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0月2日到國家大劇院聽北京民族樂團演出的《江山如此多嬌》音樂會,正值國慶節期間,交通管制,經過七崗八哨好不容易進入大劇院了。</p> <p class="ql-block">聽音樂會還可以觀看展覽,這是在國家大劇院看節目的福利。每次都有不一樣的展覽。</p> <p class="ql-block">大劇院西廳《國際工藝美術巡展》開展,本次展覽特邀十余個國家的藝術家攜120余件精品力作進行展示,展品兼具傳統文化精神和現代文明氣息,涉及陶瓷、金屬、玻璃、纖維、大漆等門類。中外參展藝術家們通過深入實踐,探索如何將傳統材料的特性應用于當代生活場景,拓展國際工藝技藝表現的多樣性。各種門類的工藝美術作品經藝術家對傳統技藝的繼承,在材料使用、觀念表達、審美承載和技術創新等方面增加了新的注腳,在當今展現出了多姿多樣、異彩紛呈的豐富態勢。</p> <p class="ql-block">《行者》李象群,天然大漆、玻璃鋼,以《行者》命名孔子,以謙卑作揖姿態定格圣人瞬間,在靜態的形象中隱喻宏大的人物背景。大漆與雕塑的結合在作者手中成為歷史的記載與延續,對作者來說,"孔子"是一種概念,一種跨越時空的精神,像行者一樣,走到當下,源遠流長。</p> <p class="ql-block">《永遠的珍藏》關東海,玻璃,作品以獨特的玻璃脫蠟鑄造技藝,將青花瓷碗永久地封存于玻璃籠子中,表達人們對所鐘愛事物的獨占欲。由此,事物如籠中之鳥,成為私人的珍藏而非公眾的寶藏,無法被更多人欣賞其美好。</p> <p class="ql-block">《西部的回想》程向軍,大漆、灰、芒麻、木板,在長期的創作實踐中,基于對傳統漆藝及材料特性的認識與把握,我確立了個人在漆畫領域的研究目標,放棄了依賴運用傳統漆工藝表現的審美思維方式,建立了個人漆畫表現系統,背離了傳統漆畫"唯美"的漆工藝追求傾向,強化了作品的現代繪畫自由表現力?!段鞑康幕叵搿芳辛松鲜鑫覍ΜF代漆畫的思考,畫面構成方法及漆、纖維、石粉材料及繪制過程自然形成的材料肌理構成了個性化的繪畫語言,畫面傳達出一種溫厚的文化滄桑感和靈動的現代氣息。</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之波》王建中,玻璃,作品基于對樂曲的理解,運用玻璃材質的特性呈現出河水流淌翻騰時所表現的美感與韻律感,以及樂曲在聽者心中留下的陣陣漪,將無形的音樂通過有形的玻璃藝術表現出其內在之美。</p> <p class="ql-block">《跳躍》孫錦濤,大漆、亞克力、蛋殼、螺鈿,系列作品汲取靈感于人們在床上跳躍的瞬間狀態,展現了人們以集體為單位時,聚集與分散所呈現出的生命力。作品以大漆為主要材料,探討個體在東方語境下的集體形態表現。</p> <p class="ql-block">《傳奇》周尚儀,銀、檀木,作品以中國傳統的"鼎"為型、"四種"為飾,幾何的圓型和柱型的壺體、具象的童男童女的壺鈕,相映成趣,對比強烈。實用與裝飾、白銀與烏木,傳統與現代、鑄造與鍛制的多元混搭,呈現出后現代語境中實驗性的意義。</p> <p class="ql-block">《魚子象嵌花器》原智(日本)金、銀、鐵,作品是將人類的大腦進行形象化,突觸和神經元相互聯系,形成造型。</p> <p class="ql-block">《雌蕊-5》唐影,天然漆、銀箔,受女性生理、心理、女性意識等多方面的影響,通過抽象、極簡的符號、高純度的色彩,重新抽離花蕊形態,以女性視角和生命經驗展現具有女性特征的藝術風姿,關注自身內心情感與真實的欲望表達,創作富有女性意識的藝術作品。</p> <p class="ql-block">《我將寧宙隨身攜帶》從聰,銅鍍金,作品主題取自保市阿同名傳集,旨在倡導純粹由以從單純的病音,值現有通過首飾我體感受到金屬藝術的細膩飄游與清晰真切,在矛盾與碰檢中標市同單與縣幣和諧共存的關成。通清光片化金屬編自身的生迫處形成矛盾沖突但又消解融合。