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甲辰龍年國慶假期,一行五人徒步武功山。</p><p class="ql-block">九月三十日下午下班后,觀海(領隊)、閑游、南飛、青天白鷺四人自諸城駕車出發,到五蓮接上隊友“咖啡”后駛入高速,一路直奔武功山而去。</p><p class="ql-block">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處萍鄉、宜春、吉安三市交界處。</p><p class="ql-block">武功山本名羅霄山、瀘瀟山,因晉代川人武氏夫婦慕名遠來修煉,故又稱為武公山。</p><p class="ql-block">后來南朝陳武帝感念山中神靈相助,將武公山改為武功山。從此武功山名揚四海,成為道佛兩家的圣地。</p><p class="ql-block">武功山的主峰白鶴峰(金頂)海拔1918.3米,為江西省境內最高峰。</p><p class="ql-block">明代千古奇人徐霞客曾在武功山上暢游了十天,并吟成“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嶺堪比武功山。觀日景如金在冶,游人履步彩云間”的詩句。</p><p class="ql-block">為使條理清晰,便于記敘和閱讀,故將本次徒步武功山,分為三個階段,即:</p><p class="ql-block">第一階段為沈子村至九龍山,九龍山至金頂為中間階段,金頂至龍山村(出山口)為第三階段。</p><p class="ql-block">且說一行人經過一天一夜(十一長假,高速路上擁堵是免不了的,幸運的是,只是小堵)的奔波,于十月一日傍晚五點抵達萍鄉市沈子村。</p><p class="ql-block">沈子村海拔609米,位于登山口的下方,而登山口處于沈子村與無人村的中間位置。此處有客棧數家,盡管已近黃昏,但仍時見徒步者的身影,有些遠道而來的登山者,會選擇在客棧住一晚,以養精蓄銳。</p><p class="ql-block">由于隊長觀海早就做好了科學詳盡的攻略,幾人簡單商量后,隊長決定乘興開始登山,并計劃于無人村露營。</p><p class="ql-block">每人10元的入山衛生費著實不多,愉快地交款后沿水泥路開始登山。</p><p class="ql-block">幾十米的水泥路后,便是狹窄的野路。由于下午剛下過雨,小路泥濘濕滑,眾人邊欣賞風景,邊小心翼翼地前行。</p><p class="ql-block">行至一石拱橋處停了下來,但見此橋長約十幾米,橋身為暗灰色,苔蘚斑駁,孑然彎立于小溪之上,見證著大山的滄桑。</p><p class="ql-block">又行不多時,天已完全黑了下來,五人都戴上了頭燈,由于負重均在30斤以上,行走在又窄又滑的路上,頭燈也只能照亮眼前的小小區域,其艱險程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時不時有下山的登山者路過,盡管看不清彼此的模樣,但還是相互問候著,鼓勵著,他們都是“反穿”者。所謂的反穿,大都是從龍山村進山,沈子村出山。</p><p class="ql-block">到達無人村時,已是晚上七點了。</p><p class="ql-block">此時已是饑腸轆轆、疲態初顯了,于是擇一干凈僻靜處,眾人卸下沉重的背包,開始扎營并晚餐。</p><p class="ql-block">由于雨后溫度偏低,所以熱氣騰騰的湯菜是非常必要的,這是進山后的第一頓晚餐,自帶的飯菜十分豐富且可口,當然,美酒更是必須要喝一點的。</p><p class="ql-block">小酌飯飽以后,各自進入帳篷休息。朦朧間,有手電筒的光亮照在帳篷上,并伴有男子較大聲音的質問聲。</p><p class="ql-block">原來,此處的無人村,已經被商家開發為以營利為目的的露營地了。經過討價還價,他們的底線是每頂帳篷收取二百元的占地費用,這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p><p class="ql-block">盡管我們再三申明,事先已經征得他們一女性工作人員免費露營的許可,但終無濟于事。</p><p class="ql-block">無奈,只好拔營起寨,另尋佳處。</p><p class="ql-block">資本的本質,就是追逐利益,這本無可厚非,因為資本自從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流著血。但是,一味無原則地逐利,甚至利用陰謀,設陷套利,則難逃被打上卑鄙的標簽。