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盛會聚焦】《1》</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ul><li><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1, 51, 51);">五十團大事記</b><br></li><li><font color="#33333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歷屆老領導</b></span></font></li></ul></h1><h3><font color="#33333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br></b></span></font></h3><h3><font color="#33333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照片提供:全團參會戰友、軍嫂、團二代。編輯制作:原政治處干事吉曉峰 2018.9.19.于北京)</b></span></font></h3><h3><font color="#333333"><span style="font-size: 20px;"><b><br></b></span></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br></font></h3><h1><b><font color="#ed2308"> 【汽車五十團大事記】
</font>
根據中央軍委1968年7月12日的命令,汽車第50團于1968年9月5日在昆明組建。編制3個運輸營,10個運輸連,1個修理連,1個司機訓練隊。全團編制人員1692名,車輛462臺,授團級軍旗-一面,代號: 7585部隊。
1968年9月至1978年4月奉命執行援老抗美運輸任務。10年間,共出車19萬多次,行駛里程1億4千3百多萬公里,共完成3個高炮師、18 個工程團、8個保障分隊共18萬人的運輸任務。完成13、14軍、鐵5、鐵6師調防移防運輸任務,總計運送各類人員34萬多人。完成勐豐、勐北、老西、新西、老東、新東6條援老新筑公路,運送所需的各種機械、器材、油料、水泥等物資64萬多噸。為援老抗美作出了很大貢獻,由此兩次受到中央慰問團的慰問,5次受到昆明軍區、云南省慰問團的慰問。
1971年5月16日擴編,編制為4營16連制。司機訓練隊擴編為司機訓練營,下屬教導1連、教導2連。擴編后,定額人員2673名,裝備車輛792臺。1975年3月更改為:代號: 35407 部隊。汽車50團成為當時全軍最大的汽車團。
1972年至1975年歷時4年,在昆明呈貢縣元寶山新建營房,完成了團機關、4個營部、15個連隊(2營營部、5、6、7、8連駐楊武)的營房和車庫共5萬多平方米的營建任務。
1973年和1974年先后兩次參加云南潞西龍陵的抗震救災。
1975年參加云南蒙自沙甸的平叛運輸。
1978年1月10日第二次整編,仍按4營16連制,司機訓練營縮編為司機訓練隊,全團共編制人員2496名,汽車781臺。
1978年1月29日中央軍委命令,汽車50團由昆明軍區后勤部調歸北京軍區后勤第6分部。從4月20日起,全團人員、車輛、物資分為16個梯隊,陸續從昆明出發,于5月10日全部到達新駐地河北淶水縣。全團2000余人、700多臺車,分散在淶水縣的4個公社、9個大隊、78個小隊、518戶農戶家里。代號: 52798部隊。
1980年2月,根據北京軍區后勤部指示,汽車50團逐步撤離淶水,移防北京市延慶縣。團機關、1營、4營(1980 年10月改編為2營)、修理連駐康莊榆林堡大隊,3營、司訓隊駐張山營鐵廠。10月,2營調歸汽車43團,3營撤離河北滿城,進駐張山營鐵廠。
1980年10月第三次整編,由4營16連制減編為3營9連制。1營1、2、3連調歸內蒙軍區汽車28團,2營5、6、7連調歸第8分部汽車43團,3營9連調建工216團執行國防施工,全團減編后人員定額1482名,車輛444臺。
1981年4月受領代號為“802”的華北實兵演習運輸保障任務。動用車輛308臺,出車7306臺次,行駛600172公里,安全運送人員9790人次、物資12079噸、輸油管線19720根、油料932噸。參加群車加油演練11次,圓滿完成任務,受到北京軍區集體嘉獎。
汽車50團從組建到撤編的15年間,共培訓司機2602名,修理工368名。1205人加入中國共產黨,1623人加入共青團,由戰士提拔干部260名。
1983年2月,北京軍區司務字第32號文件批示,撤銷汽車50團。以1營、2營為基礎組建汽車獨立1、4營,分別移交陸軍第24、65集團軍,其余人員退伍、轉業、調往其他部隊。撤銷工作從1983年4月開始至1984年7月結束,歷時1年零3個月。
汽車50團在編的15年,部隊人員由31個團級單位調入,來自15個省4個直轄市、34個民族,總兵源流動輪換10071人。
英雄的汽車50團,為了國防建設總體安排,撤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編系列,但他的光榮歷史和輝煌業績將永遠載入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史冊。
歐國文整理
2018.9.5</b><br></h1> <h3><b>
一.團建制編制
根據中央軍委1968年7月12日命令,汽車第五十團于1968年9月5日在昆明組建。團機關設司令部、政治處、后勤處,下屬三個運輸營,十個運輸連,一個修理連,一個司機訓練隊。全團編制人員1692名,裝備車輛462臺,援團級軍旗一面,代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7585部隊。隸屬昆明軍區后勤部。
