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說到泰山,我就想起唐代詩人杜甫的著名詩句:</p><p class="ql-block"> 《望岳》</p><p class="ql-block">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p><p class="ql-block">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p><p class="ql-block">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p><p class="ql-block">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p><p class="ql-block">《望岳》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五言古詩。這首詩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景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p><p class="ql-block">(詩詞大意見文后注釋)</p> “五岳獨尊”是愛新覺羅玉構于1907年所書寫,時年五十五歲。玉構,為鄭親王分支四公府后裔,初為京官,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三月補授泰安知府。“五岳獨尊”石位于泰山極頂玉皇閣下路旁,海拔1545米高處。<br> <p class="ql-block">它是泰山的名片,曾被用為郵票和五元人民幣紙幣背面圖案。</p>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為五岳之一,有“五岳之首”“五岳獨尊”“天下第一山”之稱。位于山東省中部,隸屬于泰安市,綿亙于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5000公頃 ,主峰玉皇頂海拔約1545米 。 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傳承歷史,集國家興盛、民族存亡的象征于一身,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東方文化的縮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承載著豐厚的地理歷史文化內涵,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br> 天街遠眺 資料顯示:自秦始皇起至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體上既有寺廟、宮、觀等古建筑群29處,古遺址128處,有大小碑碣、摩崖石刻2000余處。其景巍峨雄奇、幽奧俊秀,有石塢松濤、云海玉盤等美麗壯闊的自然景觀。其歷史文化、自然風光、地質奇觀和諧融為一體,具有特殊的歷史、文化、美學和科學價值。 1982年,泰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7年,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列為中國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002年,泰山被評為“中華十大文化名山”之首 。2005年,泰山成為國家地質公園。2006年,泰山因其獨特的地質價值成為世界地質公園 。2007年3月,泰山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12月,泰山被命名為中國首座“中國書法名山” 。 登泰山一直是我心中的愿望,因身體原因唯恐登山不適,特地買了一對護膝和一根拐杖。2024年9月23號晚,經長途跋涉終于來到泰山腳下的山東泰安。24號下午1時許,天氣晴朗,我們來到泰山景區,先乘景交車到達桃花峪,然后,在桃花峪再乘索道纜車上山,大約20多分鐘到達離南天門附近的索道終點站。然后,拾級而上,到達天街。 “天街坊”位于天街西端入口處,始建于明代,為四柱三間三樓沖天式牌坊,其柱前后包鼓石為石雕麒麟,正脊中央為圓雕火焰;此坊高大雄偉,比例協調,工藝精湛。不失為泰山天街的標志性建筑。 