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秦立才Ⅱ揭密一段 塵封百年的陳年往事

仄言

<p class="ql-block">圖片來源網絡</p> <p class="ql-block"><b>作者在章德權陪同下夜宿南峰章安灣采訪九旬老人章寬志</b></p> <p class="ql-block"><b>  1, 在殷祖最南邊與陽新三溪毗鄰的南峰街南對面的南山腳下,有一個小村落叫章安,該莊周圍有六座小山包,形似六頂烏紗帽,古時有地理先生說是一塊烏紗地,要發大富大貴之人。可是當這個地理先生爬上第五頂烏紗帽茅兔壟山頂往下瞧時,突然看見山腳下的“三峰寺”,正處在風景秀麗的六頂烏紗帽的龍脈筋位置上,地理先生嘆了一口氣,說,“唉,好好的一塊出將入相的風水寶地,卻讓這座小寺廟給破壞了。”故幾百年來,章安灣烏紗地沒有出一個文臣武將,但在十九世紀二三十年代卻出了幾個提著腦袋鬧革命的年輕人。 </b></p> <p class="ql-block"><b>  2 ,話說解放初期的某一天,一個四十出頭的中年人,帶著三個二十冒頭的男孩,抗著鋤頭,提著香紙炮燭和兩個大紙箱,走上幾十里山路,來到高峰崖山腳下地名叫“阿彌陀佛”的亂墳崗遷墳,他們找到墳頭上放有一堆石頭的那具墳,中年人對身邊三個男孩說,“就是這具墳。”燒了香紙,放了鞭炮,三個男孩跪下去磕了響頭以后,中年人就開始指導他們挖起來。結果扒開墳包以后,看見兩具已成遺骸的尸骨,都是面朝下爬在土坑里,雙手都被麻繩反背捆著,麻繩還沒有完全腐爛;顱骨處各有拳頭大小的一個窟窿,里面還有一顆生了銅銹的子彈頭清晰可見,顯然兩人是被槍打死的,見此慘景,三個男孩馬上伏地大哭起來,“父啊,你死得好慘好冤啊!”旁邊的中年人也是禁不住淚水橫流,喃喃自語罵道,“遭孽啊!這幫畜生!”這兩個死者,就是章安灣的兄弟倆,一個叫章自金,一個叫章自玉。三個男孩就是他們倆的兒子,章自金的兒子叫章寬江,章自玉的兩個兒子分別叫章寬溶和章寬淦。而那個帶他們三個人一起去遷墳的中年人,就是同灣的章自湖,人稱“麻子嫂”。他們幾個人,一邊哭,一邊小心翼翼地將兩人的遺骸撿起來,輕輕地放到旁邊紙箱里擺好,因為兄弟倆的尸骨出現交叉現象,已經分不清彼此,只好將遺骸全部撿起來放進一個紙箱里,一路抱回去仍然合瑩安葬,算是兄弟倆魂歸故里,埋進了祖墳山。章自湖一個大男人為什么叫“麻子嫂”,這里還有一段典故,就是章自湖小時候得過“喜子”,即天花,好了之后就有一臉的麻子。他成年之后好不容易娶了一個老婆,生了個孩子,結果生孩子時難產,兒子雖然保住了,但老婆卻走了。一個家庭沒有了女人,就等于塌了半邊天。沒辦法,章自湖除了做男人該做的事以外,還要學女人做女人該做的事,什么縫縫補補、納底做鞋、碓稻磨麥、燒火喂豬、照護小孩、贍養老人,一句話,女人該做的事,他全部學會做了,并且比灣里有些女人做得還好,納的鞋底比婦女納的還結實耐用,久而久之,“麻子嫂”這個綽號,就叫出名了,章自湖這個真名,反倒沒人叫了。</b></p> <p class="ql-block"><b>  3, 在南峰有一條港叫冠塘港,又叫南峰港,源于劉仁八鎮鄒清水庫上面的白山崖龍洞,經劉仁八、殷祖,于陽新三溪口匯入蔡賢港,流入富水。河道全長22.5公里,流經殷祖鎮畈段、七沖、花市、朱鋪、胡六5個行政村。在舊社會,冠塘港是一條苦難港,港里流淌著窮人的血和淚。</b></p><p class="ql-block"><b>今年已經九十高齡的章寬志老人便是“麻子嫂”章自湖的那個兒子,他對作者說,舊社會這里的人經常餓肚子,吃的是糠粑、觀音土能吃上一頓紅苕飯,小孩子都會興奮得叫出聲來。據《中國共產黨黃石歷史》(第一卷)記載,大革命前,大冶全縣總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農占據了耕地總面積的50%,且多數是肥田沃地。其中,劉仁八和殷祖兩個地區的地主占有本地區耕地總面積的90%以上。通過地租剝削,無數農民走投無路,家破人亡,在死亡線上掙扎。與此同時,在冠塘港還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田里谷子黃,地主狠如狼,交完租子剩把糠,官府還要來征糧。”這就是當時南峰農民被逼上“梁山”的原因。