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棲霞歷史名人郝懿行、牟庭、劉曰義、牟愿相金石之交

璜山書院

<p class="ql-block">  山東省棲霞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span style="font-size:18px;">真乃人杰地靈之地,</span>孕育出了許多仁人志士,清朝乾嘉年間的郝懿行、牟庭、劉曰義和牟愿相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本文講述這四位棲霞先賢在經學、文學、算學等諸方面相互啟迪、相得益彰、奮楫篤行、臻于至善的真實故事。</p> 一、生平簡介 <p class="ql-block">  光緒五年(1879年)重修《棲霞縣志》和民國七年(1918年)《山東通志》記載了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棲霞這四位先賢的生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1、郝懿行</b></p><p class="ql-block"> 郝懿行生于1757年,卒于1825年,終年68歲,字恂九,號蘭皋,棲霞城人,清朝嘉慶己未科(1799年)進士,在經學、訓詁學、博物學、古文學、詩辭學等方面均有所建樹。郝懿行出仕后依然心無旁騖,淡泊名利,以治經為業。他于嘉慶十四年(1809年)歷時六年間刊刻印行了二十卷的《山海經箋疏》,又于道光二年(1822年)耗時十五年,臨終前完成了二十卷的《爾雅義疏》,是書為其一生心血的結晶,書稿數次改易。</p><p class="ql-block"> 郝懿行一生<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作等身</span>,除了上述《山海經箋疏》和《爾雅義疏》外,還撰有《證俗文》(十九卷)、《曬書堂詩鈔》(二卷)、《曬書堂文集》(十二卷、外集二卷)、《鄭氏禮記箋》(四十九卷)、《春秋說略》(十二卷)、《春秋比》、《荀子補注》(二卷)、《宋瑣語》、《補宋書刑法志》以及《詩說》《書說》《易說》等。除了上述經學、訓詁學、詩辭學方面的著作外,郝懿行還撰寫了四部自然科學方面的書,即《寶訓》(八卷)、《蜂衙小記》(十五則)、《燕子春秋》(一卷)及《海錯》(一卷)。郝懿行與其妻王照圓合撰的詩文集《和鳴集》(一卷),收錄了夫妻兩人各自之詩作,亦有兩人唱和之詩作。</p><p class="ql-block"> 郝懿行創作的《拾海錯》《勵志》《至家》《夏日口占》及《小園》五首詩,王照圓創作的《梅花》《迎春花》《簪迎春花》《春柳》《過西海子看新荷》及《題阮太師母石室藏書小照》六首詩,入選徐世昌編撰的《晚晴簃詩匯》中,彰顯了郝懿行和王照圓夫婦在清詩史上的重要地位,為古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棲霞</span>詩人之翹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郝懿行著《爾雅義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朱筆批校進呈本,1887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2、牟庭</b></p><p class="ql-block"> 牟庭生于1759年,卒于1832年,終年73歲,原名廷相,字陌人,號默人,棲霞古鎮都人,清朝著名的經學家、考據學家、文學家和數學家。牟庭從小天資聰慧,八九歲與其胞兄牟貞相、堂弟牟愿相一起就讀于牟氏莊園家塾——小澥草堂,跟隨王介甫先生讀書兩年。因牟庭學業突出,被山東學政趙鹿泉稱為“山左第一秀才”。嘉慶丙辰(1796年)科優貢,但時乖運蹇,“應鄉舉者十八次,不得解”,只做過山東觀城縣訓導,后因病辭官。