑造鼻子的形態。在制作過程中,可能使用了模具來塑造大部分面部特征,但由于鼻子的突出性,</p><p class="ql-block">無法直接納入模具,因此這部分需要單獨制作。面具通i過穿過角上小孔的繩子,在頭部后方系緊,從而固定在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基考古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反對君主制度的法律”石碑(復制品)</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8年,雅典及其盟友在喀羅尼亞戰役敗給馬其頓</p><p class="ql-block">雅典頒布了反僭主法律。該法律由公民大會批準~旨在反對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立借主政治,阿雷烏泊果斯議會將不得開會,以保護民主政治</span></p><p class="ql-block">原件為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原件發現于雅典古阿哥拉遺址阿塔羅斯柱廊</p><p class="ql-block">古阿哥拉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7一336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頒發給阿斯克里皮奧多羅斯的榮譽法令”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在浮雕上,雅典議會和行政區的代表為阿斯克里皮奧多羅斯戴上了象征榮譽的王冠。左側位置刻畫了雅典的守護神</p><p class="ql-block">浮雕上描繪了雅典人向阿斯克里皮奧多羅斯授予榮譽的場景。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后,阿斯克里皮奧多羅斯擔任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典與雕尼基人之間聯合行動談判的大使,同時,他也積極參與了古希臘城邦反抗馬其頓人剝奪自治和自由的起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典娜,她手中握著花環。浮雕中每個人物的高度直接體現了他們的重要性和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23/322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帕特農神廟和雅典衛城山門之間</p><p class="ql-block">雅典衛城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500年左右,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衛城以西的山坡被改造成公民大會會場。年滿二十歲并完成兵役的雅典公民有權參加會議,大會每十天舉行一次負責制定法律、聽取意見并處理相關國家問題。普尼克斯會場最初可容納約6000名公民,最終觀眾容量可達13500人。普尼克斯會址是雅典民主制度發揮作用的重要場所,在這里產生的決定深刻地影響了古希臘歷史,如與波斯展開斗爭和建造雅典衛城建筑群等。同時,這里也是杰出政治人物發表演說的平臺,包括米爾提亞德斯、地米斯托克利、亞里斯提德和伯里克利等,以及著名的演說家如德漠斯提尼和伊索克拉底。</p> <p class="ql-block">五百人議事會會堂模型</p><p class="ql-block">原址約公元前500年</p><p class="ql-block">市政廳建筑模型,其實際尺寸為邊長20米的正方形,建于克利斯提尼公民改革每年從雅典的十個部落中各選拔五十名公民參與討論與決策。除節日外,議會每日召開,</p><p class="ql-block">會議空間構成,三面環繞有木凳供議員使用。公共文件保存在此。</p><p class="ql-block">新市政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阿哥拉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圓形建筑模型,其實際尺寸為直徑17米,又名“遮陽帽”</p><p class="ql-block">建于公元前465年左右,位于市政廳旁。此建筑為五十名執政官的總部,這些執政官從雅典的+</p><p class="ql-block">個部落中選出,每年輪流擔任部分行政委員會成員。執政官的主管和三分之一成員需全天待命,以應對緊急情況。圓形建筑不僅是雅典民主制度的核心所在,它還</p><p class="ql-block">沒有國家的度量衡標準,負責監督市場度量衡的使用,并作為與公共生活相關的禮拜場所</p> <p class="ql-block">齊名英雄碑</p><p class="ql-block">英雄紀念碑模型,其長方形基座的實際尺寸為16.64米×2米,位于雅典古阿哥拉西側議事廳的對面?;蟻辛⒅挥⑿鄣那嚆~雕像,這些雕像代表了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創建的十個部落的守護者。此外,紀念碑正面的白色涂料木板被用作雅典的官方公告欄,城邦的事務,如公民大會的會期、議案、通告和決定都會在這里進行公布。