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告別貝加爾湖,我們從伊爾庫次克坐了四天四夜的火車來到莫斯科,卻遇上連綿雨天。云厚得快掉下來,克里姆林宮和紅場的照片拍出來都是灰蒙蒙的,不如去看看傳說中的地鐵。莫斯科有著發達如蜘蛛網的地鐵布局和瑰麗如宮殿的地鐵站,而且每一座風格獨特,所以既便是陽光燦爛的好天,莫斯科地鐵也是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8條輻射線+1條環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總長300公里分150個車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每天8500多車次、900萬人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老爸居然毫無倦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這位女孩主動讓座給爸</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鐵于1935年5月動工,當時出于戰時防護需要,可供400余萬居民掩蔽之用。地鐵線的輻射形設計與街道走向相吻合:幾百年前,莫斯科的城建參照了古代羅馬的環形格局,以紅場為中心呈放射狀向四面八方修路。經過多年的歷史演變與發展,莫斯科地鐵現已覆蓋整個居民區,老人憑退休證免費。據說俄羅斯70%的財富在莫斯科,雖然這里豪車遍地,但絕大多數人日常生活還是很少開車,因為二小時堵車還不如四五十分鐘地鐵。</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基輔站:列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行政區的基輔站是我的最愛,1954年3月14日啟用,站內裝飾當年由烏克蘭舉辦的公開競標決定,除了列寧肖像畫,其他彩石壁畫取材于日常生活,如醫生診所、工廠車間等。有一幅普希金在烏克蘭的壁畫我漏拍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與列寧肖像合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又見列寧</p> <p class="ql-block">基輔站的列寧壁畫,讓我想起電影《列寧在十月》,尤其這一揮手,非常高大上,與我記憶中列寧扮演者如出一轍。還有警衛華西里安慰妻子的那句“面包會有的,牛奶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曾在中國物資匱乏的年代激勵過無數人。</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吊燈之一</p></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吊燈之二</p> <h3><br></h3><h3>【阿爾巴特地鐵站:最長】</h3><h3><br></h3><h3>阿爾巴特街曾是畫家和藝人的樂園,有著許多值得一看的古典建筑,地鐵站也反映出這一街區古色古香的風格。</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廣場站:雕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革命廣場站位于莫斯科市中心,開通于1938年。其建筑風格為門廊式三拱,埋深34米,站內以精美的人物雕塑和護梯著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據說摸這狗頭會有好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叔也忍不住摸了一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但狗的目光始終與士兵一致</p> <p class="ql-block">莫斯科地鐵以公共藝術空間的形式蘊含了豐富的城市文化與社會信息,其紀念性、標志性、娛樂性巧妙融合為一體,成為乘客與城市文化的紐帶。我注意到,莫斯科所有的地鐵站里都不見任何商業廣告,難道俄羅斯人不把賺錢放第一位?這點值得我們深思。</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一個細節都耐看</p></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勝利站內空曠得令人驚訝</p> 【勝利公園站:最深】 <p class="ql-block">這個站比較新,1995年5月為了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而建,東面是凱旋門,西面是勝利女神紀念碑。勝利公園地鐵站挖地98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鐵站。乘自動扶梯上下時,遙遙不見盡頭。</p>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百多米的電梯</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座椅兩邊的大理石裝飾</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年輕人的生活方式</p></font></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又一個中國游客團</p> <p class="ql-block">自2014年俄幣貶值以來,俄羅斯的中國游客倍增,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已遍地中國游客。至于為什么中國團隊如此浩浩蕩蕩而很少散客,我后來才找到答案:俄中團體旅游免簽!在這此相應協議之下,中國游客每年增長15-20%,從2017的150萬增加到2019的200萬。另外我注意到北方游客居多,畢竟去隔壁鄰居那里轉轉很方便,就像從美國去加拿大。</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俄羅斯地鐵標志M(勝利廣場站外)</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背景是凱旋門</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勝利女神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勝利站外面的廣場上,兩組不同高低的噴泉群簇擁著勝利女神紀念碑。碑高141.8米,象征衛國戰爭1418個戰斗的日日夜夜。三棱形的碑身,每個棱面上用浮雕板表現了莫斯科等12個英雄城市周圍的戰斗情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精確無誤的花壇版時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勝利女神紀念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察里津皇家莊園</p> <p class="ql-block">【察里津諾站:皇家莊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察里津皇家莊園是莫斯科南部著名的宮廷建筑園區,面積116公頃,是十八世紀歐洲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唯一哥特式風格的宮殿建筑群,分別有大宮殿和小宮殿組成。1775年,俄國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買下了這個莊園,將之改名為“察里津諾村”,意為“女皇村”。次年,葉卡捷琳娜二世為紀念俄羅斯在俄土戰爭的勝利,下令按“俄羅斯哥特式”建造察里津諾莊園以取代卡洛明斯克莊園作皇室的夏宮。