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ń由掀┌籽?,位于景區東南側,是明萬歷年間,山東右布政史葉夢熊為紀念明代“后七子”之一的李攀龍(李攀龍,字于鱗,號滄溟居士,濟南歷城人,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中國文學史上“后七子”之一)而建,并收藏其書。清康熙年間改為白雪書院,清康熙帝曾駕臨白雪書院,并題寫匾額“學宗洙泗”,使得白雪書院聲名大震?。 白雪樓為五楹兩層,坐北朝南,前面出廈,落地隔扇。二樓房檐下,懸掛著嘉慶八年(1803年)金光俤所書的“白雪樓”匾額。樓前立其后人和當代學者書寫的《重修白雪樓記》。北側設戲臺,南側有假山,相鄰有湛露泉、酒泉、石灣泉,西側為無憂泉,東側為藤架,景色清幽。綠水環繞,山石掩映,登樓可俯瞰周圍泉水競流,遠眺公園秀色。舊時“濟南十六景”之一的“鮑山白雪”指的便是這座白雪樓。 <div> 白雪樓南門門匾“濼源講社”四字為山東著名書法家魏啟后先生所寫。兩側楹聯,上聯:人擬古今雙學士,下聯:天開圖畫兩瀛洲。</div> 正廳內是李攀龍的全身坐姿銅像,他低眉緊蹙,似在沉思。廳內由其弟子及當代名人所題寫撰刻的詩文匾額,墻上掛的大幅《會友圖》,再現了當年李攀龍先生傳誦詞詩的盛景。 白雪樓不僅是紀念李攀龍的展覽館,還是一座戲臺,在樓的北側。戲臺二樓匾額為劉墉撰寫“履無咎盦”,“履無咎”意為不做錯事,“盦”為“庵”的繁體字,指書齋。一樓是歐陽中石撰書題寫匾額:“樂奏簫韶”。內柱楹聯:“推陳出新,百花齊放”。外柱楹聯:“臨泉集盛展我家國粹,漱玉凝馨遨天下名賢”。這里經常演出京劇、呂劇、曲藝等多種劇目,全國梨園名家多次臨臺獻藝,已成為戲曲文化的活動場演出戲臺和展覽館是一座建筑,充分提升了建筑空間的使用效率,堪稱一個杰作。 尚志書院,清同治九年山東巡撫丁寶楨所建書院,后改稱"校士館"、"存古堂"。其書額"尚志堂",取"仁義"之意,解放后改建。匾額"尚志堂"三字為丁寶楨所書;門兩側楹聯:"尚志齊賢士人事;禮門義路君子行。"此聯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吉常宏教授撰聯,著名書法家荊向海先生題寫。寓意是:崇尚志氣,向賢德看齊,都是讀書人要做的事;"義"好比是大路,"禮"好比是門,有學問有修養的人才能從這條大路行走,由這扇門出入。 在趵突泉的東側,有一個非常漂亮亭子,名叫“天尺亭”。天尺亭為北方園林罕見的仿古園林竄頂式三角亭構造,三面電子屏以圖示形式標明了濟南泉水成因,可以直觀的讓游客和市民了解濟南泉水水位和泉水知識。內盆外池,內紅外青,穩重大方,嵌于內盆中央,青瓦彩棟,外圍護欄嵌有“二龍戲珠”透雕圖案,內壁探出的9個龍頭,在彩色燈光交相輝映下,噴水吐霧,如夢如幻。 皇華軒前左側有泉曰“臥牛泉”,右側曰“皇華泉”。 "臥牛泉":據有關史書記載,當時此泉周圍泉水豐盈,水草茂盛,時常有牛羊飲其水、臥其旁,"臥牛泉"也因此得名。明代有詩曰:"昔聞陶墓有牛眠,今見齊州溢井泉。千載歷山遺勝跡,秋風禾黍滿虞田。"從詩中,我們可以想象昔日這里清泉潺潺、綠草茵茵、牧笛悠悠、炊煙裊裊,一片田園牧歌般的詩情畫意。 "臥牛泉"池長6.3米,寬4.1米,深2米,水自池底沙際涌出,晶瑩碧透。石欄上嵌”臥牛泉"名刻。臥牛泉曾列為金、明兩代七十二名泉。 皇華泉其名取自《詩經·小雅》“皇皇者華”。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詩》著錄,清《七十二泉記》亦著錄,稱之為“黃華泉”。今池內北壁嵌“皇華泉”石刻,為1980年濟南當代書法家魏啟后題寫。此泉皆石砌,周飾石雕欄桿?;嗜A泉呈長方形,長6.3米,寬4.1米,深2米,周圍繞以石雕欄桿。水自池底沙際涌出,然后由暗道流入趵突泉。池內北壁嵌“皇華泉”石刻,為1980年濟南當代書法家魏啟后題寫。2004年4月新評出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中,皇華泉名列第3位。 柳絮泉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位于李清照紀念堂西南,金線泉北,皇華泉東。