</p> <p class="ql-block">大力神赫拉克勒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一前325年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臘神話中備受真</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獅子皮用“赫拉克勒斯結”固定在胸前</p><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的雕像在古代體育館</p> <p class="ql-block">“反對僭主制度的法律”石碑(復制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37一336年</span></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8年,雅典及其盟友在喀羅尼亞戰役敗給馬其頓,</p><p class="ql-block">雅典頒布了反借主法律。該法律由公民大會批準,旨在阻止建立借主政治,阿雷烏泊果斯議會將不得開會,以保護民主政治</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原件為大理石</span></p><p class="ql-block">發現于雅典古阿哥拉遺址阿塔羅斯柱廊</p><p class="ql-block">古阿哥拉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抽簽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162-前161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古代雅典,通過抽簽來選定執政官。</span>規定一年中各個部落的執政順序,每個部落的令牌被放置在相應的插槽中。在演講開始時撥開塞子放水。</p><p class="ql-block">抽簽機的左側有一個圓形凹槽,曾經用于放置青銅管,該管上方有一個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方有一個可移動的蓋子。在選舉過程中,地方官會將印有部落名稱的球放入漏斗中,經過隨機排列后,首個從漏斗中出來的部落球即被選為主席。此外,抽簽機還可能用于選舉部落官員,球上印有候選人的名字,通過重復抽簽的方式,直到選出十二名代表為止。</span></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哈德良體育館</p> <p class="ql-block">水鐘(復制品)</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5世紀</span></p><p class="ql-block">水鐘是用于計算庭審或演講時間的工具,它由兩個粘土容器組成,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使用時,先將水裝滿上部的容器至其溢出孔,演講開始時拔開裹子放水演講者可以通過觀察水壓變化來估算剩余時間,從而適時結束演講。在古希臘雅典,審判通常只持續一天,原被告會按照既定程序展開辯護。由于辯護的時長與罰款或罪行的嚴重程度成正比,因此水鐘有各種尺寸以適應不同時長的需要。</p><p class="ql-block">這枚水鐘上寫有阿哥拉部落的名字,可能專為該部落成員使用。水鐘下方有“XX”字樣,表示容器可以裝載兩考斯的水,考斯是一個體積單位,約等于3.2升。當水從容器中倒空時,大約需要六分鐘的時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土于雅典古阿哥拉遺址圓殿區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古阿哥拉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帕特農神廟的西側18塊浮雕組成,這些浮雕刻畫了參加雅典娜節的騎手們。在第八塊浮雕上,一位有裝飾帶(復制品)的騎手正試圖通過控置帶子來控制一匹馬。騎手的</p><p class="ql-block">右腳抵住巖石以保持平衡,而馬匹的反抗則通過幾出的靜脈線</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42-前438年</p><p class="ql-block">原件為大理石</p><p class="ql-block">殺得即展理。這塊浮,上的確手險郵在1802年至1870年國</p><p class="ql-block">雅典衛城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清到了破壞。盡管如此,這塊浮電仍以其由特的創章構圖和精</p><p class="ql-block">清的工藝航穎而出。充分展難了們作老的演起接藝。然推,</p><p class="ql-block">它很可能是著名典雕家亞迪要斯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林斯式柱頭</span></p><p class="ql-block">科林斯柱式在結構上顯得相對聚集,其柱頭上雕刻著復雜的花草圖案。這種柱式的發展,是多利亞藝術領域的一項杰出成就。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林斯式中的這種柱頂設計逐漸演化為希臘化羅馬建筑中的顯著特色。</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科林斯文物管理局藏</p> <p class="ql-block">多立克式柱頭</p><p class="ql-block">整體展現出一種渾厚的美感。柱頂裝飾著寬闊的圓頸石,凸顯出其肅穆而蘊偉的氣質。在公元前5世紀,多立克柱式在西部希臘和希臘本土的建筑領域中占據了主導地位,成為了當時建筑藝術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林斯文物管理局藏</span></p> <p class="ql-block">愛奧尼亞式柱頭 </p><p class="ql-block">這種柱式在公元前6世紀主要出現在東希臘,而在本土和西希臘則較為罕見。