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進入2024年以后陳老師夫妻倆就約我們夫妻同走國道219,經過去年的一個月的西藏自駕318、317線,對于再去西藏信心滿滿,最后路書決定8人四輛車8月10日從云南大理匯合出發。我們與醉翁亭的幾家好友8月3日約在了貴州妥樂村先避暑幾天,然后從這里前往大理集合。</p> <p class="ql-block">貴州盤縣下的妥樂村真是個避暑的好地方,很幽靜,東盟國際酒店硬件條件很好,可惜管理不善,電梯網絡都停用了,人氣低迷,只有我們這樣的小眾人群偏愛這里,我家已經是第四次來這里度假了。蔣總設置好了大廳的網絡,大家一起看奧運,一起喝酒打牌,玩的很是開心。</p> <p class="ql-block">東盟國際酒店一共九棟,每棟九間房。風水極好,是中國以前召開東亞聯盟十國會議專建的一處別墅區,別墅設施裝飾一流,特別合適幾家人一起度假玩,但是一年不如一年的設施與管理不知道還可以維持幾年,希望這里不要荒廢,我們還想再來。</p> <p class="ql-block">在妥樂村住了五晚后,四家人決定去云南的撫仙湖玩二天。8日抵達撫仙湖,撫仙湖深藍的湖水在藍天白云下撫慰著人心。這里也是避暑勝地,大家總結說以后撫仙湖也可以作為我們享樂基地。</p> <p class="ql-block">我們9人花了一千元包了一條人力帆船,游玩在湖上,享受這大自然帶來的快樂。撫仙湖的氣鍋魚特別美味,連著吃二頓。美味過后放松的回酒店了,二天后才發現防曬衣丟在了魚館,沒有進入西藏,就已經開始丟東西了??</p> <p class="ql-block">8月9日抵達大理,大理,我們已經來了很多次了,也沒有什么必須要打卡的地方。只是陳老師因父親突然病危去世,他們夫妻倆取消了這次很早就準備就緒的自駕219的行程,對于此次行動的策劃人來說不能參加行動實在是遺憾。我們從大理出發的人變成了三車六人。值得表揚的是鳴小姐不放心孫先生第一次遠程自駕,從貴州陪伴到大理,大小吃穿用的旅行用品配置完善。</p> <p class="ql-block">深圳的好朋友燕老師在大理洱海邊買了別墅,正好他們在這里休息,我倆下午就去她家的別墅作客。到一個城鎮,有很好的朋友在,能一起度過一段美好時光,這是多么開心事情呀。燕老師夫婦倆是我們從老家到深圳后一直來往的朋友。三觀接近的朋友一定要珍惜。</p> <p class="ql-block">10日,5個人在大理閑游,洱海邊到處都是游人,可能是暑期的原因吧。我們五人來到了一個叫理想烏托邦的網紅打卡處,全是人造擺拍環境,都是年輕人在忙著打卡,好一點的海景都必須消費才能入內。我覺得象這種人造網紅點以后應該拒絕游玩,太沒意思了,中國的旅游現狀就是如此;網紅打卡發朋友圈。晚上大理古城吃了菌子火鍋,挺美味的。</p> <p class="ql-block">8月11日,三部車8點半小雨中從大理出發,正式駛入國道219,途中米先生上個廁所的功夫,萬寶山隧道內出了車禍,我們被隔在隧道口外,好在事故半小時處理好了,離開大理上G56高速經永平上江行駛150公在瀘水市駛上國道219,我們也在瀘水市的六庫鎮前趕上了另外二輛車。</p> <p class="ql-block">進入瀘水市前的高速上就伴著怒江一路前行。途中經過的第一座怒江大橋。</p> <p class="ql-block">六庫鎮是建在怒江上的小城市,城市高低錯落,會有一點山城重慶的感覺,橫跨怒江的橋梁在這里有好幾座,我們中午在六庫鎮上吃飯休息。然后沿怒江流域繼續行駛。</p> <p class="ql-block">離開了六庫鎮途經小沙壩旅游服務區?,這里有餐飲和休閑設施,是游客進入怒江大峽谷的第一站,在觀景臺上可以看到奔騰的怒江水沖入下游瀘水市域。</p> <p class="ql-block">駛離六庫鎮58公里途經老虎跳景點,老虎跳是指兩側高山上滾落的兩塊巨石 正好在江水的中間 ,老虎可以借這塊石頭跳向對岸。江面到這里,瞬間變窄,水流湍急,隆隆作響。觀景臺設在219公路邊,游人可以經棧道登上去觀看壯觀的怒江峽谷。</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們駛離219國道,尋找傳說中的世外桃源“老姆登村”。