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chenhua / 5483396</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提起德令哈,也許你知道它是蒙語稱之為“金色世界”的地方,也是現代詩人海子之詩意與遠方的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里還是柴達木盆地農墾文化的發源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青海省北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部,地處柴達木盆地東北邊緣,315國道上有一個共和國不會忘記的重鎮,叫柯魯柯農墾文化風情小鎮,“柯魯柯”是蒙語,意為“水草豐茂的地方”。小鎮依托當年農場場部所在地,建有一個“德令哈農墾文化博物館”,它見證了瀚海戈壁變綠洲的新中國大西北建設的奇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8月18日晨,晴朗的天空,沒有一絲云彩,我們川進青出西藏自駕之旅的足跡,翻越昆侖山踏進了柴達木盆地,悄然走過美麗的柯魯柯湖,來到了柯魯柯農墾文化風情小鎮。漫步在陽光溫暖的小鎮,廣場上紅旗招展,一尊毛主席的漢白玉塑像,熠熠生輝,一棟棟頗有年代感的仿古建筑,一幅幅親切熟悉的宣傳畫,令人不禁產生一種恍如隔世之感。步入廣場對面的德令哈農墾文化博物館,更是把人們的思緒,帶到了70多年前,一代代農墾人“征服”柴達木的如煙往事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數十萬的軍轉干部和熱血青年,在國家開發柴達木的召喚下,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這里。匯聚在荒涼的瀚海戈壁上,開墾土地,辛勤勞作,生根發芽。博物館通過室內展覽和戶外模擬場景相互印證,共分“荒原岌岌,熱血人生” “艱苦奮斗,勇于開拓” “畟畟良耜,情之所寄” “朝耕暮耘,平凡人生” 等四大主題內容,利用照片、口述、影像、雕塑、農機、農具展示等多種手法,形象的闡述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 的柴達木精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進展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荒漠上,一個青年干部模樣的雕塑形象,站立在一個孤獨的馬脊梁帳篷前,這是最早進入德令哈建設者的典型形象,反映了上個世紀50年代青海地廣人稀,百業待興,為了解決這一現狀,經國務院決定1954年第一批修路大隊,奉命從西寧出發,他們白天一邊修路,一邊前進,晚上夜宿營外,大多數人住在地窩子當中,只有少數人住在這樣的馬脊梁帳篷當中,他們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餓了就吃青稞炒面,渴了就喝地溝中的積水,經過了30多天的長途跋涉,終于到達了當時只有9戶半農半牧人家的德令哈,此時的德令哈一片荒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從此,一代代農墾人,以來自硝煙彌漫的戰場、裹著征塵的軍人為主體,與響應祖國號召來邊疆扎根的知識青年、為開墾處女地而奔赴青藏高原的工人、農民弟兄,共同組成亙古未有的建設大軍,他們迎著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朝霞,白手起家、吃苦耐勞、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無怨無悔、甘于奉獻、務實創新、勇往直前,正可謂“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兒孫”。無數創業先驅們,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共同鑄就了一座高原豐碑。人民不會忘記:他們無愧為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無愧為人民共和國大廈的堅固基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舊物是一把可以打開歲月的鑰匙,使我們可以遙想過往時光,感受生活點滴”。在博物館的戶外展區,一輛東方紅802拖拉機十分醒目,從最早的拖拉機到后期的大型收割機,館內類似這樣的實物展品不勝枚舉,一個個農機,一件件農具,還有哪些“地窩子”“煤油燈”“供應證”等文物,向人們講述著著一代代農墾人在柴達木艱苦奮斗,接續發展的故事。這些實物見證了德令哈農場的崛起,在它們的身影背后,留下的是激勵后人們勇于開拓的精神火炬。</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令哈,蒙古語意為“金色的世界”,因此時至今日,金色依然是德令哈的主色調。在一處戶外展區內模擬設置了一片金色“麥田迷宮”,漫步期間,令人陶醉在豐收的喜悅之中。我想博物館正是用藝術的手法和空間,旨在喚醒和希望來到這里的參觀者,可以將這片“金色的世界”傳播到更遠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歲月如歌,滄海桑田,70年彈指一揮間。如今的德令哈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金色世界”。漫步德令哈農墾文化博物館,凝望著一幅幅巨幅圖片、影像中的萬頃綠洲,廣袤草原和德令哈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仿佛又看到了一代代農墾人,用理想與忠誠點燃的青春歲月,感受農墾人艱辛創業的人生軌跡,領略他們平凡偉大、甘于奉獻的精神,內心感到無比的振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展覽《結語》中,有這樣一段話:“重農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國之要。幾代農墾人扎根戈壁,無怨無悔,他們看似平凡的工作,對于德令哈、柴達木乃至青海省的發展建設來說卻居功至偉。德令哈的農墾人用汗水滋養了這片土地,用堅毅鑄就了柴達木盆地的綠洲,他們將荒原變為家園,奏響了那個時代最美的音符”。這既是對德令哈農墾文化的濃縮與總結,也是對一代代農墾人的高度贊揚與褒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德令哈農墾人用汗水、鮮血和生命,創造了柴達木盆地的奇跡,為新中國大西北的建設作出了巨大成就,書寫了農墾文化的不朽篇章。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4年8月拍攝于德令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0月10日整理撰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县|
奎屯市|
塔城市|
赤城县|
乌兰县|
鄂温|
左云县|
宁城县|
同江市|
莱芜市|
咸阳市|
车致|
怀仁县|
互助|
漾濞|
富蕴县|
巴楚县|
晴隆县|
仪陇县|
隆安县|
玉溪市|
株洲市|
华安县|
抚顺市|
郸城县|
天津市|
丹巴县|
荆州市|
依兰县|
富民县|
浦县|
将乐县|
抚宁县|
儋州市|
崇明县|
海淀区|
乐安县|
普兰店市|
永德县|
西藏|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