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國慶假日期間,我們老兩口實現了自己小小的愿望

一介凡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國慶七天的小長假,人們都盼望著去這里去旅游,那里去玩兒。我倆都過80的人了,身體也不那么好。上哪兒去呢?老伴兒給大兒子提了一個要求,拉上我們去迎澤大街跑一趟,再帶上個輪椅沿街坐上一段兒就滿足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我倆都是老太原了,最近關于迎澤大街的新聞比較多。國慶之前迎澤大街改造后通車了,今年的太原國際馬拉松賽是沿著迎澤大街出發的。而網絡上關于迎澤大街這條三晉第一街白天的漂亮和豪華,“土豪金”的顏色,夜晚的燈光璀璨和滾滾車流,都吸引了我們的眼球,真想去親眼看一看,體驗一把,兒子爽快的答應了。</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迎澤大街夜景(下圖,來自網絡)——</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10月5日是個好日子,天氣也挺暖和的,我們如愿了。兒子、兒媳婦、兩個雙胞胎孫子,再加上我們的女兒陪同,我們先從濱河東路迎澤橋頭一路往東到了五一廣場,繞過重新建起的首義門,再到山西飯店停車,順便進了文瀛公園,再從文瀛公園兒東門到了皇華館五一路口,再返到純陽宮,進山西飯店乘車,又沿迎澤大街北側向西,過了迎澤大橋返回。</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小時候我家先后在皇華館、海子邊住,老伴兒家在文廟巷住,都離迎澤大街不遠。一家三代人坐在車上,一路的建筑、一路的故事,一路的回憶,講起來沒個完,特別是我。</i></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那就先從首義門說起吧。首義門也叫新南門。解放太原的時候,遭到炮火破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拆除。 進了首義門自然是首義街,到皇華館口往北就是紅市街,過了上馬街口再往北就是新開路。五十年代末把三條街統一叫成了五一路,當然后來又北延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下圖來自網絡,為2020年復建后的首義門——</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解放太原的時候,我家住在皇華館14號臨街的小二樓下面,位置就在五一路口,那時我四周歲,已經記事了。在這里我們熬過半年多的“圍困”,聽到了解放太原的隆隆炮聲,聽到了五一路口解放軍“繳槍不殺”的喊聲,我還感受到了解放軍戰士抱起我來的時候的溫暖與親切,看到了仗剛剛打完時馬路上遍地的子彈頭,還親眼見到了人民軍隊入城式的威武。</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解放后不久,我們院靠近十字路口的拐彎兒處, 也就是西南角,開始蓋一座小二樓。我喜歡站在上邊兒看人家打夯,工人們齊聲喊號子“唉呼嗨呼嗨呀,啊嗬嗨呼嗨呀!”領號的隨機應變,見什么喊什么,我當時正開穿著開襠褲,結果把我也給喊進去了,臊得我趕緊跑回家去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馬路的對面是一家鐵匠鋪,他家的大兒子栓牢比我大好幾歲,會畫畫,會做玩具,我特別佩服他。上高一時他成了我的同班同學,他是全校有名的學霸,他的妻子也是我們的同班同學。皇華館時的發小明朗十幾年前在報上看到我的一篇文章,隨后通過報社與我取得了聯系。通過微信,我們暢敘友誼,共同回憶過往歲月,他小我兩歲,我們還見過兩次面。</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馬路南邊也有一顆古槐,連同我們的老住所都已經拆掉了,變成了住宅小區。而西邊的皇華館9號院是清朝時科舉考試的貢院,作為市級文保保留下來了。(下圖)</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鐵匠鋪往西有兩棵大槐樹,中間的大紅門總是關著的,兩邊兒有兩個石獅兩個石鼓,人們叫它陽曲縣,我們常騎在石鼓上玩兒。這里應該是老陽曲縣的縣衙吧。</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下圖是日偽時期的陽曲縣衙的照片,位于皇華館路北,來自網絡——</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在鐵匠鋪門前和保留的九號院前留影。(下圖)</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在文瀛公園里,老伴兒和一幫老頭兒、老太太聊起來了,他們中有好幾位比我們還大,這幫老太原自然能夠聊到一起。</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隔著靜靜的文瀛湖看向西面,公園圍墻外就應該是海子邊西街了, 1952年我家搬到了12號院,一直住了18年,在這里我上完了小學、中學,是大院里的第一個大學生,也是大院里第一個結婚的下一代。不過這里八九十年代搞商業開發,老房子都被拆掉了。往北看去還能看到海子邊1號,那就是我上的小學,那時叫十六完小,以后改名為橋頭街小學、海子邊小學,現在是迎澤區少年宮的所在地。</i></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下圖,從文瀛湖向西望去,圍墻外是海子邊西街,曾經有我們住過的12號大院,現在被商業大廈所取代。右圖為海子邊1號,是我曾經的小學,現在是迎澤區少年宮。</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 人民公園曾經代理過動物園。最開始北門那兒展出了娃娃魚,后來西面那一排房子里陸續有了虎皮鸚鵡、蟒蛇、狐貍、獾子、狼、金錢豹等,北邊六角亭下有了獅子和老虎,玉帶橋旁邊是飛禽館。我們還看喜歡看西邊兒的標本陳列館,里邊兒有大象、熊貓、恐龍的標本。有的老年人還回憶起了50年代獅子吃了飼養員的事情,我也是見證者。</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人民公園最初免費的,自從有了動物,就開始賣門票了,不過才二分錢。