老姆登村位于怒江州福貢縣匹河怒族鄉深處,“老姆登”是怒族語的音譯,意思是“人喜歡來的地方”。它建落在碧羅山半山腰,村山谷下是怒江峽谷,對面是高黎貢山。這里最有人文意義的是建有怒江流域最大的基督教堂。“神愛世人"老姆登教堂,紅白相間的教堂與村舍大樹映在這山頂龍潭的水面上,教堂里又傳來唱詩聲,真是難有的意境美。</p> <p class="ql-block">教堂由法國傳教士所建,聽說這一帶峽谷沿岸的所有村寨都建有教堂,難以想象一百多年來,這里眾多民族的絕大部分人,都已放棄原來的信仰而改信基督教,包括東巴教和藏傳佛教。(門口的鐘,是用炮彈殼做的)</p><p class="ql-block">傳教士們甚至還為他們創造了文字,小黑板上寫的就是傈僳文,原型來自拉丁文版圣經,后來怒族也用這種文字。</p> <p class="ql-block">這里高山環抱,云霧繚繞,周圍依山而造的客棧、農舍、茶地相互映襯。坐在這仙境中欣賞下對面的皇冠山吧。</p> <p class="ql-block">按最早的路書應該是8月10日從大理出發,因陳老師家的事情我們推遲了一天,前二天的行程輕松,我們就合二為一了,第一天行程400多公里抵達福貢縣。福貢縣,隸屬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處滇西北橫斷山脈中段碧羅雪山和高黎貢山之間的怒江峽谷,位于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部,東與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交界,南與瀘水市相連,西與緬甸接壤,北與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相鄰,邊境線長142.218千米。</p> <p class="ql-block">8月12日,天氣晴朗,早晨8點半出發,沿途經過美景處就停留片刻,邊走邊玩,今天第一個亮點就是石月亮風景區。在高黎貢山山脈中段3300米的峰巔,有一個巨大的大理巖溶蝕的穿洞,寬40余米,高60米,沿著怒江壯上,百里之外,就可以看到這個透著白云藍天的石洞,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月亮石”。我們順著怒江邊上的懸崖間的茶馬古道行進,在月亮石風景區內游戲玩耍。</p> <p class="ql-block">怒江遠征軍回國渡口是遠征軍回國的重要通道,位于?怒江美麗公路旁的“奮進”廣場,這里是遠征軍回國的渡口廣場。1942年3月,遠征軍在?緬甸作戰失利后,3萬名將士穿越?野人山,繞道回國,最終在此渡過怒江,返回國內。這個渡口不僅見證了歷史的轉折點,也成為了后人紀念先烈的場所。我們在此渡口致敬徘徊,悼念抗日戰爭的將士們。遠征軍渡口不遠處就是怒江第一嘯,這里洶涌澎湃的怒江水也在向英雄致敬。</p> <p class="ql-block">怒江第一灣,怒江流經云南貢山縣丙中洛鄉日丹村附近,由于王箐大懸巖絕壁的阻隔,江水的流向從由北向南改為由東向西,流出300余米后,又被丹拉大山擋住去路,只好再次調頭由西向東急轉,在這里形成了一個半圓形大灣,稱為怒江第一灣。灣中心有一個村子叫坎桶村,這里江面海拔1710余米,氣勢磅礴,灣上怒江臺地平坦開闊,高出怒江500米,構成三面環水的半島狀小平原。觀賞這大自然的神奇。</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我們經過了一條“怒江美麗公路綠道”,路線總長近300公里,經過瀘水市、福貢縣和貢山縣。線路綠道分為城鎮型綠道和郊野型綠道,其中城鎮型綠道路基寬度3.5米、4.0米;郊野型綠道路基寬度2.5米、4.0米。三市之間90%的綠道在人煙稀少江邊上。必須吐槽一下,這樣的綠道造價應該數億,而使用人數了了,絕大數路段雜草叢生,處于荒廢狀況。作為當地政府一定是政績工程,真是極大的浪費!</p> <p class="ql-block">12日中午時分抵達丙中洛鎮,丙中洛鎮為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轄鎮。