牟庭從二十歲左右就開始了著述生涯,據其子牟房編次的《雪泥屋遺書目錄》記載,有《同文尚書》《詩切》《投壺算草》《帶縱和數立方算草》《左傳評注》等五十余種著作,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著述等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牟庭著《雪泥書屋古文稿》稿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牟庭著《雪泥書屋稿》</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棲霞牟氏藏板,</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1842年</span><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3、劉曰義</b></p><p class="ql-block"> 劉曰義生于1760年,卒于1812年,終年52歲,字喬林,又字立夫,自號笠夫,棲霞市東北六十五里臧家莊鎮橋子村人。他通中西之學,是中國歷史上善于歷算和推步之術的數學家、歷法學家。劉曰義因童子試第一,曾得到山東學政趙鹿泉的稱贊:“那得此真榜首!”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山東鄉試第四名,二十三歲中舉人。盡管劉曰義滿腹才華,但科舉之路卻并不順利,連續六次參加禮部會試皆無果。清乾隆六十年(1795),劉曰義以大挑知縣揀發河南署蘭陽。劉曰義著作如林,詳文學,精算學,著有《勾股圖》一卷、《面體算術》八卷、《小雅辛卯朔考》三卷、《漢書律歷志算草》三卷、《元史日影算》一卷、《九章算式》三卷、《推日月食分》三卷等。劉曰義卒前數月讀《易洞書宓圖經》,認為黃石齋不諳歷算,欲隨文指駁,因病而止。其去世時正在花園中賞菊,口占一絕,既而衣冠端坐,一笑而逝。劉曰義去世后,嘉慶十八年(1813年,清明前一日)牟庭于茂嶺村塾為劉曰義算學著作題寫“劉氏算學遺書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劉曰義著《面體算術鈔》稿本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牟庭題“劉氏算學遺書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4、牟愿相</b></p><p class="ql-block"> 牟愿相生于1760年,卒于1811年,終年51歲,字亶夫,自號鐵李。<span style="font-size:18px;">棲霞古鎮都人,</span>邑庠生,清朝古文詩辭家。他自幼聰明好學,與堂兄牟貞相、牟庭<span style="font-size:18px;">“志同方,道同術”,一同兩年在牟氏莊園小澥草堂私塾,</span>隨王介甫先生讀書。他在父親牟綏任職泰安府萊蕪縣教諭六年中在萊蕪度過一段美好時光,期間牟庭曾到此造訪。牟愿相一生身體不好,他克服病困所造成的煩擾,創作古文詩辭數百篇,有些輯集在《小澥草堂古今詩集》和《小澥草堂古文集》中,并在他逝世113年后(1924年)由霞山石印局依1853年牟氏家藏版刊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牟愿相著《小澥草堂古文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牟氏家藏板,1853年)</span></p> 二、互為搭臺 彼此成就 <p class="ql-block">  從上文四位棲霞先賢的生平簡介不難看出,他們均出生于清朝乾隆年間,卒于嘉慶年間,出生年月相近,相差三歲以內。郝懿行長牟庭二歲,牟庭長牟愿相一歲,劉曰義與牟愿相同歲,他們四人實為“少年同學”。下面講述他們身為同窗契友,如何在學問方面共勉互勵、往復劘切、砥礪氣節、相扶相攜的感人事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1、郝懿行與牟庭</b></p><p class="ql-block"> 郝懿行與同里牟庭友情最為密切,平素每有著述,必與之反復商榷,<span style="font-size:18px;">互相發明,在互學互鑒中共同進步</span>。</p><p class="ql-block"> 乾隆庚戌年(公元1790年),牟庭為郝懿行的第一部農書《寶訓》寫“弁言”,對此書給予了高度評價,曰:“農夫賤而粟米貴,山氓愚而識候神,肼胝忙而意氣暇,袯襫樸而謳歌文,此蓋田家之四美,非《寶訓》不能明也。”</p><p class="ql-block"> 關于《詩經》的學術研究,郝懿行和牟庭各有撰有專著,郝懿行著《詩問》,牟庭著《詩切》。郝懿行在撰寫《詩問》時多處引用牟庭的學術觀點。