</p> <p class="ql-block">《衍異》張凡,紫銅鎏足金、足金、天然珍珠,"飛行云中,神化輕舉,以為天仙,亦云飛仙。"中國藝術的言意關系、形神關系得以形成。在美學與生命的探索中,儀態萬方的【衍異】系列作品與人相得益彰,每件首飾都在提現著道法自然,自然而然,植于東方哲學,透過首飾詮釋人與飾之中的"活態美學"。</p> <p class="ql-block">《大橙葉項鏈》簡.亞當(英國)陽極氧化鋁,作者一直致力于陽極氧化鋁的方法創新和實驗,她的作品平衡了對稱性和不規則性。無論是作品的形式還是佩戴的功能,都在探索著女性的性感之美。</p> <p class="ql-block">《整容》大衛.克拉克(英國),錫、漆,作者在拍賣會上買下那些被人遺棄的古董銀器,它們被困在自己疲憊的外殼里。作者像做手術一樣將它們打開,給它們一個空白面來呼吸。舊的物體被賦予了一個新的開始,并開啟了另一個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峋》彭倩,陶瓷,將材料自然形態與藝術再造相結合,呈現出獨特的審美視角。</p> <p class="ql-block">《碗上的繪畫》克里斯.奈特(英國), 銀,作品從一幅直觀的、與鄉村和城市景觀中的線條和結構相呼應的素描線條開始,結合計算機輔助設計和金屬工藝進行制作。作品提示我們不僅要思考周遺事物被賦予的價值,還要思考該如何理解它們在目常生活中的作用和情感意義。</p> <p class="ql-block">《文化中國﹣大漢》王雷,紙搓線 ,作品以漢朝皇家服飾為載體,以古喻今,古今結合,用今日的材質制做昨日的形式,在藝術上雖然去掉了衣服本身的使用價值,但是作品本身卻包含了人類精神靈魂的依附,呈現古今一體的天下奇觀。</p> <p class="ql-block">《觸碰我》亞歷山德拉·莫謝尼克(厄瓜多爾),玻璃,在虛擬逐漸疏遠人們的時代,觸摸是被喚起為一種復活和抵抗的可能性。"請觸摸我!"這是對皮膚、愛撫和脈搏的懇求,回到集體、親密和情感的起源,復活只有在其他身體存在的情況下才能跳動的東西。</p> <p class="ql-block">《思維的形狀》王樂耕,陶瓷,用黑陶表現空間關系和生命的張力。</p> <p class="ql-block">《"凝固"的1921》金巍,玻璃,該作品以水和舟為創作靈感,紀念1921年7月,中共一大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我們現代的年輕人,享受著安逸的生活,享受著這翻天覆地的巨變。更應感恩當年那些為了心中的信念而犧牲的前輩。</p> <p class="ql-block">《韻舞飛天》李靜,玻璃,作品創作靈感受敦煌飛天形象啟發,將飛天人物輕盈舞動的神韻,采用玻璃吹制、玻璃熱塑工藝進行當代性的再創作。舞動的飄帶和人物動作相互配合,互為依托,相得益彰,構成了生動的韻律和節奏。</p> <p class="ql-block">《臥云觀山之八》趙蘭濤,陶瓷《臥云觀山》系列陶瓷人物雕塑其安靜的人物形態、典雅的影青釉色以及青碧山水的裝飾符號具有很強的現代意識。人物造型吸收了傳統造像的造型和動態,每尊人物瓷塑都端坐于云端之上,超然世俗之外,似在世外觀察我們這個世界。</p> <p class="ql-block">《痕跡》艾娃.拉特科夫斯卡﹣日赫斯卡(波蘭),紙纖維,《痕跡》是一系列與記憶記錄相關的作品。它們是由記憶引發的事件的編碼圖像。最終的圖像開放給觀眾進行詮釋。日本手工紙有多層結構,就像我們記憶中圖像的記錄一樣。</p> <p class="ql-block">《冰裂紋天球瓶》馬靜,大漆、木、螺鈿,它采用天然大漆、螺錮、木等材料,通過裱布刮灰、髹漆打磨、螺徊鑲嵌、油面推光等傳統制作技藝,根據螺細特有的自然色彩和紋理,以不規則的拼接鑲嵌表現出一件既有傳統工藝又有現代感的作品,更激發了手藝人探索天然材質的熱情。