它以東希臘的兩座雙環柱式神廟為代表:以弗所的阿爾式彌斯神廟和薩摩斯的赫拉神廟。這兩座神廟規模宏大,精美絕倫,展現了希臘人對天神的度誠信仰。其建筑之美可與中世紀歐洲大教堂相毗美。此外,雅典的奧林匹亞宙斯神廟也采用了愛奧尼亞柱式的雙環柱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科林斯文物管理局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 <p class="ql-block">喜劇面具</p><p class="ql-block">阿提卡喜劇的內容主要聚焦于對個人和社會的批判,以及政治諷刺。蘇格拉底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喜劇作家,使他們在作品中對社會和宗教信條進行評擊。喜劇的代表作者阿里斯托芬在其創作中汲取了智者學派的觀點、蘇格拉底的嘲諷精神以及歐里庇得斯的現實主義描繪手法,為觀眾提供了深刻的洞見和明智的建議。戲劇這一表演形式的發展充分展現了雅典社會~</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400-前350年</span></p><p class="ql-block">(約公<span style="font-size:18px;">元前450一前385年)</span></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掘于雅典阿塔羅斯柱廊西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悲劇面具</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中葉,雅典開始用石材制作面具,這些面具成為戲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公元前534年,阿提卡悲劇的興起使雅典成為希臘詩歌和戲劇藝術的中心。悲劇并僅僅代表悲慘的結局,其重點在于嚴肅莊重地模仿高尚行為,其核心往往與宗教信仰緊密相連。這些戲劇作品會在狄俄尼索斯節慶會上進行演出,其主題與城邦及公民的宗教生活息息相關。目前存世的劇本均為雅典杰出詩人的代表作,它們同樣深刻展現了雅</p><p class="ql-block">典人民的思想情感和對社會的深刻洞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 公元前3世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發掘于阿提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德漠斯提尼頭像</p><p class="ql-block">德漠斯提尼是希臘歷史上最偉大的演說家之一,他的演說詞約有60篇留存至今,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p><p class="ql-block">制作于公元2世紀的羅馬復制件,</p><p class="ql-block">其希臘原件可追溯到公元前280年</p><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4世紀,當希臘悲劇與喜劇的政治與社會影響力逐漸減弱時,演說這種新的藝術形式逐漸興起。演說家們憑借高超的話術技巧,在法庭答辯、政客申訴和公眾演說中成功地向人民傳達自己的觀點。德讀斯提尼作為其中的佼佼者,在公元前384-前323年間成為雅典的政治家,通過他的公開演說影響了雅典政策的制定,始終堅定地為雅典的自由而戰。他的演說</p><p class="ql-block">技藝精湛,文辭準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土于雅典國家花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阿斯克勒庇俄斯”還愿浮雕</p><p class="ql-block">此浮雕作品以神廟為背景,刻畫了壁柱、飛檐等建筑元素。在作品中央,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倚靠在手杖之上,手杖上纏繞著一條象征著治愈與重生的蛇。其身后,兒女</p><p class="ql-block">們恭敬地侍立;身前,則以較小的比例呈現了前來還愿的凡人,他們帶著祭品,臉上洋溢著崇敬之情,展現了人類對醫神的深切感激與敬仰。此還愿浮雕矗立于神殿之內,不僅是對眾神信仰、度誠與感激的具象化表達,更是對人類感恩之心與敬畏之情的永恒紀念。</p> <p class="ql-block">墓碑上的浮雕描繪了兩位男性握手的場景。左側是一位短發的年輕人,他身著短斗篷,身旁陪伴著一只狗。他伸出右手與右側的成熱男子相握,這位男子則穿著長斗篷,左手掛著一個油瓶。這一握手禮的場景在古典喪葬藝術中頗為常見,它象征著已故兒子與父親的深情告別。父親手中的油瓶,寓意著兒子已無法再參與運動。古典墓碑浮雕通常將人物形象理想化,避免直接描繪死亡的殘酷,而是通過寓意和象征來傳達對逝者的哀思與緬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康斯坦丁諾斯教堂附近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這座石碑曾被豎立在雅典的一個墓地里。</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刻有兩項榮譽法令。第一條法令授予萊昂尼德斯及其后代在雅典或其同盟成員城市中免受不公待遇的特權。