如在《桃夭》一篇中,郝懿行引用牟庭之說作為己說的佐證:“牟氏默人曰:灼灼其華,春見之言。此桃樹下人,他日于歸,真佳婦也。”</p><p class="ql-block"> 在郝懿行69歲病逝后,牟庭懷著悲憫而崇敬的心情為好友題寫了墓志銘《戶部江南司主事郝君墓志銘》,銘中牟庭凄涼哀婉地寫道:“古云金滿籯,不如遺一經。今日抱書編,不如一囊錢。平生但信古人言,哭死方知事不然。不可生無書,那可死無錢。鳴呼!古人一瞑百不見,長使今人淚如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2、牟庭與郝懿行、牟愿相</b></p><p class="ql-block"> 據《雪泥屋遺書目錄》記載,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春牟庭在撰寫《楚詞述芳》時,郝懿行將收藏的朱子本《楚辭集注辨正》及張素存本借給牟庭參考,對牟庭完成《楚辭述芳》一書大有裨益,此書也成為牟庭生前鐫刻刊行的唯一專著。牟庭撰寫的文章也時常請郝懿行評閱或題跋,如庚午年(公元1810年)著的“鄉人飲酒杖者出”,郝懿行閱讀后的評語為“桃花源中無雜樹,落英繽紛,文境仿佛似之。”《雪泥書屋稿》中“有人于此,越人關弓而射之”一文,郝懿行的評語為:“氣味深沉,意象博大!”</p><p class="ql-block"> 牟庭與牟愿相是堂兄弟,從小就在牟氏莊園的家塾一起讀書學習,成人后他們兩兄弟對學問依然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牟愿相對牟庭著的《雪泥書屋稿》一書中題為“以其乘輿濟人于溱洧”一文,評語為:“昨在昌意道上淮河篺渡處,默誦此文,始知其妙。”對題為“故人樂有賢父兄也”一文,牟愿相的評語為:“作者二十年前為子弟時未能為此文,余也未解此妙!”對牟庭著《雪泥書屋稿》中題為“上農夫食九人”一文,郝懿行和牟愿相分別做了點評,郝懿行的評語為“醇茂可配賈董”(注:漢代賈誼和董仲舒的并稱),牟愿相的評語為“起結如椽之筆,筆力、識力都臻絕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3、劉曰義與牟庭、郝懿行</b></p><p class="ql-block"> 劉曰義從河南蘭陽回到棲霞后才開始涉獵九數之學《算學》,雖然起步較牟庭晚,但他<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研究深度和廣度遠超牟庭,算學成果更豐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劉曰義家與牟庭家相距六十五里。一次劉曰義來到牟庭家向其請教算學《勾股夕桀》,牟庭先讓他從自己所著的《勾股重差圖》一書看起。此時牟庭已將治學重點轉到了經學研究方面,已無暇顧及算學。恰巧這天兩人的共同摯友郝懿行也在坐,郝懿行看著《勾股重差圖》一書,啞啞笑曰:“必不解也!”郝懿行精于經學,雖然曾嘗試學《兩籌習乘除》,學了一個多月無果而棄,故認為算學非常難。但劉曰義并不以為難,于是從牟庭處借書帶回家研習。數日后劉曰義已經滾瓜爛熟地掌握了《勾股重差圖》,并胸有成竹地來到牟庭家進行學術交流,并探討其它算學分支。此時,牟庭對劉曰義的算學學問已刮目相待,自謙“略知其意而止,過時輒不能復理”,而贊揚劉曰義為“用志不分日新而不已,其于學度不勝人即不為,為之,必竭其才,造其顛。”事實上,劉曰義后來開創性地用圖解和市儈歌訣編撰了多種算學書,如《句股圖》《算學舉隅》《面體算術鈔》《九章算式》《開方法》《開方無法論》《元史日影算》及《推日月食分》等。牟庭對好友劉曰義算學書是這樣評價的:“使曲折難明之故燎然于目中,則又文少而意多,真奇作也!”。</p><p class="ql-block"> 清朝嘉慶十八年(公元1813年)在劉曰義去世后的第二年,牟庭出于“欲使笠夫千載如生”之愿望,特為劉曰義算學遺書作序,名為《劉氏算學遺書序》。牟庭悲痛地為劉曰義題寫墓志銘:“辛苦文章止一第,臨政優優不終試,退隱厚生孝養致,中道辭親獨入地,平生萬事不滿意,餘才著書追圣智,天然是處無文字,留與人間誰識視,空山風雨千秋淚。”</p><p class="ql-block"> 郝懿行在劉曰義去世后為其題寫了墓志蓋。該志蓋高97cm,寬76cm,豎寫陰刻五行志文,共計56個字,中間刻三行篆書大字“署蘭陽縣知縣劉君墓志銘”;兩邊刻楷書小字,左為“大清嘉慶二十二年丁丑三月甲辰初九日壬子立石”,右為“賜同進士出身欽點戶部福建司主事世挽郝懿行頓首篆蓋”。