1971年5月16日,奉中央軍委命令擴編,編制為四營十六連制。司機訓練隊擴編為司機訓練營,下屬教導一連、教導二連。擴編后,共編制人員2673名,裝備車輛792臺。成為當時全軍最大的汽車團。
1975年3月,汽車五十團代號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5407部隊。
1978年1月10日第二次整編,按四營十六連制,司機訓練營縮編為司機訓練隊。全團共編制人員2496名,裝備車輛781臺。
1978年1月29日中央軍委命令,汽車五十團調歸北京軍區后勤第六分部,代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52798部隊。
1980年10月第三次整編,由四營十六連制減編為三營九連制。一營一、二、三連調歸內蒙古軍區汽車28團,二營五、六、七連調歸第八分部汽車四十三團,三營九連調建工216團執行國防施工任務,減編后全團編人員1482名,裝備車輛444臺。
1983年2月,北京軍區司務字第32號文件批示,撤銷汽車五十團,以一營、二營為基礎,組建汽車獨立一營、四營,分別移交陸軍第24、第65集團軍。其余人員退伍、轉業、調往其他部隊。撤銷工作從1983年4月開始,1984年7月結束,歷時一年零三個月。
汽車五十團在編的十五年,部隊人員由31個團級調入,來自15個省4個直轄市,34個民族,總兵源流動輪換10071人。
英雄的汽車五十團,為了國防建設總體安排,撤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編序列,但他的光榮歷史和援老抗美中的卓越功勛將永遠載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光輝史冊。</b></h3><h3><b>
二.歷屆團領導</b></h3><h3><b>
團長:廉福順、劉東起、王春田、郭三慶
政委:王云衡、盧一通、武興華。
副團長:王春田、高金旺、張玉偉、高登峰、趙錫全、游海波、岳保琴、趙元章、馮朝舉。
副政委:王存鎖、劉紹仁、師清朝、宋士杰、陳祝三、蔡波、郭三慶、余向榮。
司令部參謀長:高金旺、李元才、高登峰、岳保琴。
政治處主任:師清朝、馬銀珠、宋士杰、楊春富。
后勤處處長:郝全喜、趙元章、康和平。</b></h3><h3><b>
三.各營正職
一營
營長:趙元章、劉來云、錢鳳鰲、王惠春、李金富。
教導員:王志彬、張藹卿、殷德科、黎明緒。
二營
營長:李鴻儒、邱文瑞、李昌遠、于志海、張保昌。
教導員:李本植、黎家榮、朱祿才、陳國來、馮振彥。
三營
營長:李元才、馮朝舉、卜忠義。
教導員:朱文仲、廖現彩、茍經書、馮振彥、張先春、劉崇云。
四營
營長:趙善忠、張保昌。
教導員:包運開、馬才元、楊春富、馮振彥。
司機訓練營
營長:申仁其。
教導員:馬才元。
</b></h3> <h1><b>援老參戰、十年烽火硝煙</b></h1><h1><b><br></b></h1><h1><b>中國人民解放軍汽車第50團組建于1968年9月,至1978年4月近十年援老運輸中,全團干部戰士不怕艱苦不怕犧牲,無論春夏秋冬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道路泥濘濕滑,克服山高林密路險,頭項敵機俯沖轟炸,忍耐饑渴高溫、不懼蚊蟲螞蝗叮咬,戰勝重重困難,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圓滿完成援老運輸任務,有力保障了高炮、筑路和其他兄弟部隊援老作戰任務完成,被譽為炸不爛,阻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全團共完成三個高炮師、十八個工程團、八個保障(部)分隊的出回國計十八萬人次的運送任務以及援老所駐六條線路的主要施工器材、機械物資的運輸保障。近十年間總計出車191853次,運送各類物資器材648444噸,運送人員343940名,總行駛里程1億43877819公里,相當于圍繞地球3600圈。</b></h1> <h1><font color="#ed2308"><b>【五十團歷屆老領導】</b></font></h1><h3><font color="#ed2308"><b><br></b></font></h3><h1><font color="#333333"><b>首任團長亷福順</b></font></h1><h3><br></h3><h3><b>廉福順,男,漢族,1922年5月出生,河南沁陽人,1938年10月參加革命工作,1942年8月22日加入中國共產黨,原任昆明軍區后勤部第二十二分部副部長,1978年離職休養,2000的8月29日因病在昆明軍區總醫院(四十三醫院)逝世。
主要經歷:
1951年3月至1952年6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高級步校畢業;1956年8月至1957年7月在解放軍速成中學畢業;1960年8月至1961年2月在南京軍事院校畢業。
1945年8月任太岳分區教導隊排長;</b></h3><h3><b>1944年10月任十旅30團九連副政治指導員;</b></h3><h3><b>1946年5月任十旅30團九連政治指導員;</b></h3><h3><b>1947年11月任十旅30團九連連長;</b></h3><h3><b>1949年3月任十三軍三十七師111團三營副營長</b></h3><h3><b>1949年6月任十三軍三十七師偵察隊隊長;</b></h3><h3><b>1950年4月任十三軍隨營學校三大隊九中隊中隊長;</b></h3><h3><b>1952年6月任十三軍三十七師111團三營營長;</b></h3><h3><b>1953年5月任十三軍三十七師111團副參謀長;</b></h3><h3><b>1955年6月任十三軍三十七師111團第一副團長兼參謀長;</b></h3><h3><b>1964的6月任昆明軍區后勤部第二十三分部昆字351部隊主任;</b></h3><h3><b>1968年10月任昆明軍區后勤部汽車第50團團長</b></h3><h3><b>1971年6月任昆明軍區后勤部第二十二分部副部長(昆字303部隊)。
