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國雄雞版圖的最東端,有一座神秘的島嶼,它就是有著“金雞尖喙”上的寶地之稱的黑瞎子島。每個清晨,第一縷陽光從這里開始照耀祖國大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位于黑龍江省撫遠市,地處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交匯處主航道西南側,總面積約335平方公里。黑瞎子島歷史上是中國的領土,1929年被蘇聯占領,后來由俄羅斯管理。2008年10月14日,中俄兩國政府在黑瞎子島舉行界碑揭幕儀式,黑瞎子島西側一半約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正式劃歸中國,從此形成了“兩國一島”的獨特格局。2011年7月,黑瞎子島旅游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了解中俄邊界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瞎子島依托島內獨特的生態資源,以打造“綠色生態旅游島”為目標,相繼建成開放了“濕地公園”、“東極寶塔”、“探秘野熊園”等景區,營造了“水中有魚、空中有鳥、草中有熊、全島皆是濕地美景”的良好游覽環境,2016年12月,黑瞎子島旅游區被評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9月,我們來到了黑瞎子島。在景區門口,我們坐上了觀光車,不一會兒就來到景區內,我終于踏上了黑瞎子島的土地。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有兩塊牌子,一塊是“黑瞎子島濕地公園入口”,另一塊是“原俄羅斯駐島哨所”。我們當即決定先去看看原俄羅斯駐島哨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原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遺址”牌子前留個影。</b><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原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遺址”院子的大門,我們將從這里走進一段歷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進了院子,這里有兩個櫥窗,一個是“哨所簡介”,另一個是“北代島哨所主樓一樓、二樓平面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哨所簡介”上面寫著:“北代島哨所(俄稱大烏蘇里島哨所),位于撫遠三角洲(黑瞎子島)上的北代島,距撫遠水道4號標岸邊1公里,地理坐標為北緯:48°17'20</b><b>″,</b><b style="font-size:20px;">東經:134°42</b><b>' </b><b style="font-size:20px;">40</b><b>″</b><b style="font-size:20px;">。哨所建于1976年,營區占地面積10125平方米,由主樓、車庫、發電房、鍋爐房、浴室、倉庫、油庫、馬廄、犬舍等設施組成,主樓為兩層,建筑面積988平方米,由公共生活辦公樓和軍官公寓樓兩部分組成。2008年10月14日黑瞎子島部分領土劃歸我方后,該哨所由我邊防部隊接收并負責管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哨所簡介”邊上是“北代島哨所營區平面示意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北代島哨所主樓一樓、二樓平面圖。左邊是公共生活辦公樓平面圖,右邊是軍官公寓樓平面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就是原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主樓,由公共生活辦公樓和軍官公寓樓兩部分組成,建于1976年,至今已經48年了。自2008年10月由我國接管后,一直保持著原貌,但是,在大門上方已經懸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表明這里已經回歸中國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原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隸屬于俄羅斯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地方邊防管理局70邊防總隊,連級建制,駐守人員50名左右,曾是黑瞎子島上重要的軍事設施,現已成為黑瞎子島的旅游景點對外開放參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主樓的公共生活辦公樓。整棟樓還保持著原始的風貌,看上去很有歷史的滄桑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公共生活辦公樓一樓,前面是大廳,邊上是衛生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大廳的墻上裝著老式的暖氣片,這里的房間都有暖氣,否則冬天無法生活。大廳里面還有個門,現在是鎖著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間是值班室,側面墻上有一個沒有玻璃的窗,透過這個窗口可以看見大廳里的情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間是一樓的兵器室。兵器室面積也不大,兩扇破舊的鐵門,其中一扇鐵門打開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右邊墻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兵器室:房間面積16m2,主要用于軍械裝備的儲存、供應和保障工作;其次安全管理,主要做好靜態條件下槍支彈藥的防盜、防爆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兵器室,墻上應該是放兵器的柜子,里面的隔板已經散落。