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金九銀十,蟹肥菊黃。</p><p class="ql-block">在這美好時刻,我們北京知青一行五人踏上了返回第二故鄉延安市安塞區樓坪公社的行程。</p><p class="ql-block">第二站:延安</p> <p class="ql-block">延安到了。</p> <p class="ql-block">延安精神,永放光芒。</p><p class="ql-block">這里是紅色的記憶,是革命的火種。</p><p class="ql-block">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延河大橋。</p><p class="ql-block">延安,群山環抱的一座古城。</p><p class="ql-block">寶塔巍巍聳立,延河水哺育著它的“兒女”,這里不僅有華夏祖先活動的足跡,更是紅色革命的圣地。</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地旅游景區簡介。</p><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地景區,由寶塔山,棗園革命舊址,楊家嶺革命舊址,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延安革命紀念館組成。</p><p class="ql-block">全國首批紅色旅游經典景區。</p> <p class="ql-block">寶塔山。</p><p class="ql-block">延安寶塔始建于唐代大歷年間(七六六年至七七九年)。</p><p class="ql-block">寶塔是革命圣地延安的標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楊家嶺革命舊址。</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駐地舊址。為國家AAAAA級景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澤東等和中共中央機關在此居住。</p><p class="ql-block">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禮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中央大禮堂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p> <p class="ql-block">棗園革命舊址。</p><p class="ql-block">1943年至1947年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在這里領導了全黨的整風運動和大生產運動。籌備召開了中共七大取得了抗日戰爭勝利。</p><p class="ql-block">這里保存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人的舊居和書記處小禮堂。</p><p class="ql-block">棗園革命舊址是紅色旅游中的重要環節,是紅色旅游重點景區之一,為國家AAAAA級景區。</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館。</p><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象征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p> <p class="ql-block">延安革命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舊址。</p><p class="ql-block">1937年至1947年期間,這里曾是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和紅軍總司令部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曾在這里居住。</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西北局紀念館于2014年3月正式開放。</p> <p class="ql-block">西北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在陜甘邊和陜北領導創建的。</p><p class="ql-block">是全國碩果僅存的一塊革命根據地。也是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奪取全國勝利的出發點。</p> <p class="ql-block">在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黃帝陵作為中華文明的標志與寶塔山中國革命的精神支柱,交相輝映。共同鑄就了延安不朽的歷史和文化。</p> <p class="ql-block">寶塔山革命舊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寶塔是延安革命圣地的標志和象征。</p> <p class="ql-block">延河水的蜿蜒,寶塔山的巍峨聳立,延安以其獨特的地理和文化,訴說著屬于自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昨天:延安是一副壯麗的歷史畫卷。</p><p class="ql-block">今天:延安是一部閃光的現代經典。</p><p class="ql-block">明天:延安將會建設的更加美麗富饒。</p> <p class="ql-block">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青春是美好的,青春也是短暫的。</p><p class="ql-block">我們的青春奉獻給了激情燃燒的那個年代,它燃燒的是歲月,它燃燒的是心靈。</p> <p class="ql-block">1968年12月20日毛主席發表最高指示:農村是一個廣闊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p> <p class="ql-block">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很有必要。</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這是與赴延安插隊的同學離開北京在天安門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這是與赴延安插隊的同學離開北京在天安門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告別北京,奔赴延安。</p><p class="ql-block">從1969年到1976年28000多名北京知青響應號召。告別親人,告別北京到延安農村插隊落戶。</p><p class="ql-block">延安人民在當年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熱情接納了這些遠離父母,遠離親人的青年學子,延安窯洞里住上了北京娃。</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熱烈歡送北京知青到延安。</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的乘車證。</p> <p class="ql-block">從此豆蔻年華的我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我們奮斗的足跡.汗水.青春乃至生命。</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969年1月7日到2月10日,26200名北京知青來到延安。</p><p class="ql-block">他們分別安置在12個縣的124個公社1602個生產大隊3454個生產隊。</p><p class="ql-block">1974年,1975年,1976年又有三批北京知青來到延安插隊。至此,延安地區14個縣(市)全部有了北京知青。</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紅色沃土,艱苦磨煉。知青們從豪情萬丈和迷茫困惑中平靜下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從春耕.