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國慶假期,人們蜂擁而至,到阿勒泰的禾木喀納斯觀景,我們為避開人流,逆向往城市走,去烏魯木齊逛逛,原計劃坐火車一路慢悠悠,回程先到克拉瑪依再到福海最后回阿勒泰,但是阿勒泰來回烏魯木齊的三趟對開火車,時刻都是晚上到清晨的,按照計劃三號出發要在七號前回到阿勒泰,顯然已經來不及了。忽然想到上次爬駱駝山時小梁推薦的阿勒泰市萬事幫,看了看恰好有三號去烏魯木齊的順風車,車主是一對去烏市采辦結婚物品的年輕情侶,聯系好,中午十二點到小區接,很是方便。</p><p class="ql-block"> 從阿勒泰到烏魯木齊橫跨五百公里,中間地帶是遼闊無際的荒漠,放眼放去,地平線好像是一條弧線,成了地球的剪影。</p><p class="ql-block"> 一路高速,停了兩個服務站,就到了離烏魯木齊40多公里的一個城市:五家渠市,和北屯市一樣,五家渠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p> <p class="ql-block"> 車主阿貝說市區紅綠燈多,走外圍鄉道,沒想到鄉道上燈不多但車多,堵車時見車窗外的陽光透過云層投射下來,搖下車窗隨手拍了幾張,照片中,太陽公公變成了一只可愛小狗,五官清晰,表情萌萌,惟妙惟俏,太逼真了,難以置信。不由想起爬將軍山遇到的那兩只狗,要找時間去看看牠們。</p> <p class="ql-block"> 別了可愛的“小狗”,沿河灘路進入了市區,到酒店傍晚五點多,稍事休息,前往附近的網紅打卡地“國際大巴扎”。</p> <p class="ql-block"> 作為自治區首府的烏魯木齊,繁華熱鬧 ,夜幕下街市,車水馬龍,行人摩肩擦踵,在龜行的車流中穿梭;人行道上的小攤販們夾雜著各種語言的吆喝聲此起彼伏,人聲鼎沸,勾勒出一幅生動的市井畫卷,相比內地城市的整潔干凈,這里多了份嘈雜,也多了份人間煙火氣,讓城市更有溫度。</p> <p class="ql-block"> “國際大巴扎”,2003年落成,是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大巴扎(維吾爾語,意為集市、農貿市場),集伊斯蘭文化、建筑、民族商貿、娛樂、餐飲于一體,是新疆旅游產品的匯集地和展示中心,類似于內陸城市的仿古購物街,只是規模更大,現場人潮洶涌,熙熙攘攘,游人需要排Z字型長隊,像春節的機場、火車站一樣安檢進入,第一次見逛步行街需要排長隊才能進入的,開眼界了。</p> <p class="ql-block"> 大巴扎里除了人多還是人多,當然商品也多,包羅萬象,琳瑯滿目,還有點綴其間的帥氣警察小哥,執勤之外還提供免費合影:不時有花癡的小姑娘上前挽著拍照。這種網紅打卡地的繁華鬧市,對我們而言也只是到此一游罷了。</p> <p class="ql-block"> 做攻略時上網搜尋“烏魯木齊的歷史街區”,跳出來的只有“明德路”。上午十點出發,公交兩個站路就到了,白天的明德路安靜冷清,這條被譽于紅色街區的小巷,東西走向,依次分布百年老校——烏魯木齊市第一小學、毛澤民故居紀念館及“大銀行”等年代建筑,道路兩旁的浮雕墻、雕塑群復原著曾經的場景,將一段段歷史娓娓道來。</p> <p class="ql-block"> 《毛澤民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小巷的中段,原址建于 1940 年 8月,是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民在新疆擔任新疆省財政廳副廳長、代理廳長期間辦公和居住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毛澤民同志(1896-1943),1922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 年底,取道新疆去蘇聯養病和學習,到迪化(今烏魯木齊)時,因中蘇邊界發生鼠疫,交通暫斷,未能成行,當時正值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與新疆軍閥盛世才建立了統戰關系,盛世才要求中共派干部來新疆幫助工作,毛澤民就留在新疆,擔任新疆省財政廳副廳長、代理廳長,化名周彬,主持財政工作。1942年盛世才投蔣反共,毛澤民于同年9月17日被捕入獄,1943年9月27日被殺害,紀念館《毛澤民生平事跡展》全面記錄了毛澤民同志光輝一生,展示了毛澤民同志自1938年~1943年為新疆的解放事業建立的不可磨滅的功績,作為毛澤東同志的大弟毛澤民、幼弟毛澤覃、堂妹毛澤建,都為國捐軀,英年早逝。毛澤東同志是毛氏兄妹中碩果僅存,不論歷史怎樣評說,毛主席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始終是至高無上,無可取代的。</p> <p class="ql-block"> 修建于1943年的“?