丙中洛鎮有15個少數民族,其中獨龍族、怒族、傈僳族、藏族占總人口的99%,是丙中洛鎮的主體民族。丙中洛鎮又是一個藏傳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教并存的地方,小鎮上有三種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丙中洛一邊依偎著高黎貢山,另一側緊擁著怒江,境內起伏連綿的梯田、散落如仙居般的村落共同鑄就了"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書中描述</span>說它是:怒江自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麓源流而下,奔騰三千里入海,卻把最溫柔、最詩意、最靈秀的一面,都留在了丙中洛。而自駕天花板級的公路“丙察察”的起點就是這里。米先生想往多年的穿越“丙察察”也將實現了。??</p> <p class="ql-block">自駕愛好者的挑戰路線丙察察是“云南丙中洛鎮~西藏察瓦鄉~察隅縣”300公里左右的一段路線,它因路險難走而著名,有這種說法“開車走過了丙察察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自駕愛好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考慮到未來的路程艱難,今天到達丙中洛時的時間還早,天氣也不錯,就盡量多趕一點路程吧,今的目的地從丙中洛鎮調整到察瓦龍鄉。219國道</span>丙中洛段的20公里路況不錯,基本上是鋪裝路,途中的第一個打卡點就是滇藏交界,我們在下午3點進入西藏界,在此打卡拍照停留了20分鐘。</p> <p class="ql-block">丙察察路上的著名的路段老虎嘴</p> <p class="ql-block">進入西藏界后路面狀況就比較差了,路上各種難點炮彈坑、落石、窄路錯車、修路等等都出現了,司機們說扶方向盤的胳膊肌肉一直緊張著,大腦必須處于警惕狀態,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p> <p class="ql-block">從丙中洛到察瓦龍鄉90公里的路程我們走了五個多小時,中間遇上修路停車半小時左右,平均車速每小時20公里左右。車在峽谷中穿行,在小有驚險的大流沙路段都沒有下車拍照,因為天色已晚(晚上七點半左右了)擔心天黑前不能抵達察瓦龍鄉,我們的宗旨是盡量不要天黑開車,特別是不好的路段,安全最重要。當晚在八點左右抵達目的地,入住酒店休息吃飯,丙察察的第一天還算順利哈。</p> <p class="ql-block">13日,又是晴朗的一天,早上早餐后察瓦龍拍照留念,酒店門口專門為穿越丙察察的自駕者們設有廣告語以示加油鼓勵,看著這樣的詞語,我們大家相視而笑,紛紛做勇士狀拍照顯擺。</p> <p class="ql-block">酒店的人員還告訴我們G219公路穿察瓦龍鎮而過,正好6666公里的路碑在鎮中間,讓我們別錯過了,一定去打卡。我們大家在此一通狂拍,各種耍。被米先生說“一個路碑,拍二張算了”,今天計劃走105公里,目的地是目若村,按昨天的行駛速度加上中間休息景點拍照,估計我們要7個小時左右,說好九點出發,拍照已經用掉了半個多小時了,他擔心出發太晚了影響行程。哈哈,隊伍不好帶。</p> <p class="ql-block">都說自駕丙察察是走最爛的路,看最美的風景,雖然不能定義此路為最爛的路,但沙石路面,溝壑峭壁是一直都有,要不然也不會有許許多多的救援補胎的廣告電話了,路途中好風景不少,體驗了怒江峽谷的驚險彎曲但最美的風景也談不上。</p> <p class="ql-block">修路堵車在丙察察路上是常態,必須安靜的等待解決。</p> <p class="ql-block">翻越海拔4636的雄珠拉山埡口,這是進藏以來的第一高度,這里我們有四人有不同程度的高反。我開始吸氧了。</p> <p class="ql-block">下午4點半左右抵達目若村,目若村是一個原生態高原村落,海拔3750米,是219國道上的驛站,許多自駕車選擇這里為休息點,我們預定了村里最好的溫泉民宿,帶衛生間的雙人標間155元。