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和順古鎮,位于騰沖西南四公里。因小河繞村故名“河順”,后有文人雅士借詩“云涌吉祥,風吹和順”與“士和民順”,更名和順。是著名的僑鄉。六百多年來,中原文化,西洋文化,南詔文化,邊地文化在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獨特的僑鄉文化和馬幫文化, 使和順成為云南四個典型的生態文化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歷史悠久,始建于明朝,位列“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首”,是著名的僑鄉。 古鎮依山傍水,環山而建,綿延數里,聚落著寺院,道觀,祠堂和眾多小巷,還有100多幢清代宅院,保存了中國明清文化的特色,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的活化石”。鎮前平川沃野,清溪饒村,垂柳拂岸,一派和諧田園風光。</p> <p class="ql-block">走進和順古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和順順和”的高大牌坊,中國人都喜歡和、順兩字,和順順和,多么吉祥!</p> <p class="ql-block">牌坊背面是我國歷史上著名文化人趙藩書寫的“仁里”兩字,說明和順是仁義道德之鄉。</p> <p class="ql-block">牌坊旁有一個荷花池,半池睡蓮花競開,半池碧蓮葉搖曳。經曲橋走到荷花塘中的小亭子,被一大群荷花包圍著,美得讓人窒息。那亭子叫雨洲亭, 是鄉人為紀念首任和順益群中學校長寸樹生先生而建的,邊上的秋農路是紀念益群中學第二任校長命名的。 體現了和順人尊師重教的優良傳統。</p> <p class="ql-block">走過池塘邊同樣有一座的牌坊。上有四字“文治光昌”,它的用意是只要重視文化教育,才能使后代永久的繁榮昌盛。也說明和順如此的重視文化教育。</p> <p class="ql-block"> 河上有兩座石拱橋,因形如雙虹臥波,故名“雙虹橋”。雙虹橋造型精美,橋畔綠柳成蔭紅花映日更顯古樸典雅,橋下鵝鴨戲水,魚翔淺底,構成了一幅高原水鄉恬美風光。雙虹橋歷史悠久。老橋始建于清道光年間,新橋建于1921年。是游客了解當地歷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過了橋是和順圖書館,是“ 中國鄉村文化界堪稱第一”的鄉村圖書館,是和順旅緬華僑為振興家鄉文化,于1928年集資創辦的圖書館。館內典藏文獻豐富,有藏書11萬余冊,古籍和珍本1萬多冊,《續藏經》等眾多古籍和名人手稿珍藏于此。其歷史之久,藏書之多,堪稱中國鄉村第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p> <p class="ql-block"> 圖書館有大門,中門,花園,圖書館主樓,藏書樓等組成。館內門窗凈幾,院內花木扶疏,環境安謐,它凝聚著華僑對知識的重視與渴望,為和順古鎮奠定了厚重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門上的“和順圖書館”的館名由胡適題寫的。這里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等諸多文化大家的題字。</p> <p class="ql-block">藏珍樓, 古今中外各種書籍、古籍、珍本。收藏于此。</p> <p class="ql-block"> 緊鄰和順圖書館的是文昌宮,建于清道光年間,這里是以前供奉文昌帝君的地方。 在左右閣下鑲嵌的《和順兩朝科甲題名碑》記錄了明、清兩朝取得過功名的和順人計809人,其中舉人8位、秀才600余位、在朝廷任過職官者180多位。文昌宮是和順教育的搖籃,1909年在這里開辦兩等小學堂,1940年由和順華僑捐資創辦的益群中學設立于此。</p> <p class="ql-block">出了圖書館沿著鎮邊的小河走,風景特別美麗、寧靜,遠山、近樹、鮮花,古橋、碧水,嬉戲游水的鵝鴨,似山水畫,又似田園詩,好一個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和順小巷沿河而建,有近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組成,其中包括清末滕越總兵張松林的老宅。 和順小巷與和順濕地毗鄰,其中的大馬棒博物館用近兩千件實物和近百幅老照片展示南方絲綢古道的歷史,大馬幫生活場所,滇商輝煌的歷史,和順人“走夷方”的生活方式,小巷中可體驗“玉出騰越、運自和順”的翡翠文化。</p> <p class="ql-block">小巷第一個景點是馬幫博物館。騰沖自古是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地上的地圖表明內地的貨物經昆明、大理再到騰沖出國,幾百年前,騰沖商人“走夷方”到緬甸做生意,出了緬甸再往西就是印度,最后生意做到美國,加拿大……。不僅賺回了大量金錢,也帶回了許多西方先進文化。</p> <p class="ql-block">繼續往前走,風光旖旎,鮮花盛開,流水潺潺。不由想起民國元老李根源先生的一首詩,“遠山茫蒼蒼,近水河悠揚。萬家坡坨下,絕勝小蘇杭”。真是“兩岸花柳全依水,隔岸花分一脈香”。</p> <p class="ql-block">“翡翠大王家鄉”,讓我慨嘆建筑的精致。