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5日乘飛機經停重慶到達天水麥積山機場,開啟21天甘青大環線自駕旅行,駕車4243公里,沿途先后游玩天水市麥積山景區,永靖縣劉家峽水庫、炳靈寺石窟、黃洮交匯口,景泰縣黃河石林、永泰古城,張掖市七彩丹霞、馬蹄寺、平山湖、冰溝丹霞、外星谷,嘉峪關關城、長城第一墩、懸壁長城,敦煌莫高窟、月牙泉、陽關、玉門關、漢長城、敦煌世界地質公園,博羅轉井影視基地,青海大柴旦翡翠湖、南八仙、東臺吉乃爾湖、水上雅丹,茶卡鹽湖,青海湖,門源油菜花田,西寧塔爾寺,蘭州市。 <p class="ql-block">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街亭五個景區,我倆游玩麥積山石窟、仙人崖兩個景點。麥積山石窟始建于五世紀初,以泥塑、石胎泥塑為主要藝術形式而聞名,是中國唯一保存北朝造像體系最為完整的石窟,同時還是唯一保存有中國北朝崖閣式建筑實例的石窟,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入列世界文化遺產名錄。</p> 仙人崖景區位于麥積山石窟的東北方向,始于南北朝,據今近一千六百年。 這里現存的寺宇是經唐、宋、明、清等朝代建筑和重新修繕的,部分泥塑為北魏晚期作品。長期以來,這里是釋、道、儒三家共存的風景勝地。<br><br> 仙人崖的寺宇總名叫華嚴寺,到明永樂十四年,明成祖朱棣把華嚴寺改名靈應寺,主要是把仙人崖的廟宇,劃撥給韓開府(明韓王朱松的府第),變成了韓開府朱家私人家廟。 劉家峽水庫位于甘肅臨夏永靖縣,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中國自己設計、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電工程,竣工于1974年。為黃河上游開發規劃中的第七個梯階電站,水庫地處高原峽谷,被譽為“高原明珠”,景色壯觀。 劉家峽水庫 劉家峽大橋采用伊斯蘭民族建筑風格的鋼管混凝土橋塔,以橋塔為中心進行了全橋景觀設計,并在兩岸設置了觀景平臺,橋梁美學在該橋設計中得到了充分的重視,增強了大橋的社會效應。 炳靈石林位于甘肅省永靖縣城西南35公里小積石山群峰中,南鄰黃河,面積20多平方公里,是1億多年前白堊紀紫紅色細砂巖堆積而成的丹霞地貌,呼應著炳靈寺石窟,兼具大西北的雄渾和江南的柔美,透露著大自然的變化莫測和宗教的神秘氣息,恍若西域仙境。 炳靈寺石窟,開鑿于炳靈石林中的大寺溝西側崖壁上。修建年代由西晉(約公元3世紀)延續至元明。存有窟龕183個,共計石雕造像694身,泥塑82身,壁畫約900平方米。 這是炳靈寺石窟最大的一尊彌勒佛大坐像,位于石窟懸崖上,唐代石胎泥塑。依山雕鑿,高達27米,雄渾莊嚴。 2014年6月,炳靈寺石窟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一處遺址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炳靈寺石窟的石刻造像,時代不同,風格各異,均有很高的藝術和研究價值。 炳靈寺中的姊妹峰 ??黃洮交匯?是?黃河與洮河交匯形成的壯觀景象,位于?劉家峽大壩附近。這一自然奇觀因其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清澈與渾濁的水色對比而聞名。?<br>黃河水經過劉家峽水庫沉淀變清,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綠色。而洮河,作為黃河的第二大支流,由于流經區域生態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導致河水變得渾濁發黃。當這兩條河流在黃洮交匯處相遇時,形成了“涇渭分明”的景象,這種色彩上的鮮明對比,使得黃洮交匯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黃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位于景泰縣龍灣村,景區游客中心位置在上圖上面部分,到達后換乘景區交通車走22道彎的盤山公路(白色彎曲路面)到達黃河岸邊村莊,圖片中綠色地方。 龍灣村在圖片左下方,黃河石林在左上方。 在龍灣村可以乘羊皮筏子體驗原汁原味的黃河漂流,從村子里上碼頭到飲馬溝大峽谷入口下碼頭有幾公里距離,坐在這個簡陋的羊皮筏子上高度緊張不敢絲毫改變體位。 黃河石林生成于距今400多萬年的第三紀末期和第四紀初期的地質時代,由于地殼運動、風化、雨蝕等地質作用,形成了以黃色砂礫巖為主、造型千姿百態的石林地貌奇觀。上圖為飲馬溝大峽谷景觀。 在飲馬溝大峽谷西山觀景臺上,又看到另外一片形態完全不同的石林。 甘肅永泰古城,又稱永泰龜城,位于景泰縣寺灘鄉,古城墻高大堅固,周長1717米,高12米,基厚6米,是一座具有400多年歷史的明代軍事城堡。 城內有許多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盡管大部分建筑已損毀,但仍能窺見其昔日的輝煌。 永泰小學始建于1920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目前這所學校已無生源,成了一所空曠的校園遺址。 張掖祁連山丹霞地貌群,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間,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約5~10千米,分布面積在300多平方公里以上。