</b></p> <p class="ql-block"><b>  4, 話說大革命失敗以后,國民黨反動軍隊趁機進駐黃石地區,土豪劣紳依仗反動政權的支持與掩護,對工農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愈加猖狂。一時間,整個黃石地區烏云翻滾,掀起波瀾壯闊的農民運動,悲慘生活激發起當地貧苦農民與土豪劣紳斗爭的勇氣,農民運動不斷孕育爆發。由中共大冶市委黨史辦公室,編輯出版的《鐵冶旗紅》一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當地群眾打擊土豪劣紳的故事:1926年7月,早期革命者許建人和李漢香一同回果城里發展組織,吸收段華峰、萬云山、黃梅卿等人入黨,秘密開展農民運動,建立了萬門第一個大冶農村黨支部。同年9月,他們以訪親串友方式廣泛開展革命宣傳,啟發農民群眾覺悟,動員山村的農民群眾鼓起勇氣、團結起來。剛開始,農民群眾思想上有些顧慮,怕窮人的力量單薄,斗不贏勢力強大的地主豪紳。段華鋒便是南峰山沖一個了不起的大英雄,別人是窮人鬧革命,而他則是富人鬧革命,他把家里的財產都拿出來支持革命,并且滿懷激情地對附近的窮人講:“比如我們山段村,窮人幾十家,有錢的富人只有我一家,一家飽暖千家怨,看見大家這么窮,生不如死,我于心不忍。在我家中,我是同情窮人并站在窮人一邊的,我老婆是聽我的,搞革命只有我父親一個人反對,大家說,我們難道斗不過一個風燭殘年的固執老人嗎?這個命,我們革定了!大家跟著我走!”不久,段華鋒、萬云山等人帶領果城地區農民群眾,向土豪劣紳展開了猛烈的斗爭。他們清算土豪劣紳的財產,打擊不法劣紳的反動氣焰,將殷祖街的大土豪殷南甫捉去游行,繳獲了地主武裝和民團的槍支,計長槍30余支、短槍10余支,將地主家里的糧倉打開,將糧食拿出來救濟當地貧苦百姓,并由此建立了一支農民革命武裝。同一年在陽新三溪口,王平也在本鄉參加組織農民協會……他們以南山頭為根據地,掀起了波瀾壯闊的農民運動。</b></p><p class="ql-block"><b> 這一時期,在南山頭成立了中共大冶中心縣委,帶領革命隊伍活躍于高峰崖、金柯、鄭溝、金盆山、幕埠山等一帶崇山峻嶺之間,與敵人周旋,三峰寺也成為南山頭的革命前哨,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的革命運動。當時鄂東南委員會有余志立、段華鋒、饒惠河、查立誠、饒夢南、胡漢元等革命領導人。</b></p> <p class="ql-block"><b>  5, 段華鋒的夫人是章安灣的姑娘,經段華鋒這個堂姐夫介紹入黨并帶去參加革命的,還有他的兩個堂弟,就是章安灣的章自金和章自玉兄弟倆。跟隨段華鋒一起去鬧革命的還有“麻子嫂”章自湖等人。數人之中,章自玉的身份尤為特殊。章自玉,身材魁梧,膀大腰圓,力大無窮,因家里窮得揭不開鍋而參加革命。聽章寬志老人說,他聽他父親章自湖“麻子嫂”說過,章自玉長得一表人才,當時暗下是在農民互濟會管錢,明著是在南峰街當鋪做事(還有一說,章自玉兄弟倆是木匠出身)因為有經濟管理頭腦,所以他既是段華鋒的貼身護衛,槍不離身,斧不離手,時刻保衛段華鋒的人身安全,又是段華鋒的內當家,籌錢理物,管著段華鋒這支革命隊伍的全部家當。章寬志老人還講,他父親“麻子嫂”跟他說過,說章自玉整天提著一個錢箱子,時刻不離段華鋒左右。段華鋒帶領隊伍打仗打到哪里,他提著錢箱就跟到哪里,一刻也不離開段華鋒,把沒收來的土豪劣紳的錢財以及金銀珠寶都納入手提箱之中,充當革命活動的經費。</b></p><p class="ql-block"><b> 據說,有一次赤衛隊打進南峰一個惡霸地主家里,連地主埋在院墻下的一罐銀子,也被章自玉他們找出來了,當場受到段華鋒的嘉獎。為了保障章自玉身上錢箱的安全,段華鋒還安排兩名赤衛隊員持槍保護章自玉,一刻也不離開章自玉身邊,可見段華鋒對他的信任程度,以及章自玉在這支革命隊伍里的重要作用。章自玉也嚴于律己,公私分明,一分一毫也搞得清楚明白。他不負眾望,知道身上錢箱的重要性,在看緊錢箱的同時,也苦練殺敵本領,他的槍法聽說是百步穿銅錢,百發百中;一把斧頭能在百米之內飛去,取敵首級,故而受到段華鋒的特別器重與重用。所以說,章自玉與段華鋒,既是親戚關系,更是上下級關系,他們倆是同呼吸共命運,休戚與共,這種關系也為后來章自玉和章自金兄弟倆帶來了殺身之禍等滅頂之災。