不知當年這里是否存放過AK—47自動步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間是機要室,里面曾經擺放著許多文件柜,文件柜里存放著保密文件和檔案資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間是活動室,室內似乎還回響著“喀秋莎”歌曲的余音。右邊這個圓門是圖書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活動室面積還是挺大的,有40平方米,是駐島官兵重大節日舉辦活動的聚會場所,靠窗的墻邊安置著暖氣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活動室的圖書角,墻上亂七八糟的,應該是2008年10月俄方撤走時的原貌。我想,當年這個墻上,應該不會貼著保爾?柯察金及卓婭、舒拉的畫像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間是餐廳,餐廳里面是給養庫。給養庫墻上貼著瓷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餐廳的墻上都釘著木條子,只有餐廳的墻上才釘著細長的木條,其他房間沒有這樣的裝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墻上貼著一張紙,上面用中文寫著:“餐廳:房間面積20m2,主要是為駐島官兵提供用餐場所,餐廳可容納20人同時用餐。”當年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的官兵有50人左右,用餐時還得分批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給養庫再走進去,里面是操作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是操作間,也就是廚房。以前駐島官兵吃的食物,都是在這個操作間里燒出來的;當然軍官都有自己的公寓,軍官的家屬在自家的廚房里,烹制各種俄式菜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操作間的幾個水池,龍頭銹跡斑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一樓的走廊,最頭上的窗口下面也安裝了暖氣片,以保證冬天走廊上也不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接著我們走上樓梯,來到了二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了二樓,前面就是圖書室。門口墻上貼了一張紙,上面有介紹:圖書室:房間面積10㎡,主要為部隊官兵提供休閑娛樂及學習的場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樓梯邊上是洗漱間,面積不大,有4個水池和水龍頭,看來當年士兵們洗漱還得排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兩間是兵舍,面積還是很大的。當年俄羅斯駐島的士兵大約有40多人,都住在這里。軍官和家屬住在軍官公寓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兩間兵舍是相通的。墻上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兵舍:房間面積150平方米,主要是駐島官兵休息的場所。”軍官應該不住這里,最多有時在這里休息一會兒,否則就不必再搞一個軍官公寓樓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兵舍還是很寬敞的,地面鋪著的好像是地膠板,每個窗口下面有安裝了暖氣片,冬天取暖不成問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間是軍官辦公室。有4位軍官在這里進行日常管理工作,制定和實施戰士們軍事訓練方案,對所屬部隊實施領導、教育訓練和日常管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間是儲藏室。墻上的俄文是“禁止吸煙!”,里面的俄文是“消防器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完了公共生活辦公樓,我們來到了軍官公寓樓。一樓和二樓各有兩套家屬房,當年有4個軍官帶著家屬住在這里,每個軍官住一套家屬房,里面有臥室、廚房、儲物間、衛生間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一樓的1號、2號家屬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1號家屬房的臥室,墻上貼著墻紙,里面是儲物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沿著樓梯,我們上二樓看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在二樓的3號家屬房,右邊是4號家屬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3號家屬房臥室的一角,房間格局與一樓相同,墻上也貼著墻紙,花式也相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完了軍官公寓樓,我們來到了院子里。主樓對面的這棟樓,中間是車庫,兩邊分別是鍋爐房、浴室和發電房、倉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車庫的側面,左邊是發電房,右邊是倉庫,上面還有“1976”字樣,表明這棟樓是1976年建造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完了主樓,再說說樓道和走廊墻上掛著的一些圖片,這些圖片記載著黑瞎子島的一段歷史,非常珍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擔負北代島接防任務的官兵對俄方移交的營房設施進行查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10月14日9時13分,我方邊界代表與俄方邊界代表簽署《建筑物、設施、物品移交記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代島哨所交接完畢后,我方官兵向俄方官兵贈送禮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駐北代島哨所俄方官兵與我方接防官兵道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別了,亞歷山大!