泉池為石砌長方形,東西長3.68米,南北寬2.68米,深1.32米,池壁用大理石砌成,四周立漢白玉石雕欄桿,東側石欄上嵌當代書法家李予昂題寫的 “柳絮泉” 石刻。泉池四周植有垂柳多株,到了陽春三月,清泉倒映,柳絮紛飛,流光溢彩,春光無限。加之泉水“泉沫紛繁,如柳絮飛舞”,故名為柳絮泉。 金線泉位于柳絮泉南側,尚志堂與皇華軒之間。泉池呈長方形,原長4丈,寬2丈。由于水面有一條游移飄動的水線波紋,映日凝望,宛如一條金光閃閃的金線浮于水面,故而得名。1956年擴建公園時,老金線泉東約20米處一個石砌雕欄小池中,出現了金線,便稱此泉為“金線泉”,并將同治九年(1870年),吳興人丁彥臣題寫的“金線泉”三字石刻移嵌在這泉的東壁上。 漱玉泉,也是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笆袢边@三個字是已故的濟南書畫名家關友聲的手筆。關于漱玉泉的來歷說法不一,其中一種是從“漱石枕流”這個成語而來的。“漱玉”泉將玉代石,更加妥切地表達了泉水清潔柔潤的水質。也有人講,古代把女子的牙齒稱為“玉”,宋代著名的愛國女詞人李清照在這里居住時,經常在泉邊梳洗打扮,因而得名。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李清照的詞集《漱玉泉》而得名,據說現在這些都無從考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桂溪橋</h3> 滄園位于公園東門的南首,是明朝著名詩人“后七子”領袖李攀龍的讀書處,是一座民族形式的建筑物,因園內有滄泉而得名。滄園精致小巧,古樸典雅,作為“歲寒三友”的松竹梅舉目皆是,樹姿古樸,花色素雅,花態秀麗。奇樹盆景無不令人傾倒,珍花異木總使人應接不暇。 國畫大師王雪濤紀念館就建于滄園內,大門背面有匾額“王雪濤紀念館”,為啟功題書。漫步園內,頻頻吮吸著恬淡的清香,暗香留戀;輾轉展室,時時浸入在書畫的墨香中,癡迷流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雪濤先生的雕像</h3> 園中蒼勁的雪松下矗立著的巨石上,有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古樸的題字——藍已青矣。 石的背面是方毅書寫的“一代精英”。此石兩面的題字對王雪濤先生的藝術成就做出了高度評價。 “蘿月堂”、“瓦壺齋”和“無陋山莊”都是紀念堂內的展廳,展出王雪濤生前收藏品及生前繪畫用具200余件。所有展品都是由王雪濤先生的夫人徐佩蕸先生,于1987年捐獻給濟南市人民政府,市政府于是將滄園改為王雪濤紀念館。 滄泉位于滄園院內西北角,因滄園而得名。泉出露形態為滲流,泉水長年不竭,積水成池。今泉池為石砌不規則形,直徑2.92米。池北側鐫刻有泉名“滄泉”。滄泉在濟南諸多名泉中名氣并不大,但它卻是滄園中唯一的泉,泉雖不大,水也不太深,但掩映在木香之下、靜處名園一隅,也給滄園添彩不少,增加了這里的生氣與靈動。 不知不覺在趵突泉里游覽了兩個多小時,在導游的催促下我才戀戀不舍地告別了趵突泉。這次游覽,讓我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地方,愛上了它的靈動、它的古韻、它的靜謐和它的味道。趵突泉,不僅是一處旅游勝地,更是一種文化的符號,它將濟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魅力所在。我相信,未來的某一天,我會再次回來,重溫這份泉城之韻,續寫我和趵突泉之間的不解之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翁源县|
合山市|
德惠市|
嘉定区|
墨竹工卡县|
葫芦岛市|
马鞍山市|
大足县|
明水县|
宁阳县|
乃东县|
论坛|
淄博市|
全州县|
曲松县|
德格县|
和田市|
台湾省|
新疆|
镶黄旗|
长兴县|
磐安县|
宝坻区|
万全县|
阜新市|
任丘市|
桑日县|
海阳市|
环江|
瑞丽市|
崇左市|
兴安盟|
黔西县|
冷水江市|
资兴市|
蒙阴县|
东港市|
郁南县|
桐庐县|
财经|
通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