</p> <p class="ql-block">《觀海系列》李鵬濤,玻璃就像是凝固的水,把它進行褶皺造型和研磨拋光處理,看似冰冷厚重的玻璃,曲線的介入,光線的變化,形成批次牽掛的共生關系,使作品中的動與靜、薄與厚、明凈與幽深的視覺感受得以展現。借用當代玻璃藝術語言,探尋海的韻律,用新技藝來表達對海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萃聚》王曉昕,黃銅、金,作品以人的個體形象攜手而成,既象征著人類彼此之間不斷密切的深度聯系,又象征著人類對于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形成了萃聚人力、匯聚人心的聚流之澤。</p> <p class="ql-block">《無限抽象調色板》鄭光福(韓國)</p><p class="ql-block">大漆、木,作品十分重視組合、變化、開發這種造型能力,組合和變化意味著材料的組合、技法和材料的表現、技法的運用等。漆畫作品使用多種技法和材料、如果組合和變化不能有效結合、在技法與材料上就會產生異質感,這會破壞畫面整體統一感和均衡。</p> <p class="ql-block">《節氣》吳帆,棉線,《節氣》系列是一組表現中國農耕文化的纖維藝術作品,運用種子、花、葉以及枝等形態表達大自然中植物在季節變換中的主要特征,借以傳達出生命更迭的不同階段的意義。作品運用傳統的手工藝技法,旨在喚醒人們對于生命的關注與尊重。</p> <p class="ql-block">《無題》文森.漆(法國) ,大漆、黃麻米袋、粉筆 、箔、木架,在作品《無題》中,上下兩部分采用了黑漆描金工藝,以金箔和銀箔描繪了符號式的抽象圖案。中間用粉筆涂畫的黑色大漆部分如同兒時的"黑板"同時,整件作品以黃麻米袋代替常用的芒麻作為漆粉。從米袋到黑板,藝術家用創造捕捉時光的印記,生活的關感,在傳承漆文化的同時激發新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逢春》王忠振,陶瓷,逢春是一種寄許,也是一種希望的表現,有了愿景生命就有了力量,小草也可以舉起石塊,小樹也可以在石壁中生根。遇到困難和挫折后要有這種逢春意識給與自己希望。此處的小樹就扎根與火山石中,雖然褪去了枝葉,但只要冰雪融化后,仍可以重新獲新生、枝繁葉茂起來。</p> <p class="ql-block">《冰河世紀》韓瑜,大漆、箔、蛋殼,環境保護和生態治理是我們不竭的命題。地球歷史上有過多次大大小小的冰河期,最早的鯨出現在距今約5000萬年前,見證了無數次冰河期的變遷但如今人類許多破壞環境的行為使得下一次冰河期將提前到來,屆時見證了亙古的鯨也許也難以逃脫被困于冰封的命運。</p> <p class="ql-block">《映射與交互》鄒鋒,玻璃,作品利用玻璃材質特殊的媒介語言,以抽象的形態探討了內外空間的轉換和對立。</p> <p class="ql-block">《紅》王沁,玻璃,作品《紅》運用紅色光學玻璃作為藝術表現媒介,通過其純凈的幾何形態和紅色光學玻璃的獨特質感,來實現感官和精神傳遞的精確性,展現了一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永恒之美。</p> <p class="ql-block">《面對面》阮明光(越商),大漆、木,我希望我的藝術作品能夠得到東西方觀眾的理解。我喜歡在抽象和法現代術語中可視化的現實之間移動。我的藝術作品跨越了廣泛的材料,在過去的幾年里,我一直在努力找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解決方案,我希望能通過我的藝術作品給自己找到一個新的視角。</p> <p class="ql-block">《合向系列一》胡宇,陶瓷,運用手工拉坯成型將多個器皿造型進行融合,結合銀漆線條的靈動穿插,通過瓷與大漆的材料對比來體現當代性語言,表達中國陶瓷傳統文化中的生命力與凝聚力。</p> <p class="ql-block">《草莓奶昔》喬什.