第二條法令則規定,若萊昂尼德斯在雅典境外不幸身亡</p><p class="ql-block">雅典將視其為公民,并堅決要求立即對肇事者進行懲處。</p><p class="ql-block">榮譽法令”的稱號,在雅典的外交政策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其他城市的公民雅典為他們提供法律上的庇護,并在人及公共事務中積極為雅典課取利益。作為回報,需要時提供執政官法庭的援助,以及在其影響力范圍內的地區保護</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40-前427年</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發現于雅典衛城奧古斯都神廟地基</p><p class="ql-block">這兩塊石碑分別矗立在雅典和哈利卡納蘇斯的阿波羅圣殿之中。</p> <p class="ql-block">“踢球場景”墓碑石</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00-前375年</p><p class="ql-block">墓碑石上雕刻有雙耳長頸身上雕刻有一位正在接受訓練的運動員及其年輕侍從。運動員全身裸露,正在持球練習。他身后的柱子上,疊放著他的袍子,他們侍從手持一只短頸球形瓶和刮汗器,注視著主人的訓練過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土于比雷埃夫斯港</span></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 <p class="ql-block">持矛者祭祀浮雕</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早期這座浮雕由古希臘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創作。根據陶大理石作,呈現了一位站立持矛牽馬的英俊青年形象。作者通過對人體比例和線條的精準刻畫,展現了青年運動員的手牌放松、馬匹步伐級慢的生動要態,體現了古希臘雕塑藝術的高度成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span></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伯羅奔尼撒半島阿爾戈斯</p> <p class="ql-block">金花冠桃金娘式金花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50--前325年</span></p><p class="ql-block">桃金娘是女神阿芙洛狄式的圣植,</p><p class="ql-block">象征著生命的恒久不息。在宗教儀式、祭祀活動、社交宴會、競技運動以及戲劇慶典等莊重場合,人們習慣于佩戴由金、鍍金或天然材質制作而成的花環。在馬其頓金花環被視為尊貴身份的標志,安放在杰出男性和女性的墓葬中,作為他們個人榮耀的獨特標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土于塞薩洛尼基斯塔夫羅波利斯墓葬地區,</span></p> <p class="ql-block">氣味芳香的桃金娘屬植物是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圣物,象征著不朽,是這個裝飾的靈感來源。在古希臘,黃金、鍍金和天然的花冠用于秘儀、祭祀、祭酒、宴會、賽會和戲劇有關的各類儀式。在馬其頓地區,黃金花冠作為死者的私人物品被放置在貴族的墓葬中。</p> <p class="ql-block">斯芬克斯青銅塑像</p><p class="ql-block">約公元前600一前550年這座實心鑄造的斯芬青銅呈現為坐姿,頭部朝向前~</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奧林匹亞考古遺址</p><p class="ql-block">奧林匹亞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眾神之王宙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80一前470年</p><p class="ql-block">該雕塑所刻畫的宙斯形象,其大步向前、左臂前伸、右手持雷電的姿態,在其他小型雕望、瓶畫及錢幣等藝術作品中有所體現。雷電元素象征著全能之神的存在和權威。宙斯以雷電為武器,<span style="font-size:18px;">維護著世間神圣的秩序與平衡。</span></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青銅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9年至前323年,腓力二世與亞歷山大父子相繼掌舵馬其頓,引領國家走向巔峰。</p><p class="ql-block">腓力二世以卓越政治智慧鞏固內政、拓展疆域自亞得里亞海至黑海、多瑙河至拉哥尼亞,馬其頓的勢力范圍空前擴張。他秉特包容與開放態度,允許被征服城市保留獨特文化,展現了高超統治芝術。其子亞歷山大繼承父志,年紀輕輕便</p><p class="ql-block">開啟東征之旅,征服波斯,將希臘文明遠播東方,實現東西方文化交融。