</b></p> <p class="ql-block"><b>  6,這個時期的冠塘港,就成為一條戰斗的港,港中流淌的是革命者的鮮血,炙熱而又鮮紅。1928年,在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指導下,農村革命根據地和紅軍得到迅速發展。果城里的革命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如火如荼。</b></p><p class="ql-block"><b> 1929年6月27日,因劉仁八大地主劉西巖指使狗腿子劉維敬殺害了萬云山、劉近臣、陳傳道三位革命者,從而爆發了劉仁八“6·30”農民暴動。劉仁八是果城里當時最大的封建堡壘,村里土豪劣紳多,為首的有三個,即所謂劉仁八“三架燈”:劉朱舫時任南京海關官員,劉超甫時任湖北省參議員,劉西巖時任武昌商會會長。蔣介石發動反革命叛變后,他們在劉仁八組織反動地主武裝一一劉仁八民團和常練隊,任命販賣鴉片煙的地方賭棍、惡霸劉維敬為民團團長兼常練隊隊長。劉超甫還從省里弄回100多支槍,招募地痞流氓百余人,編成3個班,駐扎在劉仁八祠堂。自此果城里四鄉再無寧日,劉維敬帶著“常練隊”那幫爪牙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無惡不作。當地群眾對他們恨之入骨。時任中共大冶縣委委員、第五區委書記萬云山,根據中共縣委指示,以教書為掩護,以楊湖小學為據點,同區委委員劉近臣、陳傳道、段華鋒等同志一起深入各鄉村,秘密串聯,發展黨員和黨組織,建立了第五區蘇維埃政權和農會組織,指導和成立了區、鄉赤衛隊。為了打擊土豪劣紳的反動氣焰,鼓舞窮苦農民的斗爭信心,區委經過細致調查后,報請上級組織批準,及時鎮壓了劉仁八八角亭村反動劣紳鄭確卿和反動分子劉幼南以及南峰張明村的反動分子張果權等,起到了一定的震懾作用,同時為武裝暴動奠定了基礎。但也激起了反動派和土豪劣紳的極端仇恨,特別是對萬云山、段華鋒等縣鄉區委領導,更是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b></p> <p class="ql-block"><b>  1929年6月下旬,中共大冶中心縣委在南山頭金公祠召開黨代會,貫徹中央“八·七會議”和“六大”精神,學習“秋收起義”和“平江起義”及建立革命根據地的經驗,分析鄂東南地區當前的斗爭形勢,討論大冶中心縣委提出的在大陽鄂邊舉行武裝起義總計劃。段華鋒也參加了此次會議。章自玉則與其他保衛人員一起,盡心盡責,保護著會場的安全警戒。當會議進行到緊張階段時,6月27日,“內線”傳來萬云山、劉近臣、陳傳道三名共產黨員慘遭劉仁八反動地主武裝殺害的噩耗。三名烈士的壯烈犧牲,使處于一觸即發的武裝暴動迅速提前爆發。“為三位烈士報仇雪恨!”與會代表個個摩拳擦掌,義憤填膺。</b></p><p class="ql-block"><b>中共大冶中心縣委書記吳致民當即將會議改為武裝暴動動員會,決定以大冶縣委手槍隊為骨干,組織大冶、陽新、鄂城三縣邊境地區的赤衛隊和革命群眾,于6月30日晨舉行攻打劉仁八的武裝起義。為及時將起義計劃和行動方案送達大冶、陽新、鄂城三縣蘇維埃政府駐地,地下共產黨員“神行太保”萬正立連夜通知三縣蘇維埃政府,組織本地區赤衛隊和革命群眾,在6月30日晨在果城里八角亭港坪集結,準備攻打劉仁八地主武裝。萬正立一夜跑三縣送情報的故事,被傳為佳話,故被稱為“萬麻雀”。與此同時,派地下聯絡員秦盛銘迅速與打入劉仁八“常練隊”內部教練、地下黨員徐德意取得聯系,暗中做好部分隊員起義的準備。</b></p> <p class="ql-block"><b>  1929年6月30日拂曉,大冶、陽新、鄂城三縣赤衛隊和革命群眾在吳致民的指揮下,由段華鋒等人帶隊,章自金、章自玉、章自湖等一萬多名手持獵槍、大刀、長矛、棍棒、鋤頭的赤衛隊員和貧苦農民,把反動常練隊駐扎的劉仁八祠堂圍了個水泄不通。暴動隊伍高呼“為萬云山、劉近臣、陳傳道三烈士報仇”、“實行土地革命”、“打倒土豪劣紳”、“打倒國民黨反動派”等口號,并向劉仁八祠堂發起了總攻。劉維敬見勢不妙,急忙拴上大門。章自金手舉斧頭,上前幾斧頭就砍開大門。縣委手槍隊隊長余立金率先沖向劉仁八祠堂。剎那間,槍炮齊鳴,殺聲震天。赤衛隊有的點燃洋鐵桶內的鞭炮,充當機關槍,有的吶喊助威,有的手持大刀、長矛同縣委手槍隊一道,沖向劉仁八祠堂。