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編者的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難忘的巴山漢水》一文的作者程剛,系西安東風儀表廠中學初中69屆學生。1970年8月至1972年12月,作為鐵道兵六團學兵三連三排十班戰士,參加了襄渝鐵路的修建工程,文章記錄了當時許多艱苦奮斗,可歌可泣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此后期,其父母由西安調動到云南三線軍工廠工作,同時程剛也于1972年12月中旬與五名工廠子弟離開連隊,赴云南三線工廠工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4年,程剛因慢阻肺疾病英年早逝,享年62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十多年前,我在網上看到程剛撰寫的這篇文章,覺得文章十分感人,而且語言別具一格,生動活潑,便保存下來。最近在電腦中發現了這篇文章,便對文中錯字做了少許修改,內容原封不動保存了下來,以饗大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中的小標題是編者加上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發表這篇文章時,得到程剛當年的老朋友畢垣華、肖興業等學兵戰友們的大力幫助,在此向他們一并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學生三連配合的鐵道兵十三連(原九分隊)老戰友相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左起:劉紹湖、朱德華連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師成明指導員、馬付連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余陽初指導員、馬成坪</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作者:程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5、轉戰隧道</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出了洞就上橋,過了橋就進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巴山的冬天天氣非常冷,我們班上的夜班。同學們剛剛入睡,大約九、十點鐘,漢江邊上傳來救命的喊聲:快來人呀,漢江有船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學們爬起來往江邊看:這一下可不得了了,發生大事故了,只見漢江中間黑壓壓一片,全是落水的人頭!救人!救人!快!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穿好衣服向江邊跑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排在半山坡上,等我們趕到江邊,二排幾個水性好的已經下水救人。到了江邊才看清,原來是當地兩位老鄉劃船運糞,那木制的糞桶在江面上漂著,從遠處看跟人頭一樣。大家放心了。同學們在江邊互相配合,將落水老鄉救起。過后指導員、連長向同學們宣布了一個命令:鐵道兵二師規定,以后學生連不準下漢江救人、救物,別的學生連已經發生過救人死亡事故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經過這么一折騰,肚子又餓了。因我們排上的夜班,中午沒有我們的飯,要等到下午六點才有二個饅頭。同學們睡不著,三三兩兩上山找吃的。我們班七八個人順著路朝前無目標走著。當走到部隊機械十五連,路邊坡上有機械連的豬圈。同學們圍過去看,大家七嘴八舌議論起豬來了:部隊養的豬長的真大,在西安都沒見過。你們不懂,這是什么克豬種,能長大象那么大!不知那位比較懂的告訴同學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這時一個新兵抬一筐饅頭來喂豬。同學們馬上圍上去,跟他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軍哥我們太餓了,給我們吃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兵不敢,說要問他們連長。那要是問了連長我們還能吃嗎?小新兵不理我們,把饅頭倒進豬槽,還拌了拌,以為這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新兵走后,同學們進入豬圈把豬趕開,每人分到三五個饅頭,那個高興,今天沒白轉!邊往回走邊吃。饅頭皮一撕下里邊是干凈的:學生還是注意衛生的,像打了大勝仗,今天收獲不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石門溝大橋施工日日夜夜進行著,大橋越長越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我們三排上的白班,下午四點收工,同學們洗刷完在班上準備吃飯,打飯的同學擔著兩桶面條上來。同學們一看哪有面啊,就是湯,我們干了一天活就給我們喝湯啊!一個桶里打不出一碗面,那個氣啊,大罵炊事班這伙王八蛋在欺負我們三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班的人還是老實,班長把大家說服,唱唱毛主席語錄歌就開飯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沒多久,下面連部吵起來了,是我們排十二班的。這哪里有面條啊,氣不過拿著面條桶去連部告狀。指導員,連長不在,看見炊事班給管理班留的一大桶面干干的,同學們更火了。拿上那桶干面,拿上那桶稀面,全班人去部隊營部告狀,真是太不像話了啊!學生連要求很嚴,不是逼急了,誰敢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看著他們的舉動很是佩服,但不敢參加,目送十二班的同學,我們都替他們擔心啊。會有什么結果那不是很清楚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學兵戰友聚會后留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陜南大巴山迎來了1971年的春節。