戰爭年代曾參加過百團大戰、清符戰役、上黨戰役、同蒲戰役、聞夏戰役、汾孝戰役、晉南戰役、隴海戰役、呂梁戰役、平漢戰役、洛陽戰役、宛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兩廣戰役;</b></h3><h3><b>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期,曾參與“援越抗美”和“援老筑路”等國際援外任務。
1946年12月在呂梁戰役中記大功一次;</b></h3><h3><b>1947年3月在洛陽戰役中記大功一次;</b></h3><h3><b>1947年3月在晉南戰役中記大功一次;</b></h3><h3><b>1952年在中越邊境、越南境內剿匪作戰中受十三軍通令嘉獎一次。</b></h3><h3><b>1955年獲三級解放勛章一枚;</b></h3><h3><b>1956年獲獨立功勛章、解放獎章各一枚;</b></h3><h3><b>1988年獲獨立功勛榮譽章一枚。</b></h3><h3><b>1955年授少校軍銜,</b></h3><h3><b>1965年晉升中校軍銜。</b></h3><h3><b>上世紀八十年代參與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十三軍三十七師111團團史編撰工作。</b></h3><h3><b>廉福順同志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對黨忠心耿耿,對革命無限忠誠,對共產主義信念堅定不移,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社會主義建設嘔心瀝血,竭盡全力,作出了很大貢獻。戰爭年代,他轉戰南北,出生入死,作戰勇敢,屢建戰功。和平建設時期,他以身作則,忠于職守,兢兢業業,勤奮工作,充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品質和風格。他具有很強的黨性和組織紀律觀念,胸襟坦蕩,光明磊落,服從組織,尊重領導。他具有很強的群眾觀念,團結同志,關心部屬,聯系群眾,平易近人,在工作中善于走群眾路線。他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嚴謹的工作作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淡泊名利,廉潔奉公,大公無私,為人正派,顧全大局,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始終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和我黨我軍的優良傳統。
廉福順同志業績曾入編《中國人民解放軍步兵第111團簡史》、《山西新軍新編57團健在者通訊錄》等。
提供人:昆明亞龍冶金有限責任公司廉建利
(系廉福順同志之子)
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五華區虹山東路9號
電 話:0871-65341074 13658898891</b><font color="#333333"><br></font></h3> <h3></h3><h3><b>盧一通簡歷</b></h3><h3><b><br></b><b>1925年6月出生于河南省濟源縣大峪鄉上關陽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b></h3><h3><b>1944年參加革命。擔任村自衛隊副隊長,1946年4月參軍,194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br></b><b>歷任新安縣獨立團指導員、十四軍四十一師123團教導員、炮兵321團政治處副主任、十四軍四十一師政治部青年科科長、昆明軍區后勤部汽車22團二營和獨立營(兩個營屬一個營黨委領導)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團副政委、汽車50團政委、北京軍區后勤部七分部政治部主任。1960年授予少校軍銜,1983年離休。<br></b><b>參加過王屋平息“紅槍會”暴亂戰斗,1946年南渡黃河戰斗,1947年初兩次強渡黃河接應中原突圍部隊戰斗,1947年參加晉南戰役、豫西戰役,48年的反國民黨掃蕩戰斗,1949參加渡江戰役、廣東戰役、廣西戰役,1950年參加貴州、云南剿匪戰斗,1951年滇西剿匪戰斗。六十年代在汽車22團帶領汽車運輸部隊完成援越抗美運輸任務。1970年任汽車50團政委,領導部隊完成援老抗美筑路運輸任務。 戰爭年代榮立團級一等功兩次,榮獲三級解放勛章、勝利功勛榮譽 獎章、華北解放、解放華中南、渡江勝利、解放西南勝利紀念章和中越友誼紀念章。</b></h3><h3></h3> <h1><b>劉東起團長</b></h1><h3><b><br></b></h3><h3><b>劉東起、1925年 11生、山東省成武縣土樓村王莊人、出身貧農。</b></h3><h3><b>1942年8月參加金巨縣馬廟區中隊。</b></h3><h3><b>1943年8月任金縣大隊通信員。</b></h3><h3><b>1946年1月任巨南縣大隊通信班長。10 月任縣大隊一一連排長。</b></h3><h3><b>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b><br></h3><h3><b>1947年6月任副連長。