</p><p class="ql-block">繼續夜爬半個小時左右,來到一三叉路口,路口左側寬闊平整,正是搭帳篷的絕佳之地,一切準備就緒后,已是午夜近11點了。</p><p class="ql-block">一夜舒適的睡眠,早上被鳥鳴聲叫醒,頓覺神清氣爽,疲勞盡消。</p><p class="ql-block">沿營地右側小路前行近二百米,有一小溪。溪流淙淙,泉水清澈。掬水洗臉,舒爽無比。自然,此山泉水煮出來的蘇伯湯,鮮美異常。</p><p class="ql-block">吃飽喝足,沿左前方泥徑繼續今天的徒步。</p><p class="ql-block">行不遠,但見,林深樹密,古木參天,修竹挺拔,異鳥歡鳴,泉水叮咚,幾人皆陶醉于原始大森林之中。</p><p class="ql-block">此段線路,坡度相對較小。山上溪水流經小道,上面都鋪有杉木或者粗竹,走在圓滾滾的條木上面,身體免不了搖搖晃晃,倒也增添了不少樂趣。走在隊伍后面的南飛不自覺地唱起了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惹得隊友們哈哈大笑。</p><p class="ql-block">可能是因為國慶長假的原因,上山的徒步者眾多,大都是輕裝,也偶有重裝者。輕裝者年齡相對年輕,而重裝者年齡反而偏大,但也大都在四五十歲左右。</p><p class="ql-block">大約十一點四十左右,抵達今天的第一個景點——九龍山。</p><p class="ql-block">九龍山并不太高,但植被很茂盛,幾人在山腳下略作休息,便穿過山左的九龍客棧,直奔客棧左上方的一片空闊地帶。此時的天空已經晴朗,太陽照在身上,溫暖又舒適。</p><p class="ql-block">這片空闊地帶便成為了今天中午的臨時營地,眾人把背包里所有潮濕的裝備全部倒了出來,鋪在草地上,或者掛在石樁上曝曬,以期晚上的露營能暖和舒服些。</p><p class="ql-block">閑游留守臨時營地,其余幾人則去不遠處的九龍客棧購買泡面。</p><p class="ql-block">店主是個五十上下的男子,笑容可掬。20元一桶的泡面勉強能夠接受,畢竟是在山上,運輸成本很高。但在泡面用的水上產生了分歧,店主堅持開水必須另外買,每杯十元,而且,用他的開水泡面,必須在店里吃,不能帶走。我們想打點兒涼水到營地自己燒水煮面,店主說,涼水也是用機器抽上來的,必須花錢買。本來想買五桶面的,鑒于此,只買了兩桶。</p><p class="ql-block">有時候,笑臉并不一定就代表真誠和善意,背后隱藏的,也許是冷酷和奸詐。</p><p class="ql-block">好在,太陽永遠是溫暖的,戶外人的心,永遠是熱的,胸襟更是極為寬廣的。</p><p class="ql-block">至此,第一階段徒步結束,同時也結束了兩遇奸商的經歷。</p> <p class="ql-block">從九龍客棧繼續前行,則漸次進入了武功山十萬畝高山草甸的懷抱。</p><p class="ql-block">武功山草甸主要植被是芒草和前胡,跟大多數地方的植物一樣,春夏秋冬依次呈現淺綠、濃綠、黃、白的顏色。</p><p class="ql-block">十月初,由于山上氣溫還在10度左右,所以植物仍然延續了夏季的濃綠。</p><p class="ql-block">當你爬上一個長長的山坡,站在山巔遠望,一座座或高或矮的山,均勻地被包裹在一張巨大而濃綠的“地毯”之中,這綠毯無邊無沿,縱是山腳、山溝也被巨毯裹在其中,毫無一點縫隙。</p><p class="ql-block">目之所及,一片綠的海洋,那起伏的山巒,恰似靜止的海浪——一綠到底的海浪,個人認為,這就是武功山的靈魂所在。</p><p class="ql-block">如果這還不足以震撼你,請你繼續抬頭看,天空那水洗的藍,深邃曠遠又澄澈透明,足以洗卻你的疲勞,純凈你的靈魂。</p><p class="ql-block">這還沒完,你看,鋪陳在藍天上的白云,似帳如簾,或濃或淡,以各種姿態鑲嵌在巨大的藍色幕布之上。</p><p class="ql-block">近處,你站在山坡或山頂的小道上,兩邊的芒草花隨風搖曳,一道道一層層起伏的花浪,似在夾道歡迎遠方的游客,又像在驕傲地展示著生命的自由和奔放。</p><p class="ql-block">于是,藍天,白云,“綠毯”,芒草,動靜相宜,交相輝映,層次分明地共同構成了一幅深秋和諧絕美的高山畫卷。</p><p class="ql-block">在這樣的景色中徒步,時間過得飛快。爬過高高的鐵蹄峰,又轉過了幾道山梁,遠遠地就望見了金頂(白鶴峰)。</p><p class="ql-block">由于留戀于途中美景,耽誤了不少時間,于是隊長決定加快前進速度,務必于天黑前趕到金頂宿營。