反動土豪劣紳劉西巖錯誤估計了形勢,以為殺了三位共產黨的領導人,破壞了中共第五區區委機關,就可以把果城里革命的星星之火徹底撲滅。</b></p><p class="ql-block"><b>29日,為了慶功,主子劉西巖給奴才們發了餉獎,賞了酒宴。劉維敬帶領一伙賭徒酒后張燈通宵開賭。當他們正賭得忘乎所以之時,祠堂外已是人喊馬嘶、槍聲大作。劉維敬見大事不好,推開牌桌就往外沖。他手舉兩支手槍,沖出房門左右開弓,舉槍對著起義隊伍就打。可他一勾扳機,槍卻啞火了,一支也打不響。劉維敬做夢也沒想到,他的雙槍早就被打入“常練隊”當教練的地下黨員徐德意做了手腳。說時遲那時快、劉維敬正在納悶驚詫之時,赤衛隊員黃守成一梭標刺進了他的肚子,后面的赤衛隊員一擁而上,連砍帶刺,當場就殺死了劉維敬,并將他的狼心狗肺掏出來祭了三位烈士的英靈。其他常練隊一班烏合之眾見匪首已死,回天無力,寡不敵眾,紛紛繳械投降。在這次戰斗中,章氏兄弟跟其他赤衛隊員一樣沖鋒陷陣,奮勇殺敵,表現了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六·卅”劉仁八農民暴動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震動了鄂東南,沉重打擊了國民黨反對派,既為萬云山等三位烈士報仇雪恨,更為隨后彭德懷率領紅軍在劉仁八成立紅三軍團奠定了堅實的革命基礎。</b></p> <p class="ql-block"><b>  7, 1929年8月下旬,李燦率領紅五縱隊挺進鄂東南。1930年5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彭德懷到達陽新龍港,后率主力圍攻陽新縣城,30日紅五軍主力轉移到陽新和大冶邊境的三溪口、花猶樹一帶,乘勝占領大冶,司令部移至劉仁八;1930年6月10日,彭德懷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大冶殷祖馬對于召開大會,宣布將紅五軍第五縱隊擴編為紅八軍;6月16日,在劉仁八成立了紅三軍團,隨后率部揮師南下。紅軍離開果城里以后,國民黨反動派第七旅又卷土重來,果城里再一次被白色恐怖籠罩,敵人對“通共”、“窩共”的革命群眾和赤衛隊員進行大肆捕殺。</b></p><p class="ql-block"><b>到了1931年秋冬,因革命黨內部自上而下開展肅反運動(殺改組派),果城里地區雪上加霜。所謂“改組派”,是由“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簡化而得名,它是國民黨的一個派系。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國民黨南京蔣介石集團和武漢汪精衛集團合流,而大權則操縱在蔣介石之手。汪精衛、陳公博、顧孟余等對此極為不滿,逐釀成了蔣汪之間的派系斗爭。1928年間,汪派骨干分子陳公博、顧孟余等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即改組派)”。</b></p><p class="ql-block"><b>1929年3月發表《中國國民黨改組同志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宣言》,中央設總部,各省市及海外設支部。南京、北平、上海等大城市和江蘇、湖北等省及海外法、日等都成立了支部,最盛時期全國成員達萬人。“改組派”打著恢復“1924年改組精神”的旗號,倡導重新改組國民黨。其真正意圖是借改組之名,與蔣介石爭統治權。它實際上代表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反蔣在野派。</b></p> <p class="ql-block"><b>  1931年12月至次年1月,汪、陳、顧等在國民黨中央和國民黨政府中分得了一定職位。“國民黨改組派”是國民黨內部一個反革命派系,而且因蔣、汪秘密勾結后已經土崩瓦解。那么又何以要在共產黨內大抓大殺“改組派”呢?這完全是黨內“左“傾錯誤路線釀成的惡果。</b></p><p class="ql-block"><b> 1931年1月,王明等人強行奪取中央領導權后,“左”傾錯誤路線在全國各蘇區泛濫開來,尤其是《為中共更加布爾什維克化而斗爭》的小冊子出版后,把蘇區的肅反運動推向了極端。