2004年,經過繕修后的皇家莊園對外開放,坐地鐵至察里津諾站可以輕松抵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察里津皇家莊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卡洛明斯科婭莊園</p> <p class="ql-block">【卡洛明斯科婭莊園站: 昔日世界第八大奇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卡洛明斯科婭莊園位于莫斯科河的右岸,占地面積達390公頃,石制塔形的錐頂建築于1532年為慶祝可能成為未來沙皇的王子的誕生而建。十七世紀中葉修建的木結構宮殿擁有過270個房間、3000扇窗戶,成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沙皇的郊外避暑官邸,</span>獨一無二的景觀曾被喻為“世界第八大奇跡”,<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span>1812年被法國人摧毀后<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已不復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卡洛明斯科婭莊園石制塔形的錐頂建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亞歷山大一世皇帝宮殿中唯一幸存下來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alace Pavilion建于1825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莫斯科國立大學也在地鐵站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1755年由俄羅斯帝國女皇伊莉莎白所創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共有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國會大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紅場冰淇淋別有風味</p> <p class="ql-block">那天坐地鐵到紅場后,我們去克里姆林宮門外排隊等候進入時,我打電話給一位也是從休斯頓來莫斯科的朋友、鋼琴家燕子,告訴她我下午在紅場。不可思議的是,她的克里姆林宮門票與我的居然是同一下午,而且她正好也到了紅場附近。雖然我事先知道她7月份會專程來俄羅斯看芭蕾劇、聽音樂會,但我們并不知道彼此的具體行程。真是天踢良緣!</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中莫斯科</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紅場俄羅斯國家歷史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紅場列寧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克里姆林宮教堂廣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坐落于克里姆林宮中心的</span>教堂廣場<span style="font-size:18px;">定型于14世紀上半葉</span>,其獨一無二的中世紀建筑群包括圣母升天大教堂、天使長大教堂、報喜大教堂、多棱宮、女皇金廳、小禮拜堂、圣母法衣存放教堂、牧首宮和十二使徒教堂和伊凡大帝鐘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右圖:白墻金頂的Dormition大教堂是俄羅斯歷史、政治、文化和東正教信仰的中心,俄羅斯每位統治者的加冕儀式在這里舉行。大教堂的設計代表了兩種文化的相遇:俄羅斯(包括其拜占庭遺產)和西歐(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風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Dormition大教堂</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神圣的歷代統治者加冕儀式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紅場展示的沙俄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從拿破侖入侵軍團繳獲的華麗大炮</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紅場圣瓦西里主教座堂</p> <p class="ql-block">東正教在俄羅斯的傳播,與1453年土耳其君士坦丁堡淪陷雖然沒有直接的關聯,卻是間接的香火傳承。隨著千年之久的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被奧斯曼帝國滅亡,其東正教也逐漸被伊斯蘭教代替。把東正教從衰亡邊緣拉回來的,是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他于1472年迎娶了拜占庭末代公主索菲亞,并將東正教奉為國教。之后,莫斯科公國不斷擴張與壯大成為俄羅斯帝國,東正教也得以在東歐東山再起并傳播到西伯利亞和遠東。1745年,葉卡捷琳娜與彼得三世結婚成為皇后并皈依東正教,稱帝后還以爭取波蘭境內東正教徒權益的名義,插手波蘭事務,可見東正教在沙俄政治上的影響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謝爾蓋耶夫</p> <p class="ql-block">【洋蔥頂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離莫斯科東北方向71公里有一個小鎮叫謝爾蓋耶夫,作為東正教的發源地,這里的洋蔥頂建筑不僅數不勝數,而且以東正教精神中心圣三一大教堂為中心點,組成東正教教堂建筑群向四面八方散開,周圍森林和草地環繞,風景如畫。</p> <p class="ql-block">圣三一大教堂也是全俄羅斯最大的男修道院。1608年,波蘭軍隊圍困謝爾蓋耶夫,目的是想從這里打開通往莫斯科的缺口,但竟被頑強地阻擊了16個月之久,圣三一修道院因此成為俄羅斯堅強不屈精神的一面旗幟,東正教也得以更為廣泛的流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謝爾蓋耶夫吃俄餐:紅菜湯、土豆+牛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在謝爾蓋耶夫到處可見的神父</p> <p class="ql-block">如果說莫斯科地鐵是了解蘇維埃時期文化的通道,那么無論是克里姆林宮的教堂廣場還是謝爾蓋耶夫小鎮的東正教堂建筑群,對我來說是一場接一場的俄羅斯宗教之旅。將歷史的時針快拔到前蘇聯解體的1991年,東正教在俄羅斯開始復蘇并滲透到社會各個角落,與國家政權的關系回到“君權神授”。90%以上的俄羅斯人信東正教,宗教在老百姓眼里高于一切,其根深蒂固的歷史背景和特殊地位,我以為是中俄兩國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主要差異。</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谷县|
利辛县|
惠东县|
德保县|
闸北区|
若尔盖县|
将乐县|
乌鲁木齐市|
剑川县|
临安市|
阳东县|
苗栗市|
常州市|
东明县|
黄龙县|
清徐县|
桐庐县|
鹤岗市|
颍上县|
宝丰县|
泸溪县|
邛崃市|
遵义县|
淳化县|
吐鲁番市|
怀来县|
阿鲁科尔沁旗|
韶山市|
津市市|
平潭县|
宜兴市|
大悟县|
荥阳市|
临汾市|
河西区|
中西区|
治多县|
湄潭县|
湖口县|
喀喇沁旗|
唐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