萊夫(美國),玻璃,采用傳統的玻璃吹制工藝制作的手提包,花紋如同草莓奶昔。作品模糊了藝術、設計和時尚之間的界限。他的作品旨在點燃一種賦權感,并鼓勵佩戴者找到自身獨特、大膽和強大的聲音。</p> <p class="ql-block">《中華器象系列》熊開波,陶瓷,作品堅持與泥同行,泥中有我,傳承中超越,造物有境界的理念。出于對傳統器物的敬意,吸收了上古時期的傳統陶器的氣韻和精髓,想在作品中表達出中國古代器物的那種"素樸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樸素和大拙之美。這一系列作品創作時力求把握住傳統器物的氣韻和美感,用敲片成型方法造型,突破傳統紫砂工藝精工細巧、體量小、輕薄的約束,使整個作品給人感覺到質樸、厚重、墩實、正氣、穩重的氣息,并富有一種飽滿的生命張力。</p> <p class="ql-block">《盛世祥云》劉紅生,陶瓷,云紋裝飾造型飽滿飄逸線條流暢,結構穩定,以極大的時空跨度和極盡豐富的形象樣態,顯示了中華文明把自然現象提升為文化和藝術現象的創造力。整個作品天云一色,淵源共生、和諧共融。盛世祥云,展現出了當前中華富麗堂皇的盛世強國景象。</p> <p class="ql-block">《愛》金炳律(韓國),陶瓷,本人對章魚具有的學習能力與形態表達產生濃厚的興趣,并通過作品來表達作者內心世界中對愛和自由以及為追求變革而努力的過程。</p> <p class="ql-block">《三角》黃燕,絲線、木板,人類在生存路徑上的探索,發現了人與星球和大地三者間的位置關系,造就了最為原始的"三角"。</p> <p class="ql-block">《景德鎮雨》姜敏珠(韓國)玻璃,玻璃熱熔工藝制作,其半透明的肌理如同雨后的景德鎮。</p> <p class="ql-block">《愛的顏色》何德賢(越南),大漆、木,愛是一種偉大的精神感受。它可以來自家人、朋友、你周圍的人,也可以僅僅來自你自己。這些美好的感覺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持續下去。還有一種更特殊的愛,既帶來歡樂也帶來悲傷,那就是情侶之愛。</p> <p class="ql-block">《融合22- B -01》金知瑞(韓國),大漆、麻布,在"融合"系列作品中,作者基于傳統脫胎漆工藝,加以當代造型和鮮亮明艷的色彩效果,她將韓國的本質特征融入作品,重塑韓國傳統元素的形態美,闡釋為既富有節奏、韻律,又能體現原初結構的漆藝作品。這種巧妙有趣的融合過程展現出定型化和非定型化、靜態與節奏的結構,可根據不同角度和位置,解讀為完全不同面貌的漆藝作品。</p> <p class="ql-block">《痕跡》恩品迪(烏拉圭)陶瓷,作品表現柴燒藝術本質的美。</p> <p class="ql-block">《圣經/奢華系列》鄭光福(韓國),大漆、箔、蛋殼、金銀粉,雖然它是一件通常掛在墻上供欣賞的藝術品,但它卻成為了一個可以在特殊聚會上攜帶的手提包。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款包。它具有滿足現代人崇尚個性的需求的特點。</p> <p class="ql-block">《天香》朱軼姝(日本),真絲、蕾絲,以粉色牡丹為題材創作的此作品。運用絲網印技法,將紋樣印在具有不同底紋的織物上,并通過裁剪折接進行重組,努力創造更自由的空間,以表現牡丹的艷麗和強健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空間天文臺》赫克托. M .弗洛雷斯(墨西哥),玻璃,多種玻璃冷加工工藝結合制作,空間天文臺系列基于了解宇宙的作者個人愿望,希望深入宇宙并發現隱藏在其中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搖曳#2303》佐佐木雅浩(日本),玻璃,吹制玻璃作品與噴砂工藝的結合,創作特殊的肌理效果。