天街 天街周邊的遠山 蓬元坊 泰山蓬元牌坊位于泰山天街,是登泰山古盤道的最后一座石牌坊,具有重要文化和歷史意義。該牌坊于2000年重新修復完工,其名稱“蓬元”由當代畫家范曾題寫。蓬元坊不僅標志著登泰山的旅程即將結束,而且因其位置,游客在此可以觀賞到壯麗的日出景象。此外,牌坊上的“蓬元”二字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蓬”象征著散亂、膨脹和旺盛,“元”則代表著根本、開始和最大,體現了天地萬物的本源。泰山天街被視為天地間最為高聳之處,象征著元氣的始成,展現了天地混沌的氣象和太一元神的意境。蓬元坊不僅是登泰山的標志性建筑,也是游客體驗泰山文化和自然美景的重要節點。 西神門遠眺,它立于泰山之巔,是玉皇頂、碧霞祠的入口,一座紅墻黑瓦的明清時期宮門,規模不大,高高在上,登臨此地極目遠眺,可以將齊魯大地盡收眼底,它的重要之處在于,從天街去向碧霞祠和玉皇頂,這里是必經之處!西神門下的石階路很陡,適宜徐走慢行。 天街離泰山最高峰玉皇頂還有800多米的距離,在這里可以遠望到玉皇頂和日光峰。天街街道寬闊,可以飽覽泰山周邊的壯麗風景。 天街周邊的壯麗風景。 位于天街的五岳真形圖石碑<br>據說,五岳真形圖是道教在五岳活動的產物,為道教中最重要的符箓。說是由太上道君所傳,有免災致福之效。<br> “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易·說卦》“履而泰,然后安”。“泰”字就有原來的高大、通暢之意引申為,“大而穩,穩而安”。隨即出現了“穩如泰山”、“國泰民安”、“泰山鴻毛”之說。<br>五岳為群山之尊,泰山為五岳之長。五岳是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一般指東岳泰山(位于山東)、西岳華山(位于陜西)、南岳衡山(位于湖南)、北岳恒山(位于山西)、中岳嵩山(位于河南)。泰山因其氣勢之磅礴,又有“天下名山第一”的美譽。<br> 泰山孔廟 位于泰山的孔廟,泰山上的孔廟位于泰山頂望吳峰海拔1472米處,這是全國名山中唯一的高山文廟。孔子廟創建于明嘉靖年間,后因戰亂毀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吳云、楊霖重建,1930年孔子廟毀于中原大戰,上世紀九十年代在原址復建起孔子廟。孔子廟坐北朝南,由山門、正殿、東西耳房、東西配殿組成,正殿供奉孔子坐像,兩邊分祀孟子、曾子、顏子、子思四位儒家代表人物。此外,泰山孔子廟還擁有壯麗的景色和濃厚的儒家文化氛圍,是朝圣和旅游的絕佳地點。 碧霞祠<br>碧霞祠位于泰山玉皇頂之南,始建于宋真宗年間,初名玉女祠,清代改稱碧霞祠,延續至今。其供奉的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1983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二十一處重點道觀之一。碧霞祠是岱頂規模最大的一組古建筑群,由正配殿、配殿、大山門、東西神門、鐘鼓樓、南山門等組成。作為高山建筑,尤以金屬鑄件覆頂而有別于一般建筑。其主要建筑大殿五間均以銅瓦為頂,正脊、鴟吻、垂脊、戧脊、走獸等也為銅質,東西配殿、大山門則以鐵質構件覆頂。碧霞祠大殿為五楹,九脊歇山式頂,瓦壟三百六十條。整個大殿雕梁畫棟,殿內正中神龕內的碧霞元君貼金銅坐像。大殿左右為東、西配殿。東配殿祀眼光娘娘,西配殿祀送子娘娘。東、西殿之間是香亭,祀碧霞元君。<br> <div>泰山一景 弘德樓<br></div><br>弘德樓矗立在泰山南麓,與五岳之首的泰山相互映襯,彰顯出雄偉的氣勢。樓內陳列著眾多泰山的歷史文化珍品,讓游客能夠深入了解泰山文化的內涵和歷史背景。此外,弘德樓周圍的自然環境也十分優美,四周環繞著青山綠水,讓游客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每當大年初一零時,來自天南地北的游人都會來到泰山之巔,在弘德樓撞響新年的鐘聲,迎春、祈福,迎新年第一縷陽光!<br>總的來說,泰山風景名勝區-弘德樓是一處集自然風光、人文景觀和歷史文化于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點,是游客游覽泰山風景名勝區的必游之地。在這里,游客不僅能夠欣賞到泰山獨特的自然美景,還能夠深入了解泰山文化的內涵和歷史背景,感受到泰山文化的博大精深。<br> 弘德樓近景 樓內有圣母如意鐘,除夕夜登泰山,敲響祈福平安鐘,祝福國泰民安。 遠方的弘德樓與大山融合在一起,好象是人間的仙山瓊閣 。 玉皇頂(左)和日光峰(右)遠眺。 “五岳獨尊”石位于泰山極頂玉皇閣下路旁,海拔1545米高處。 