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宋小妮 邀請您參加騰訊會議</p><p class="ql-block">會議主題:宋小妮預定的會議</p><p class="ql-block">會議時間:2024/09/11 12:30-14:00 (GMT+08:00) 中國標準時間 - 北京</p><p class="ql-block">重復周期:2024/09/11-2024/10/09 12:30-14:00, 每周 (周三)</p><p class="ql-block">點擊鏈接入會,或添加至會議列表:</p><p class="ql-block">https://meeting.tencent.com/dm/XZZIS3OnS1R7</p><p class="ql-block">#騰訊會議:708-2161-0362</p><p class="ql-block">復制該信息,打開手機騰訊會議即可參與</p> <p class="ql-block">因為阿果,因為這本書的書名,我報名參加了這本書的線上共讀。</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自我介紹環節,領讀小妮讓我們從這幅圖片中,選擇3張圖。</p> <p class="ql-block">我忘了當初選的哪幾張,今天,我選3、4、18。</p><p class="ql-block">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是一名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我的名字叫丁雪梅,屬馬,今年46歲。我生活在甘肅酒泉。</p><p class="ql-block">我有一個女兒,今年21歲,在四川大學讀大四,學的是綠色化工與工藝。</p><p class="ql-block">選3是因為,參加這個讀書會,因書結緣。我每天都會抽出時間讀書。選4是因為,要想每一天過得踏實,時間管理很重要,凡事要有計劃。選18是覺得運動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要有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另外要利用碎片化時間或者在聽的時候,讓身體活動起來。</p><p class="ql-block">來到這里,是因為比較關注阿果,被書名所吸引,對線上讀書會好奇。</p><p class="ql-block">期待在線上結識新的朋友,對線上讀書會有新的探索,對處理好孩子與手機的關系,有新的認知。</p> <p class="ql-block">這張圖很特別,收藏了。</p> <p class="ql-block">大家堅持讀,遇見真喜悅。</p> <p class="ql-block">外面沒有別人,只有我們自己。</p> <p class="ql-block">哇,好高級。感謝小妮的用心記錄和制作。</p> <p class="ql-block">總有一些人,一起坐著就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這本書當中,有很多金句。</p> <p class="ql-block">不經意間,我們自己也可以說出金句。</p> <p class="ql-block">馬斯洛認為人具有各種各樣的需要他將這些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是人在生存過程中最基本最原始的需要,我們的生存需要充足的食物、適宜的溫度,嬰兒一出生就知道要找尋食物,睡眠和進食是他們最基本的生理需要。</p><p class="ql-block">第二層是安全的需要,我們習慣規避風險,所以在生活中會對自己的財產做風險評估,會關注相關的醫療制度,也會追求安全健康的飲食,這些都是長久生存的需要,我們整個機體的運作、智能的使用都是在保證安全的同時尋求長久的發展。</p><p class="ql-block">第三層是歸屬的需要,這表現在我們渴望獲取他人或者集體的關心,渴望得到情感的安慰,希望能與社會其他成員交往和被其他成員接納。歸屬的需要還受到自身的宗教信仰、經歷、教育和自身生理特征的影響。</p><p class="ql-block">第四層是尊重的需要,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獲得一定的地位,并且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認同。尊重的需要可以分為外部尊重和內部尊重。外部尊重即外在的地位、身份,獲得的成就等,受人尊重的職業也能滿足人們獲得尊重的需要,例如教師或醫生。內部的尊重就是我們的自尊,我們對自己的認同感,對自己的評價等,自尊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內部的和外部的,自尊作為一種對自我認知和情感的一種心理水平,時刻影響著我們應對外部環境的方式。</p><p class="ql-block">第五層是自我實現的需要他表現在人們希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能夠發揮自己的長處,挖掘自身的潛能,達到自己既定的高目標。