別了,安德烈!別了,伊凡!別了,阿爾喬姆!別了,所有的駐北代島哨所俄方官兵……。這里已經回歸我們的祖國,以后,你們可以作為旅游者來這里游覽,“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也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官兵在北代島哨所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最后,再說說關于北代島哨所的一段插曲:當年俄軍撤退時,本要將此哨所炸毀,后來我方出資20萬美元,俄方才將其留下,于2008年10月14日交給我方。我方在收回黑瞎子島的同時,將其完整的保留下來,作為西側黑瞎子島回歸祖國的紀念場所,也是黑瞎子島主權變遷的歷史見證,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這個“原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能夠永久地保存下來,并且要維護好,保護好,也不要改變原貌,保持原汁原味,以教育每一位到這里參觀游覽的游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從“原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遺址”出來,我們步行來到了黑瞎子島的濕地公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濕地公園,是黑瞎子島上原始自然風光與人工建筑結合的景點之一,園內設有水上木棧道,全長約2256米;岸邊兩側長有“濕地之腎”塔頭以及東北三寶之一的烏拉草,空氣優質。因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眾多鳥類來此棲息,目前島上鳥類已達220多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注:塔頭,是?苔草沼澤中的一種典型濕地類型,俗稱“塔頭墩子”,是一種高出水面幾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是由沼澤地里各種苔草的根系死亡后再生長,再腐爛,再生長,周而復始,并和泥灰碳長年累月凝結而形成的。塔頭年歲最長可達10萬年。塔頭具有防沙固草、蓄水保土、平衡生態等功效,而且還是多種水禽鳥類的棲息和繁衍之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瞎子島濕地公園里,2256米的漂浮式木棧道,是采用浮筒加木結構建設的。浮筒的設計,使得浮橋水漲橋漲、水降橋降,不會出現遇到大水淹沒棧道的情況。以前只聽說“水漲船高”的成語,如今在黑瞎子島,又知道還有“水漲橋漲”、“水降橋降”的新成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條木棧道,沒有穿過濕地的一草一木,濕地的水系之間沒有受到任何阻隔。這樣設計,是為了最大程度保留和維護濕地原有的風貌及生態環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走在蜿蜒曲折的木棧道上,浮橋輕輕搖晃,我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深呼吸著清新的空氣,遙望遠方,享受難得的愜意時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瞎子島濕地公園內有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園內動、植物種類非常豐富。公園里可以看到昔日“東北三寶”之一的烏拉草,成簇成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天,黑瞎子島上游客不多。走在濕地的棧道上,陽光明媚,天空湛藍。雖然已是秋天,但景色勝似春光。遼闊的空際,清新的空氣,恍惚覺得來到了仙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由于黑瞎子島位于黑龍江、烏蘇里江、撫遠水道交匯處,三條江將黑瞎子島圍成了一個單獨的島嶼,所以濕地公園的水并不是碧綠的,而是偏黃,但不渾濁,這反而形成了濕地水域一種獨特的景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藍天、白云、琥珀水,此景唯有黑瞎子島才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濕地公園植被以蒙古櫟為主,伴生有白樺、山揚、柞、紫椴、椿榆、水曲柳等。草本植物有芍藥、菱藍、蕨類等,草甸植被有小葉樟、蘆葦、水蒿、廣布野豆、叢樺、苔草及雜草等組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濕地公園的水域內,分布有沉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挺水植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 注:沉水植物:根生于泥土中,莖葉全部沉于水中,僅在水淺時偶有露水面。如玻璃藻、黑藻、眼子菜、金魚藻等;浮水植物:根生于泥土中,葉面浮于水面或略高出水面,如睡蓮、王蓮、萍蓬草、莼菜、水鱉、芡實等;挺水植物:根生于泥土中,莖葉挺出水面,如荷花、荸薺、慈姑、千屈菜、香蒲、菖蒲、水生鳶尾、水蔥、蘆葦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濕地公園的木棧道上,遠處湛藍的天空,漫長而彎曲的棧道,形成了一道漂亮的弧線,仿佛通往天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水域,這棧道,還有遠處的植物,在藍天的襯托下,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濕地的棧道,時而筆直,時而彎曲,很有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濕地的棧道游線內,共設有五個休息木平臺和六角亭。