泰山青帝宮 青帝宮位于泰山玉皇頂西南,西靠神憩宮,東接上玉皇頂的盤道,是青帝廣生帝君的上廟。創建無考,明清重修,建國前毀。青帝即太昊伏羲,古代神話人物之一,道教尊奉為神。傳說青帝主萬物發生,位屬東方,故祀于泰山。 位于泰山之巔的玉皇廟 玉皇廟 玉皇頂 玉皇廟建于泰山的極頂,為泰山地勢最高的建造物,由山門、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東西禪房組成。主殿供奉玉皇大帝銅像,廟院中央有塊極頂石,極頂石上有通石碑,上刻著“泰山極頂”和“1545米”兩行字(實際高度1532.7米,國家測繪局二〇〇七年四月二十七日公布的數據)。 玉皇頂舊稱“太平頂”,也叫做“玉皇頂”,這里是泰山絕頂,是歷帝王登高封禪的地方,它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峰”之美譽。 位于玉皇頂上的鐵塔 登上玉皇頂,太陽開始西沉。 一覽眾山小 玉皇頂的景色 位于玉皇頂下的青帝宮屋頂 泰山之巔的云海群峰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玉皇頂上的夕陽與鐵塔 位于泰山之巔的日觀峰,頂上的那個白色圓球是日觀峰上的氣象觀測站,禁止游人進入。 日觀峰位于泰山玉皇頂東南,古稱介丘巖,因可觀日出而名。相傳在峰巔西可望秦,南可望越,故又稱秦觀峰、越觀峰。峰東側有觀日長廊,全長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閣矗立,鮮艷奪目。峰北有巨石長長橫出,斜刺青天,俗稱探海石。登石可朝觀日出,暮賞彩云。此石今已成為泰山的重要標志。 峰東側有觀日長廊,全長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閣矗立,鮮艷奪目。峰北有巨石長長橫出,斜刺青天,俗稱探海石。登石可朝觀日出,暮賞彩云。此石今已成為泰山的重要標志。觀日長廊全長30米,亭廊銜接,似仙閣矗立,鮮艷奪目。圖為泰山探海石。 泰山日出:永恒與希望的象征,本圖片來自網絡<br>在泰山眾多奇觀中,日出無疑是最令人期待的瞬間。站在泰山之巔,看到東方漸漸泛起魚肚白,陽光穿透云層,照亮整個世界,那一刻仿佛是時間的凝結與希望的復蘇。正如古人所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泰山的日出不僅是一種視覺享受,更是對生命與奮斗的激勵。<br> 站在日觀峰的平臺上眺望玉皇頂 站在日觀峰可以眺望遠方起伏的群峰 在峰頂俯瞰山下的景色 作者在峰頂上的留影 游完日觀峰、玉皇頂后,已是下午三點多,太陽已經開始西下了。由于我們是從桃花峪乘纜車上來,然后進入天街,直接去日觀峰和玉皇頂,沒有看到南天門和十八盤雄姿,在從玉皇頂下來后,我們看還有時間,在下山后,就前往南天門。 南天門 “南天門”古稱“天門關”,又名“三天門”,位于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由下仰視,猶如天上宮闕,是登泰山頂的門戶。創建于1264年。 南天門周邊的風景非常美 南天門又名三天門,處于石壁谷的上口,海拔1460米,形勢險要,位于整個登山盤道中軸線的上端,南天門創建于元代初年,岱廟主持道士張志純集資創建。它是城樓式建筑,石砌拱形門洞,上筑摩空閣三間,黃琉璃瓦重檐歇山頂。門洞兩側有楹聯:“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天門雄踞于泰山主峰,雙峰夾峙,猶如天門自開。 泰山的秋色 從南天門仰望玉皇頂 南天門山崖上的石亭 十八盤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為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該處兩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盤路鑲嵌其中,遠望似天門云梯,共有石階1633級。 泰山風景區以壯麗著稱,山峰陡峭高聳,十分壯觀,在山頂觀看日出、晚霞等也十分綺麗。山間經常有云海出現,而冬天則有霧凇奇觀,非常漂亮。除了自然風光外,山上還有眾多的古跡、石刻、宗教廟宇等人文景觀。其中石刻反映了泰山歷史悠久書法文化。 仰觀俯察。庚午秋,隴右馬福祥書。<br>【說明】:此題刻位于岱頂玉皇廟東南。摩崖高250厘米,寬90厘米,大字徑48×50厘米,系庚午年(公元1930年)秋,馬福祥題書。楷書體。泰山貫穿山東西部,泰安市境內,綿亙于泰安市、濟南市之間,古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 成語解釋:仰:抬起頭;俯:低下頭,彎下腰。