春節沒讓我們回家,也不可能讓我們回家,“過革命化的春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自己的事在大也是小事,這個道理同學們是明白的。除夕夜我們還在大橋工地忙著。學生連是沒有星期天的,也不能自由活動,大年初一放假一天,大家干干自己的事,洗洗衣服。每月28元的工資扣掉伙食費15元,還剩13元,同學們一般買買信封、信紙、郵票、牙膏,也沒花錢的地方。當地有個部隊小買部,一有吃的就被同學們搶光。但洞河、大道河離我們連幾十里,沒機會去。大部分同學每月可省10元,把錢寄回家,一報個平安,二表示個孝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艱苦的環竟,危險的施工,牽動著西安千家萬戶,哪家父母不為自己的兒子、姑娘而擔心?吃不好,睡不安啊!一家同學來信了,幾十家家長去問消息,連干部回西安探親,家家請他吃飯。輪不到請的,就在門外等著打聽兒子、姑娘在那里的情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聽說在那吃不飽,餓肚子,一家寄炒面,就家家寄炒面,那段時間連里的包果都是炒面!我媽給我寄了一大袋,還有大頭菜,可是救了我了,叫我少餓了好長時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來陜南大巴山的時間已經半年了,半年來蓋了自己的營房,建了石門溝大橋橋墩,同學們早已適應了艱苦的環境。學生三連是骨干連隊,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鐵道兵五八零六部隊三中隊對我們這個連很重視,遇到關鍵難啃的骨頭,總是想到我們學生連。當大橋施工進入一半,高出地面二、三十米的時侯,隧道施工全面展開。關鍵時候學生三連沖在前面,學娃子們要打隧道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施工的隧道叫小米溪隧道,全長三千一百米,是襄渝線上第二長的隧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鐵道兵五八零六部隊團部給我們學生連發了進洞的勞保用品:每人一套嶄新的雨衣、雨褲、雨鞋、安全帽、防塵口罩,全部從頭到腳的武裝。同學們穿在身上高高興興,蹦蹦跳跳,一路高歌向小米溪隧道工地出發。沿途有民兵連、部隊,每當我們走過時,他們就發問:這是那個部隊?好象沒見過!我們學生聽到了都很自豪:我們是學生三連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難怪他們有疑問,當時物資供應困難,民兵連隊還沒這套勞保用品。現在可以瞎說了:我們是七十四師的,全部美式裝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當年隧道施工條件差,沒有什么機械,全靠人力。同學們懷著一種好奇,一種興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外面架橋太冷了,在洞里就不會冷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剛進來時,人普遍感覺到呼吸困難,燈光昏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連三個排,三班倒,每班八個小時。先打的小米溪隧道下坑道,分工有打風槍的,有扒渣的,有推車的。當吋我因身體高大,分到風槍班,主要任務打孔放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天進洞什么也不懂,也不知道怎樣干。當時有一名鐵道兵軍人帶著,手把手的教。4臺風槍同時施工,風槍一響,突突突的聲音壓倒一切。我用力把著風槍怕它倒了,風大了它往上跑,風小了又要用力往上抬,一個班下來,搞得一身汗,滿臉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掌子面上打三十來個孔,下班前還是打完了。領來炸藥,小心翼翼裝上雷管,一節節把炸藥裝進孔中,要求把炸藥裝緊,用木棍撞實;都搞好了,下面點炮。這可太難為我了!我這人膽小,別說是真炮,在家過春節人家放炮,我從來就不玩那些東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部隊帶班軍人讓我點最下邊那兩個底炮。他把每人任務分好,交待說:先點中間炮,再點中間炮周圍一圈的炮,再點最上邊一排炮,最后點下邊的炮,大家聽明白了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聽明白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開始軍代表點著了中間的炮,同學們按照交待,緊張地點著自巳的炮,等輪到點底下炮吋,掌子面己全是煙,火藥味嗆人,什么也看不清了,我緊張得雙手發抖,用火柴怎么也點不著導火索,心中非常著急害怕。同學們開始往外跑了,我還沒點著,沒辦法,我也趕快朝外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軍代表問我你點好了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趕緊說沒點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你跑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看你們都跑太害怕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軍代表急忙跑回去,把我那兩個炮點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打完風槍,裝完炸藥,我提出讓我先點中間的第一炮,練練膽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軍代表說:好,你先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生以來第一次點真炮練膽子,昨天的表現太差了,今天可一定要爭氣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我先點,壓力小多了,用發抖的雙手拿火柴點炮,最少用了十幾根。點著了,導火索吱吱冒著煙,我轉身就跑,根本顧不到別人了。在學校我就是短跑第一名,當時真用上了。