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人應該是這樣的:首先能夠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同時,還能夠認識別人,能夠分清現實與想象,能夠獨立的解決問題,具有超高的自主性、幽默感、創造性,對于事物永遠保持好奇,不斷的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對社會和集體有濃厚的興趣,有一定的反潮流精神。就像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表達的思想,“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我們在某個時間總會回憶過去發現都是時光虛度,記不起曾經做了什么,當我們內心充實,有目標有理想時,我們不會感到彷徨。</p><p class="ql-block">這幾種需要呈現出金字塔形式,逐級升高。我們在不同的時期對這幾種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某個階段最迫切的需要會占據主導,這個需要成為我們的動力,將會在第一時間得到滿足。當某一低層次需要獲得滿足時,我們會向內尋求更高層次的需要,但是低層次需要不會因此而消失,就像饑餓不會隨著我們被伙伴簇擁而消失一樣。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并不針對個別個體,而是普遍性的,著眼于大的群體。心理學領域認為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基本可以分為高低兩級,我們最基本的就是本能的需要,高級需求都是本能需求的演化,需求是刻在基因內的,按照這樣的理解,個體可以被看作是高級的運算程序。</p> <p class="ql-block">P.E.T.父母效能訓練課程的宗旨是致力于創建平等尊重友愛的親子關系,課程給父母提供了一個有效解決親子沖突的溝通方法第三法。之所以叫第三法,是區別于日常親子溝通中父母容易使用的兩種方法權威法(第一法)和放縱法(第二法)。</p><p class="ql-block">第一法和第二法雖然可以解決當下的沖突,但父母或者孩子終會有一方感到不舒服和妥協,因為這兩種解決方法存在贏家和輸家。而第三法也稱為無輸家沖突解決法。父母和孩子通過這樣六個步驟,共同尋找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辦法,沒有人需要妥協,大家都是贏家。</p> <p class="ql-block">這是小妮老師幫我在共讀中做的一段音頻轉文字,非常感謝。</p><p class="ql-block">《孩子啊,我們該拿手機怎么辦》共讀有感</p><p class="ql-block">這個書我覺得特別適合共讀,否則的話我很可能讀不下去。因為要共讀,我就會提前看一遍。所以我覺得現在共讀真的是看書非常重要的一種方式。因為要共讀,要分享,就讓自己去看了一遍。看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內容寫得特別好,和自己特別有共鳴,一下就觸動到自己了,這時候就很感恩自己,幸虧去看了。如果不是有共讀這樣一個任務的話,我覺得我擺的好多書,很難把這本書拿起來,我覺得這一點特別好。我把碎片化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一定不要輕易拿起手機,一定要把這個時間自己把控住,否則的話就被別人帶走了,自己還覺得特別難受,這是我的感受。</p><p class="ql-block">第一節,溫柔而堅定,不是冰冷或微笑著拒絕,而是內外一致的表達。我覺得我自身家庭做的不是很好。家里人對待孩子的方式是一致的,這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否則的話,有些家長特別情緒化,在心情好的時候,他對孩子真的是太好了。如果某天他情緒不好,就會揪住孩子的事情不放。這時候,他自己還并不承認是他情緒不好,覺得孩子這個事情做錯了。其實孩子還是孩子,不一致的是他自己的情緒。我覺得,內外一致的表達是需要修煉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另外,七歲前的孩子很難有自控能力,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父母溫柔而堅定的協助。我個人覺得七歲之前,孩子一定要在自己的身邊。在七歲之前,我們讓孩子養成了非常好的一些習慣。這些習慣,他一定是跟著爸爸媽媽,一定是模仿爸爸媽媽,或者是在爸爸媽媽的身邊潛移默化養成一些好的習慣,將會有利于他的終身。這個階段非常重要,在我身邊,現在依然有這樣的孩子,父母在南方打拼,孩子就會送到老家。這一代父母也都是都上過大學,讀過研究生。在他們成為父母之后,依然會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這邊來。然后孩子跟父母的聯系方式是通過視頻,我覺得這一點是挺可怕的。然后當孩子在上幼兒園或者是上小學的時候,他們會把孩子再接過去接受當地南方城市一些比較優等的教育,我個人覺得這就錯過孩子跟父母感情鏈接的最佳時期。但是,以我現在的能力,當我在朋友面前說這些觀點的時候,我覺得他并不認同,他并不覺得孩子不在父母跟前,就會能影響到和父母的關系。他也不認為孩子現在爺爺奶奶帶著會有什么樣的問題。我覺得還是有些特別根深蒂固的觀念。