</b></h3><h3><b>1947年8月任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獨立一營一連副連長。</b></h3><h3><b>1947年10月任第二連連長。同年獲冀魯豫軍區一級戰斗英雄稱號。</b><br></h3><h3><b>1948年獲冀魯豫軍區一等人民功臣稱號。</b></h3><h3><b>1949年4月任第二野戰軍十七軍警衛營副營長。</b></h3><h3><b>1950年6月入第十七軍隨營學校學習。</b></h3><h3><b>1951年1月轉入重慶第二高級步兵學校一大隊二中隊學習。</b><br></h3><h3><b>1951年6月任貴州步兵學校戰術系教員。</b></h3><h3><b>1951年8月任昆明步兵學校射擊系主任教員。</b></h3><h3><b>1951年10月入長春軍事示范學校三中隊學習,任區隊長。</b></h3><h3><b>1953年8月任昆明步兵學校射擊教研室主任教員</b><br></h3><h3><b>1964年6月任射擊研究室副主任。</b><br></h3><h3><b>1966年8月任昆明軍區后勤部直供部行政科長。</b></h3><h3><b>1972年1月任直供部沾益縣紅土溝綜合庫主任。</b></h3><h3><b>1977年2月任直供部宣威縣雞場武器彈藥庫主任</b></h3><h3><b>1977年5月任昆明軍區后勤部汽車第五十團團長。</b><br></h3><h3><b>1978年3月任北京軍區后勤部第六分部汽車第五十團團長。</b></h3><h3><b>1980年5月任昆明軍區后勤部干部訓練大隊大隊長。</b><br></h3><h3><b>1982年6月離休。<br></b></h3> <h1><b>王春田副團長</b></h1> <h1><b>副政委王存鎖</b></h1><h3><b><br></b></h3><h3><b> 王存鎖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23年4月 漢族 籍貫 山西昔陽縣 貧農出身
本人成分 雇工
入黨時間 1945年10月 轉正時間 1946年元月
入黨介紹人 路子龍 史其發
本人簡歷
1945.7-1948.5 18旅偵查員
1948.6-1949.3 18旅偵察排長
1949.4-1950.10 36師指導員
1950.11-1952.4 36師107團副政教
1952.5-1958.9 40師120團營長
1958.10-1961.10 南京軍事學院學習
1961.11-1962.7 40師120團政教
1962.8-1964.7 40師120團副政委
1964.8-1968.7 汽車23團副政委
1968.8-1979.1 汽車50團副政委
1979.2-1982.7 491倉庫政委
1982.8 離休于491倉庫
2003.6 因病去世 享年80歲<br></b></h3> <h1><b>高登峰副團長</b></h1><h3><b><br></b></h3><h3><b>高登峰,1934年9月5日出生于山西省洪洞縣</b></h3><h3><b>1949年入伍,在第四野戰軍任戰士,參加淮海戰役,西南剿匪戰斗。</b></h3><h3><b>1951年任昆明軍區后勤部第汽車22團戰士,指導員,教導員,副參謀長。</b></h3><h3><b>1976年調入汽車50團任參謀長,副團長。</b></h3><h3><b>1982年轉業到山西省輕工設計院任副院長。</b></h3><h3><b>1994年離休。<br></b></h3> <h1><b>趙錫全副團長</b></h1><h3><b><br></b></h3><h3><b>趙錫全 男 漢族 1926年11月出生于山西省沁水縣。
1942年5月參加革命,1943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任十三軍三十七師30團戰士、陳賡警衛員、班長、排長、連長等職。</b></h3><h3><b>1954年8月至1956年8月在解放軍速成中學學習1960年3月至1962年3月在山西大同解放軍高級汽車學校學習。</b></h3><h3><b>1956年9月任昆明軍區司令部車隊隊長;</b></h3><h3><b>1966年任昆明軍區后勤部汽車22團2營副營長</b></h3><h3><b>1968年8月參與組建昆明軍區后勤部汽車50團任2營副營長、股長、副參謀長、副團長至離休。
曾參加過上黨戰役、同蒲戰役、聞夏戰役、汾孝戰役、晉南戰役、隴海戰役、平漢戰役、呂梁戰役、洛陽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兩廣戰役、解放西南。上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參加“援越抗美”和“援老筑路”。
1948年至1950年獲得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中南解放、華北解放、解放西南獎章各一枚;1955年榮獲獨立自由功勛章、解放獎章各一枚;1988年榮獲獨立功勛榮譽章一枚;</b></h3><h3><b>2005年、2015年榮獲國家頒發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70周年紀念章各一枚。<br></b></h3> <h1><b>張玉偉副團長</b></h1> <h3><b>岳保琴副團長</b></h3><h3><b><br></b></h3><h3><b>193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蓬溪縣文井鄉。
