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崗山為大別山南端一峰,位于中國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武穴市之間。重巒疊嶂宛如龍臥其巔,故名“橫崗”,素有鄂東屏嶂之稱。遠兆拾級而建且錯落有致的寺廟道觀群,在陽光照耀下,金碧輝煌猶如西藏的布達拉宮。<div><br></div> <h5>橫崗山在隋朝前就是道家圣地,因戰亂道觀損毀很多,無力復建。后有佛教信徒有原地建起寺廟,造成現在奇特的佛教寺廟與道教宮觀交織的景象,而又由于行政區劃(山脊為界)的原因,寺廟道觀群中間以沿山脊石板路為界,造成現在佛教寺廟基本屬蘄春縣管轄,道家道觀基本屬武穴市管轄。</h5> 橫崗山最高峰海拔815米。佛教的觀音殿、財神殿、羅漢堂和道教的玉皇頂、真武殿等建筑,共同建在最高峰,偉蔚壯觀。 <h5>這是佛教的觀音殿</h5> <h5>觀音殿后面的建筑為:羅漢堂</h5> <h5>這是道教的玉皇頂</h5> <h5>真武殿興建于唐武宗天佛興道之時,本為道教產物,后一度被毀。北宋仁宗寶元三年,佛教信徒在原址重修此殿,均由僧人主持,元代寺內其他佛厥相繼被毀,只余三殿(玉皇殿、真武殿、圣母殿)。明崇禎年間,三殿亦被毀。清順治三年,又重修。幾經廢祀,現存真武殿建于清末民國初華。廣受鄂、贛、皖等地信眾的信幕與尊崇。</h5> <h3>橫崗山寺廟繁多,唐宋時期由于佛道合一,寺廟道觀更是盛極一時,有“廟宇七座,殿廂塔室七十余間”。現有?真武殿、圣母殿、玉皇頂、?云蓋寺等廟宇30多座規模宏大,這些佛道兩家文化的交匯建筑群,是荊、吳、豫一帶道、佛兩教活動的主要場所。不僅展示了中國古建筑的魅力,也成為了宗教文化的重要載體。</h3> <h3>云界寺 因地處山頂,常為云霧履蓋而得名。始建于隋朝初年,禪宗四祖道信幼年在此出家,卓錫七年,原寺已毀,1990年重建。</h3> <h5>禪宗四祖:司馬道信公元580年生于永寧縣(今湖北武穴市梅川鎮),隋唐高僧,佛教禪宗四祖。公元592年向禪宗三祖僧璨求法,后在吉州符寺受戒,26歲時被三祖授以衣缽。公元595年(隋開皇15年)因治愈皇太后的不治之癥,且不受賜、不為官、不進宮,皇帝為感謝道信,親自封道信為:四祖大醫祖師。<br>公元651年坐化,后被唐代宗謚為“大醫禪師”。公元1324年加號“妙智正覺禪師”。</h5> <h5>正在維修重建的圣母殿、岳王廟</h5> <h5>遠兆關公殿宇群</h5> 關公殿及地藏殿 <h5>關公殿山門外的古井</h5> <h5>天王殿</h5> <h5>傳說:橫崗山為大別山南端一峰,位于中國湖北省黃岡市武穴市余川鎮。重巒疊嶂,宛如龍臥其巔,故名"橫崗",最高峰815米,素有鄂東屏嶂之稱相傳很古很古以前,橫崗山下是一條大江,江岸風景優美,宛如人間仙境。有一天,一位仙女私自下凡游玩,被這里的風景迷住,忘記了上天。<br>玉皇大帝知道后,勃然大怒,就命雷公下凡捉拿仙女。仙女與雷公在江邊展開激戰時,野藤把仙女的繡花鞋扯落了,繡花鞋恰好被一個放牛娃看見,便撿起來,這時一陣狂風吹來,放牛娃同繡花鞋一起都被吹到江里去了。<br>忽然,放牛娃覺得自己被一座金橋托住浮出水面,看見自己的水牯牛在岸邊"哞哞"的直叫,就說:“這橋能長草放牛那就好了”。話剛說完,一座山從橋上凸起,把整個江都蓋住了,因此人們都叫它橫江山,因方言的語音,把“江”讀為“崗”,就有了現在的橫崗山。</h5> <h5>云蓋寺門外的石雕像。</h5> <h5>因重建或維修原因,地母殿、普賢殿、文殊殿,臨時在關公殿后供奉。</h5> <h5>前天我們幾個攝友,根據網友“我家在蘄春”作品上的地址,自駕直達山門,親臨圣山一睹芳容。</h5> 本篇圖片攝于湖北省蘄春縣橫崗山森林公園;<br>本篇文字主要根據景點介紹及史料記載編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中旗|
徐汇区|
连云港市|
舒兰市|
丰县|
客服|
高碑店市|
区。|
沙坪坝区|
呼伦贝尔市|
冷水江市|
永安市|
永福县|
疏附县|
新河县|
和顺县|
隆林|
格尔木市|
美姑县|
始兴县|
历史|
余干县|
常宁市|
修文县|
石家庄市|
新和县|
叶城县|
清涧县|
游戏|
武安市|
夏河县|
南漳县|
黄平县|
海门市|
顺义区|
达孜县|
峡江县|
通海县|
报价|
崇州市|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