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如果說對于一個人的少年記憶來講,最能承載的莫過于曾經住過的房子,因為那是安放一個人躁動狂放身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徜徉在時光里</p> <p class="ql-block"> 青年路34號,一個曾經裝滿我青少年時期記憶的地方。1969年,父母接受調查,哥哥姐姐下鄉各奔東西,14歲的我在幾個小伙伴的幫助下,一個架子車拉上全家人各奔東西后留下不多的生活物件搬進了這個陌生的小院。</p> <p class="ql-block">69年上山下鄉的浪潮帶走了哥哥姐姐們</p> <p class="ql-block"> 這是一處上世紀初修建的老建筑——傳統二進院。二進院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院子有兩重院子,前院大,左右廂房家正堂,后院小,可以上到半面采光的閣樓,想必曾經是內宅小姐的閨房。這個小院隱藏在街面的后面,面對青年路的門面依舊是老成都的木板房,每到白天可以取下門板做生意,也可作為采光。門板房旁邊是一個狹窄的走廊,走廊上方釘著一個藍色小門牌:青年路34號。</p> <p class="ql-block">69年懵懂的少女時代</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原成都市九三學社的宿舍院,穿過走廊走進第一進小院,天井不大,不到三十來平方米,三面都是房間,住著四五家人。我們家搬進來時就在通往后院的過道里隔了三米寬左右就成為了一間房子,十二平方米左右,在六十年代也足以,只是把本來就很擁擠的小院變得更加擁擠。</p> <p class="ql-block">成都人民公園</p> <p class="ql-block"> 那時的青年路可沒有80年代的沿街為市時那樣紅火,那時的青年路并不寬,沒有太多的人走過,更沒有汽車駛過,冷清到門可羅雀。馬路斜對面青年路21號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成都電影公司,雖然算是一個事業機構,但它也有一個電影院,只是在那個年代電影片子極少。沿著青年路再往東走便是春熙路,這里也曾因為耀華食品、成都古舊書籍點、孫中山銅像、青年宮電影院、亨得利鐘表店和成都工藝美術品商店而著名。沿著青年路往西就是鹽市口,那里又成都最著名的人民商場,往南就是鹽市口郵政局,往北就是總府街路口的紅旗副食品商場,這樣看來在80年代末的內地改革開放這里的夜市紅火也不無道理。</p> <p class="ql-block">房子不大,足以安身</p> <p class="ql-block"> 剛搬進這個小院很不適應,臨時用竹板抹泥隔出來的房子不隔音,院子里一大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打打殺殺的鬧騰得很,經常還會撞到薄薄的泥墻上相似要撞到一般。前院尹嬢家里三個男孩,完成不了作業也只然是要挨打,一到檢查作業時先是呵斥接下來就是孩子的哭啼聲;隔壁張婆婆的兒子媳婦去了五七干校,留下一個上幼兒園的孫子,小孩子想父母常哭鬧,于是到了晚上小院里仿佛真印證那句“你方唱罷我登場”,叫聲、罵聲和哭聲成了一曲煩惱三部曲。我們家和張婆婆家是在小院的正方臨時隔了兩間房出來的,不大的兩間房中間留了一個兩米寬的過道,這讓原本采光不好的小院更加陰暗潮濕。</p> <p class="ql-block">封閉的年代也擋不住青春的奔放</p> <p class="ql-block"> 就這樣一個不大的小院里住著八、九家人,大家共用著一個沒有采光的黑廚房,即便屋頂上有幾片玻璃亮瓦,不知多少年的煙熏火燎早已沒有了任何采光的效果,小院角落里有一個旱廁,到了夏日臭味熏天是自然的。院子的天井里有一個自來水龍頭供全院人使用。小院最熱鬧的時候是清晨,小院里的阿姨婆婆們都要起床給孩子們做飯,一時間小院廚房里的揭蜂窩煤蓋子的聲音此起彼伏,一個蜂窩煤十二個氣孔,我們那時叫它十二響。鄰居互相幫助,如果誰家起來晚了,鄰居會幫你揭十二個小蓋子并打開下面的通風口,對于這個揭蜂窩煤蓋子的十二響也曾經有很多恐怖的故事,我是院子里最大的小姐姐,每到夜晚院子里的小孩子們圍著我要聽故事,畢竟那時的我也算是“見多識廣”了,我會編造出深夜里漆黑廚房里發出的揭蜂窩煤蓋子的聲音,還有披著長發被爐火映紅的臉.......</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武侯祠都是安放青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每到早上最繁忙的是自來水龍頭,阿姨們一邊洗漱一邊大聲呵斥著孩子們趕緊起床吃飯上學,那時候閑散了三年沒有上課的孩子剛剛開始回到校園,對回到教室上課的抵觸情緒可想而知。我最喜歡院子里水龍頭旁掙扎著長出來的幾棵構樹,它永遠長不高,那是因為剛長出構葉就被院子里的阿姨阿婆們掐來洗碗,構葉上長著密集的毛絨,可以當做洗碗布除去油腥,老人們堅信在那個還沒有洗潔精的年代構葉有著它強大的功能。就在潮濕的水池,構樹頑強的生長著,像是取之不盡地給小院阿姨們提供洗碗布,阿姨們絕不讓它長高,于是這幾棵構樹永遠無法向上生長去透過天井去觸摸天空。