父子二人的非凡戰績,鑄就了馬其頓的輝煌,不僅推動希臘歷史進程,更對世界文明產生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愛情女神阿佛洛狄武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前400年</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小天使厄洛斯倚靠在赫爾墨斯石柱旁”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前2世紀</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佩拉眾神之母和阿佛洛狄貳神殿</p><p class="ql-block">佩拉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筋徽狀吊墜項鏈酒罐狀吊墜項鏈</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前280年公元前300一前280年這條項鏈 82個小酒</p><p class="ql-block">形狀的吊墜組成,使用了精造</p><p class="ql-block">出上于塞種浴尼基德中同星舜2號癮出土于塞薩洛尼基德弗尼墓萍Z號墓</p><p class="ql-block">最造和明絲等多種工藝</p><p class="ql-block">薩沿尼越考古博物館塞薩溶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03131</p> <p class="ql-block">沉睡的厄洛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紀</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佩拉東部墓葬</p><p class="ql-block">佩拉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鍍金陶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30一前300年戰士陶</p><p class="ql-block">陶峙。古希臘</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塞薩洛尼基斯塔夫羅波利斯墓葬為了將其固</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狄俄尼素斯,一位充滿神秘與多元特性的神衹。既是酒神,又代表著生命的孕育和大自然的循環往復。他的宗教儀式既具有狂喜的特質,又蘊含著神秘的元素。此外,狄俄尼索斯亦擁有地神的屬性,這一點他深入冥界的神話傳說中得到了充分體現。</p><p class="ql-block">此半身陶俑展現了狄俄尼索斯的形象,他面容滄桑,絡腮胡須,顯得年邁而威嚴。他身著長衫,頭戴頭巾,右手持康塔羅斯酒杯,左手則握有一顆象征生殖力的蛋。在古希臘神話中,康塔羅斯酒杯是狄俄尼索斯的標志性象征,而蛋則可能寓意著生命的延續與地神的神秘力量。此類半身雕像通常作為陪葬品使用,表面裝飾著鮮艷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作為智慧女神,同時也是雅典的庇護者,該城市亦是以她的名字命名。這座雅典娜雕像佩戴阿提卡式頭盔,頭像尺寸略大于真人。此雕像系仿照公元前5世紀著名雕塑家菲迪亞斯的原作而制,表面經過拋光,力求在細節上還原原作的神韻。菲迪亞其斤<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雕塑</span>這位被譽為古希臘最偉大的雕塑家之一設計了帕特農神廟以及神廟中黃金和象牙雕刻的雅典娜雕像。</p> <p class="ql-block">畫面描繪了古希臘神話中阿波羅進行奠酒儀式的場景</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450-前4/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底黑陶</span></p><p class="ql-block">瓶身圖案中心是祭壇,</p><p class="ql-block">光明之神阿波羅,他左手持七弦豎</p><p class="ql-block">右側是他的妹妹~海神涅柔斯也在場</p><p class="ql-block">阿爾式彌斯,手持壺狀器皿向阿波羅手中的容器倒酒。</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span></p> <p class="ql-block">細頸油瓶身上精心繪制了古希臘家庭溫馨的場景,左側一位女子懷抱一個男孩,正欲將其遞給坐在椅子上的f親。母親伸出手臂迎接,她身著傳統服飾,手腕上佩戴著手鐲,耳上掛著耳環。這兩位女性對小男孩的深情關注,不僅體現了家庭價值觀在古希臘城市生活中的核心地位,還展現了女性在家庭和社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470-前46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出土于厄律特利亞</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頭像雕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眾神之王宙斯頭像雕塑</p><p class="ql-block">約公元2世紀</p><p class="ql-block">在藝術作品中,胡須神像屢見不鮮,但確定其身份往往顏具挑戰性。它們通常與波塞冬、哈迪斯、阿斯克勒庇俄斯或由斯等申話人物相聯系。這座頭像具有與宙斯形象相似的共同特征,特別是其卷曲的胡須。因此,我們推測它可能是公元2世紀的希臘原作或其古典主義風格的變體。