在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影響和驅使下,鄂東南特委于6月中旬,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殺“改組派”運動。7月,中央巡視員到鄂東南蘇區。7月7日,巡視員在《巡視湘鄂贛邊區給中央的報告》里說:鄂東南此次破獲“改組派”的經驗告訴我們,在1927年白色恐怖最厲害的時候,脫離黨組織的知識分子現在跑回蘇區找關系,大多數是“改組派”。7月11日,巡視員又在給中央的報告中說,“改組派”在蘇區內活動的目的,是破壞紅軍及消滅蘇維埃政權,殺盡負責人,恢復土豪劣紳地主的統治,響應白軍。他們每種組織都有兩個候補機關,據說他們有了萬名群眾組織,有周密的暴動準備和計劃。龍港是他們暴動的中心目標,時間決定在6月20日(陰歷端午節),并從武寧來了六個人,準備成立領導機關,就已破獲的有陽新縣委、縣蘇(主席在內)、CY縣委(書記在內)、縣總工會(主席在內)、鄂東特委都被他們鉆入。CY縣委只有一個不是“改組派”,大冶、通山、武寧縣委清一色的“改組派”,其他各社會團體各下級組織,他們差不多占絕大多數,尤其是區的組織。如此一來,鄂東南蘇區各縣的“改組派”及其“反革命”活動就更加活龍活現了。</b></p><p class="ql-block"><b>因此,鄂東南地區的許多優秀共產黨員、黨的領導干部紛紛慘死在自己人手中。</b></p> <p class="ql-block"><b>  在果城里地區,上級派來一個叫阮耕(通山縣人)的干部,主持本地肅反工作。中共大冶中心縣委委員、九縣聯委書記段華鋒當時也是肅反主要負責人之一。在阮耕的主持操縱下,平地刮起一股殘殺陰風,他們濫用酷刑,刑訊逼供,逼迫那些所謂有“嫌疑行跡”的黨團干部和鄉、村蘇維埃干部,特別是有文化的黨員和干部,逼其承認是改組派,并予以殘殺。在當地第一個被殺的是少共區委殷炳南,是在角亭村三甲港開大會宣布執行的。第二鄉蘇維埃政府副主席黃群增、第八區蘇維埃政府婦女主任董等弟、鄂東南蘇維埃政府干事饒秀冬、中共第五區區委委員饒華西、鄭家溝村村長鄭昌金、角亭村蘇維埃政府主席鄭正青、鄂城縣手槍大隊大隊長鄭世德、大陽鄂縣委委員紀宏主、黃漢區委委員紀宏林、鄧金山、鄧訓蘭等一大批黨員干部被殺。那段時間,黨內幾乎每天殺人,有時一天要殺幾個甚至十幾個。在馬跡鄉(汀橋管理區),有個叫蔡自坤的人,是這一帶查殺改組派的總負責人(陽新人),在熊家鋪召開殺“改組派”大會上講話說:“我的計劃是殺一百人,現在已殺了七十二個,還沒有完成任務,黨的組織還不純潔。”那時,在果城地區殺“改組派”幾乎到了瘋狂程度,最多的一次是在南山的高峰巖宣判的,兩張罪狀殺了72個革命者。據說只要是讀了一點書、甚至認得秤的人都被殺光了。最后連九縣聯委書記、大冶縣肅反委員段華鋒自己,也沒有幸免 ,也被捕殺了。那天下午他們去抓段華鋒和余志立時,兩個人正在開會,他們知道章自玉槍法和斧頭的厲害,以假冒進去開會的名義,抓住段華鋒和余志立兩個人,用布網住眼睛和嘴巴,避開在前門外看守的章自玉等保衛,迅速從后門秘密押走,怕夜長夢多,傍晚就把他們兩個押進山林處決了。</b></p><p class="ql-block"><b>古話說,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段華鋒和余志立兩個革命者,經歷過九死一生,毫發無損。有一次,段華鋒搞完革命活動,晚上回去,路上碰到一伙民團壞分子埋伏要他的性命,他就和章自玉還有另外一個保衛一起,三個人三支槍,打退了敵人十幾桿槍。特別是章自玉,左手開槍,右手飛斧,打得敵人前仰后翻,冒著生命危險殺開一條血路,保護段華鋒沖出敵人包圍圈,連夜逃了出去。可是段華鋒做夢都沒有想到,殺改組派,最終殺到自己頭上了,沒有逃過自己人的手掌心,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b></p> <p class="ql-block"><b>  8, 段華鋒被殺以后,跟他這個堂姐夫跟得最緊的兩個堂弟章自金和章自玉,可就跟著遭殃了,最終難逃一劫。那天晚上,兄弟倆偷偷溜回家看望父母妻子時,遭到埋伏在他家的那伙人突然抓捕。他們知道章自玉有一身本領,還不等他逃跑和反抗,十幾桿槍同時對準他,稍有動靜,就會遭到“蜂窩”似的子彈射殺。