1950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四川西充縣警衛營戰士、川北軍區基干一團一營通信員、志愿軍第六十軍休養連副班長、班長,志愿軍第六十軍后勤處、直屬供應處文書,解放軍第一汽車管理學校學員,
昆明軍區后勤部車管處、運輸處助理員,
汽車五十團運訓股股長、二營營長、司令部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團長等職。
1955年加入 中國共產黨,
1989年12月經北京軍區聯勤部批準退休,
退休前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聯勤部第六分部昌平車材倉庫副主任(享受正團職待遇)。同年移交北京市豐臺區軍隊離休干部休養所修養。
</b></h3><h3><b>2014年1月7日23時10分, 因病經多方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81歲。</b></h3><h3><br></h3><h3><b>岳保琴同志幼年家境平寒,歷盡磨難,練就了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革命信念,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在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了鍛煉,立場堅定,旗幟鮮明。他對黨的方針政策能堅決積極地貫徹執行,勤勤懇懇的為黨和人民工作,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作為志愿軍60軍后勤處和直屬供應處戰士,為保證前方部隊的后勤供應,吃苦耐勞,不畏艱苦,加班加點完成了戰時后勤保障運輸任務,受到部隊的多次嘉獎。在原昆明軍區后勤部車管和運輸處工作時,他模范遵守民族政策和部隊紀律,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幫助部隊解決實際問題,受到了部隊官兵的歡迎。在汽車50團任職期間,工作認真負責,完成了援老筑路等重大軍事行動任務中,他身先士卒,跟車上路抓組織指揮工作,吃苦耐勞,成為部隊官兵的楷模。生活中,克勤各級突出一個普通戰士的要求自己,不擺官架子,平易近人,作風正派,扎實。在工作中尊重領導,團結同志,積極上進,刻苦專業業務知識。善于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善于調查研究,為部隊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安排離職休養后服從組織安排,不計較個人得失,不提任何要求,充分體現了共產黨員的模仿風扇和高尚情操。有一桶釉寶清同志的積極表現。在部隊期間,先后榮立三等功兩次,受上級嘉獎八次。
</b><br></h3> <h1><b>游海波副團長</b></h1><h3><b><br></b></h3><h3><b>1965年9月從湖北省浠水縣入伍到昆明軍區汽車二十二團新兵三連,</b></h3><h3><b>1965年12月到該團二營五連任文書,</b></h3><h3><b>1966年4月入團,10入黨,</b></h3><h3><b>1968年4月任班長,9月隨二十二團二營調新組建五十團二營五連,</b></h3><h3><b>1969年1O月任排長,</b></h3><h3><b>1970年1O月調任團軍務股參謀,</b></h3><h3><b>1977年4月調十四連任連長,</b></h3><h3><b>1979年4月調團軍務股任股長,</b></h3><h3><b>當年10月任副團長到五十團撒編。<br></b></h3> <h1><b>政治處主任楊春富</b></h1><h3><b><br></b></h3><h3><b>1945年12月出生于云南施甸縣城關鎮。</b></h3><h3><b>1966年1月入伍,入伍后在汽車22團教導營學車,后分到二營五連歷任戰士、班長。</b></h3><h3><b>1968年8月隨營調汽車第50團,在二營五連歷任班長、副指導員、指導員。</b></h3><h3><b>1978年3月到司訓隊任指導員。</b></h3><h3><b>1978年9月到四營任教導員。</b></h3><h3><b>1979年7月到政治處任主任。</b></h3><h3><b>1980年初至1981年11月在西安政治學院讀書。</b></h3><h3><b>1981年12月回到50團仍任政治處主任至1983年3月。</b></h3><h3><b>1983年4月調汽車第七團任政治委員,</b></h3><h3><b>1986年9月轉業至人民銀行云南省分行工作。</b></h3><h3><b>2006年12月退休。<br></b></h3> <h3><b>趙元章 出生年月 1928年10月 漢族 籍貫 河南省南陽地區鎮平縣 家庭出生 下中農
入黨時間1949年8月 轉正時間1949年12月
本人簡歷
1947年9月至1949年1月 豫西六分區鎮平縣大隊 通訊員
1949年2月至1951年6月 十三軍三十九師116團五連 司務長
1951年7月至1952年3月 十三軍三十九師116團后勤處 審計
1952年4月至1953年6月 十三軍三十七師炮兵團后勤處 辦事員
1953年7月 至1955年2月 十三軍三十七師炮兵團 軍事技術供給主任
1955年3月 至1959年9月 十三軍三十七師炮兵團后勤處 油料主任
1959年10月至1963年2月 十三軍三十七師炮兵團后勤處車管股 副股長
1963年3月 至1964年6月 十三軍三十七師炮兵團后勤處車管股 股長
1964年7月 至1965年9月 解放軍后勤學院運輸系 學員
1965年10月至1968年8月 十三軍三十七師炮兵團后勤處 車管股長
1968年9月至1969年12月 昆明軍區汽車五十團一營 營長
1970年1月至1981年9月 昆明軍區汽車五十團后勤處 處長