</p><p class="ql-block">俗語說得好,望山跑死馬,此話一點都不虛。一行五人一心趕路,累了就站一會兒,及時補充水分,并相互鼓勵著:快了快了,快到了。</p><p class="ql-block">即使是這樣,當趕到金頂景區時,已是黃昏時分了。</p><p class="ql-block">此時的風極大,周圍的帳篷被吹得呼呼作響。</p><p class="ql-block">如果有人問我,金頂最大的亮點是什么,我會說,既不是最高的海拔,也不是人人心中的金牌打卡地,而是帳篷。</p><p class="ql-block">圍繞景區客棧,視線之內,直接就是帳篷的海洋,五顏六色,形態各異。在路邊,在草地,在廟前,在房后,真可謂星羅棋布,獨具規模,大風起處,嘩嘩之響不絕于耳。</p><p class="ql-block">當然,這些帳篷的所有人屬于景區,而且收費不低,從每晚每頂120元到180元不等,而且人流高峰時,一帳難求,畢竟重裝背帳篷上山的游客,百不及一。</p><p class="ql-block">由于幾乎所有的空閑地帶都被景區搭上了帳篷,我們尋找露營地可就費勁兒了,幾經反復找尋,終于在一狹窄的小道邊搭起了四頂帳篷(兩位女隊友合帳,目的是為了減輕負重)。</p><p class="ql-block">此時又有一問,金頂景區最暖人心的是什么,我想,所有游客都會毫不猶豫地說:開水,免費的開水。</p><p class="ql-block">這是整個登山過程中,唯一一處免費供應開水的景區客棧,與涼水都要收費的九龍客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孰良孰莠,不言自明。</p><p class="ql-block">由于海拔近兩千米,又刮起了六七級的大風,山頂的溫度驟降,閑游帶的白酒派上了大用場。</p><p class="ql-block">免費的開水,滾燙的蘇伯湯,再加上“高白”,讓這個寒冷的夜晚不再寒冷,帳中一夜酣睡,醒來東方已魚肚白。</p><p class="ql-block">金頂的日出是必看的,這也是所有在金頂露營的游客心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饕餮大餐”。</p><p class="ql-block">無疑,日出東方是絕美的。半弧型的太陽破云而出,慢慢升騰,漸漸露出半個橙紅色的“笑臉”,繼而整體跳出了云層,于是,天地一片澄亮。</p><p class="ql-block">其實,我們看日出的主要目的,還是用心去體會生命的力量和意義,從而對生活充滿無限熱愛和激情。</p><p class="ql-block">日出固然美,但日出前的云蒸霞蔚又何嘗不美呢。</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正值國慶假期,漫山的紅旗隨風飄揚,在初升的太陽照耀之下,愈顯紅艷醒目,兆示著偉大祖國繁榮昌盛。</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金頂打卡,開啟了第三階段的行程。</p><p class="ql-block">有人要問,武功山哪段風景最美,我會告訴你,金頂前后徒步道經過的風景都很美,包括從鐵蹄峰到發云界。但是,從金頂到風車口這段所謂的下山的路,所欣賞到的風景,尤其美,毫不夸張地說,臻于完美,可以說是整個武功山風景的精華所在。</p><p class="ql-block">除了前述的藍天,白云,“綠毯”,芒草花之外,盤旋于芒草之間的徒步小路,又自成一道獨特的風景。</p><p class="ql-block">去過武功山的人,都會有共同的體會,那就是武功山上不會迷路,為什么?</p><p class="ql-block">一是每個岔路口靠近上山路的一側,樹上都栓有全國各地戶外俱樂部的布條,這些顏色各異的布條就相當于指向牌。</p><p class="ql-block">二是景區內大部分山都會有幾條上山的路,無論你選擇走哪條,最終都會到達同一地點。</p><p class="ql-block">當你準備攀爬面前的一座山時,你會面對二至三條上山的路,一條直線上山,雖然距離最短,但坡度太大,比較費力。另一條則沿腰際線蜿蜒前伸,這樣的路雖然距離較長,但避免了直線拔高,相對節省氣力。有些較大的山,在腰際線以下,還會有第三條路,但走的人并不多。</p><p class="ql-block">也許正因不會迷路,好多年輕人會選擇一個人徒步武功山。我們一路走來,遇見不少這樣的孤膽勇士,他們或重裝或輕裝,以男士居多,但也遇到過巾幗英雄,有一位年輕女孩兒用兩天走完了我們三天才走完的路,真心讓人佩服。</p><p class="ql-block">在到達金頂前的一處斜坡上,有一對正在歇腳的母女格外引人注目。