收工的路上我很高興,終于敢點炮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安康博物館中陳列的雕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隧道施工開始每班打七八十厘米,全連一天前進四米。經過一段時間,施工有了經驗,全連開展進度比賽,沖刺“月進二百米”!個個排都想爭第一,同學們拼著命干,你追我趕,每班必須按時完成任務,不能影響下一班施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為了搶時間,上一班炮聲剛響完,煙還沒排出來,我排三十幾人就沖進去。首先安全員檢查現場,風槍班的拉線接燈,架好風槍接上水管風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震耳的風槍一響,四臺風槍同時工作。先打上邊,下坑道掌子面有五米長,三米高,站在上一班放炮炸下的石渣上打上邊的一排孔剛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鉆干長度1米至2米的都有,常用的1.4米至1.8米。剛開始一個人打風槍,一人扶著鉆干固定一個點,再打進去。沒多久老練了就不用了,找個凹點,將風槍輕輕往回拉,讓鉆頭在掌子面上磨合一會就可打孔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難打的是上邊那排孔,手要伸直了扶著風槍,那風槍里的水就順著手流到肚皮上,也不知是一身汗,還是一身水了。最好打的是中間一排,只要扶著風槍,但千萬不能用身體壓住使勁往前頂,因為如果鉆桿斷了,臉正好對著鉆桿,相當危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中間的炮叫掏心炮,打得要比其它孔深,一般要打1.8米。下面一排炮也不好打,風槍腳太長,要想平打進去,就要兩個人抬著風槍往里打。一個炮眼打下來,人也累的差不多了。而下坑道掌子面一般要打三十幾個孔,一進洞不停地干也要5個小時,剩下半小時清理現場,用風管把洞孔里的水、灰沖干靜,裝藥放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們的駐地到隧道口要走半小時的山路。上工地的路上,路過嵐皋縣一個民工女子連駐地。同學們一般沒有機會跟女的說話。那時的人也都封建,平時兩支隊伍,上下工排隊相遇,都默默而過。今天女子連隊伍最后邊出現一個特殊人物:這人穿一身軍裝,個子比別人高一個頭,短發,人也很漂亮。這漢江水很不公平,養女不養男!女人長的苗條、清秀,男的面黃個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同學們看見她都很興奮,叫她大洋馬,而且是幾十人一起喊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洋馬,大洋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雖然沒什么惡意,搞得人家很狼狽!從此后她一看見學生連隊過來,老遠就離隊走開,等學生隊伍過了。聽說她從紫陽那邊過來,可能也是怕那里的學生連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全排人員都有分工,最累的還是扒碴的。工作量大,每班都有15至20立方的石渣往外運。穿著笨重的雨衣雨褲,帶著防塵口罩來回搬碴,抬著石頭往斗車上裝,由二人負責推到洞口,再倒進大山溝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斗車比較少,經常為了斗車跟民工連發生矛盾。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離戰場,磕磕碰碰的事時有發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隧道不深的時候就靠獨輪小車一車車往外運,隧道打深了,鋪了鐵軌有了礦車,也叫斗車。斗車是隧道施工常用的一種交通工具,下面是四個鐵輪子,上面是一個大鐵箱,在軌道上可以手推著向前走。剎車裝置比較土,是用一個木棍綁在車身上,剎車時扳動木棍,使木棍摩擦車輪讓車停下來。到洞口方向是個下坡,兩人推的飛快就跳上車,一直可以滑到溝邊,但是太快了剎不住,那就會翻到大溝里去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隧道施工,出來渾身黑,一身臭汗,只有兩眼球是白的,洗澡是個大問題。炊事班燒一大桶水每人只能分到半臉盆,沒法洗。在外面架橋時還可以,洗個頭,洗個臉,隧道施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我們這些洋學生,又怕把棉被弄臟不洗不行,大部分時間到漢江邊洗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冬天漢江水那個冷呀,同學們以最快的速度洗澡。離岸邊一米打上肥皂,三五分鐘就洗好,在水里還好,一上來被風一吹那個冷啊…也怪,那時也不會生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收拾完衛生,炊事班打飯,列隊唱歌吃飯,沒別的:二個饅頭一碗南瓜湯。就這條件,早請示晚匯報天天讀,來到三線一天都沒少過。早上半小時,晚上半小時。記得有一次隧道施工十幾小時,大家太累了,同學們把晚匯報天天讀給忙忘了。睡在被窩里已經半夜二、三點了,有人想起來:今天還沒天天讀哪!一句話大家馬上爬起來,用被圍著坐在床邊讀了半小時的毛選,完了才安心睡覺。</p> <p class="ql-block"><b>返回目錄</b><a href="http://www.xsjgww.com/57kryzj6"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難忘的巴山漢水(目錄)</a></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市|
公安县|
吕梁市|
高要市|
西畴县|
临夏县|
隆德县|
砀山县|
神木县|
鹤岗市|
南丹县|
库尔勒市|
太康县|
喀喇|
昌乐县|
凤庆县|
温泉县|
和林格尔县|
和硕县|
温州市|
绥宁县|
运城市|
宜丰县|
滨州市|
芒康县|
泽库县|
邢台市|
盘山县|
尚志市|
石景山区|
嘉善县|
信丰县|
古田县|
南阳市|
那坡县|
固始县|
武义县|
梅河口市|
和平县|
县级市|
托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