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6日7點多鐘,我們就隨旅游團趕到了都江堰,由于太早了,等了一下公園才開門。</p><p class="ql-block">? 我們從秦堰樓進去的,一進到里面就可以看到都江堰全貌。</p><p class="ql-block">? 秦堰樓,因都江堰建于秦國而得名。這里是眺望都江堰全景的最佳位置。秦堰樓依山而立,雄峙江岸,結構精巧,峻撥壯觀。未建之前,這里是“觀景臺”,又稱“幸福臺”,因毛澤東主席于1958年3月21日曾站在這個位置,仔細觀看都江堰。在伏龍觀和二王廟里陳列了這幅珍貴的照片。登上秦堰樓極目眺望,都江堰三大水利工程、安瀾橋、二王廟、古驛道、玉壘雄關、岷嶺雪山、青城群峰盡收眼底,甚為壯觀。</p> <p class="ql-block"> 導游在講解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 安瀾橋是名揚中外的古索橋,位于都江堰魚嘴分水堤之上,橫跨內外兩江,長500米。索橋在四川西部地區起源較早。安瀾索橋修建具體年代已不從所考,但據《華陽國志.蜀志》記載李冰“能笮”。 《水經注.江水》載“涪江有笮橋”,證明至少安瀾橋的修建,不會晚于修筑都江堰的年代。“笮”意為竹索,這是川西古代索橋的主要建筑材料,故安瀾索橋又被稱為竹橋、繩橋、竹藤橋等。</p> <p class="ql-block"> 安瀾橋與魚嘴</p> <p class="ql-block">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樞紐(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灌區各級引水渠道,各類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庫和塘堰等所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工程系統,渠首占地面積200余畝。它擔負著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區7市(地)40縣(市、區)1130萬余畝農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點企業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發電、漂水、水產、養殖、林果、旅游、環保等多項目標綜合服務,是四川省國民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礎設施。</p> <p class="ql-block"> 秦昭王后期(約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總結了前人治水的經驗,組織岷江兩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唐代,修建了飛沙堰。建國后,又修建了工業供水渠、外江閘、飛沙堰工業引水臨時擋水閘。為有效管理維護都江堰的運行,設立了堰官、歲修制度。都江堰是當今世界年代久遠、唯一留存、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當地西北高、東南低的地理條件,根據江河出山口處特殊的地形、水脈、水勢,乘勢利導,無壩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為體系,保證了防洪、灌溉、水運和社會用水綜合效益的充分發揮。它最偉大之處是建堰2250多年來經久不衰,而且發揮著愈來愈大的效益。</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 “魚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頭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成內外二江。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東邊沿山腳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 魚嘴的設置極為巧妙,它利用地形、地勢,巧妙地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務,而且在洪、枯水季節不同水位條件下,起著自動調節水量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魚嘴所分的水量有一定的比例。春天,岷江水流量小;灌區正值春耕,需要灌溉,這時岷江主流直入內江,水量約占六成,外江約占四成,以保證灌溉用水;洪水季節,二者比例又自動顛倒過來,內江四成,外江六成,使灌區不受水潦災害。 </p><p class="ql-block">? 在二王廟壁上刻的治水《三字經》中說的“分四六,平潦旱”,就是指魚嘴這一天然調節分流比例的功能。 我們的祖先十分聰明,在流量小、用水緊張時,為了不讓外江40%的流量白白浪費,采用榪搓截流的辦法,把外江水截入內江,整就使內江灌區春耕用水更加可靠。1974年,在魚嘴西岸的外江河口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電動制閘,代替過去臨時榪搓工程,截流排洪,更加靈活可靠。</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奈曼旗|
繁峙县|
黎川县|
万源市|
襄汾县|
邻水|
琼中|
进贤县|
锡林郭勒盟|
棋牌|
祁门县|
大宁县|
怀远县|
蓬安县|
海原县|
鹿泉市|
杨浦区|
安庆市|
吴桥县|
尚义县|
高平市|
莫力|
页游|
马关县|
通江县|
兴安县|
邯郸市|
民勤县|
巧家县|
邛崃市|
增城市|
潍坊市|
南汇区|
民乐县|
吉水县|
溧水县|
玉龙|
镇雄县|
抚州市|
英吉沙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