</p> <p class="ql-block">小院里的構樹</p> <p class="ql-block"> 相比之下院外狹長走廊里的那幾棵構樹就要幸運的多,它們高大成木,為小院里的居民遮擋著太陽,只是到了秋季放學回家的我們就慘了,經常遭遇“空中襲擊”,一不小心就會被突然掉下的紅色漿果污染自己的衣服。住在小院里的人總是埋怨著小院的擁擠,都希望有一天能搬出去住一個更寬卓的房子,我也不例外,全然沒有意識到這條街在十年以后會成為成都紅極一時的繁華商業街。</p> <p class="ql-block"> 七十年代中期,父親復出后調到了省財政廳工作,于是我們全家又搬到了南新街37號的省財政廳大院里居住,這里離青年路34號不過半條街,回到青年路34號小院去看望小伙伴也是我的樂趣,后來也見證了青年路商業街的形成。正是因為青年路處在春熙路商圈和鹽市口商圈的中間連接處,也就給了改革開放初期的青年路夜市和服裝批發市場奠定了重要的地理優勢。</p> <p class="ql-block">重獲自由的父親</p> <p class="ql-block"> 那時去的最多的應當是春熙路古舊書籍店,父親一生喜歡書法字畫,文革初期抄家時父親的古籍線裝書和字畫都被裝箱拿走了。每個月父親領到工資就會帶上我走半條街到了春熙路孫中山銅像邊的古籍書店去淘線裝本的古籍書,運氣好還可以淘到些好的字畫。二樓是給干部供書店,上樓要憑統一發的干部購書證,里面大多是歷史書籍和外國的政治、經濟文學類的書籍。</p> <p class="ql-block">帶上美好期望,享受生活</p> <p class="ql-block"> 每到周末是我們年輕人最開心的日子,幾個玩得最好的女朋友都要約著去春熙路口的耀華餐廳,那時一塊錢在耀華餐廳可以吃上一只全雞全鴨,但對于我們來講這也是舍不得的,不過就是喝上一杯冷飲,幾分錢到一毛幾,最便宜的就是“泗瓜泗”,名字好聽,不過就是橘子汁罷了,也有酸梅湯。后來北京的“老莫”火了,成都耀華餐廳也賣起了西餐,很簡單的西餐,每月發了工資就要去大吃一頓。</p> <p class="ql-block">在大院里我和大哥米家山</p> <p class="ql-block"> 到了八十年代,原本冷清的青年路一下子火了,不寬的街道到了晚上便被各種攤位占滿,最時髦的喇叭褲、蛤蟆鏡、蝙蝠衫、的確良襯衣滿街叫賣。那時很多待業的青年、國營廠的工人都抓住機遇,賺的就是一個商品差價,我們叫他們倒爺,他們要么坐著火車在深圳中英街“倒”來顛覆人們認知的各種稀罕物;要么清晨去火車站荷花池市場批發出內地仿制版的“奇裝異服”,一時間成就了一大批成都的萬元戶,也開啟了成都逐漸走上商業市場化的步伐。就像后來有人說:華爾街的每一個數字都代表著金錢;青年路上的每一個攤位都代表著機會;也有老人說:青年路才是他們心目中的“太古里”,西南時尚的風向標。</p> <p class="ql-block">學會了時尚</p> <p class="ql-block"> 后來我們又搬家了,搬到了更遠的華西壩,成都的城市建設也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若干年后我又去到這里,青年路34號的小院已不復存在,昔日寂靜的小巷淹沒在如今車水馬龍的繁華商業街里。聽說每到清晨,這里的九龍廣場、萬紫廣場、金開廣場、明都廣場擠滿的來自全省各地的來批發商品的商販們,他們依然在尋找商機,捕捉著時尚和價格差的最佳結合點。</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為青年路34號的孩子們拍照</p> <p class="ql-block"> 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遇到青年路34號小院里尹嬢的兒子,當年曾經跟著我后面一起玩兒的小男孩鄧文,如今他已經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執掌著四川最大的食品調味品上市公司成都天味食品有限公司。我們談起了曾經的青年路34號那些故事,他拿出了一張小院孩子們的照片,他說:記得嗎?這是你給我們拍的。這些年有時也去太古里參加一些活動,人頭涌動的春熙路已經變得陌生,但是看到的是觸摸世界時尚的新商業區。此時我更愿意閉上眼睛,透過眼眸隱約的燈光,聽著耳邊傳來的喧囂的立體聲,在我們心里依然浮現出那時青年路上的那片寧靜;回憶著青年路34號充滿生活氣息和繁忙的小院,還有那兩棵永遠夠不著天的水池邊的構樹。</p> <p class="ql-block">讓歲月變成記憶里的星星點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襄垣县|
长阳|
沂源县|
祥云县|
芜湖市|
永福县|
中西区|
合水县|
垣曲县|
恭城|
勐海县|
重庆市|
绵竹市|
鄄城县|
锡林浩特市|
平和县|
临汾市|
革吉县|
鄯善县|
修武县|
白水县|
沙河市|
阜宁县|
芮城县|
南昌市|
宁都县|
龙山县|
崇文区|
泰来县|
韶山市|
临漳县|
扎兰屯市|
洛川县|
普定县|
嘉兴市|
南木林县|
南平市|
郧西县|
泰和县|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