</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發現于塞薩洛尼基神殿區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光明之神阿波羅頭像雕塑</p><p class="ql-block">公元150年左右</p><p class="ql-block">這座雕像的發型常見于阿波羅與七弦琴主題雕塑的頭像中,阿波羅不僅是奧林帕斯十二主神中的光明之神,還是掌管樂器的音樂之神</p><p class="ql-block">發現于塞薩洛尼基瓦爾達里歐廣場</p><p class="ql-block">塞薩洛尼基考古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 <p class="ql-block">信使之神赫爾墨斯頭像雕塑</p><p class="ql-block">赫爾墨斯,這位預言家和信使之神,以風的姿態自由穿梭于天地之間,傳達著宙斯的神諭發現于基克拉澤斯群島提洛島議事會堂他不僅是生者的助手,更是死者的向導,引導亡靈前往冥界。他也幫助行人和旅者,因此常被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藏視為道路之神的化身。在道路的旁邊,乃至體育館和其他公共建筑中,人們常能看到一種特殊</p><p class="ql-block">的方形石柱,其上雕刻著赫爾墨斯的長須頭像,這些雕像被用作標點或距離標記。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雕塑家阿爾卡美涅斯為雅典衛城山門前所立的“門前之神赫爾墨斯”方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元前3世紀</span></p> <p class="ql-block">信使之神赫爾墨斯雕像</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紀中期</p><p class="ql-block">青銅</p><p class="ql-block">肯羅坡羅斯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赫爾墨斯,這位預言家和信使之神,以風的姿態自由穿梭于天地之間,傳達著宙斯的神諭。他不僅是生者的助手,更是死者的向導,引導亡靈前往冥界。他也幫助行人和旅者,因此常被視為道路之神的化身。在道路的旁邊,乃至體育館和其他公共建筑中,人們常能看到一種特殊的方形石柱,其上雕刻著赫爾墨斯的長須頭像,這些雕像被用作標點或距離標記。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雕塑家阿爾卡美涅斯為雅典衛城山門前所立的“門前之神赫爾墨斯”方柱。</p> <p class="ql-block">亞歷山大大帝潘神雕像</p><p class="ql-block">這座雕像的頭部呈現出向右上方轉動的姿態。其頭頂所佩戴的王權</p><p class="ql-block">頭飾已近乎難以辨識,但仍可觀察到中間部分有兩個觸角,以及類似山羊耳朵的特征。這些元素將亞歷山大大帝與希臘神話中森林之神潘的形象聯系起來。</p><p class="ql-block">希臘化時期早期</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佩拉考古博物館藏</p> <p class="ql-block">金銀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亞歷山大大帝頭像</span></p><p class="ql-block">年輕亞歷山大大帝的頭像,其發型呈現波浪狀,這種發型在古希臘藝術中常被用來描繪英雄和神靈。觀察其側面,可以發現頭部纏繞著一條扭狀束帶,這是祭司身份的象征。這一細節表明,在創作過程中,亞歷山大大帝被賦予了神性的特質,<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們認為他能夠與諸神進行溝通與交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理石</span></p><p class="ql-block">肯羅坡羅斯博物館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約公元2世紀</span></p> <p class="ql-block">希臘是一個敢于思考、敢于挑戰、敢于實踐的民族。細心地研究殘存的建筑、雕刻和瓶畫,還是能夠洞察希臘藝術成就的輝煌。帕特農神廟是希臘建筑的杰作,是人們征服自然的象征。它的各個部分都有一種持久的平衡,并不因為賴以支撐的陶立克柱故意造成的長短不一而傾覆,它舒展、伸張、挺立、強壯,與文雅相和諧。希臘人崇尚人體美,為萬能的神和奧林匹斯運動會上的佼佼者塑像。他們欣賞男人的陽剛強健,推崇女子的婀娜嫵媚?!皵S鐵餅者”向后掄起的手臂和曲膝扭轉的態勢永遠讓人感到一股勢不可擋的強力,米洛斯的維納斯優美的“s”型的站姿和殘缺的手臂令人遐想無窮。紅與黑的搭配產生出穩重、高雅的視覺效果,希臘人以它們作為燒陶的釉色,用千變萬化的幾何圖形和行云流水般的線條在瓶瓶罐罐上講述動人的傳說:有馬拉戰車在馳騁疆場,有奧德賽艱辛的回鄉旅程,還有大海深處女妖塞壬誘人的歌聲。歲月可以流逝,權力可以更替,但希臘人所創造的文明卻如永恒的圣火永不磨滅。(網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洞口县|
新竹市|
大名县|
崇明县|
横峰县|
沁阳市|
沿河|
彭州市|
兴化市|
石门县|
馆陶县|
新郑市|
昌江|
海城市|
久治县|
鄯善县|
大冶市|
湖北省|
万源市|
潍坊市|
裕民县|
龙岩市|
桐柏县|
额尔古纳市|
高平市|
清原|
永宁县|
南华县|
富裕县|
麟游县|
习水县|
鹤山市|
水富县|
潞城市|
青岛市|
黄骅市|
河源市|
乌鲁木齐县|
余姚市|
新郑市|
关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