1981年10月昆明軍區汽車五十團 副團長
1983年12月離休住昆明呈貢軍隊離退休干部休養所</b><br></h3> <h1><b>最后一任團長郭三慶</b></h1><h3><b><br></b></h3><h3><b>郭三慶:漢族,河北省武安縣1937年3月生,</b></h3><h3><b>1956年3月入伍,汽車4團學員,正付班長,助教,代理教員,排長,正付指導員,六分部協理員,531油庫政治處主任,汽車50團付政委,團長。492倉庫,第二干休所政委。1990年7月退休。<br></b></h3> <h1><b>最后一任政委武興華</b></h1> <h1><b>五十團部分老領導老戰友在京合影</b></h1> <h1><b>功勛卓著的五十團老領導</b></h1> <h1><b>功勛卓著的五十團老領導,前排左起:楊春富、余向榮、趙錫全、劉鶴軒。</b></h1><h1><b>第二排左起:張寶昌、王廣文</b></h1><br> <h1><b>人才濟濟的五十團政治處</b></h1><h3><b><br></b></h3><h3><b>第一排左起:付國祥、楊春富、蔡波、張雄兵、歐國文、曾德均。
第二排左起:李潤、李百能、趙忠賢、王康生、楊平安。</b><br></h3> <h1><b> 2017年2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汽車第50團組建50周年和撤編35周年紀念活動組委會作出2018年9月在昆明舉辦紀念活動的決定,并以“致汽車五十團戰友書”下達通知,同時成立北京組委會和編委會。</b></h1> <h1><b>北京組(編)委負責人和主要成員:</b></h1><h1><b><br></b></h1><h1><b>組(編)名譽主任:武興華</b></h1><h1><b>主任:趙善忠</b></h1><h1><b>副主任:郭三慶、周海春</b></h1><h1><b>組(編)委委員:吉曉峰、徐建國、王曉?。婕o念畫冊主編)</b></h1><h1><b>各地組(編)委成員由當地戰友推薦產生。</b></h1> <h1><b>為辦好50團組建暨援老50周年盛會,北京組編委會特別敬請原總后李倫副部長、蘭州軍區副司令董占林將軍、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羅援將軍為本次大會題詞。</b></h1> <h1><b>昆明紀念活動組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成員合影。</b></h1> <h1><b>李克農(1899.9.15~1962.2.9),漢族,安徽巢縣(今巢湖市)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紅一方面軍政治保衛局局長、紅軍工作部部長;參加長征后,任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抗戰時,在國民黨統治區協助周恩來、葉劍英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共代表團委員兼秘書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外交部副部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情報部部長。1953年起,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調查部部長。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是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1962年2月9日在北京逝世。</b></h1> <h1><b>李倫原總后勤部副部長、中將(李克農上將三子)1939年2月,年僅12歲的李倫入伍,后來畢業于大連俄文??茖W校。1945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一直到1949年,李倫先后任晉綏野戰軍司令部參謀、晉察冀中央同黨校干部科科員、華東野戰軍特種縱隊榴炮團一營營長等職。而且他還參加了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少校軍銜,并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1988年9月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后來他還曾任總后勤部軍事交通部副部長、部長等職。另外,他還曾是中共十三大代表,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F如今88歲了,居住于北京,身體健康狀況良好。</b></h1> <h1><b>李倫將軍為五十團題詞。</b></h1> <h3><b>1938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5年至1948年,任晉察熱遼軍區第22旅65團副團長,第16旅48團副團長。
1948年至1949年,任東北野戰軍第8縱隊23師69團團長。參加了黃土嶺戰斗、百團大戰和遼沈戰役、平 津戰役、衡寶戰役等戰役。在對印自衛反擊戰中,擊潰印軍。
1949年至1951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軍134師402團團長、400團團長。
1951年至1952年,任陸軍第54軍教導大隊大隊長。
1952年至1955,在解放軍軍事學院高級速成系學習。
1955年至1957年,任陸軍第54軍第130師第一副師長兼參謀長。
