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銀山塔林”,位于北京市昌平區興壽鎮西湖村的崇山峻嶺之中。銀山因峰巒高峻,冰雪層積,色如白銀,故名“銀山”。山麓中有石崖,色如黑鐵,稱為“鐵壁”。銀山鐵壁,為明清時期“燕平八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據考證,唐貞觀年間銀山始建寺院,自唐憲宗元和年間始,歷代名僧、禪師相繼來此。到遼、金、明、清時,銀山寺院云集,共有大小寺院庵堂百余所,其中“法華禪寺”為最大的一座寺院。歷代禪師圓寂及大小沙彌死后,按僧人在佛門的等級,修建靈塔,入弊在法華禪寺院內及銀山山麓,形成塔群,統稱為“銀山塔林”。</b></p> <p class="ql-block"><b> 法華禪寺復原圖</b></p> <p class="ql-block"><b> 銀山塔林,現存古塔19座,其中密檐式塔7座,覆缽式塔12座,另有一座集密檐與覆缽于一體的異型塔,大部分塔有損毀和缺失塔銘。法華禪寺遺址院內的5座密檐式塔、2座覆缽式塔、1座異型塔保存相對完好。銀山塔林景區內有前、中、后三座山峰,中峰為為銀山最高主峰,海拔726.81米。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p> <p class="ql-block"><b> 進入景區,先沿左路(前峰)上山,途中看到不少覆缽塔,大多只剩塔基和半截塔身,深感可惜。若能依據史料,予以修復并對號入座,也是功德一件。</b></p> <p class="ql-block"><b> 進入“古佛巖”,巖壁上古人留下的鐫刻圖像隨處可見,這也是銀山遺存的古跡之一。清顧炎武的《昌平山水記》和清光緒版《昌平州志》均有記載。</b></p> <p class="ql-block"><b> 巖壁上刻繪的“一指擎天”、“玉指攪海”、“金指鎖龍”等,像是習練武功的指法。</b></p> <p class="ql-block"><b> 巖壁上還有一幅浮雕,為一胖大僧人,慈眉善目,笑口常開,頗有彌勒佛的風范。</b></p> <p class="ql-block"><b> 古佛巖的另一面,是一處天然形成的窩棚式洞穴,洞前巨石上有人工開鑿的石階,洞側巨石上有兩座佛龕,距洞不遠還有一座正在修繕的覆缽式塔。估計這里是僧人們修行起居、練功打坐之所。</b></p> <p class="ql-block"><b> 繼續前行,穿過狹窄的通道,道旁的樹木把根深深地扎入巖石之中,任憑山風狂掃、暴雨沖刷,千百年來牢牢抓住山巖不放松,其頑強堅忍今人贊嘆。</b></p> <p class="ql-block"><b> 距古佛巖200余米便是“小朝陽洞”,洞穴不是很大,但也曾經是一處修行之所,也曾經有過自己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來到一處相對寬闊、平整的地方,有一塊平臥的巨石,上刻碩大的“佛”字,這里便是“說法臺”。</b></p> <p class="ql-block"><b> 相傳“說法臺”是唐代高僧鄧隱峰講經說法的地方,“佛”字石巖前還保存有柱礎石等建筑遺跡,說明這里曾經也有建筑存在。</b></p> <p class="ql-block"><b> “轉腰塔”,位于說法臺側方山崖之上,是一座覆缽式喇嘛塔。建于明清時期,現僅存塔基和部分塔身,是銀山塔林景區海拔最高的古塔。</b></p> <p class="ql-block"><b> 相傳,圍著轉腰塔向左轉三圈、向右轉三圈,能治好腰腿疼病,故稱“轉腰塔”。許多游客游覽銀山,都要到這里轉圈打卡。</b></p> <p class="ql-block"><b> 在轉腰塔處俯瞰山下塔林,十分壯美,限于手機性能,效果不盡如意,但在現場還是能一飽眼福。</b></p> <p class="ql-block"><b> 山頂有一座“鐘亭”,六角攢尖式。據介紹,原亭內懸有銅鐘,鐘聲洪亮,可傳播數公里之外。來時,只見懸鐘的繩索,卻沒看到銅鐘。</b></p> <p class="ql-block"><b> 鐘亭所在,是一處寬闊的平臺,遙望附近山巒,巍峨雄峻;俯瞰山下古塔,靜靜矗立。</b></p> <p class="ql-block"><b> 從“鐘亭”下山,選擇中路,沿途佛龕、洞穴隨處可見。大部分洞穴比較狹小,住人不行,避雨尚可。</b></p> <p class="ql-block"><b> 距“鐘亭”300余米處,有一處數丈高的瀑布。此時水不充沛,瀑布無水,瀑池也早已干涸。但是巖壁上,瀑布沖刷的痕跡清晰可見。</b></p> <p class="ql-block"><b> “朝陽洞”,位于古佛巖相反方向約280米,人們習慣稱此洞為“大朝陽洞”,是相對前面所說的小“朝陽洞”而言的。</b></p> <p class="ql-block"><b> 大“朝陽洞”是古代人工開鑿的石洞,是僧人講習佛法或生活起居的場所,現仍存有部分活動的遺跡。</b></p> <p class="ql-block"><b> “落落洞”,是過去僧人修行居住的地方。據史書記載,此洞稱為“重石洞”或“重巖洞”,其上洞為佛龕,供奉觀音菩薩。“落落洞”是當地鄉民的叫法,意思是洞上有洞,洞上落著洞。