棧道分為大循環和小循環,以親水、親綠、親近自然為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濕地公園的木棧道很長很長,我們沒有走到底就回來了。來到了景區中轉車等候處,準備乘車前往下一個景點——東極寶塔,行車需要15分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就是我們坐的景區觀光車,可以坐48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坐著景區觀光車,15分鐘后,來到了黑瞎子島東極寶塔,我在這里留個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瞎子島,位于北緯48°17′至48°27′ ,東經134°24′至135°0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所在的廣場直徑為171米,代表黑瞎子島回歸祖國的171平方公里領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寶塔圓形廣場外沿,向心均布56根盤龍石柱,龍柱直徑1.1米,通高8.5米。龍柱以隋唐時期的應龍為設計原型,如眾星捧月般簇擁著中心的四根龍柱和寶塔,預示著56個民族同心協力,共同守衛祖國的神圣領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是“華夏東極”的新極標。東極寶塔通高81米,下面地宮4米,塔基8米,塔身65.7米,塔剎7.3米?,?是一座擁有漢唐風格的八角形九層寶塔。寶塔每層高9米,其設計體現了“九九歸一”的中華文化內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的基座為正方形,塔身為八角形閣樓,這種設計迎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理念;塔基底層排列著一組長116米、高3米的大型浮雕華夏長卷,濃縮展示了中華5000年文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相對地平面高度為七十九米,寓意黑瞎子島丟失后七十九年(1929—2008)后,又回歸祖國。據資料記載,東極寶塔是目前中國最高的寶塔。</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東極寶塔前面,有一只巨大的黑色的寶鼎,寶鼎的基座上有“東極寶鼎”四個字。寶鼎通高6米,為圓形三足鼎,鼎口直徑3.68米,重達30噸。鼎頸、體分別飾有夔龍紋和饕餐紋,鼎體紋飾上有三根體現繁榮昌盛的出戟,鼎內鑄有金文銘文。鼎座上、下兩層,上層呈花瓣形浮雕,下層飾56條夔龍。鼎圓座方,有“天圓地方”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金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東極寶塔四周,矗立著4根盤龍石柱,分別展現升龍、行龍、潛龍、坐龍四種形態。龍柱直徑1.6米,通高12米,采用青石精雕。柱頂蓮花座上設有朝天吼,寓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四季祥和、長治久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南面有一尊“麒麟獻瑞”的石雕。“麒麟獻瑞”整體采用黃銹石花崗巖雕塑而成,通高8.6米,其中麒麟雕塑高6米,基座高2.6米。雕塑造型借鑒漢代造像里的辟邪、唐代造像里的天馬、獅子等藝術形象,兩肩配有飛翼,整體形象雄渾大氣,神態威武。麒麟面朝東南,尾對西北,這個朝向有"迎東方祥瑞,消災解難,招財納福"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北面也有一尊“神龜探水”的雕塑。“神龜探水”通高3.4米,其中神龜高2.2米,基座高1.2米;總長8米,寬5米。材質選用空心鑄鐵,表示堅定永鑄的決心。神龜為龍頭龜身,也叫“回頭龜”,諧音“回歸”。玄武被視為鎮守北方的護佑之神,五行中北方屬水,顏色黑,故神龜顏色為黑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麒麟和神龜分別在東極寶塔的南北兩側,取的是水火既濟,陰陽平衡之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在東極寶塔的五層拍攝的南面景色,可以看到從景區大門進來,寶塔引道兩側,排列著6對12根盤龍石柱。龍柱通高9.2米,直徑1.1米,柱頂承露盤高0.6米。12根龍柱描繪了中國五千年龍的形象演化,從紅山文化中華第一龍——玉豬龍開始,依次以商、周、秦、漢、晉、隋、唐、宋、元、明、清龍的原型設計展示,標明中國龍文化源遠流長,預示著華夏民族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的偉大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在東極寶塔的五層拍攝的北面景色。盤龍石柱外面,就是“神龜探水”雕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及其周邊的建筑和雕塑,工程設計由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完成,文化設計由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完成,于2012年開工建設,2014年對外開放。我佩服這兩個學校的設計團隊。他們的設計理念,體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傳承,涵蓋了傳統文化元素、符號和圖案等因素,讓游客在參觀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東極寶塔,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標志性建筑,更是中華民族文化和國家主權的象征。