所謂的溫泉民宿實際上溫泉并不在民宿里,而是整個村子有一個天然溫泉,在村外一公里遠的位置。我們車已經被泥土覆蓋的分不清顏色了,這也說明了這二天的路況糟糕。</p> <p class="ql-block">到達目若村后,有時間在村里轉轉。這里四面環山,村莊的周圍是大片的高原草甸,風景秀麗,公路旁的山丘上修建了一條觀光棧道,在觀景臺上可以領略到村莊的全貌。晚飯前三個好司機用天然自來水沖洗車,我與程、王仨人去尋找村外的野溫泉,問了幾個當地人,走了半個多小時,才找到那個天然溫泉,可惜因有藏民和當地施工隊男人在里邊洗澡,我與程女士不方便進入,王總進去偵查了一下,在溫泉里濕個腳體驗一下就出來了。小插曲,這也算是沾了溫泉的邊了吧。</p> <p class="ql-block">目若村有雪山融化的雪水河流經過,小村因219國道的修建,各種驢友挑戰自我而逐漸有了名氣,許多穿越丙察察的人車在此休息,就出現了驢友之家,途友飯店,我們民宿邊還有幾座星空車廂民宿,村子里的黨群中心是深圳援建的。晚飯民宿吃的,點了幾個菜,當然少不了喝酒,好像大家已經適應了高反,幸苦了一天,能在這種小村落里吃肉喝酒真是太幸福了。</p> <p class="ql-block">14日早餐后9點半從目若村出發前往察隅縣城,行程122公里,丙察察后段的風景比前段美多了,途中的村子已經看到了草地牛羊。</p> <p class="ql-block">途中美景必須停車休息,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今天沿著怒江支流前行,一會在峽谷森林中中穿行,一會經過心海湖,一會又繞行多個Z字彎翻越高山,我們翻越了海拔4706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益秀拉山和海拔4498米的</span>昌拉卡山。接近察隅縣城時路況漸好,我們下午3點抵達目的地察隅縣城,找了當地最好的賓館入住,入住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洗了車,三天路下來,車臟的已經不能看了。</p> <p class="ql-block">晚上大家點了石鍋雞慶祝順利穿越丙察察,幾年不發朋友圈的米先生也上圖得瑟了一下“人沒吸氧,車沒補胎,順利穿越丙察察”。當然如今的丙察察爛路危險路段也正逐漸減少,已經沒有太多的挑戰性了。在今天網上已經通告從8月15起丙察察也交通管制了要進行為期一年的維護,只有在周六日才通行。好像這個通告已經被沿途的城市商家申訴影響他們的生意。不知道能否執行下去。慶幸我們剛剛通過呀。</p> <p class="ql-block">15日早晨7點出發,昨天深圳的鳴小姐網上搜到察隅縣至然烏湖的路上有二處修路路段每天十點后可能封路到下午2點的消息,我們又問了酒店前臺,他們告訴我們是有可能封路,我們大家就決定早點出發,十點前走出修路路段。</p> <p class="ql-block">今天抵達波密的行程是294公里這段路是國道219與559的重合段,翻越了海拔4900米的德姆拉山,經過仁龍巴冰川,天氣寒冷,山頂上的溫度已達零度,并下起了小雪。高原的天氣真是十里不同天,說變就變。</p> <p class="ql-block">十點半抵達然烏湖,小雨朦朦,厚厚的云霧擋住了雪山,湖水暗淡,雖然湖邊有青稞,但與去年3月的美景相去甚遠。中午我們行駛到去年曾入住的然烏湖的自駕營地休息,可惜因為天氣不好,然烏湖的美景基本消失了,好天氣真的很重要呀。</p> <p class="ql-block">在然烏湖沿線國道219線與318線重合,我們在318線3888公里處打卡后進入波密境</p> <p class="ql-block">波密的自然環境特別好,海拔2700米,雪山、草甸、原始森林、河流,美景多多。</p> <p class="ql-block">下午2點多抵達波密冰川酒店。酒店房間里就可以欣賞到雪山與帕隆藏布江,我們入住后就在酒店玩耍起來,這時然烏湖的遺憾被沖走了。</p> <p class="ql-block">16日,我們前往墨脫。墨脫是一個遙遠而美麗的邊境縣,我國最后一個通公路的縣城。