</b></p> <p class="ql-block"><b> “松棚庵遺址”,“松棚庵”,建于明清時期,因庵門前原有一棵大松樹,其冠如蓋,內蔭滿院,故名“松棚庵”。現僅存遺址。</b></p> <p class="ql-block"><b> “懿行大師塔”,法華禪寺五座密檐實心塔之一。塔高19.95米,塔基為須彌座,遍布磚雕花紋。塔身為八邊形,四面為花門,另四面為菱花式假窗,塔南面的假券門洞內有白石銘,篆刻“故懿行大師塔”。該塔是景區內保存最為完好的塔。</b></p> <p class="ql-block"><b> 懿行大師是金朝非常著名的僧人,雖未取得國師的地位,但他辯經的本領非常高強,71歲圓寂。曾有人賦詩贊道:“于其親也孝,于其師也恭。臨機答問難,諸方怖機鋒。七十一光陰,白駒之過隙。秋風振塔鈴,說盡真消息。”</b></p> <p class="ql-block"><b> “晦堂塔”,總高19.3米,法華禪寺五座實心密檐塔之一,白石銘上篆刻“晦堂佑國佛覺大禪師塔”。晦堂大師也是金代著名高僧,被朝廷封為“佛覺大禪師”。</b></p> <p class="ql-block"><b> “佛覺塔”,全稱為“佑國佛覺大禪師舍利塔”,位于法華寺院內五座密檐式實心墓塔中央,是景區內建造年代最早的一座塔。建于金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塔高20.1米,平面八邊形,十三層檐。南面的券門在券面磚與隔扇門之間嵌有白石塔銘,篆刻“故佑國佛覺大禪師塔”。</b></p> <p class="ql-block"><b> 金代名僧佛覺大禪師,法名海慧。金太宗完顏晟及皇后曾出金錢數萬,在今北京牛街附近為其修建寺廟。金熙宗完顏亶將海慧大師請至大延圣寺做寺主。皇統三年(公元1143年)金熙宗完顏亶在京都上京皇宮旁修建大儲慶寺,請海慧做寺主,并下旨海慧為“開山第一代祖師”。皇統五年(公元1145年)海慧大師在大儲慶寺圓寂。據記載,其火化后燒出五色舍利子,且散發異香。皇帝帶領皇后及文武百官設供五天。弟子門將其舍利子分成五份,分別建塔保存,銀山佛覺塔便是其中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圓通塔,法華禪寺五座實心密檐塔之一,塔高15.15米,是金代名僧圓通大師的靈塔。平面呈六邊形,七層檐。塔身假券門券面磚南側雕飛天,北側雕花卉。南面的假券洞內鑲嵌白石銘,篆刻“圓通大禪師善公靈塔”。</b></p> <p class="ql-block"><b> 圓通大師法號廣善,是海慧大師的傳法弟子。金世宗大定年間一度住持大圣安寺,圓通大師是金世宗、金章宗、衛紹王三朝國師,曾編寫《覺海軒錄》,可惜已經失傳。</b></p> <p class="ql-block"><b> 靜虛塔,總高14.8米,法華禪寺五座密檐實心塔之一。塔平面為六邊形,七層檐,現存塔剎仰蓮以下部位。南面假券洞內嵌有白石銘,刻“故虛靜禪師實公靈塔”、“大安元年元月二十二日功畢”等字。</b></p> <p class="ql-block"><b> 虛靜塔的塔剎內,設有“剎穴”,1992年在修繕銀山塔林時,在塔剎“剎穴”內發現了一件高18.3厘米銅制小型喇嘛塔。</b></p> <p class="ql-block"><b> 有幾座塔前立有石碑,雖已殘損,但近前拍照,殘存碑文清晰可見。</b></p> <p class="ql-block"><b> 法華禪寺遺址內的兩座覆缽式塔。覆缽式塔最早出現在印度,后傳入尼泊爾等國,元代由尼泊爾傳入我國。覆缽式塔塔身圓的部分形似僧人吃飯、化緣用的缽倒扣過來,缽口朝下,故稱“覆缽式塔”。這兩座覆缽塔,雖保存相對整,但無塔銘可查,無法探其究竟。</b></p> <p class="ql-block"><b> 法華禪寺遺址上,有水井坐落在臺基之上,井前尚有水槽。</b></p> <p class="ql-block"><b> “無銘覆缽式密檐塔”,位于法華禪寺遺址西南,總高8.8米,塔平面呈六角形。基座、塔身與前面所述五塔基本相同,塔身以上有三層檐,均作冰盤檐式,頂作疊澀式。再上依次為覆缽體、塔剎座和相輪。現存塔剎相輪以下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在法華禪寺遺址附近,又陸續看到幾座覆缽式古塔,已在這里矗立了數百年,其中蘊含的故事,如今已不得而知……</b></p> <p class="ql-block"><b> 本文圖片拍攝于2024年4月1日</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宕昌县|
盐亭县|
黄陵县|
佛教|
奎屯市|
安顺市|
府谷县|
修武县|
稻城县|
石渠县|
隆尧县|
富川|
雷波县|
甘泉县|
岳阳市|
吉木萨尔县|
龙江县|
天峨县|
绥阳县|
茶陵县|
上犹县|
麦盖提县|
金川县|
民乐县|
永新县|
萨迦县|
忻州市|
陆良县|
新竹市|
通化县|
西和县|
宜川县|
张家界市|
临夏县|
嘉禾县|
措勤县|
正蓝旗|
乐亭县|
麻城市|
南部县|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