數以千計的懸崖山巒全部呈現出鮮艷的丹紅色和紅褐色,相互映襯各顯其神。七彩丹霞景點以色彩艷麗、層理交錯、氣勢磅礴、場面壯觀而令人稱奇。上圖拍攝地點:七彩丹霞景區。 張掖平山湖大峽谷距離張掖市區約60公里,其地質構造屬于紅層地貌,一般稱為“紅色砂礫巖”,距今已有一億八百萬至兩億四千萬年。峽谷以流水溝壑為基本特征,山勢低且平緩,以沙石山為背景。主要以紅白和赭紅色為主色調,多呈圓錐或柱狀,造型奇特。 平山湖大峽谷也是張掖地貌景觀大觀園中最美的景觀之一。被中外地質學家譽為“比肩張家界、媲美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絲綢之路新發現”。 大峽谷山石多為紅色,從谷底到頂部分布著從寒武紀到新生代各個時期的巖層,層次清晰、色調各異,并且含有各個地質年代的代表性生物化石,被稱為“活的地質史教科書”。 馬蹄寺景區位于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馬蹄藏族鄉境內,是集石窟藝術、祁連山風光和藏族風情于一體的旅游區。景區由勝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觀音洞七處組成,共有70余處窟龕。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民間傳說:天馬下凡時一蹄落在了這里的一塊巖石上,踩下了一只蹄印,寺院由此而得名。 千佛洞 千佛洞 千佛洞 馬蹄寺,也叫普光寺,建于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北涼,距今已逾1600年,普光寺的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層二十一窟,寶塔形排列,內有佛殿,外有回廊,共開內外窟龕達49孔之多,造型奇特。 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層二十一窟,之間連接回廊、隧洞、過道。 三十三天洞,上下五層二十一窟,之間連接回廊、隧洞、過道。 張掖冰溝丹霞景區是張掖丹霞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br>它被評為“窗欞狀宮殿式丹霞地貌中國第一”,并被《中國地理雜志》和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中國最美的7大丹霞地貌”之一。 張掖冰溝丹霞景色 外星谷星際主題地質公園位于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康白集鎮周邊的大河鄉、白銀蒙古族鄉境內,是張掖國家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許多地貌景觀在全國范圍內都非常罕見,屬于稀缺的、獨有的、不可復制的優質旅游資源。<br> 該山體位于景區入口處,故稱作“五彩迎賓山”。 彩色砂礫巖山體,呈紫紅乳白深褐青灰等多種色彩,山體崢嶸萬象,形成了數以萬計的小巖峰,仿佛眾神群集,故稱為“萬佛山”。 上圖從上到下象形景觀:天下糧倉、轉經輪、一柱擎天。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公里。上圖:嘉峪關·關城景區入口 內城有東西二門,西曰“柔遠”、東曰“光化”,其上均建有三層三檐歇山頂式城樓,與關樓位于一條中軸線上。城墻四角建角樓,南北墻正中建敵樓。內城中軸線北側有清代游擊將軍府一座,是嘉峪關歷任游擊將軍辦公之處。二門外各修筑甕城1座,門均南開,東曰“朝宗”,西曰“會極”。上圖為“朝宗”門。 光化門 會極門 柔遠門正面 長城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臺,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長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筑,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 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 位于嘉峪關市西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上圖把“第一墩”“關城”“懸壁長城”連成一圖。 懸壁長城 陽關烽燧,陽關景區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自然景觀而聞名,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西漢時設置,與玉門關同為當時對西域的門戶,絲綢之路南路必經的關隘。因在玉門關之南,故名。 玉門關,故址在今敦煌市西北小方盤城,始置于漢武帝時期,為漢時通往西域各地的門戶。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至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門間的長城,玉門關當隨之設立。玉門關現存城垣完整,總體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全為黃膠土筑成。