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25日,自駕游高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運河? 盂城驛街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華牌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盂城驛,位于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南門大街館驛巷,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是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隆慶二年(1568年),知州趙來亨按舊制重建。此后,知州張德盛、馮馨、朱榮桂等人先后重建或增修。占地面積16000多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盂城驛有廳房100余間,包括有驛站,驛舍、秦郵公館、驛丞宅、武官廳、馬神廟、馬棚、庫房、監房、驛卒宿舍等建筑。皇華廳和駐節堂是盂城驛的主體建筑。</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州黃克明在高郵城南門外建盂城驛。明永樂元年(1403年),知州王俊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倭寇犯境,盂城驛毀于戰火。隆慶二年(1568年),知州趙來亨按舊制重建。此后,知州張德盛、馮馨、朱榮桂等人先后重建或增修。辛亥革命后,盂城驛奉命撤銷。</p><p class="ql-block">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盂城驛用作居民住宅。1993年,高郵市人民政府主持修繕,修復了驛站的主體建筑,與南門古街共同組成亮麗的明清民居建筑群。</p><p class="ql-block">2003年,國家郵政局將盂城驛確立為“全國郵政職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文物局確認郵驛博物館為全國百家特色博物館之一。</p><p class="ql-block">1995年6月,江蘇省政府公布盂城驛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11月,盂城驛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2014年6月,包含盂城驛在內的京杭大運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p class="ql-block">2015年12月24日,高郵市盂城驛景區正式獲批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華廳</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駐節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晷(gui)</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神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問郵之道 尋驛高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馬可?波羅與高郵驛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蒲松齡與盂城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甘棠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鼓樓 古驛重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國集郵家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門大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汪曾祺故居紀念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汪曾祺 中國當代文學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p><p class="ql-block">被譽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飯花集》《逝水》《晚翠文談》《端午的鴨蛋》等。</p><p class="ql-block">1920年3月5日出生于江蘇高郵城鎮的一個舊式地主家庭。</p><p class="ql-block">1935年秋,初中畢業考入江陰縣南菁中學讀高中。1939年夏,考入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1940年,開始創作小說,受沈從文指導。1950年調入北京,歷任《北京文藝》《說說唱唱》《民間文學》編輯。1958年,被錯劃為“右派”。1964年,參與現代京劇《蘆蕩火種》的改編(后易名為《沙家浜》)。1979年重新開始創作,以短篇小說成就最高。</p><p class="ql-block">1985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96年12月,推選為中國作家協會顧問。</p><p class="ql-block">1997年5月16日,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77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懷詩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散文大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短篇圣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著名編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學世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有秦少游 今有汪曾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書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繪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憶高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回高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門翁城遺址公園</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5日下午,告別運河,告別高郵,返回南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謝觀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編輯制作: 孫久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洪县|
阿尔山市|
乐都县|
天峻县|
平罗县|
西宁市|
湖口县|
兰西县|
大名县|
同德县|
光山县|
新民市|
桑日县|
治县。|
大名县|
绥化市|
新津县|
芦溪县|
子洲县|
宝应县|
临高县|
综艺|
德化县|
五家渠市|
称多县|
女性|
藁城市|
磐安县|
蓬安县|
台中县|
台南县|
峨山|
柘荣县|
琼海市|
清水县|
壶关县|
绍兴县|
青岛市|
田林县|
织金县|
玉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