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人讀書,左圖右史,以便及時弄清事件發(fā)生的時空坐標?,F在一機在手,等于隨身攜帶著圖書館,大大提高了這種更高層次的學習質量。我總覺得,旅游如果不想不問,只是飛車拍照,收獲是很膚淺的?;貋碓賹懹斡洠粌H抗遺忘,更是對自己游學的鞭策。所以我堅持:觀光加百度,走進幽深處。</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最新子午大道——包茂高速</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查最新交通圖,有一條縱貫南北的大動脈:北起內蒙包頭,南至廣東茂名,全長 3008.245 公里,正好從中國的正中間通過,就像中醫(yī)“經絡學”里說的“任脈”(從下巴直達兩胯間)從人體正中通過一樣。這條大動脈就是路中新秀——G65 包茂高速,中國真正的子午大道。</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古人稱北曰子,稱南曰午,連接南北的線為子午線,也叫經線。秦漢時著名的子午道很短,僅指從西安到漢中一段,有一條峽谷在這條道上,也就被叫作子午谷。我們從三門峽回川,沒必要直走到西安才來個 90°轉折,而是在渭南市的華州區(qū)就分左手,向西南斜插到藍田縣,在秦嶺北麓就可上包茂高速。然后穿秦嶺隧道,經柞(zhà)水、鎮(zhèn)安、安康、萬源,到達州后離開包茂高速,走南達高速(南充—達州)回家。這樣走很便捷,但卻不能在大名鼎鼎的子午谷中留下腳印,也算是個小小的遺憾。</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自古從長安入蜀就有五條大道,都要翻秦嶺,但人們主要走的四條大路都在長安以西,因為這些道路相對來說比較平坦。而子午道在最東邊,正對著西安。因 為 這條道 最險,所以最少人走,是一條出奇兵 才 考慮的險道。因為一旦在這種地方中了埋伏,那就萬劫不復?;蛘邠匾环揭砸荽齽冢M 攻 一 方 就 只能無功而返。所以一生謹慎的諸葛亮寧肯“六出祁山”,繞個天大的圈(見上圖),也不聽魏延“出子午谷直搗長安”的建議。后來唐明皇寵楊貴妃,專門整修了這條最快捷的道路,為的是可用最短的時間將荔枝從瀘州送到長安——避免變味。所以這條道延伸到巴國的這段稱“荔枝道”。包茂高速只重疊了子午道最北端一小段,還沒進秦嶺就與它分道揚鑣而直奔正南,老路則西拐奔漢中去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據查,我們要鉆 80 多個隧道,其中最長的一個是終南山隧道,長 18.02 公里,差點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大相嶺隧道的兩倍,據說僅這一個隧道就花費了 40 億。終南山是秦嶺主峰,又名太乙山、太白山、中南山、周南山,簡稱南山,高達3771.2 米。成語“壽比南山”本就指的是它,還有個成語叫“終南捷徑”,用于諷刺那種假裝清高、故意在離皇帝不遠的地方隱居,以便吸引皇帝的眷顧。</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了柞水縣,發(fā)現乾佑河已經向南流,屬于漢江的支流了,可見已經過了秦嶺中線。我們沿乾佑河一直往南,傍晚投宿秦嶺腹地的鎮(zhèn)安縣。</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秦楚咽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車近鎮(zhèn)安北門,立刻體會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霸氣。兩岸是陡峭高聳的大山,中間是乾佑河,一座城樓卡斷道路。在古代怎么攻打?守衛(wèi)的士兵只要站兩邊山上邊嗑瓜子邊扔幾個石頭就夠了,難怪鎮(zhèn)安素有“秦楚咽喉”之稱。</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進了城,感覺更嚇人,四面大山圈成一個水桶,繁華的街市就在桶底鬧嚷嚷。以前覺得寶興險,但寶興畢竟是條長溝,兩頭還可以看得遠,而這地方是桶,就只能坐桶觀天(不過又比丹巴那棺材溝好一點)。有個公園大門,被高樓遮擋看不清里面恰好我們住的酒店房間在十幾樓,一開窗,公園里那座筆立陡的山、山尖尖上的廟就撲面壓過來。紹銘問我想不想去拜訪那廟子,我只有苦笑,不敢提當年勇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乾佑河在這里接收了另一條河,我發(fā)現河堤都很矮,沿河街道離河床僅幾米,敢于如此冒險臨水而居,可見四邊大山植被好,少泥石流,少泛濫。</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原以為這里就是個軍事要塞、彈丸之地,百度一查,嚯!面積 348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25 萬,是我家大滎經兩倍。以貌取縣,失敬失敬!鎮(zhèn)安屬陜西省商洛市,“商洛”這個名字最初在姚雪垠的小說《李自成》里讀到,是闖王的紅色根據地。現在是“中國板栗之鄉(xiāng)”,各種山貨特產集散地。別看這么仄逼的地方,除了包茂高速,還有西康鐵路(西安—安康)、G345 國道、102 省道從此經過,所以高檔店鋪、天南地北的時鮮瓜果一點不輸平原地區(qū)城鎮(zhèn)。</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秦楚巴必爭之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鎮(zhèn)安繼續(xù)向南,乾佑河、高速路、鐵道、國道一直互相糾纏穿插,但只有河水在光天化日之下一路歡歌,其他各種路都只是偶爾露崢嶸。汽車、火車更是剛鉆出隧道曝一下光,馬上又鉆進青山肚子里不見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山峰逐漸低矮,河谷逐漸開闊,隧道越來越少。到了旬陽,乾佑河一頭扎進漢江,就此涅槃升華。總算走出秦嶺山系,向右一拐,碰見安康。它地處秦嶺南麓,隔漢江南眺大巴山。