每增加一種新動物,人們都會蜂擁而至。</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人們還曾經買上門票去看鐵樹開花,晚上在燈光下欣賞曇花的一現。</i></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每到冬天,公園里便修好了冰場,架上照明燈,供人們滑冰。那時的冰上運動是大眾化的,每年冬季在迎澤公園、文瀛公園的湖面上,連我們上學的六中校園里都有自己潑的冰場。可不像現在,冰上運動都快成貴族運動了。</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文瀛公園里的萬字樓,曾經是太原市圖書館的所在地,我當年用借書證只需要一分錢的門票。(下圖,來自網絡)</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冬天公園里湖面上的滑冰場是看不到了。下圖是十幾年前我在山西大學小湖湖面上拍的,冰面上嬉戲的是我的三個孫子。</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剛進公園我們就看到了彭真同志紀念館暨省立一中太原黨支部展覽,一起聊天的老人們建議我們進去參觀,說值得一看,盡管是后來修的。我們全家都去了,而且里面照顧老年人,老伴兒還有幸坐上了輪椅。孩子們打趣地說,這也滿足了你今天的愿望,盡管不是在迎澤大街。</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下圖是我們參觀紀念館拍的,老伴兒還高興地坐上了輪椅。</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從皇華館走純陽宮路過了省話劇院,我跟孩子們講,我和省話有緣。</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五六十年代我曾經看過好幾部省話演的話劇,有《一仆二主》、《萬水千山》、《紙老虎現形記》、《霓虹燈下的哨兵》等。中學一位同班同學被吸收為省話的演員,我們經常去他那里玩,后來他成為國家一級演員、導演。</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20多年前,我們學校還邀請省話來為學生演出過兩場,內容主要是小品和歌舞。演出前我向學生介紹說,我從小就是省話的粉絲,省話有很多了不起的藝術家。</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不久,省話排演出的大型話劇《立秋》成功上演,我和老伴兒有幸獲得贈票觀看演出。《立秋》的成功上演轟動了全國,曾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多場。</i></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近兩年,市里搞的文藝下基層惠民演出,我在附近的公園里數次看過他們的演出。下面的照片是我 9月21日在學府公園拍到的?省話惠民演出的實景。</i></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沿著迎澤大街一路向西,我們看到了“九層大樓”(迎澤賓館東樓),1960年我吃過兩頓飽飯的地方;財貿大樓,我姐姐工作過的地方;迎澤公園,我們小時候稱之為“小樹林”的地方;迎澤公園西北角的假山就是打通迎澤東大街太原火車站時用建筑垃圾堆起來;看見迎澤大橋東側的橋墩,我又想起1960年我跟隨一位街坊大叔在下面開荒種土豆的往事,因為那時的汾河幾乎斷流,人們可以隨意在岸邊開荒……</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再向西,大老遠就看到了迎澤大橋的橋塔,美麗的橋身、寬闊的橋面,又使我想起了當年的“洋灰橋”。 “洋灰橋”多少年里是汾河太原段連接東西兩岸的唯一橋梁,它是侵華日軍出于戰爭的需要于1943年修建的。</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1954年迎澤大橋修成了,我那時正在上小學五年級。那時中小學生春天都要集體出去“旅行”,排隊唱著“旅行去啊旅行去,祖國的春天多么美麗,祖國的建設多么偉大。我們到工廠去訪問工人,我們到農莊和農民談話,我們到機器旁去勞動,我們到牧場上來玩耍……”</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看到學生旅行的隊伍,校門口那些賣老豆腐、賣小吃的就挑著擔兒跟上了,步行十里地,一直到迎澤大橋。聽了帶隊老師的介紹,學生們好奇地看看橋面橋身,再看看旁邊的舊橋,舊橋當時只能走馬車了。一人買上一碗吃的,就排隊快回來了。小時候的“旅行”給我們留下深深的記憶。</i></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那么解放以前修的那座“洋灰橋”呢?太煞風景了,早就拆除了。現在汾河太原城區段長43公里,河面寬度50~300米,24座橫跨橋梁,氣勢宏偉,而且各具特色,把兩岸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i></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 下圖來自于網絡,汾河太原段橫跨兩岸的部分橋——</i></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嗨,說著說著又扯遠了!總之這個國慶節沒白過,實現了我們逛迎澤大街的的愿望,還引起了我們這么多的回憶。</i></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i>? 文中的圖片凡來自網絡的均已說明,其余均是我和家人拍攝的。</i></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太谷县| 瑞昌市| 景洪市| 乌拉特前旗| 巧家县| 普定县| 佛坪县| 平和县| 伊宁县| 扶绥县| 如东县| 社旗县| 山阳县| 临安市| 成武县| 怀化市| 仁布县| 五台县| 宜州市| 合作市| 望奎县| 垦利县| 肇庆市| 梁河县| 视频| 依兰县| 建宁县| 博野县| 洞头县| 通榆县| 竹山县| 茌平县| 乐业县| 宁化县| 北京市| 沽源县| 黄平县| 贞丰县| 金川县| 柳江县| 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