大銀行”,歷時三年于1945年建成,總面積6500平方米、地上兩層營業辦公場所、地下金庫,是一座典型的斯拉夫俄式建筑,被譽為新疆金融業的標志、新疆現代金融的搖籃,它處在明德路最西端。1946年—1949年間,新疆商業銀行和新疆省銀行發行的數十種紙幣背面都印有“大銀行”建筑圖案,1949年12月17日,新疆省人民政府、新疆軍區成立,彭德懷、張治中、王震、包爾漢、陶峙岳、賽福鼎等在大銀行門前的石階上,檢閱會師入城的部隊,同樣的石階,而今早已桑田滄海,事過境遷。</p> <p class="ql-block"> 大銀行的斜對面是新疆人民劇場,又稱烏魯木齊人民劇場,始建于1955年,占地面積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為9880平方米,三層結構,一層為大廳,二層設八角回廊,三層設活動室,是一座具有歐亞建筑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建筑,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褐色的外墻在周圍白色現代建筑襯托下分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大門正中是音樂噴泉,左右各有一尊維吾爾族青年男女歌舞雕像,站在臺階上望,前面是街心廣場,四周高樓林立。</p> <p class="ql-block"> 進入大廳,從三樓頂棚垂下的水晶燈,把劇院大廳映得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 二樓八角回廊,有書吧茶座,隨處可坐,墻上是各個時期的文藝畫報、劇照,廊柱裝飾的花紋富有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 逛累了,椅子上坐坐,捧一本書略翻翻,要不是怕晚上睡不著,還可以點一杯咖啡,這樣和大劇院的環境就配了,可惜前后幾天都沒有現場演出,不然可以看看歌劇充充文雅了。</p> <p class="ql-block"> 下午前往水磨溝風景區,又名水磨溝公園,位于烏魯木齊市東郊的峽谷之中,一條長達1公里多的地震斷裂層形成的溝澗,溝內有大小涌泉多處,積流成溪,自南向北奔騰而下,終年不竭,景區由清泉山、虹橋山、溫泉山、水塔山、雪蓮山和水磨河等“五山一河”組成,1733年,清政府為解決駐軍面粉及糧食加工,用240兩銀子購買水磨兩盤,在此處磨面,水磨溝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來到景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仿清疊樓古檐式的景區大門,主樓高14米以上,半圓形造型的入口跨度14.26米。</p> <p class="ql-block"> 入內,迎面是個碧池,兩條巨大的石龍,在池中戲珠,龍池之上便是湍急的水磨溝,回水之處,清澈見底的水中,紅鯉成群結隊,水面有野鴨浮游,它們倒能和諧相處。</p> <p class="ql-block"> 沿溝溯流而上,兩岸古木參天,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行走其間宛如行走在江南。一直走到看見了水車磨坊折回,水磨溝,看到了水磨坊,意思也就到了,其它的“五座山”只能再找機會了。</p> <p class="ql-block"> 第三天,準備去探訪離酒店不遠的清真寺:陜西大寺,這是清朝時期的建筑遺存,其前身是清光緒九年(1883年)修建的一座清真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原地擴建成陜西大寺,是當時迪化城規模最大的清真寺,占地面積約5186平方米,建筑面積約610平方米。文革期間,陜西大寺大殿被占做工廠之用,屋頂瓦片受到損壞,1984年,陜西大寺主殿西大殿重修一新。</p><p class="ql-block"> 行走在烏魯木齊的大街小巷,不時會被樓宇間探出的中亞風格建筑的尖頂所吸引,這是眾多散落在現代建筑之間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這其中,陜西大寺獨具特色,在一位熱心的維吾爾族大媽的引領下,來到寺前,卻不料,大門緊閉,幾位游客在門前逗留,</p><p class="ql-block">“不開放嗎?”</p><p class="ql-block">“我們也不清楚”,他們走了,我們也準備離開,邊門上,一位保安大叔喊住了我們:“可以進去看看”他手上提著份早餐,看來是來得早了些,按保安指示,從邊門進入。</p> <p class="ql-block"> 一踏入寺門,一群白鴿迎面起飛,盤旋著飛向藍天。進入是個四合院,相比內地的一些寺廟的宏偉,這里可說是小巧袖珍,若不是院子里栽種的幾棵高大的松柏,會讓人錯以為是平常大戶人家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 “這是國慶節剛剛開放的,疫情以后一直關閉的呢”看門的保安說。