章自玉怕牽連和傷害到旁邊的父母和妻子,放棄了反抗,讓他們卸了他的手槍和斧頭。那伙人將章自玉五花大綁以后,知道他是段華鋒的內當家,身上有一個錢箱,替段華鋒管理著全部家當,他們就一部分人用槍押住章自玉兄弟倆,另外一部分人把章家翻了一個底朝天,翻出錢箱以后,為了泄憤,更為了毀滅證據,還一把火燒了他們的老屋,一瞬間,熊熊大火,騰空而起,只聽見藏在章家閣樓草堆里從反動派手中繳來用于鬧革命的子彈和手榴彈,在大火中發出“噼噼啪啪”的爆炸。那伙人拿到錢箱以后,還不罷休,甚至懷疑章自玉還藏有段華鋒叫其代為保管的互濟會的其它錢財,對他進行了嚴刑拷打,手段極其殘忍,打得遍體鱗傷,血肉模糊,要他把替段華鋒保管的所有錢財和金銀珠寶都拿出來,后來看見已經奄奄一息的章自玉,實在榨不出什么來,才把兄弟倆押到高峰崖山腳下阿彌陀佛那個地方,在早已挖好的一個大土坑旁開槍殺害了他們倆,連身上五花大綁的麻繩都沒有解開,就一起推倒在那個土坑里草草掩埋了。兄弟倆沒有死在敵人槍下,卻冤枉地慘死在自己人手上,實在令人扼腕嘆息。</b></p> <p class="ql-block"><b>  據章寬志老人說,他父親曾經說過,他去看到兄弟倆合葬在一起的墳包時,突然晴天一聲霹靂,大雨傾盆而下。天象的異常,似乎也在為這對兄弟的冤魂鳴不平。當時“麻子嫂”章自湖因分到陳貴礦山八區去鬧革命,從而躲過了一劫。半個月以后他回來時,突然聽說章自金章自玉兄弟倆被殺以后,大吃一驚,正好認識處決隊里一個人,他就買通那個人并叫他帶他到阿彌陀佛地,看見章自金章自玉兄弟倆新磊的墳包,傷心得抱頭痛哭起來,后來在大雨中撿了一些石頭,堆在那具墳頭上,作為記號,并對該地主人說,“千萬不要搬動石頭!”這才為解放以后,帶著倆兄弟的后人去遷墳,提供了標識。所以章自玉的孫子章德權,那天晚上帶作者去采訪章寬志老人時,很激動地對老人說,“你父親是我們家的大恩人,沒有他趕去認墳并在墳頭堆一堆石頭作為記號,并在解放以后帶我父親和大伯去遷墳,我大爹和我爹的尸骨肯定無存,不知道葬在哪里,是怎么死的,兩個先人死不瞑目,我們后人也心下不安啊。”</b></p><p class="ql-block"><b>章自玉被害時,還只有31歲,他年輕的妻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孤兒寡母的,無以為生,走投無路之際,只得帶著兩個孩子改嫁到南山頭上面一戶人家,后來實在舍不得丟下年邁的公公婆婆不管(婆婆已經哭瞎了眼睛),又與后來的丈夫一起下山回章安居住,直到把兩個老人送上山,把兩個孩子撫養長大。</b></p><p class="ql-block"><b>解放以后,她經常夢見章自玉兄弟倆的冤魂不散,看見幾個孩子已經長大成人,說是該完成心愿的時候了,于是她就請“麻子嫂”章自湖帶著幾個孩子,前去把兩人的尸骨撿回重新葬進祖墳山。而“麻子嫂”章自湖,那時雖然躲過一劫,因他是共產黨員,國民黨民團壞分子在到處抓他,要殺他,他有家不敢歸,整天躲在附近六頂烏紗帽山以及南山叢林里,像野人一樣靠吃野果喝山泉水為生,最后還是他母親去找了房頭當民團官兒的外甥求情,外甥以腦袋作擔保,又是請人喝酒,才保下“麻子嫂”章自湖這顆人頭不被砍掉。不然,他也早死了。他要是一死,章自金和章自玉就永遠埋葬在“阿彌陀佛”這個亂墳崗,成為雜草叢生的荒冢,冤魂永世不得安生。“麻子嫂”章自湖,后來日本人打進來以后,他還成了抗日的英雄,直到1974年去世,享年65歲,不過這是后話。</b></p> <p class="ql-block"><b>  9, 再說殺改組派這件事,早在1931年下半年開始,中共中央就發出了反對肅反中的“簡單化”和“擴大化”的指示。1932年1月7日,在周恩來同志主持下,蘇區中央局又作出《關于蘇區肅反工作決議案》。這個決議案傳達到了湘鄂贛省和鄂東南地區,成為肅反工作路線的標準,使肅反擴大化的趨勢一度有所控制。</b></p><p class="ql-block"><b> 同年3月,王明“左”傾錯誤路線的忠實執行者林瑞笙、陳佑生等一伙篡奪了湘鄂贛的領導權后,又大搞肅反擴大化。而后,改組的湘鄂贛省委組織工作檢查組來到鄂東南,在鄂東南黨政軍中追查“改組派”。在反“改組派”斗爭中,鄂東南和大冶地區黨政軍許多負責人被殺害,鄂東南道委副書記吳干、秘書長劉溪山、鄂東南蘇維埃文化部長兼秘書長羅冠國、通山縣委書記黃玉田(即劉懷玉)、河北指揮部指揮長柳潤泗、紅三師政委葉金波、政治部主任張向明、參謀長童友軍、鄂城縣委書記林明炯、陽新縣委書記張晶等,甚至連鄂東南道委書記吳致民也險些被殺。