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1957年至1966年,任陸軍第130師師長,參加了1962年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
1966年至1970年,任陸軍第54軍副軍長。
1970年至1975年,任陸軍第11軍軍長。
1975年至1978年,待分配工作。
1979年至1980年,任蘭州軍區副參謀長、陸軍第47軍軍長。
1980年12月至1990年4月,任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共蘭州軍區委員會常務委員。
1982年,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987年,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勛榮譽章。
</b></h3><h1><b>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b></h1> <h1><b>八一前夕,原昆明軍區11軍軍長,蘭州部隊司令員董占林中將獲悉我團將舉行建團50周年紀念活動,欣然題詞,由十一軍援老老兵李仁貴取回,轉北京組編委帶到會上展示宣讀并編入紀念冊!</b></h1> <h1><b>董占林將軍為五十團組建暨援老參戰五十周年紀念活動題詞。</b><br></h1> <h3><b>羅青長(1918年9月4日2014年4月15日),四川蒼溪人。1932年秘密參加共青團,1934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5年參加長征,在紅軍政治部門從事聯絡工作;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紅軍總政治部干事;19371938年,在延安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后入中國共產黨中央社會部情報訓練班,任林伯渠機要秘書,1941年調回延安,解放戰爭期間擔任情報機要工作;建國后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國務院副秘書長,分管外交、情報、對臺工作;還曾任中央軍委聯絡部副部長,中共中央調查部副部長、部長,中共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等職。
</b></h3><h1><u><b>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羅青長同志因病于2014年4月15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6歲。</b></u></h1> <h1><b>羅援,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人,羅青長之子。少將軍銜,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原副部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國際軍事分會會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出生于1950年。全國政協委員、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b></h1> <h1><b>羅援將軍為五十團組建暨援老參戰五十周年紀念活動題詞。</b></h1> <h1><b>9月4號紀念活動組委會在昆明召開了預備會,聽取了楊春富主任、張寶昌營長紀念慶典各大項準備工作情況介紹,并審定了大會暨將頒發的紀念品。</b></h1> <h1><b>紀念活動組委會名譽主任武興華。</b></h1> <h1><b>左為紀念建團50周年系列活組(編)委主任趙善中,右為紀念活動組委會主任楊春富</b></h1> <h1><b>昆明紀念活動組委會主任楊春富,在長達半年的準備工作中的卓越的組織領導工作,和帶病堅持身體力行獲得全團一致口碑。</b></h1> <h1><b>北京組(編)委主任、昆明紀念活動組委會顧問趙善忠既參加過援越抗美,又參加了援老抗美,榮立二等功并代表參戰部隊登上天安門國慶觀禮臺,是50團當之無愧的代表。</b></h1> <h1><b>北京組(編)委副主任、昆明紀念活動組委會顧問周海春。</b></h1> <h1><b>紀念活動組委會副主任朱糴拉</b></h1> <h1><b>既將給全體戰友頒發的T恤衫紀念章還有參會證,參會證是有原團政治處干事郭永祥精心設計的。</b></h1> <h3><b>【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汽車五十團組建暨援老參戰50周年】
為隆重紀念汽車50團組建暨援老參戰50周年活動,經在京原團主要領導和組(編)委同意并授權,由原團黨委常委、政治處主任楊春富在昆明組織成立組委會,負責紀念活動的籌備和組織實施工作。紀念活動組委會機構:
名譽主任:武興華(政 委) 郭三慶(團 長)趙錫全(副團長)
顧 問:趙善忠、周海春、游海波,
主 任:楊春富 、副主任:張寶昌(常務)、郭永祥、吉曉峰、曾德均、朱糴拉、朱保良。 秘書 長:朱保良〈兼〉
委 員:劉崇云、歐國文、張雄兵、傅國祥、陳之慶、胡義倫、高春生、金世國、王曉健、李 潤、李 峰、劉忠濱、朱永明、王廣文、仕金才、楊學明、孟 斌、曹 東、陳 軍、崔興亞、譚元錄、李建平、黃興碧、白禮祥、陳家福、陳化文、趙運勝、彭德義、劉志寬、陳煥文、廉建利、劉興華、李友明、石明智、祖國偉、王 旭、任貴昌、駱忠敏、邱明才、鮮德才。
