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序/朱國平</p><p class="ql-block">從相夫教子的書法小白到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再到書法自由創(chuàng)作者,在張萍的人生字典里充徹著與世無爭的快樂書寫,一切都極為自然,可謂水到渠成。一年前,接到美協(xié)黃小紅主席邀請,欲于古縣街道美術館為她辦一個書法小品展時,從來都是無所謂的她也開始認真了起來:行書?小楷?尺牘?扇面?張萍時時征詢我的意見,極盡思考,不斷書寫……作品選定之際,主辦方希望題簽、作序由我一手下。我欣然允諾,權當撒一波狗糧,以資眾方家茶余飯后之笑談。</p> <p class="ql-block">30年前,戀愛四年的我們攜手了。然婚后不久,母親因病手術,9個月后離世。禍不單行,半年后,我也因肝包蟲寄生之故,于省人民醫(yī)院實施手術摘除。初為人母的張萍,為了照顧我與孩子,自然也沒辦法去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開支僅依靠我一份極低的教師工資支撐,可想而知,當時日子過得多么清苦而平淡。但無論生活多么貧困艱苦,張萍從不抱怨,也沒給我施加掙錢養(yǎng)家糊口的壓力,而是合理壓縮開支,有條不紊地打理著這個小家。日子雖然清貧,但也還快樂自足。</p> <p class="ql-block">1996年暑假,我大病初愈,學校兩位同事見我們家生活如此拮據,建議我利用自己的專長,教他們孩子繪畫,由此也就開創(chuàng)了我們的書畫培訓旅程。起初,張萍只是作為我的助教,后來學員多了,我們開始分層教學,張萍負責年齡偏小的孩子。女兒上了幼兒園后,她一下子空閑了許多 ,于是她也隔三岔五地拿起毛筆臨一臨顏真卿《勤禮碑》。在書寫方面,張萍一開始就顯露出了她的天賦,上手很快,所臨作品得到了鄉(xiāng)賢虞幼竟老先生的嘖嘖贊許。這對于張萍而言,受到了莫大鼓舞,也為她打開書法之門作了很好的鋪墊。</p> <p class="ql-block">張萍當時的狀態(tài)只是偶爾揮毫打發(fā)時光而已,直到2003年 “三龢書法沙龍” 成立、少兒書法培訓日盛,她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獨當一面的主角時,才真正地投入到書法臨創(chuàng)中來。循著我摸索出的教學之路,從“顏真卿——智永——王羲之——米芾——蘇軾——王鐸”一路走來,她的書寫隨著每天大量時間的投入、不斷地技法探求而日益精進,偶爾也會在一些重要省展中暫露頭角,與此同時,這一時期也得到蒞臨“三龢書法沙龍”講學的言恭達、曹寶麟、黃惇、徐利明等當代著名書法家的好評與充分肯定。</p> <p class="ql-block">曹寶麟、黃惇兩先生來溧指導!</p> <p class="ql-block">與曹寶麟老師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徐利明先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出席平頂山全國“三蘇獎”書法作品展開幕式</p> <p class="ql-block">全國第七屆書法新人新作展與言恭達老師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0年女兒考入中國美術學院附中,2011年我到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進修山水畫,家中少兒書法培訓、女兒和我生活學習費用的擔子都落在了她的肩上,她一下子有了很大的壓力,而這壓力卻在無形中轉化成了她研究書法的動力。可以說,在此之前,張萍的書法學習一直處于從動的狀態(tài),而這三年“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張萍對筆法、字法與章法也有了主動研究,從而大幅度提高了對書法的認識,書寫水平自然也大幅提升。這種認識與提升直接體現在章法形制盡善盡美、字里行間輕松躍動、賞心悅目的作品中,亦間接體現于其書法作品開始進入“國展”序列。當我偶爾在微信朋友圈發(fā)我們夫妻二人的作品時,竟然被很多書友戲稱為 “趙管”,就連著名學者型書法家曹寶麟先生也點評稱我們?yōu)楫敶摆w管”。</p> <p class="ql-block">2010年女兒入中國美術學院附中</p> <p class="ql-block">我的作品2000年第一次上全國中青展書法篆刻作品展,我們在江蘇省美術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參加2006年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開幕式,在安徽省博物館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9年與我在寧波第二屆青年書法篆刻作展開幕式后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開幕式與清華大學言恭達老師合影</p> <p class="ql-block">與我導師阮榮春教授在三龢書法沙龍總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日通臨顏勤禮碑(10個半小時大楷1500余字)</p> <p class="ql-block">2013——2020年,我于華東師范大學攻讀碩、博士學位,張萍也于2014年隨我寓居上海,開啟了我們全新的學習生涯。2020年8月,張萍又因我的工作來到了溫州,安居于大羅山西麓的茶山小鎮(zhèn),生活處于半隱居的狀態(tài),擁有了更多可支配的閑暇時光,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書法自由創(chuàng)作者。張萍,性情開朗,行事有大局觀,殺伐果斷而爽快,常被人說成“女漢子”。正是性格使然,她在書寫時,從不計較一筆一畫之得失,而是恣意性情、大筆揮揮,大有米</p> <p class="ql-block">元章風檣陣馬、沉著痛快之風范。在她的作品中,既能感受到一路豪歌向天涯的自然粗獷之氣度,亦可察到精致典雅、遒媚雋永的小家碧玉之風姿。特別是近兩年的小楷,用筆精謹細致而不顯呆板,挺拔剛勁而不乏溫韌,端莊肅穆而不失嫵媚。參以行書筆意出之,點畫之間能夠相互揖讓,不爭不搶,相安無事,讓每一個字都顯得生動活潑,靈動多姿,寫出了一派清新之氣。整體氣息既有唐代寫經小楷之嚴謹,又有晉人行書飄逸之韻姿。故曾詩贊:“興來飛舞走龍蛇,心法通靈筆著花。氣定神閑多雅致,匯凝一格自成家。”張萍本就是一個不爭、不怒、不卑、不亢的人,她隨遇而安,向往平淡恬靜的生活,對自己從未有過多的奢望,也從不給自己設立過大目標而自加壓力,故而在她作品中,總能感受到一份閑庭信步的從容。時光荏苒,寓居東甌已四載,閑暇之余,時常驅車東游洞頭,南下蒼南,北入楠溪,西上澤雅,觀山看海,可謂半隱半居,心系山海,自然對人生有了更多的感悟,心境亦更加寬闊,性情也更為平靜,書寫悠然,自然已見心中之南山,這不正是董其昌“云煙供養(yǎng)”之真實寫照嗎! 言畢于此,正思量,展覽當署何名?張萍脫口而出:“心有山海”!</p> <p class="ql-block">展覽場館現場剪影</p> <p class="ql-block">展覽作品</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冷水江市|
双鸭山市|
遂宁市|
凌云县|
龙州县|
延津县|
大埔区|
长沙市|
华蓥市|
大厂|
右玉县|
新密市|
大埔县|
永仁县|
科技|
根河市|
密山市|
阳朔县|
长宁县|
仁怀市|
天水市|
定兴县|
正镶白旗|
乌海市|
通榆县|
吴桥县|
教育|
贵南县|
比如县|
隆昌县|
东台市|
襄汾县|
探索|
襄樊市|
万载县|
哈尔滨市|
莲花县|
阿巴嘎旗|
香格里拉县|
崇义县|
祁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