</p><p class="ql-block"> 《疇人傳》是為表彰古代已故中外著名算學家、天文學家和歷法學家的杰出貢獻,歷經數朝人四次編纂的一部疇人傳記。其中,一編為郝懿行座師、乾嘉學派晚期代表人物阮元于嘉慶四年(1799年)編纂,收錄了從上古至清乾隆末年已故的天文、歷法、算學家;道光二十年(1840年),羅士琳編撰《疇人傳》續編(二編),收錄至道光初年(1821年)已故的天文、歷法、算學家。《疇人傳》前兩編因牟庭在世,故牟庭和劉曰義未列入《疇人傳》。直至光緒十二年(1886年),諸可寶<span style="font-size:18px;">編纂的</span>《疇人傳》三編之卷一和卷二,補記了從清初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鴉片戰爭)已故的算學家和天文學家共計30人,其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牟庭和劉曰義被</span>收錄于卷二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一詞條中,</span>在中國數學發展史上留下了棲霞人濃墨重彩的一筆。<span style="font-size:18px;">《疇人傳》</span>中如是說:“牟庭初名廷相,字默人,亦字陌人。棲霞人,為名諸生,貢太學。與同縣郝戶部懿行相友善,同揅樸學。道光中沒,著書五十余種。亂后佚大半。今可見者,《投壺算草》一卷,又有《兩句和與兩股較》及《編著了帶縱和數立方算草》各一卷。其友劉曰義,字立夫,濰縣人,通中西之學,嘗為校正《投壺算草》者也。”由于劉曰義的算學研究稿本一直未付梓,世人知之甚少,因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疇人傳》之三編的</span>記述對劉曰義有失公允,他不只是校正牟庭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投壺算草》,而是創造性地采用圖解和市儈歌訣形式編著了《九章算式》《推日月食分》等多部算學和歷法專著,被牟庭盛贊為“真奇作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rgb(237, 35, 8);">4、牟愿相與牟庭</b></p><p class="ql-block"> 牟庭對牟愿相著的《小澥草堂古今詩集》中的多篇詩作有點評或題跋。牟愿相在《家兄陌人先生至萊》一詩中寫道:“久客踈兄弟,風雨意不忘。一朝驅車來,脫屐上我牀。為問故鄉事,瑣瑣皆能詳。疇昔種桃李,東西訓成行。兒童盡長大,故老鬢毛蒼。語罷屏息唑,慌惚在我旁。忽如遠行客,歸來見故鄉。”堂兄牟庭的評語為:“真漢人,詩味之不厭!”。對牟愿相的絕句《采蓮曲》“昨日蓮花紅,前日蓮葉發;采蓮莫待秋,秋風會吹殺。”牟庭的評語只有兩字“老甚!”。對牟愿相的《與張墨賓書》一詩,牟庭的評語為:“夾入東坡尺牘中,可以亂真矣!”。對牟愿相的《讀書后》詩,牟庭的評語為“中年以后道少年時事,津津有味,后有太史公為鐵李做傳,此乃是絕好料!”。牟庭于牟愿相病逝時,對《戊辰春讀書城中雜興》一詩悲痛欲絕題寫后記:“是歲正月,余攜鐵李長子讀書,祝柯鐵李攜幼子館余家課余兒輩讀書。僅兩月余,日而鐵李病,余馳歸,視之不能言矣。揮淚撿篋,得詩草數百,觀其絕筆,西向相憶之言,即是鐵李與余永訣時也。悲夫!辛未二月同堂兄佰人記。”</p><p class="ql-block"> 牟愿相寫于嘉慶四年(1799年)的《記先大人文集后》一文,記述了祖父牟之儀對父親牟綏、父親牟綏對牟愿相本人,在刻苦讀書以考取功名方面的殷切期望。該文收錄于《小澥草堂古文集》中,牟庭讀后記語為:“著語不多,卻有淚痕滿紙。”表達了兩人對先輩無限追憶和思念之情的共鳴。</p> 三、結? ? 語 <p class="ql-block">  清朝乾嘉時期棲霞名士郝懿行、牟庭、劉曰義及牟愿相,可謂“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均盡畢生精力在各自的學術領域潛心研究,著述等身,為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不朽的貢獻。</p><p class="ql-block"> 郝懿行以其代表著《爾雅義疏》、牟庭以其代表著《同文尚書》成為經學大儒。