會務組長:朱保良(兼)
組 員:胡義倫、陳 軍、仕金才。
財務組長:曾德均(兼)
組 員:曹 東、崔新亞 、譚元錄、
接待組長:朱永明。
組 員 :劉崇云、孟 斌、楊學明、鮮德才。
宣傳組長:陳之慶
組 員 :廉建利、趙建萍 盧昆蘭、趙昆華、劉新華。
安保組長:王廣文
組 員:傅國祥、祖國偉、劉傳云,邱明才。
醫療組長:石明智
組 員:任貴昌、王 旭、駱忠敏。
紀念汽車第五十團組建50周年活動組委會
</b></h3><h1><br></h1> <h1><b>9月4號,從北京前來昆明參會的武興華政委郭三慶團長,以及云南紀念活動組委會楊春富主任、張寶昌營長一行,專程前往看望在昆明離休86歲高齡的原三營營長、后任副團長的馮朝舉。</b></h1> <h1><b>馮朝舉副團長雖然已86歲高齡患病在身,當獲悉紀念活動即將召開分外高興。</b></h1> <h1><b>武興華政委郭三慶團長楊春富主任張寶昌營長和紀念活動組委會一行,專程來到43醫院,看望93歲高齡的趙錫全副團長。</b></h1> <h3><b>趙副團長幸福的一家。</b></h3> <h1><b>趙副團長獲悉50團組建50周年紀念活動暨將召開感到特別高興,并表示如果身體允許一定前往參加。</b></h1> <h1><b><font color="#ed2308">【盛會聚焦】《中》</font></b></h1><h3><b><font color="#ed2308"><br></font></b></h3><h1><ul><li style="color: rgb(51, 51, 51);"><b>拜會老撾駐昆總領事</b></li><li style="color: rgb(51, 51, 51);"><b>組委會第一次全體會議</b></li></ul></h1> <h1><b>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駐昆明總領事館。</b></h1> <h1><b> 6月9日,93歲高齡,德高望重的趙錫全副團長在楊春富主任、張寶昌營長一行陪同下來到了老撾駐昆明總領事館,受到總領事坎蓬·馮桑迪、副總領事:普瓦·沙蒙迪博士親切會見。</b></h1> <h1><b>楊春富主任和老撾駐昆總領事副總領事親切交談。</b></h1> <h1><b>會見合影</b></h1> <h1><b>9月4號下午3:00,紀念活動組委會應邀出席老撾駐昆明總領事館舉辦的會見活動。</b></h1> <h1><b>郭三慶團長、武興華政委、張寶昌營長率組委會各地負責人蒞臨。</b></h1> <h1><b>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駐昆明總領事館 總領事:坎蓬·馮桑迪(左),副領事:普瓦·沙蒙迪博士(右)。</b></h1> <h1><b>老撾駐昆明總領事坎蓬.馮桑迪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b></h1> <h1><b>坎蓬.馮桑迪總領事在講話中回顧了中老人民的傳統友誼,并高度贊譽中國援老人員對老撾民族解放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和犧牲。</b></h1> <h1><b>郭三慶團長武興華政委代表紀念活動組委會向總領事館贈送錦旗。</b></h1> <h1><b>紀念活動組委會常務副會長張寶昌代表向老撾駐昆明總領事副總領事贈送紀念章。</b></h1> <h1><b>50團司令部參謀,湖北籍老兵代表周海春向總領事館贈送條幅。</b></h1> <h1><b>河南老兵代表董保華致辭。</b></h1> <h1><b>湖南老兵代表姚廣衡致辭。</b></h1> <h1><b>北京老兵代表吉曉峰致辭。</b></h1> <h1><b>會見在親切友好熱烈的氣氛中結束。老撾駐昆總領事總領事副總領事和50團紀念活動組委會代表合影。</b></h1> <h1><b> 9月4日晚上,組委會舉行第一次全體大會,楊春富主任、張寶昌常務副主任向來自全國各地的戰友聯系人介紹了大會各項組織準備工作,郭三慶團長武興華政委做了熱情洋溢的發言,對紀念活動組委會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并向半年來組委會全體人員辛勤工作和周密細致的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謝!</b></h1> <h1><b>各項準備完畢,大幕即將開啟,全團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800多名戰友和軍嫂團二代子女翹首以盼的九五盛會開啟在即!</b></h1><h3><b><br></b></h3><h3><b>——————————————————</b></h3><h3><b><br></b></h3><h1><b>請看【盛會聚焦】《中》</b></h1><h1><ul><li><span style="font-size: 20px;"><b>大會報到,各路英雄匯聚春城</b></span><br></li></ul></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通城县|
临桂县|
朔州市|
郸城县|
都兰县|
怀宁县|
茶陵县|
鱼台县|
新蔡县|
高青县|
舒城县|
沭阳县|
河东区|
吉木萨尔县|
盘山县|
隆德县|
宜城市|
磐石市|
弥勒县|
德庆县|
巴林左旗|
高要市|
肃宁县|
九龙县|
平阴县|
新源县|
平顶山市|
广西|
湘乡市|
同德县|
莱阳市|
城口县|
民乐县|
胶州市|
苍溪县|
斗六市|
翁牛特旗|
淮滨县|
抚顺县|
甘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