大冶地區被殺害的有戴英奇、劉梅嶺、何介夫、敲金剛、劉世范、劉世模、石勵全、石發世等黨政負責人。段華鋒也是這一時期被殺害的,章自金和章自玉兄弟倆是在次年遇害的,也即1933年。</b></p> <p class="ql-block"><b>  當時大冶蘇區(果城里)肅反的領導與執行機關是縣蘇維埃政府政治保衛局,區設有政治保衛局特派員。政治保衛局自上而下自成體系,脫離黨的領導。在“加強其工作”的過程中,權力日益增加與擴大,常常超越同級黨政機關,自行逮捕與處決“改組派”。大冶蘇區此次肅反是在嚴酷的戰爭環境、階級斗爭非常復雜、廣大干部缺乏同隱蔽敵人進行斗爭的經驗、黨的政策也不完善的情況下進行的。有的領導者有嚴重的主觀主義和軍閥主義傾向,加之黨內又有“左”傾錯誤路線的嚴重影響,所以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肅反工作代替了思想斗爭,把肅反看成“中心論”犯了肅反工作簡單化,擴大化的錯誤。大冶蘇區的反“改組派”斗爭,對蘇區的革命,特別是果城里蘇區,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亂殺錯殺了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干部和革命骨干分子,使革命力量受到極為嚴重的損失。也是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辦不到的而蔣介石借王明的手辦到了。大冶地區在肅反斗爭中,被當作“改組派”殺害的干部群眾近千人,而果城里一個區就殺了600多人,當地黨員干部幾乎被殺光,許多黨員干部的親屬亦遭株連而被無辜殺害,至使當地黨的組織一度癱瘓。在那段歲月里,黨內發生恐慌,同志互相猜忌,干群失去信任,精神壓抑,憂慮重重,人人自危,不敢講話。嚴重地影響了黨在群眾中的威信,挫傷了廣大群眾的革命積極性,同時也削弱了紅軍和地方武裝的戰斗力。看到一個個黨員干部無辜被殺,群眾心疼地說:這是為什么?共產黨是不是出了叛徒?亂殺“改組派”是造成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失敗和劉仁八蘇區失陷的重要原因之一。這場內訌持續時間長,直到1934年春,湘鄂贛省政治保衛局局長曹衍元奉令處決了鄂東南大搞肅反擴大化、亂殺“改組派”的政治保衛局局長明安福以及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的對敵斗爭的主要矛盾沖擊后,這場黨內內訌才基本結束,教訓是極為慘痛的。肅反以后,黨在本地的元氣,斷喪殆盡。隨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五次進剿,一部分幸存的黨員干部又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剿殺。</b></p><p class="ql-block"><b>1935年后,幸存下來的極少數黨員干部,只得隱進深山老林,同敵周旋,晝伏夜出,食野菜草根,與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b></p> <p class="ql-block"><b>  10 ,作者在章德權的陪同下,那天晚上到殷祖南峰去采訪了九旬老人章寬志,進行了搶救性挖掘,才揭開了那段塵封已久的不為人知的歷史,讓章自金和章自玉兄弟倆被錯殺的真相大白于天下,還了兄弟倆一份清白與公道。老人的講述,沉重而又悲傷,充滿了對歷史的責任感,不僅是對地理空間的探索,更是對過往歲月中一段被遺忘的歷史的追尋與還原,其口述資料成為作者搶救性挖掘的關鍵。作者在采訪過程中,心情同樣沉重與悲傷,同樣有責任拂去歷史的塵埃,還原事情本來的面目。 章自金和章自玉兄弟倆的故事,原本是靜默無聲的,被歷史的洪流沖刷得幾近無痕。但正是通過作者這樣一次深入而細致的采訪,搶救性挖掘,他們被錯殺的真相才得以還原,這不僅是對那些逝者的一種遲來的正義與尊重,更是對那段歷史的一種深刻的反思與銘記。它告訴我們,無論時間過去多久,真相畢竟是真相,總有被揭示的那一天。 