小女孩兒有五六歲的樣子,稚氣的臉上寫滿了童真,但明顯地帶有風雨侵襲過的痕跡。母女二人從山東臨沂老家坐動車輾轉來爬武功山,經過攀談得知,她們經常進行戶外爬山活動。我不知道她們以前經過了怎樣的心路歷程,但我堅信,在以后的人生旅途中,任何風霜雨雪、艱難險阻,在她們面前都不值一提,迎接她們的,必將是陽光燦爛和幸福快樂。</p><p class="ql-block">下山,聽著好像比上山輕松,其實一點都不輕松。且不說重裝狀態下,下坡對腿部及腳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單說那一座座好像永遠都翻不完的山,對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力、毅力都是非常大的考驗。</p><p class="ql-block">準確地說,徒步武功山,你征服的不是一座山,而是一群山,一群連綿不絕的山。</p><p class="ql-block">雖然從609米的海拔高度往上爬,看似到金頂才拔升了1300多米,實則不然。活動結束后,觀海隊長粗略估計,我們累計爬升了2200到2300米,而實際上,可能還會多一些,畢竟,那二三十個山坡的高度累積在一起,不會是個小數據。</p><p class="ql-block">經過了吊馬樁和星空營地,便是讓所有徒步者望而生畏的絕望坡及好漢坡。</p><p class="ql-block">到達絕望坡下方時,已經是下午五點左右了。按照攻略計劃,為了縮短最后一天下山的路程,隊長觀海決定盡量往前趕。于是一行人忍受疲勞,克服心理壓力,相互鼓勵,力圖趕在天黑之前翻過絕望坡。</p><p class="ql-block">但是,絕望坡真不是白叫的。嚴格來說,絕望坡包括上坡下坡,而且不止一個上下坡,這對體力消耗嚴重的我們來說,挑戰性太大了。</p><p class="ql-block">整體翻過一座山后,是前后相距不遠的鵬程客棧和風雨驛站,但這兩處站點都沒有露營的空閑地,在此露營休息是絕無可能了。</p><p class="ql-block">咋辦?只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了。在爬今天最后一個又陡又長的山坡時,天已黑了下來,幾人又戴上了頭燈進行夜爬。</p><p class="ql-block">關鍵時刻,觀海隊長毅然決定由他和閑游先行一步,去山頂尋找露營地,我則留下,跟南飛和咖啡兩位女隊友一起,繼續艱難攀爬。</p><p class="ql-block">此處的山路極為難爬,犬牙交錯的山石,崎嶇不平的路面,再加上六七十度的坡度,兩側深不可測,又是三十斤的重裝,還是夜爬,稍不留神,就會人仰馬翻。</p><p class="ql-block">三步一歇,五步一停,憑借著堅強的毅力和多年積累的經驗,終于有驚無險地爬到了山頂。</p><p class="ql-block">隊長與閑游為大家選擇了一塊相對平整的露營地,此處離我們晚餐的武發客棧不足百米。</p><p class="ql-block">先我們到達露營地的一群十幾人的徒步者,正在載歌載舞,音響里播放著歡快喜慶又不乏激情的音樂,原來,這是在歡渡國慶佳節、為祖國慶生呢。</p><p class="ql-block">安營扎寨后,五人直奔武發客棧,點了四盤菜,每盤40元,倒也不覺得太貴,這也是上山以來最腐敗的一頓飯,照例,酒是不能缺的。</p><p class="ql-block">吃飽喝足后回到營地,由于時間尚早,于是煮茶夜話。茶香四溢,彌漫了整個營地。眾人歡聲笑語,氣氛空前高漲。</p><p class="ql-block">第二天都起得很早,一是要觀日出,二是需要及早趕路,因為按計劃,今天下午必須到達出山口龍山村。</p><p class="ql-block">絕望坡頂的日出,自然又與金頂日出有所不同。今天早上東方天際的云層較厚,這更增強了人們對日出的期待。有時候,你越是急切期待的東西,往往來得越慢。相反,越是美好的東西,往往會出現在你漫不經心之時。</p><p class="ql-block">在眾人歡呼聲中,一輪紅日緩緩沖破云霞,噴薄而出,這也預示著今天的行程會非常順利。</p><p class="ql-block">絕望坡后是好漢坡,個人覺得,這兩個名字起得頗有道理,先絕望后好漢,順序也合乎情理邏輯。</p><p class="ql-block">絕望坡上孕育著希望,也正是因為對自己的能力堅信不疑,才對順利翻越絕望坡充滿信心。而當你真正戰勝自我,終于成功的時候,你會以勝利者的姿態,驕傲地站在山巔,俯瞰群山,豪邁之情,油然而生。此時,你再回望絕望坡,便會得出一個結論:絕望坡也不過如此,從而生發出無限豪情:問天下誰是好漢!