在藏語里,墨脫意為“隱藏的蓮花”,它是西藏最具神秘性的地方之一,地處聞名世界的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深處。道路狹窄彎多地質災害頗發,曾被稱為最難有的道路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2016年的6月我們曾經走近墨脫,但因雨水過多沖斷了公路中的橋梁,走了一半路程山洪滑坡泥失流一個接一個,我們被迫返回波密。去年西藏行也想進入,但不知為何沒有成行,今天終于完成心愿。下二張圖片就是當年我們經過的雨水沖斷路面的一處(圖3、4是此處今曾對比圖片),我們當時目睹了一對騎摩托車的小夫妻被山洪沖下了這個山坡,我們也不敢輕易上前幫助,后來<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們人自救了,</span>現在想來還很驚心。</p> <p class="ql-block">從波密到墨脫路程115公里,目前進出墨脫交通管制,雙日進單日出,交通部門主要是擔心道路狹窄,造成堵車采取的措施。全程泊油鋪裝路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已經與以前的沙石路面告別了,</span>我們九點出發,沿途林木蔥郁,流水潺潺,雪山湖泊,晨霧下的花花草草,一幅幅絕色美景應接不暇。</p> <p class="ql-block">今天嘎隆拉雪山,嘎瓦龍寺仙霧繚繞,美得讓人不想離去,穿過海拔3000多米的嘎隆拉隧道(隧道的修成改善了道路的難度)和十八捌就進入墨脫地界,也進入了雅魯藏布大峽谷的核心區,車沿盤山公路行駛,海拔從4000多米逐漸降至1200米,車的一側是原始森林,一側是大峽谷。在車里也能聽到江水奔騰咆哮的聲音。路上經過多處瀑布,豐富茂盛的植撲面而過,留下了我們的一聲聲贊嘆。</p> <p class="ql-block">在嘎瓦龍寺邊竟然碰到了孫先生去年包車西藏行的李司機,緣分不淺呀,我們向他詢問我們西藏的路書,他給了我們一些建議,并說需要時找他。</p> <p class="ql-block">我們下午去了墨脫2點抵達墨脫后就買票進入距縣城12公里處的德興鄉果果糖大拐彎風景區。在這里可以看到雅魯藏布江水來了個美麗的大轉彎,因為形似一顆棒棒糖被稱為果果糖。在果果糖大拐彎的圓形江島上是層層疊疊的梯田,梯田中間還安放了一顆大大的紅五角星,兩側環繞著兩座美麗的雪山,藍天白云下,自然形成的景觀真是令人嘆服。</p> <p class="ql-block">墨脫縣城不大,人口不到2萬,主要是門巴族和珞巴族人在此聚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海拔僅1200米,</span>是西藏海拔最低自然環境最好的地方。墨脫縣城的夜晚也很迷人,公園廣場上表演著少數民族歌舞,還有夜市。縣政的燈光工程照著池塘里的蓮花,向人們表達著這里是“蓮花般秘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們到達墨脫縣城的制高點海市蜃樓處俯視整個墨脫。正是云霧繚繞之際,峽雅魯藏布大峽谷貫穿整個墨脫縣,美不勝好,一個真正的世外桃源。離開了墨脫縣城在墨脫公路上原路返回,這條自駕愛好者的終極越野公路我們也挑戰完畢,大家都十分開心,特別是第一次長途自駕游的孫先生真是“出道即巔峰”,穿越了丙察察和墨脫公路夠他自豪一生的。</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淀区|
仁怀市|
汝南县|
丹巴县|
嫩江县|
松溪县|
淄博市|
平塘县|
安平县|
凌海市|
湖北省|
恩施市|
确山县|
沂水县|
河南省|
成武县|
万安县|
浮梁县|
南京市|
吉林市|
抚顺县|
安泽县|
平乡县|
沙雅县|
浑源县|
宿州市|
宝应县|
固安县|
精河县|
定安县|
南丰县|
介休市|
噶尔县|
许昌市|
长海县|
得荣县|
光泽县|
班玛县|
宜章县|
讷河市|
兰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