這次采訪與記錄,不僅具有歷史價值,更蘊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它提醒我們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同時也促使我們反思歷史,努力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重演。這段歷史,不僅是一段個人的悲劇,更是當時社會的悲劇。它提醒我們,正義與良知永遠不應被遺忘,而那些無辜受害者的冤魂,也將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變革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章德權作為溯源者與陪同者,無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他的行動體現了對歷史的尊重與對真相的追求。</b></p> <p class="ql-block"><b>  章自金和章自玉兄弟倆,雖已無法親自感受這份遲來的公道與清白,但他們對幸福和理想的追求,將永遠激勵著后來者去追求正義,守護真理。</b></p><p class="ql-block"><b>作者有詩贊曰:</b></p><p class="ql-block"><b>鴻濛初啟正英年,階級同仇志節堅。</b></p><p class="ql-block"><b>抗租抗債為民眾,革頭革命鼓人心。</b></p><p class="ql-block"><b>忠魂萬代榮書簡,英靈千秋浩長天。</b></p><p class="ql-block"><b>午夜燈前揮史筆,為君試淚譜詩篇。</b></p><p class="ql-block"><b>昂揚豪氣壯山河,臨難從容恣笑多。</b></p><p class="ql-block"><b>赤幟初張寒敵膽,丹心夙秉解民瘼。</b></p><p class="ql-block"><b>浩氣長存日月盛,人間正道作楷模。</b></p><p class="ql-block"><b>更喜英雄相繼起,忠魂萬代奏凱歌。 </b></p><p class="ql-block"><b>章德權有詩贊曰:</b></p><p class="ql-block"><b>緬懷忠魂志未休,南峰夜訪淚難收。</b></p><p class="ql-block"><b>九旬老叟情悲壯,千載冤魂恨未休。</b></p><p class="ql-block"><b>鐵證如山明黑白,丹心一片照春秋。</b></p><p class="ql-block"><b>章門兄弟今昭雪,歷史長河正氣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秦立才,劉仁八鎮秦垴村人,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黃石市作家協會理事,黃石市優秀中青年文藝人才庫入庫人才。大冶市和黃石市兩級政協特聘文史研究員。獲北京市《東方少年》2018年度重點文學作品扶持項目文學獎。在《東方少年》《閱讀與寫作》《小說月刊》《今古傳奇》《海外文摘》《黃石日報》《東楚晚報》《今日大冶》《黃石視聽》《黃石文學》《銅草花》等發表過文學作品數百篇。喜歡搜集、整理、挖掘果城里的民間故事,被黃石市作家協會主席荒湖先生譽為果城里的“蒲松齡”;喜歡撰寫鄉土文學,被大冶市宣傳部原副部長、文聯主席余偉先生稱為大冶的“趙樹理”。</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白河县| 博客| 荔浦县| 云安县| 华蓥市| 沛县| 达孜县| 建平县| 隆德县| 沧州市| 格尔木市| 浦江县| 安塞县| 阿巴嘎旗| 曲阜市| 区。| 云南省| 阜新| 元氏县| 兴城市| 健康| 那曲县| 潮州市| 渝北区| 修文县| 大姚县| 日土县| 华阴市| 通许县| 夏邑县| 平度市| 定南县| 连城县| 休宁县| 海林市| 五常市| 腾冲县| 合江县| 社旗县| 都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