作品的形狀揭示了作者在掌握玻璃工藝技能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并將其綜合為個人智慧和對材質工藝探索及領悟的結果。看上去脆弱、神奇的物體展示出一種巨大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光的場景》巖田広己(日本),銅鍍金,作品使用了稀有性高的金和銀材質,運用鍛造、焊接的技法等使之成形,使用薄金板進行焊接和在必要的位置鍍金的工藝,將心中的意象以點狀和條帶狀的形態表現。</p> <p class="ql-block">《插著蘭花的氣球形花瓶》安吉拉.科克(英國)銀鍍黑,作品采用了非常簡單的設計。作者關注的是物體的視覺元素與其周圍及內部空間的平衡。這一系到作品的靈感源于目本園林的建筑和形式,具有純凈的幾何美學風格。</p> <p class="ql-block">《蒔繪鳳來蕉紋短冊盒》小驚範彥(日本),漆、木、鮑貝、金,這是一個放著寫日本詩的紙條的豎長箱子。以觀葉植物﹣蓬萊蕉為主題,來構成畫面。葉尖上鑲嵌著鮑魚貝,葉子用"石目地"的裝飾技法,以碳粉的肌理來表現葉子的質感。</p> <p class="ql-block">《山水之間》申文廣,陶瓷、金屬、琺瑯,作品以中國傳統園林造景中的山石為創作靈感,以宋瓷中的開片肌理為紋樣,試圖再現出中國傳統文人的雅趣和審美。以"技以載道"的造物標準來彰顯中國傳統文人對人文風骨的堅守和致敬。以皇家造物文化對工巧的極致追求來實現工藝美在當代的全新嘗試。本作品旨在通過這種碰撞和突破,為中國傳統工藝在當代的振興找尋出更多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兄弟情》瑪麗拉.迪邁奧(阿根廷),玻璃,作品采用玻璃冷加工工藝制作,這件作品是一臺拋光、閃亮、透明的斷頭臺。讓她不被人注意,不那么暴力,更美麗的條件?此外,它上面雕刻著恒星,這也分散了我們對物體本身的注意力。只有作品側面的骨頭才能使我們免受這個物體的諷刺,并提醒我們,無論它多么美麗,它仍然是死亡的元素。</p><p class="ql-block">觸摸</p> <p class="ql-block">《龍山》?,斉HR﹣賈奈蒂(意大利),陶瓷,雕塑的靈感未源于大自然的世界,一切都被封閉在一個形式中,蘊含在內部,每個人在觸摸它的時候產生自我感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喬治.保羅》瑪麗亞·沃洛(德國),陶瓷,該項目將模擬和數字方法相結合,以非傳統和有趣的方式進行設計。兩個工作室并行工作,開發每個對象,最終結果顯示了設計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似性。</p> <p class="ql-block">《櫻桃紅3頭》中田一志(日本),玻璃,吹制玻璃熱塑作品,幾分怪誕,玲瓏剔透的玻璃質感,生動活潑的糖果色調,它就像我們看到兒童課本上的涂鴉,會情不自禁笑出聲來。</p> <p class="ql-block">《韻舞飛天》李靜,玻璃,作品創作靈感受敦煌飛天形象啟發,將飛天人物輕盈舞動的神韻,采用玻璃吹制、玻璃熱塑工藝進行當代性的再創作。舞動的飄帶和人物動作相互配合,互為依托,相得益彰,構成了生動的韻律和節奏。</p> <p class="ql-block">《修復2》馬克.紐博特(美國)羊毛、絲線,紡織品和皮膚是緊密相連的。雖然布料能保護皮膚,但它可能被割傷或撕裂??p針是幫助傷口愈合的手段。但是縫線會刺穿布料和皮膚傷口、以幫助愈合和減少疤痕。衣服和皮膚上的疤痕可能反映了最初傷口的攻擊性或修復傷口的人的敏感。</p> <p class="ql-block">《穹之月》張溪,漆、墨西哥貝、金銀粉,漆畫作品《穹之月》以蒼穹和宇宙為背景,采用傳統漆藝技法通過多種金屬材料、多層次的漆層疊加與打磨、堆填和雕刻等技法,展現出宇宙的深邃與浩渺。