從院子西邊上幾個臺階便是主殿:西大殿,大殿坐西朝東,位于陜西大寺東西主軸線的最西端,前殿為單檐歇山式建筑,體現出建筑的較高等級,屋頂鋪嵌著綠色琉璃瓦,四面游廊,雕梁畫棟,上面木雕彩繪甚是精巧。</p> <p class="ql-block"> 大殿后部伸出上八下四的重檐八角亭,與前殿相連,俗稱“川亭子”。大殿主體是磚木結構,用木材和砌磚共同完成房屋的承重和圍護的結構,屋架形式是帶斗拱的,在新疆清真寺建筑形式中獨樹一幟,建筑氣勢宏偉渾厚,風格莊嚴肅穆,是中國古典建筑藝術與伊斯蘭文化相融合的典范。2013年,陜西大寺大殿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亭子上面垂下的柱足,雕刻的是八只芭蕉”在大殿工作的回民教徒介紹說。</p><p class="ql-block">“是八角的諧音嗎?”抬頭望,八角亭共有三層,層層相扣,色彩艷麗,構造精美,柱頭一層黃一層紅再一層黃,每一層八組每一組八只,都是芭蕉的形狀。</p><p class="ql-block">“有文化的一點就通”被他夸的有點不好意思。“……世界大同,伊斯蘭教的文化屬于全世界,男人十二歲女人九歲開始就可以進寺做禮拜了……”他很熱情地介紹,一臉真誠,對本民族的信仰很是虔誠。大殿鋪著紅色的地毯,脫了鞋子才能夠進入,教民一般都席地而坐,地毯上散落著些珠串,“這是做禱告時的數珠,不用帶回,下次來時還要用啊。”</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進入清真寺,感受了不一樣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下午參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博物館位于烏魯木齊市西北路,離住地半小時公交車程,是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文物和標本收藏保護、科學研究和宣傳教育機構。博物館于1959年正式成立,原館初步設計是農業展覽館,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遷至現址改為博物館并對外開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館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員長1959年來新疆視察工作時為題寫的。2005年新館建成,建筑面積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層、地上二層,主體高18.5米,該館科研工作以館藏文物為重點。2022年5月1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二期場館建成投用,新疆博物館邁入“雙館時代”。</p> <p class="ql-block"> 博物館的外觀設計融合了民族特色和現代元素,步入大廳,太陽光從四樓圓形玻璃拱頂投射下來,寬敞明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其中七、八、九號展廳的“新疆歷史文物展”從先秦到兩漢,魏晉,隋唐五代,宋遼元明清,展示的都是出土文物,這些從地下挖掘出來帶著生命沁色的上古人類的遺存,無言地訴說著新疆這片熱土上璀璨的歷史文化。生死循環,死不是生命的消亡,而是歷史的開始。穿行不同展廳,仿佛置身時光隧道,夢回古代的新疆。</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吸引人的是5號展廳“新疆古代干尸展”不管是獵奇,還是對人類生命的一種敬仰,參觀者眾多。那一具具曾是那般美麗或健壯的鮮活生命,被時間凝固,安祥地躺在冰冷的玻璃柜內,觀者唏噓,面對那1000多年前捐軀將領褪下的肉身,不忍直視,也許,那飛升的英靈,此刻正在九天之上含笑的注視著我們。</p> <p class="ql-block"> 三天時間,對于一個城市而言,只能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下午三點多啟程回阿勒泰,到家已是華燈初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江市|
井研县|
全椒县|
榆社县|
长寿区|
定结县|
厦门市|
康马县|
五原县|
东台市|
开江县|
金塔县|
马公市|
滦南县|
会同县|
长岭县|
龙海市|
缙云县|
汪清县|
海林市|
当涂县|
嘉荫县|
油尖旺区|
固镇县|
常熟市|
舟山市|
井研县|
全椒县|
太保市|
萨嘎县|
沂源县|
宝清县|
墨玉县|
曲水县|
陆河县|
新建县|
广河县|
临桂县|
司法|
永善县|
新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