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已故的著名畫家于振立先生是1994年在結束了中國美術館的“八大油畫展”的喧囂后回到大連決定到他出生地金州區和平村響水河溝大黑山的,那時的大黑山還很閉塞,那年的12月26日于先生開始了他“以退為進”的精神苦旅,后期才有了今天的大黑山非遺藝術館于振立油畫藝術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于振立先生九十年代在他的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于振立先生2010年在他的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于振立先生2022年初在他的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父親》素描 1970年</p> <p class="ql-block">“從我選定94年12月26日搬到目的地(大黑山)。那天送行的幾位朋友走后,我突然進入了一個孤寂無援的空間,真乃猿驚鶴怨的境界,好在是我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如忘生忘滅從頭做起。”——于振立</p> <p class="ql-block">從七十年代開始風靡中國的宣傳畫,也是從那個年代開始,于振立先生的繪畫作品享譽海內外。</p> <p class="ql-block">《歡迎哥哥姐姐下鄉來》 水粉 1973年</p> <p class="ql-block">《社會主義到處都在勝利的前進》 水粉 1984年</p> <p class="ql-block">20多年后在1973年畫的巨幅毛主席畫像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像》 水粉 1977年</p> <p class="ql-block">《吃喜酒的女人們》油畫 1989年</p> <p class="ql-block">于振立是個創作活力很旺盛的藝術家。文革十年,風華正茂,他以滿腔的熱情臨摹放大過兩百多幅毛主席像,創作了八十余幅政治宣傳畫,其中《歡迎哥哥姐姐下鄉來》、《社會主義到處都在勝利前進》等,都可以列入文革美術的代表性作品。單幅作品曾經印刷近億幅,創世界之最。其后,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他的藝術也猛然轉入了傷痕美術,代表作有《彭總故鄉行詩意》、《國難》、《老槳》等。再后,又轉向了表現主義,1989年的大幅油畫《吃喜酒的女人們》成為他的成名作。正當人們看好他的表現主義繪畫潛能時,他又轉向了布面綜合材料的抽象繪畫,所以先生又是中國綜合材料繪畫的倡導者和先驅。</p> <p class="ql-block">他在70年代因畫革命宣傳畫而出類拔萃;在80年代又轉向現代性的表現手法和抽象畫實踐,也走在了前面。作為一個畫家,他已經達到名聲響亮的地步,前景相當可觀。卻不料他從聚光燈下的位置,退居到了山野鄉間,他在大連郊外一個叫大黑山的地方,用做作品的態度,給自己搭建起一個工作室,而且就地取材,野地里的石頭,城市里的垃圾——舊輪胎、廢電視機、鍛自行牛瓶瓶罐罐……赤手空拳地建出一棟造型奇異色彩斑斕的房舍,看著簡直就是一件巨大的雕塑,可居可觀,連帶著院子和周圍的山地也被他修葺得整齊中看,有形有態,其中有果樹,有罪星系干在大連處藝術化的世外桃源,去看了的人,無不嘖嘖稱奇。以至于在大連文化圈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來大連沒去于振立大黑山工作室等于沒到過大連。”</p> <p class="ql-block">《無題》自噴漆 2020年</p> <p class="ql-block">經過三十多年經營,于振立先生的精神苦旅初步顯現,只可惜壯年時期先生的畫作也走向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其中的寓意我們很難理解。</p> <p class="ql-block">令人惋惜和悲痛的是于振立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5月10日在大連逝世,享年73歲。 </p> <p class="ql-block">這次最遺憾的是,工作室內部還沒有對外開放,因此也就沒機會欣賞到于先生的作品和留在室內墻壁上的畫作……</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滨州市|
赫章县|
新平|
尉氏县|
永兴县|
宁陵县|
高碑店市|
金湖县|
花莲县|
响水县|
个旧市|
江安县|
盐边县|
清镇市|
宿迁市|
蕲春县|
剑阁县|
湖南省|
大英县|
丹江口市|
辰溪县|
赤水市|
江华|
白河县|
政和县|
司法|
长白|
梁平县|
双桥区|
中江县|
当阳市|
嵊泗县|
望都县|
墨竹工卡县|
本溪|
黎平县|
谷城县|
肥东县|
泰安市|
凤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