它的建造背景和歷史意義非常深遠,體現了國家對領土完整的重視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要為這兩個學校的設計團隊點贊!也為建設者點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設立在黑瞎子島北側的259號界碑,是島上最后設置的界碑之一,也是2008年中俄兩國領土交接的紀念地。中俄兩國在黑瞎子島上的界碑,一共11塊,正是這11塊界碑將黑瞎子島一分為二,往哈巴羅夫斯克方向,包括教堂在內為俄方領土;往撫遠方向為中方領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10月14日,中國和俄羅斯在黑瞎子島上舉行“中俄界樁揭幕儀式”。備受矚目的黑瞎子島,一半領土回歸中國,標志著中俄長達4300多公里的邊界線全部確定。中俄(蘇)雙方就黑瞎子島歸屬問題,從1964年2月23日開始,進行了長達40余年的談判,雙方邊界爭議塵埃落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國界東段界樁揭幕儀式”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接著我們乘坐景區觀光車來到了野熊園的外圍,只見路口兩側各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形成了一個威嚴的關口。左邊巖石上有一只大黑熊雕塑,右邊的巖石上有“黑瞎子島 探秘野熊園”字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還是野熊園的外圍,離野熊生活的園區還有一段距離。我們沿著棧道,欣賞著遠處的景色。對面尖頂的房子,像似茅草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個畫面很像畫家筆下的風景油畫:藍天,白云,茅屋,草地,白樺樹,還有水中的浮萍。在這里,我看到了詩與遠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唐代詩人駱賓王筆下的鵝也來到了黑瞎子島,就不怕野熊把你們吃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流水的漣漪與茅屋、綠草和白樺樹,夢幻般的自然美景,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來到了野熊園,這里是觀熊臺,走上二樓平臺,可以看到遠處的野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塊牌子上寫著“黑瞎子島探秘野熊園簡介:黑瞎子島探秘野熊園建成于2017年,占地面積1.3平方公里,是全國最大的黑熊主題樂園。黑瞎子島一直以來就是野熊棲息集聚的地方,目前園內有黑熊120余只,園外也有數個野熊群落。走進熊園,游人可近距離觀賞熊、鹿、野豬、鳥類等動物活動,親身體會自然和諧的生態意境。”——當然不能隨便走進熊園,必須乘坐特制的觀光車才能進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我們要坐的觀光車,也是特制的車,車子四周都有鋼絲網,保證黑熊不能與游客親密接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進野熊園需要經過兩道大鐵門,進了第一道門后,大門馬上關閉,然后打開第二道大門;進了野熊園后,再把第二道大門關上,這樣確保野熊不會跑到野熊園外面。假如有調皮的野熊進入了兩道門中間,管理員會把野熊驅趕出去再關上大門,以確保游客的安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坐上車了,觀光車像一個移動的籠子,我們都關在籠子里。朋友戲說:這哪是我們觀看野熊,分明是野熊在看我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下面這個白色的盒子是投食盒,盒子上方有個口子,野熊來的時候,游客可以把食物從口子里扔進去。上面還有塊牌子,上面用中文和俄文寫著:“嚴禁將手臂伸進投食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只野熊熟門熟路的來到了投食盒外面,朋友趕緊用手機拍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只野熊看到了投食盒,想到里面可能有美食,已經是饞涎欲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看野熊,野熊在看我;你在籠子外,我在籠子內;你是吃白食,我是花錢看;問問野熊們,到底誰開心?哈哈,這是雙贏的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野熊看我們的時候,喜歡幾個爪子抓在車子的鋼絲網上,如果游客的頭或手靠近鋼絲網,很容易造成傷害。如設置兩層鋼絲網,可以保證安全,但會影響觀看和拍攝效果。所以我們都很注意,不能靠近鋼絲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幾個熊爪比前面的更粗壯,大概是一只熱愛運動的黑熊健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第一次看到、拍到熊掌,而且是熊掌的底部,真是難得一見。看到這只肥厚的熊掌,想起了歷史上著名的“熊掌難熟”的典故。“熊掌難熟”這個傳說,發生在春秋時期的?楚國,主人公是?楚成王?。楚成王在位時,他的兒子?商臣為了奪取王位,逼迫楚成王自殺。楚成王在臨死前要求吃燉熊掌,但商臣以“熊掌難熟”為由,強逼楚成王自殺,最后楚成王上吊自縊。這就是“熊掌難熟”的故事。如今黑熊早已成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黑熊們就偷著樂吧,你們的寶貝熊掌誰也不能動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只野熊發現投食盒里沒有食物,失望的離開了。由于我們不了解野熊園的情況,沒有帶食物來,以致一波波野熊多次來到投食盒前尋找食物,每次都乘興而來,掃興而歸。