</p> <p class="ql-block">建于清代光緒年間的總兵府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p> <p class="ql-block">沿著水道,我們一邊欣賞湖光山色,翠柳如煙、綠影婆娑、香蒲搖曳,一軸潑墨畫卷渾然天成,令人陶醉,一邊繼續前行。</p> <p class="ql-block"> 洗衣亭,古鎮沿河有多個這樣的洗衣亭,這是當年“走夷方”的男人們,為留在家中孝敬公婆,撫養孩子的女人們所建的,以便他們洗衣洗菜的時候,有一個遮蔽風雨的地方。 從清光緒年開始,逐步沿河修建六組形態各異的洗衣亭,是和順的公益建筑,現已構成了和順獨特靚麗的風景線。</p> <p class="ql-block">飛檐瓦頂的冼衣亭。它是“走夷方”的和順人相親相愛又聚少離多的見證。</p> <p class="ql-block">再見一個古樸的冼衣亭。</p> <p class="ql-block"> 清新雅致的野鴨湖躍入眼簾,三面環山,四周翠綠,湖水清澈透亮,藍天白云倒映水中,如夢如幻,給古鎮增添了靈秀與溫潤,是一幅靈動絕美的圖畫。漫步其間,盡享這世外桃源的寧靜和諧。</p> <p class="ql-block">走進湖邊的家風文化長廊入口處,映入眼簾的“六百載繼世詩書禮樂殖邊地,廿余代傳承忠孝仁義鑄家風”的對聯,橫匾“家和風清”,概括了600年來20多代和順人積淀傳承的好家風。</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野鴨湖畔,一條長達400米的和順家風文化長廊, 正在講述著一代代和和順人的故事,豐富的歷史畫卷徐徐展開,勵志篇、禮儀篇、孝道篇、家國篇等十六個篇目,通過一座座雕塑,將濃縮和順家風文化的十八個故事一一呈現,展示了歷史上和順人的奮斗歷史和優秀品質,良好的家風和濃郁開放的文化氣息,真是源遠流長澤被后世。</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革命家艾思奇的故居。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宗祠文化也是古鎮一道獨特的亮麗的人文景觀,明朝初為了保衛邊疆,朝廷便從內地調動軍民來戌邊,和順的先祖從內地遷居于此,從清代開始興建宗祠,先后興建了寸、劉、李、尹、賈、張、釧、楊八大宗祠。八大家宗祠是和順輝煌的文化藝術瑰寶。</p><p class="ql-block">劉氏宗祠 建于清朝咸豐年間,精致典雅,環境清幽,里面有“永免錢糧”“保我子孫”等乾隆時的古碑和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昭烈帝劉備三祖訓碑,有一定的文物價值。</p> <p class="ql-block"> 李氏宗祠建于1920年,是個清幽的古建筑群,占地4千余平方,拾階而上, 大門兩側的門頭上各嵌有一塊石刻,各書有“ 登龍”“望鳳”二字,意即“登上黑龍嶺,遙覽來鳳山”。李氏是名門望族,李氏宗祠氣勢磅礴。布局大氣恢弘。</p> <p class="ql-block">寸氏宗祠,始建于1805年,是和順古鎮標志性建筑,而且造型與眾不同,和傳統宗祠相比,它融入了東亞和西方建筑風格,透散出中西合璧的韻律之美。我真的被他的洋氣給驚艷到了,大門的三道圓拱石門顯得格外氣派,玉石鋪路更是奢華至極,這里的建筑風格真的是中外合璧的經典之作,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匠人的巧思與匠心,讓人不禁感嘆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傳承。</p> <p class="ql-block">宗祠里有大量的匾額和題詞,看上去都是清代的物件,彌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 和順古鎮建筑分布嚴整,街道巷縱橫交織,屋舍錯落有致, 隨處可見徽派建筑粉壁黛瓦,馬頭墻高筑,行走在和順古鎮的火山石板路上, 蜿蜒曲折,曲徑通幽,兩邊是古舊的街巷,雕梁鏤窗,庭院深深,感受古鎮的寧靜與美好,仿佛穿越了時光,走在鎮子里如同穿越在時光隧道。</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鎮的街頭巷尾,每一寸土地都散發著濃濃的歷史韻味和文化氣息。</p> <p class="ql-block">半天時間走馬看花,還末領略完和順的美,我們依依不舍地結束了行程,又經過雙虹橋,回望和順古鎮,這個被《中國地理》雜志評為人一生必去的55個地方之一的古鎮,實屬名不虛傳, 讓我體驗了一次西南小蘇杭獨特的寧靜和神秘,感受到濃厚的僑鄉風情,古樸的民族文化,帶給我一場視覺盛宴和心靈的洗禮。終身難忘,留下珍貴的回憶。</p> <p class="ql-block">手機拍照: Mr Wu、 風中之鳳</p><p class="ql-block">拍照時間: 2024年5月13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謝謝關注和瀏覽</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稻城县|
龙泉市|
凤阳县|
淄博市|
建瓯市|
离岛区|
旬邑县|
达日县|
密云县|
峡江县|
古蔺县|
蓝田县|
洛浦县|
成安县|
延吉市|
太康县|
宣恩县|
盐池县|
永兴县|
社旗县|
阿拉善右旗|
长武县|
东城区|
竹北市|
汉中市|
海南省|
石棉县|
九江县|
林西县|
吴忠市|
揭东县|
商城县|
肃南|
绥江县|
襄樊市|
乳山市|
朝阳市|
岫岩|
广元市|
黄浦区|
井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