面積633平方米,西墻、北墻各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及郵驛之路。 據考證,大方盤城建于漢代,是一座儲備糧秣的倉庫,在甘肅僅發現此一處。城為夯土板筑,呈長方形,東西長132米, 南北寬17米,殘垣最高處6.7米。城內筑南北方向土墻兩堵,把整個城隔成了3部分。南、北殘壁上留有小洞。 似為通風設備。每部分均開南門,外圍東、西、北3 面加筑兩道圍墻,第一道圍墻斷壁尚存。 漢長城遺址位于敦煌西北部的荒漠中,殘存近百米,為我國目前漢長城保留較完整的一段,是西漢王朝構建河西乃至整個北方防御工程的歷史縮影。 敦煌世界地質公園雅丹景區,俗稱“敦煌雅丹魔鬼城”。金獅迎賓是敦煌世界地質公園雅丹景區內的一個著名景點,被譽為雅丹地貌發育壯年期的產物。 孔雀玉立雅丹高約10米,粘土層抗風蝕能力強,砂質層抗風蝕能力弱,這種差異風化 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孔雀玉立形態。屬于雅丹地貌發育的老年期。 一座座造型奇特的雅丹,矗立在浩瀚無邊的漠海之上,雄奇壯闊的視覺盛宴,如同群鯨遨游大海,又似艦隊列隊齊發,浩浩蕩蕩,因此人們給這片雅丹取了一個特別的名字:西海艦隊。 敦煌世界地質公園鳴沙山月牙泉景區,以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鳴沙山東起莫高窟,西至黨河口,東西綿延40千米,南北寬約20千米,月牙泉地處鳴沙山的環抱之中,因形狀似一彎新月而得名。 2005年,鳴沙山榮獲“中國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榮譽稱號。 莫高窟周邊景色,位于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的鳴沙山東麓崖壁上,是中國著名的佛教石窟,也是世界文化遺產。 九層樓,莫高窟第96窟窟外木構建筑之俗稱。建于初唐。洞窟直通崖頂,高40米,窟外有九層木構建筑,高45米。窟內徒壁無畫,依崖塑敦煌石窟中最大塑像(高33米)的彌勒佛像。高度僅次于四川樂山石刻大佛(71米)和四川榮縣石刻大佛(36米余)。在泥塑造像中,其高度則為全國之冠。 三層樓,位于莫高窟南區北段底層。其上為第365窟(七佛堂),頂層為第366窟,三窟窟前倚崖統建三層木構窟檐,即三層樓。 莫高窟第17窟,即藏經洞,亦稱“鳴沙石室”“敦煌石室”,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間,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道士王圓箓清掃第16窟甬道積沙時,偶然發現甬道北壁有一小窟,由于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致使出土文物流散至世界各地。 敦煌石窟是建筑、雕塑、壁畫三者結合的立體藝術。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博羅轉井其名字來源于蒙語諧音,意為“青澀墩臺”。該鎮建于1980年左右,因石油資源而興起,但后因資源枯竭和水資源匱乏,于1998年整體搬遷至幾十公里之外的平原上,留下了一座殘破不堪的老城。? 作為曾經的石油小鎮,博羅轉井如今雖已人去樓空,但留下的廢棄建筑和道具,如破舊的公交車、加油站、公路牌等,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拍照素材,使得這里成為了一個充滿神秘感和視覺沖擊力的旅游目的地。?此外,游客還能在這里感受到大西北的滄桑和歷史的厚重,仿佛啟動了時光機器,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的艱苦歲月里。上圖依次為:縣委舊址、石油俱樂部、清真寺舊址。<br><br>? 博羅轉井影視基地作為《九層妖塔》《西風烈》等影視作品取景地,倒扎在地的公交車、詭異無人居住的房屋、荒涼的神秘氣息……這些經典的影視場景催生了游客打卡的新熱潮。 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柴旦行政區大柴旦鎮境內,原是化工廠鹽湖采礦隊的采礦區,由于湖水含鹽量高,四季不凍。湖內富含不同濃度的鉀、鎂、鋰等多種元素,所以呈現出不同的顏色。 翡翠湖清澈通透,透過水面,能清晰的看到湖底的鹽層。 大柴旦翡翠湖 大柴旦翡翠湖每一片水域的顏色不僅和礦物質濃度有關,還和天氣、時間段有關。 從大柴旦鎮前往水上雅丹,有一段路要經過南八仙無人區,大柴旦南八仙雅丹地貌群地處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北緣,是75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和第四紀早期的湖泊沉積物,由于地質運動抬高而脫離水體,期間的鹽和沙凝結地殼被西風侵蝕雕塑而成。是世界面積最大,最典型的雅丹景觀之一,分布面積達千余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60米。 南八仙雅丹地貌 南八仙雅丹地貌 在距離水上雅丹幾十公里處發現路邊停了不少車輛,還有一塊青海鋰資源公司告示牌,說明這里東臺吉乃爾湖是該公司礦區,不是景區,游客進去要注意安全等等,地處柴達木盆地的東臺吉乃爾湖,因湖水中含銅量較高,呈藍綠色,被稱為中國版“馬爾代夫”。因氣候原因,東臺吉乃爾湖于3年前干涸,今年再次出現湖水。 