</p> <p class="ql-block">《模塊_城市》金鐘玉(韓國),皮革、不銹鋼,通過互動裝置,將無限重復的圖案模塊化并擴展到空間中,直觀地展示了虛擬生活和現實生活的故事。藝術家在空間中體驗到的圖像被再現為六邊形模塊中的圖案。這些圖案既是原作的再現,又具有新的原創意義。新媒體技術的藝術再現引發了對真實與復制的質疑。在這個過程中,衍生的現實無法區分再現的圖像,主要是為了探討讓,鮑德里亞的模擔理論,即模擬的圖像意味著現實。</p> <p class="ql-block">《在花園里﹣ na · tsu -2011》加藤良次(日本),印花棉布,《在花園里》是基于在多風地區成長的經歷?;▓@里花草樹木投下的影子與沙沙作響的風聯系在一起,移動的云擋住了強烈的陽光,增添了復雜的陰影和光線的運動,我看得不厭其煩。</p> <p class="ql-block">《構錯》橋本圭也(日本),人造纖維、綿,報和信件是這個表達的靈感來源。繪畫和編織的區別之一是,從粗糙的草圖開始編織可以改變技術的線條,編織的手法和繪畫的手法不一樣,因為編織手法的線條和原來的草圖不同,有時線條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樣出來。</p> <p class="ql-block">《矩形、正方形、圓柱體、圓錐體》 麗貝卡.德奎因(英國),銀,作品結合了銀與其他金屬,創造出一種視覺沖突,凸顯了銀的珍貴性。作者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制作出模糊傳統和歷史界限、介于藝術品與工藝品之間的獨特器物。</p> <p class="ql-block">《漢風列傳﹣疾風》黃山,陶瓷,《漢風.列傳》系列聚焦中國古代"女"的精神運用泥片成型的手法卷塑出了中國古代"士"的形象,"士"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關懷天下,有文化擔當的知識階層。我想以這種方式構建出凝聚中國民族精神內核的"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時間的溫度 》鄭英淑(韓國)棉布、天然顏料,通過自然中的重疊時間痕跡,表達長久以來存在的生命溫度。</p> <p class="ql-block">《中國造荷蘭茶杯》趙心史(日本),玻璃、陶瓷,作品用陶瓷的紅茶杯現成品和吹制玻璃的結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3》孫秋爽,銀、紫銅、赤銅、四分一銀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在茶人品茗之余,整個茶事的過程亦是對于茶人身心的修煉。作者針對中國傳統茶器的應用方式進行了思考和創新,《注。3》為茶事中的茶餅盒,整體為木紋金工藝,在茶餅盒下面增加車輪等增加其不穩定性,使得茶人在茶事中增加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文明因交融而多彩,因互鑒而豐富,英華齊茂,百藝紛呈。這次工藝美術作品在國家大劇院盛大呈現,展現了新一代青年藝術家們對未來趨勢的深刻洞察,更體現了傳統工藝繼往開來的嶄新風貌。行遠自邇,繼古開今。</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城区|
梓潼县|
周至县|
石狮市|
赫章县|
科技|
阳新县|
青龙|
南丹县|
独山县|
江山市|
玉环县|
惠水县|
金溪县|
宁强县|
交口县|
浙江省|
四子王旗|
象州县|
来宾市|
六盘水市|
霍林郭勒市|
石城县|
都江堰市|
柏乡县|
太谷县|
洪泽县|
新乡县|
曲靖市|
津市市|
邓州市|
汤原县|
凤台县|
汝州市|
淄博市|
普兰店市|
丰县|
凤城市|
历史|
岚皋县|
九龙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