劉曰義和牟庭被收錄于光緒十二年(1886年)諸可寶編纂的《疇人傳·三編·卷二》中,成為清代著名的算學大師。牟愿相以其所著的《小澥草堂古今詩集》和《小澥草堂古文集》為代表,在古文、詩詞創作及牟氏家族傳記編撰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他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驕人的成就,與他們專精覃思的個人秉賦、棲霞人所固有的“樸實耐勞”的特性、“嚴謹平實,不尚空談”的學風,地域名山秀水之助,以及他們個人之間所建立的亦師亦友的同鄉情和相知相惜的同道情有關,還與當時處于鼎盛的學術流派——“乾嘉學派”的學術思想影響有關。“乾嘉學派”亦稱“乾嘉之學”或“樸學”“考據學”,它以研究六經為主,對古籍加以整理、校勘、注疏、輯佚等。乾嘉學派使傳統學科如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歷史學、地理學、歷算學、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辨偽學、輯佚學等的研究得到了空前發展。郝懿行、牟庭、劉曰義和牟愿相就是在乾嘉之學大盛行環境下在經學、訓詁學、史學、博物學、文學、算學等方面各有所建樹的學者,著述豐贍,名垂青史。實際上,棲霞先賢郝懿行、牟庭、劉曰義和牟愿相的研究及創作已經走在了乾嘉之學大潮的前列,所取得的成果令人仰之彌高,俯之彌深。</p> 參考文獻 <p class="ql-block">1. 張曜、楊士驤、孫葆田、法偉堂、于宗潼等編撰. 山東通志. 濟南:山東通志刊印局,1918年.</p><p class="ql-block">2. 胡璘重修,牟國玠纂輯. 棲霞縣志.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p><p class="ql-block">3. 衛萇纂修. 棲霞縣志. 清乾隆十九年(1750年).</p><p class="ql-block">4. 黃麗中主修,于如川纂修. 棲霞縣志. 板藏學署,清光緒五年(1879年).</p><p class="ql-block">5. 郝懿行著. 郝懿行集. 濟南:齊魯書社出版,2010年.</p><p class="ql-block">6. 徐世昌編撰. 晚晴簃詩匯. 退耕堂開雕,1929年12月.</p><p class="ql-block">7. 許維遹著. 郝蘭皋夫婦年譜. 北京:國立清華大學出版,1935年.</p><p class="ql-block">8. 賈允升撰. 鐵李先生小傳.</p><p class="ql-block">9. 張志倫撰. 笠夫劉先生傳.</p><p class="ql-block">10. 牟庭撰. 署蘭陽知縣劉君墓志銘.</p><p class="ql-block">11. <span style="font-size:18px;">馬邦舉撰. 墨人先生墓志銘</span>. 《雪泥屋遺書目錄》序,袌殷堂校本,1934年.</p><p class="ql-block">12. <span style="font-size:18px;">阮元、羅士琳、</span>諸可寶<span style="font-size:18px;">撰. 國學基本叢書:疇人傳</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編</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卷二</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國朝(棲霞“牟庭/劉曰義”條)</span>. 商務印書館發行,精裝上下兩冊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彩票| 千阳县| 蒙山县| 饶河县| 车险| 清镇市| 临猗县| 龙胜| 汉阴县| 慈溪市| 和田市| 玉山县| 临潭县| 武平县| 贵港市| 青川县| 永寿县| 宜川县| 县级市| 陵川县| 将乐县| 新乡县| 南丹县| 简阳市| 揭阳市| 北海市| 伊川县| 海盐县| 洞头县| 饶河县| 邢台市| 泊头市| 博客| 石景山区| 乡宁县| 秀山| 微博| 临潭县| 开平市| 横峰县| 怀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