</p><p class="ql-block">翻過絕望坡,踏上征服下一個山坡的路,此時此刻的你,當然就是名符其實的好漢了——我想,好漢坡就由此而來。</p><p class="ql-block">踏過千丈巖,便來到了風車口。</p><p class="ql-block">山坡之上,風車陣陣,俯瞰著來來往往的徒步者,也激勵著已然十分疲乏的我們繼續前行,奔向下一個景點:發云界。</p><p class="ql-block">自絕望坡到發云界,距離并不算太長,但竟有十幾家客棧,有些客棧之間距離僅僅幾十米,這在武功山上是絕無僅有的現象。</p><p class="ql-block">個人認為,是因為這段線路非常難走的原因,才導致商家建設如此密集的客棧。</p><p class="ql-block">不難理解,路難行,耗費體力就相對大,徒步者需要休整的頻率就會相對高,在此段線路停留的游客就會特別多,而客棧內,可以提供飲食和客房,這就是市場經濟的供需平衡。</p><p class="ql-block">事實也正如此,絕望坡到發云界,是本次徒步過程中最險、最難、最耗費體力的一段路程。</p><p class="ql-block">搜索發云界名字的由來,結果顯示:因其在天欲雨時有云霧騰空而起而得名,是武功山觀云海的最佳之地。</p><p class="ql-block">至于發云界旁邊規模不大的法云寺,則名不上百度,與發云界有何淵源,那就不得而知了。</p><p class="ql-block">今天于發云界下方的白鶴樓午餐,這也是在山上的最后一餐。</p><p class="ql-block">客棧堂廳內,墻板及天花板上,到處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徒步者留下的“墨寶”,我們又怎能例外,幾個人讓我擬詞,推辭不過,只好勉為其難,便即興發揮:諸蓮武功山,璧合白鶴樓。</p><p class="ql-block">諸蓮,諧音珠聯,即取山東省諸城市和五蓮縣各一字的諧音,因為我們這個戶外登山大隊,是由諸城和五蓮的隊友組成的,而我們登山大隊的名字就叫“諸蓮”璧合秋之約戶外,乃取“珠聯璧合”之美好寓意。</p><p class="ql-block">隊友們皆推選本次徒步活動的財務總監南飛書寫,于是,墻板上便留下了我們五個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愿武功山不老,愿白鶴樓永存。</p><p class="ql-block">辭別白鶴樓善良可愛又單純的“少樓主”,一路向今天的終點——龍山村奔去,說是奔,其實是一步一步地挪,因為此時的腳掌更加疼了。</p><p class="ql-block">發云界到龍山村,是一段漫長的下坡路,當然,偶爾也有小上坡和平坦路,但總體來說是向低處走的。</p><p class="ql-block">這段路時而碎石當道,時而杉木搭橋,時而溪水漫路,時而無路可行。在我看來,真還不如爬坡來得輕松。</p><p class="ql-block">路難行,也得行。只能忍受著腳底的疼痛,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向龍山村進發。</p><p class="ql-block">正所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堅持到底,終將會到達預定的目的地。</p><p class="ql-block">到達龍山村時,已經是傍晚時分了,五人乘坐出租車,趕往出發地沈子村。</p><p class="ql-block">至此,整整三天的徒步武功山圓滿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一)圖片最后有武功山線路圖以及重裝徒步所需的裝備,以備后來徒步武功山者參考。</p><p class="ql-block">(二)隊友咖啡(我們的金牌攝影師)精心制作了兩個精致又精彩的視頻,附于視頻最后。感謝她的傾情付出,為她喝彩。</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江市|
宣武区|
大悟县|
湖口县|
湾仔区|
玛沁县|
庆城县|
浦城县|
新乡市|
镶黄旗|
晋江市|
广河县|
蒙城县|
阳山县|
韩城市|
福州市|
黎川县|
洪江市|
宣威市|
中阳县|
新沂市|
五华县|
华容县|
台东市|
墨江|
馆陶县|
江孜县|
定结县|
德保县|
和平县|
池州市|
连山|
含山县|
卢湾区|
寿阳县|
阳曲县|
深水埗区|
聂拉木县|
甘肃省|
尼玛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