看到野熊們失望的眼神,我們真是后悔沒帶食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移動籠子”出了野熊園后,朋友在觀熊臺的二樓平臺上拍了幾張照片。看,野熊媽媽帶著兩個孩子在園內的路上玩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只野熊正迎面走來,野熊毛色黑亮,十分健壯。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只野熊似乎在尋找東西,難道是找剛才游客扔下的美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只野熊剛從草叢里出來,大概是一覺剛睡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幾只野熊竟然爬上屋頂,上面可沒有食物,趕緊下去,不然管理員叔叔要打屁屁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猛一看,好像是熊貓在吃竹葉。嗨,你是黑熊,身上可沒有白色的皮毛,你也能爬樹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野熊啊,你可以下樹回去了,我們也要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黑瞎子島上的宣傳櫥窗,上面寫著黑瞎子島概況,下面有黑瞎子島各個歷史階段的情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860年10月,《北京條約》確定以黑瞎子島為節點,將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領土劃歸俄國所屬,黑瞎子島全島為中國領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10年9月,清政府在黑龍江南岸設置了綏遠州,1913年改為綏遠縣,黑瞎子島歸綏遠縣(綏遠縣后改名為“撫遠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29年8月,中東鐵路事件爆發,當年12月份,張學良派代表與蘇聯簽訂《伯力協定》,蘇聯趁機占據了黑瞎子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64—2004年,中俄歷經40年,四次國界談判,于2004年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于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明確黑瞎子島一部分領土歸還中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10月,中俄兩國在黑瞎子島舉行“中俄界碑揭幕儀式”,黑瞎子島西側約171平方公里陸地及其所屬水域正式劃歸中國,中俄長達4300公里的邊界全部確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這是黑瞎子島西側歸還中國前、后的示意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關于黑瞎子島,還有幾句話想說:黑瞎子島,它不瞎,它的眼睛亮著呢。幾十年來,黑瞎子島瞪著它那明亮的眼睛,默默地看著我們的祖國,盼望著我們國家能夠強大,盼望著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如今,這塊黑瞎子島終于回歸了,我們也可以踏上黑瞎子島的土地上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可是,還有一些黑瞎子島的兄弟姐妹,還沒有回來,還在外面流浪,流浪……。我期盼著,隨著祖國的進一步強大,強大,再強大,收回那些當年被列強無賴掠奪的土地,河流,海域等等……我等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瞎子島旅游結束了,黑瞎子島不僅僅是一個旅游景區,它還是一座歷史的紀念碑,它記載著一段歷史,一段沉重的歷史,一段屈辱的歷史,還有一段中國強大的歷史!這段歷史,我們不能忘記,永遠不能忘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瞎子島回到祖國的懷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后記:最早知道黑龍江撫遠這個城市,還是在半個世紀前的1969年,那年,我姐姐的小學同學,我家曾經的鄰居,一位原杭州一中老三屆女知青,支邊去了撫遠,當時稱撫遠為“反修前哨”。后來我看見她從撫遠寄來的照片:穿著軍大衣,戴著大棉帽,儼然是一名保衛祖國邊疆的女戰士。從此我就記住了撫遠這個城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知道黑瞎子島這個地名,還是近二十年的事情。當時從媒體中了解到黑瞎子島將要回歸祖國,就非常期待;到了2008年10月14日,西側的黑瞎子島回到祖國的懷抱后,想著有一天也去黑瞎子島上走一走,看一看。直到今年的9月份,我終于踏上了黑瞎子島的土地,看到了濕地公園美麗的風景,東極寶塔雄壯的氣勢,野熊園內可愛的黑熊,還看到了原俄羅斯駐北代島哨所那沉重的歷史遺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黑瞎子島,你回家了,永遠回家了,再也不會走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注:文章中有關黑瞎子島的資料及各種數據,均來自網絡及島上的介紹,并經筆者的整理歸納,特此說明。</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蓬莱市|
沂南县|
丹凤县|
大连市|
开鲁县|
疏附县|
伊金霍洛旗|
达尔|
大安市|
灵川县|
江都市|
永年县|
黄冈市|
宽城|
江都市|
眉山市|
丹阳市|
远安县|
武冈市|
登封市|
启东市|
大安市|
嘉祥县|
红桥区|
扬中市|
沂水县|
收藏|
泰宁县|
嵩明县|
营口市|
高唐县|
五指山市|
密云县|
淳化县|
台安县|
方山县|
岱山县|
凤阳县|
高唐县|
三明市|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