漢中平原向東延伸到這一帶已變得狹窄,但安放一個地級市還是綽綽有余的,高樓大廈在青山綠水的映襯下熠熠生輝。該市以漢江為界,分為秦嶺和大巴山兩個區(qū)域。不必查歷史(一查盡是廝殺),光看地圖就感覺得到安康是一個軍家必爭之地。既是南來北往的交通樞紐,又是富饒的米糧川,誰控制了它,誰就控制了秦、楚、巴在這個片區(qū)的命脈。在古代,它的戰(zhàn)略地位不及漢中,但現在因為發(fā)達的交通,直接與陜南、川東、渝北、鄂西相勾連,物流人流的吞吐量大大增加,與漢中比,恐怕有過之而無不足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康古屬梁州,商周為庸國地。春秋戰(zhàn)國以下,長期被秦、楚、巴三國撕咬,少有寧日。晉太康元年(280 年),皇帝在此安置巴山流民,希望“萬年豐樂,安寧康泰”,取名安康縣?,F在全市常住人口 247.14 萬,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土壤富含硒元素,被譽為“中國硒谷”,黑瓤花生十分有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要趕回家,就沒有去參觀這座美麗的城市,很快穿過大巴山,進入四川第一個城市萬源。在高速公路上被山擋著看不見城市,因為要吃午飯才拐進去。發(fā)現它藏在山窩里,街道狹窄不平,許多房子修在山上,坡坡坎坎,感覺經濟滯后。我只在百度上問了一下“萬源”的來歷,說是因“縣東北有萬頃池、鄰邑之水多源于此,故名?!辈恢獮槭裁磳λ鼪]有興趣,翻篇吧!</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勇武的巴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達州來過幾次,因為此地有親戚,稍微熟悉一些。古代四川基本上分兩部分:巴與蜀,巴人主要分布在嘉陵江、渠江流域加上重慶一帶。讀《華陽國志》和其他一些史料,給我的印象是“蜀文巴武”,還是那句話:地方艱苦,民族頑強。達州古稱宕渠,民風彪悍勇武,從幫周武王伐紂時就以英勇善戰(zhàn)著稱。特別令人稱奇的是,他們打仗的時候又歌又舞,奏著軍樂,手持木板盾牌沖鋒陷陣,悍不畏死,故人稱“板楯蠻”。明末張獻忠走一路屠一路,到這里經常也折戟沉沙繞道走。巴人中還有個優(yōu)秀的分支名叫“賨人”(cóng)。上古時期居然就照章納稅,既能打又文明,移民到哪里都是一股穩(wěn)定社會的中堅。我們縣的何元燦老師一說起賨人就眉飛色舞、滔滔不絕,他硬說曾有大量賨人遷居古嚴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最令達州人驕傲的是他們這里的李特、李雄,父子倆把千千萬萬衣食無著的流民組織起來爭溫飽(這個事情很復雜,一言難盡),實在不行就組成軍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他們攻占了成都,建立了“成漢”政權,維持了三十多年。關鍵不在成功奪權,而在歷代史家對這個朝廷、這個人(李雄)的評價基本上是正面的。說李雄“虛己愛人,選賢任能,簡刑約法,重教興學,輕徭薄賦,生產發(fā)展,夷夏安處,百姓富實?!蹦憧纯矗∵@評價簡直就是人民的大救星。西晉末全國一片大亂、民不聊生,李雄能把四川關起門來治理得安定有口飯吃,確實相當不容易。但有一條罪責他父子倆難辭其咎:他們從貴州牂牁(zāngkē)一帶引進的大量獠(讀 láo,即僚、仡佬)人,禍害了四川兩百年(史書稱“荒”)。</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三贊坦途</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從達州到南充是輕車熟路,才睉(zhuāi)個盹就到嘉陵江東岸了。去來兩過秦嶺巴山,最讓人感慨的是天險變坦途。古人翻山越嶺、晝行夜宿、累得半死的路程,不及紹銘一腳油門。一首《蜀道難》還沒有背誦完,車已飆過幾重山。川陜間幾百公里,一色平坦、寬闊、安全的康莊大道。于是我有三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贊高科技!你看現在再大的工程,工地上人都沒得幾個,就幾臺機器在咆哮。想起我們文革時修鄉(xiāng)道,整條路上鋪滿了人,鋤頭、撮箕、抬笆,累死累活一個星期下來,工地基本還是老樣子不變。</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贊改革開放!沒有他,再高的科技也進不來,再多的錢也進不來。那時,億兆個“我”,朝思暮想的僅是一碗“凈干飯”。改開之前,我連個塑料袋都沒見過,遑論其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贊施工人員!——包括所有策劃、設計的工程師、工人、后勤保障人員。他們在創(chuàng)造千秋偉業(yè)的同時,掙到了錢,改善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生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贊的核心是改革開放,真心實意叫一聲“改革開放萬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文化酷旅”</b><span style="font-size:22px;">就此結束。雖然沒去成曲阜,但瞻仰了盧舍那、欣賞了“東京夢華”、親臨了大邑商和文字博物館,已經非常滿足了。</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謝謝紹銘、吳怡的付出,謝謝久芬和珂珂的陪伴,謝謝老天一路保佑。</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黑河市|
普格县|
淅川县|
潼关县|
贵溪市|
策勒县|
保山市|
高阳县|
运城市|
沈阳市|
孙吴县|
蒙阴县|
仪陇县|
松江区|
晴隆县|
徐州市|
新野县|
萨迦县|
泰顺县|
新邵县|
花莲县|
九台市|
溧水县|
天峨县|
临江市|
嘉鱼县|
龙陵县|
丰宁|
普兰店市|
柳河县|
桐乡市|
祁门县|
黎川县|
洪雅县|
武穴市|
三亚市|
甘南县|
桦甸市|
新河县|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