絕美東臺吉乃爾湖“人間蒸發”三年今年又重現。 烏素特雅丹地質公園,又名水上雅丹,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西臺地區,東距海西州州府德令哈340公里、大柴旦行委240公里,從這個公里數可以知道,我早上從大柴旦出發,經過南八仙、東臺吉乃爾湖到達水上雅丹,游玩結束當天還要返回德令哈住宿,實際開車600多公里。 獨特的水上雅丹地貌。這種地貌是由數百萬年的風、水和時間的共同作用形成的。公園內,雅丹地貌與湖泊、河流相映成趣,構成了一幅壯麗的自然畫卷。 2007年源于昆侖山的那凌格勒河因洪水爆發,河水改道,最終在柴達木雅丹地貌群中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水上雅丹景觀。 獨特的水上雅丹地貌 這里有成群的紅嘴鷗在搶食,不知會不會去昆明滇池過冬。 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 茶卡鹽湖現在有兩個景區,天空之鏡景區:是茶卡鹽湖的一個老景區,?茶卡天空壹號景區:位于茶卡鹽湖的東部,是一個新開發的網紅景點。 ?有高空滑水、馬術實景表演等精彩項目,可以通過木質棧道觀賞鹽湖濕地景色,非常適合漫步,上圖是馬術表演。 青海湖古稱“西海”,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最大的咸水湖。 湖面海拔3196米,二郎劍景區位于青海湖南岸,之前又被稱為151基地,是中國第一個魚雷發射試驗基地,湖中建筑是魚雷發射試驗設備。 青海湖二郎劍景區 青海湖二郎劍景區 青海湖與油菜花色彩完美搭配,視覺享受大餐。 門源油菜花是指青海門源縣一種美麗而蔚為壯觀的人造景觀。門源縣是北方小油菜發源地,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種植區,種植面積達50萬畝,最佳花期是7月10日至20日。 門源油菜花海氣勢壯觀,綿延上百公里,宛如金黃的大海。 西寧塔爾寺創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內為紀念黃教創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銀塔,藏語稱為“袞本賢巴林”,意思是“十萬獅子吼佛像的彌勒寺”。 塔爾寺 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 西寧市東關清真大寺 蘭州黃河鐵橋,又名中山橋,位于蘭州市白塔山下的濱河路中段。由美國橋梁公司設計、德國泰來洋行承建、中國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 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蘭州黃河鐵橋工程正式開工。 上:黃河母親雕塑的選材是用普通的花崗巖,花崗巖能更好地表現出黃河的顏色,表現出炎黃子孫的膚色,同時花崗巖粗糙的質感似乎也在訴說著中華民族千百年來所經歷的滄桑與巨變。<div>中:在白塔山上拍攝蘭州城市景色。<br><div>下:黃河水車是黃河沿岸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而今多被淘汰,現有的6個巨型水車是專供游人欣賞娛樂之用。<br></div></div> 甘肅省博物館匯集了甘肅從遠古時期到近現代的珍貴文化遺存,館藏珍貴歷史文物、自然標本8萬余件(組),尤以新石器時代之冠的甘肅彩陶、漢代簡牘文書、漢唐絲綢之路珍品、佛教藝術萃寶、古生物化石等珍貴文物為特色。 上圖:銅奔馬,又名馬踏飛燕、馬超龍雀等,為東漢青銅器,國寶級文物,1983年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div>中圖:魏晉畫像磚,中國郵政的"形象大使"《驛使圖》。</div><div>下圖:黃河古象化石,出土于甘肅省慶陽市合水縣板橋鄉。距今約200-250萬年。黃河古象化石是中國古生物發掘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人們了解甘肅地區的古地理、古氣候的珍貴資料。<br></div> <div>上:紅陶人面像是仰韶文化(距今5200年前)時期的一件文物。<br></div>中:人頭形器口彩陶瓶是馬家窯文化前期的彩陶,屬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彩陶。是一件既具實用性又具有藝術性的古代藝術品。<div>下:人面鯢魚彩陶瓶,其誕生年代卻可追溯到距今55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br></div> 7月14日在蘭州火車站乘動車臥鋪回上海,蘭州火車站屋頂上的蘭字第一橫寫得長,有特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龙游县|
临海市|
景德镇市|
肥城市|
长乐市|
海宁市|
平塘县|
浙江省|
永修县|
南漳县|
贵定县|
历史|
云安县|
象州县|
巴中市|
开江县|
马龙县|
宁南县|
平塘县|
霍邱县|
昌乐县|
彭水|
湘乡市|
竹山县|
尉氏县|
长岛县|
玉环县|
永寿县|
西昌市|
沅江市|
丽江市|
双流县|
乳山市|
昌黎县|
绿春县|
田林县|
东方市|
新建县|
唐山市|
石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