指多方或仔細觀察。<br><br>成語出處:《周易 系辭上》:“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br> 泰山唐摩崖石刻是泰山摩崖石刻中最著名的部分之一,位于大觀峰。唐摩崖石刻是唐玄宗李隆基在開元十三年(725年)封禪泰山時親筆書寫的《紀泰山銘》,次年刻成于大觀峰下,俗稱“唐摩崖”。 <div>大觀峰摩崖石刻<br></div><br>如“置身霄漢”為摩崖石刻,1715年康熙乙未巡撫李樹德題寫,楷書,豎列1行,高500厘米,寬100厘米,大字徑l05×75厘米。<br>此題刻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境內泰山岱頂大觀峰《紀泰山銘》西側石壁上,約刻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 鄧穎超題詞,一九八四年六月,時年八旬 “海岱縱目”,喬石題,時間是1995年9月12日,時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題刻位于泰山之頂,天街北側,避風巖上,1996年泰山管委摩刻。此處崖高壁陡,面南向陽;喬石書法,筆力遒勁,字態端莊。石因字更顯,字以石愈彰,觀之有氣雄萬夫之感。1995年9月11—13日,喬石同志來泰安、泰安視察工作,是為處理時任泰安市委書記胡建學受賄一案。 <p class="ql-block">泰山歷史是偉大中華民族歷史的一部分。相傳,盤古開天地時,當他倒在中華大地上,頭是泰山,腹是嵩山,左臂及右臂變成了衡山和恒山,因而泰山成為老大,五岳之首。由于泰山昂然挺立在華北平原上,高大巍峨,自古就是人們眼中的神山和圣山。秦始皇、漢武帝等歷代帝王都曾登臨泰山,在山下祭神,山頂祭天。孔子、李白、杜甫、司馬遷等偉人都曾在泰山留下自己的足跡和詩篇。</p><p class="ql-block">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即:孟子說:“孔子登上東山后覺得魯國是很小的,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p><p class="ql-block">登泰山使我們視野更加開闊,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和悠久歷史有了更深的認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釋:</p><p class="ql-block">《望岳》<br>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br>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br>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br>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詩詞大意:</p><p class="ql-block">東岳泰山,美景如何?走出齊魯,山色仍然歷歷在目。<br>神奇自然,匯聚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出清晨黃昏。<br>層層白云,蕩滌胸中溝壑;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br>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瞰群山豪情滿懷。<br></p><p class="ql-block">(注:相關資料來自網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7日 于湖北 荊州 沙市<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开化县|
尉氏县|
赣州市|
大同县|
友谊县|
安福县|
弋阳县|
南康市|
麻江县|
阿克|
大同市|
雅江县|
绥江县|
荔波县|
北碚区|
新乡县|
通山县|
新余市|
徐州市|
临泽县|
仪陇县|
修武县|
巴彦县|
黎城县|
香格里拉县|
宜兴市|
黎平县|
普陀区|
清原|
且末县|
清流县|
专栏|
铜梁县|
保定市|
余庆县|
会昌县|
纳雍县|
南城县|
屯昌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