</p><p class="ql-block">生命不息,溝通不止,第三法。剛開始讀的時候,我一直在腦中有一個疑問,什么是第三法,讀到最后,作者介紹了第三法。我就想起我孩子,她是03年出生,在六年級開始接觸到智能手機,初一的時候我就給她買了一部手機,我記得我當時給她寫了一封信,還讓她簽了字,內容大概就是關于手機怎么正確使用,把它當做一個工具,而不是玩具。但是我覺得作者寫到的第三法讓我特別佩服,什么事情咱們都拿到桌面上來一是一,二是二。你的需求是什么?我的需求是什么?然后頭腦風暴把能想到的問題都寫出來,明明白白,我自己就是那種,我感覺有點模糊,不能把這些事情都寫的清清楚楚的,然后一條一條的理出來。我覺得這個方法也是非常值得我借鑒。當我們把這些問題梳理出來,它總是會有解決的辦法。而當我們共同提出一個方案,孩子接納之后,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真的希望年輕的爸爸媽媽們能夠看到,特別好。</p><p class="ql-block">有熱愛,不沉迷。我現在也是比較有深切的體會,我記得我也說過,我曾經試圖去卸掉抖音,或者不看朋友圈,但后來我發現最關鍵的問題是,我們是不是有所熱愛,我現在覺得去做一些我喜歡的事情。我特別喜歡的狀態,手機放在那,一直沒有響,也沒有一條信息,這太好了,就讓它放著去。我就去做我喜歡做的事情就好。我會把我用的手機就是放在離我遠一點的地方,然后用我的另外一部手機來去聽書,去做自己,比如說哪怕就是洗衣服做飯,我會覺得這很享受。反而老是把手機抱在手里,我倒是會焦慮。我覺得,像剛才瑤瑤分享到孩子畫畫。一個孩子,一個人,他但凡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真的不會沉溺于手機,之所以能讓手機不放,是因為沒有更吸引他的事情。沒有一個什么事情能夠把他的注意力轉移,這是一種很可憐的生活狀態。我現在我不會跟我上大四的女兒說你再不要看手機了,我覺得這真的是廢話。如果我的孩子去做手工,或者去學鋼琴,她還辦了一張舞蹈室的卡,我覺得就挺好。去游泳的話,那多好,因為你可以不看手機,然后你要去舞蹈室,一個半小時的課程,也是不看手機,我覺得能夠沉浸其中,當上了一個半小時的課,回來發現,并沒有人找你。這一個半小時沒看手機,天不會塌下來的,這樣的事情,經歷多了之后會發現,自己真的太自以為是了,就好像手機有多重要似的。現在真的就會覺得它只是一個工具,我覺得沉迷不沉迷關鍵在于是你是否有所熱愛。那些孩子沉迷于手機的家長們,之所以焦慮,是他覺得孩子應該放下手機。不妨試試能不能用另外一件事情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自然就不去看手機了。沒有事情吸引住,那手機多好,抖音上刷不完的視頻,孩子沒有我們這樣的認知。我其實挺感恩我的孩子去玩游戲。我是一個從來都不動游戲的人,她玩游戲的時候我會覺得,天,你會玩游戲,我就是那種心態。</p><p class="ql-block">我覺得真的是什么年齡干什么事情,我的孩子小時候一見到蹦蹦床就要玩,我有時候會舍不得。現在我覺得,只要她想去玩,就玩好了,因為過了這個年齡,你再給買票也不玩了。我的孩子現在不在我的身邊,我管不了她是否會沉溺于手機,但是我更關心的是她是否有所熱愛。因為手機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老把它掛在嘴上的話,豈不是太看重它了,而我們更關注的是孩子是否有所熱愛,有的孩子會用手機搞出好多新花樣,來做一些創作什么的,也挺好。</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10月16日,周三,中午12點30分至14點,這將是我們最后一次共讀這本書。讀的內容是第四章,應對原則:我們要彼此看見。</p><p class="ql-block">原則一:放下成見,看見需求</p><p class="ql-block">原則二:撕下標簽,用心傾聽</p><p class="ql-block">原則三:正面表達,不對立傷害</p><p class="ql-block">原則四:看見彼此,達成雙贏</p><p class="ql-block">原則五:做顧問型父母</p><p class="ql-block">我讀了二遍,對這些原則深以為然。</p> <p class="ql-block">靈性詩人魯米說,你生而有翼,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行,形如蟲蟻。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無論是孩子還是我們自己,都有機會飛翔。但愿我們彼此成全,成為孩子飛翔的助力,而不是阻力。</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海市|
台中县|
浦江县|
海口市|
神木县|
灌南县|
连云港市|
巴青县|
夏邑县|
裕民县|
屏山县|
平远县|
漯河市|
襄樊市|
济南市|
常州市|
交口县|
耿马|
昌宁县|
京山县|
望江县|
手游|
洛扎县|
湖北省|
开原市|
隆德县|
饶平县|
将乐县|
龙南县|
杭锦旗|
荥经县|
呼和浩特市|
宁蒗|
潮安县|
昌平区|
洛宁县|
兴隆县|
阳朔县|
呼图壁县|
探索|
马鞍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