夏鋤.秋收.冬貯的農事活動中,艱苦磨煉,茁壯成長。</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延安北京知青落戶點。</p> <p class="ql-block">這是當年東城區中學插隊延安市安塞區的目錄。</p> <p class="ql-block">我們北京分司廳中學被分配到安塞區樓坪公社。</p> <p class="ql-block">這是被分配到樓坪公社所有同學目錄</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這是我的名字:李天慈。</p> <p class="ql-block">我也找到了:劉淑琴。</p> <p class="ql-block">這是我的名字:郭維。</p> <p class="ql-block">我的好朋友:廖棕林。</p> <p class="ql-block">隨我們一起去的原支援安塞區人民醫院的北京醫療隊醫生站在目錄墻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情系陜北,懷念青春。</p><p class="ql-block">紀念北京知青赴延安安塞插隊50周年。</p><p class="ql-block">1969-2019</p><p class="ql-block">這是紀念北京知青赴延安安塞插隊50周年參會的部分北京知青集體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攝影:廖宗林</p> <p class="ql-block">我們歷練于延河畔,不畏艱辛。</p> <p class="ql-block">我們第一次了解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們磨礪于寶塔山下,躬耕壟畝。</p> <p class="ql-block">我們第一次懂得人生。</p> <p class="ql-block">我們與鄉親修渠治水,改造山河。</p> <p class="ql-block">親切關懷,健康成長。</p><p class="ql-block">1970年3月,北京革委會派出了支援延安干部,協助做好插隊青年工作。</p><p class="ql-block">陜西省及延安地區各級黨委.政府時刻關注著北京知青的健康成長。</p><p class="ql-block">淳樸.善良.厚道的延安人民,處處關愛呵護著這些遠離親人的北京知青,使他們感受到了無限溫暖。</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歷史的記憶。</p><p class="ql-block">北京知青在延河邊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知青是浪漫的。不知不覺半個世紀過去了,在忙綠中白了頭發,在奔波中長大年齡,時間催老了容顏,經歷改變了心態,走過坎坷,更加堅強,闖過風雨,更加樂觀。</p> <p class="ql-block">北京支延干部在延安。</p><p class="ql-block">1970年5月至1975年5月,北京市革委會派出1248名干部分兩批來到延安。</p><p class="ql-block">他們邊勞動,邊協助做好插隊知青工作。5年來,他們為延安地區的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做出重大貢獻。</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北京支援延安的干部在張思德墓前學習。</p> <p class="ql-block">廣闊天地,終身難忘。</p><p class="ql-block">“廣闊天地,終身難忘”是北京知青共同的心聲。</p> <p class="ql-block">北京知青在延河邊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知青是奮發向上的,我們是改革開放的親歷者.支持者和建設者,同時我們也是因文革造成的受害者。</p><p class="ql-block">我們的痛苦,我們的反思是我們下一代人的營養,也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特有的生命價值。</p> <p class="ql-block">魂牽夢繞,黃土情深。</p><p class="ql-block">延安人民始終沒有忘記當年的“北京娃”,北京知青也無法忘記黃土地上淳樸.厚道的鄉親。延安已成為北京知青魂牽夢繞的故鄉。</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孫立哲手術室。</p><p class="ql-block">北京知青孫立哲在延川關家莊辦起了醫療站。10年間,孫立哲同醫療站的同志們做了大小手術3000余例。成為全國著名的“赤腳醫生標兵”。</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1969年,風華正茂的北京知青在延河邊相聚。開始走上了令人難以忘懷的人生道路。</p> <p class="ql-block">48年后的2017年,一切都未改變,人.景.物,甚至照相時位置順序。</p><p class="ql-block">變的是她們的年齡已進入古稀之年。</p><p class="ql-block">她們長大了,她們成熟了。</p> <p class="ql-block">青春與追求,歲月和生命。</p><p class="ql-block">希望與憧憬,歡樂和眼淚。</p><p class="ql-block">苦難與艱辛,汗水和鮮血。</p><p class="ql-block">光榮與夢想,伴隨著我們成長!</p> <p class="ql-block">這是樓坪公社宋坪大隊北京知青李天慈同學在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50年前自己的結婚照影像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知青文化,碩果累累。</p><p class="ql-block">延安的知青文化研究,在延安市委.市政府支持和推動下,成就顯著,碩果累累。</p><p class="ql-block">摘自:延安北京知青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我們苦過,樂過,哭過,激情四射過。</p> <p class="ql-block">這個就是曾經的我。</p> <p class="ql-block">是命運讓我們共同編織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青春年華。</p><p class="ql-block">延安已鑄在我們心中,因為那是我們的第二故鄉。</p> <p class="ql-block">結束語。</p><p class="ql-block">當年的知識青年是這樣的一個群體。他們生長在紅旗下,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他們有理想,有知識,懂實際,敢擔當。</p><p class="ql-block">55年的滄桑在歡歌笑語中漸漸遠去。北京知青是延安人,在延安建設功勞簿上有北京知青的功績。同時延安精神因北京知青文化的融入而更富有內涵。</p><p class="ql-block">北京知青難忘延安,延安更為有了北京知青而自豪!</p><p class="ql-block">明天我們就要離開延安了,我們共同的道出一聲:</p><p class="ql-block">延安!你好!</p><p class="ql-block">再見了!延安!</p> <p class="ql-block">影像:李天慈,陳淑敏,劉淑琴,陳偉樂,郭維。(署名除外)</p><p class="ql-block">文字:郭維 (署名除外)</p><p class="ql-block">編輯:郭維</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山丹丹開花紅艷艷</p><p class="ql-block">2024.9.30</p><p class="ql-block">北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盐山县|
漯河市|
四川省|
南安市|
绵阳市|
鱼台县|
闽侯县|
莱阳市|
兴仁县|
沙雅县|
申扎县|
淮北市|
兴化市|
阜阳市|
增城市|
扶风县|
丘北县|
西峡县|
襄城县|
吐鲁番市|
杭锦旗|
张家港市|
苏州市|
西青区|
宣威市|
阜新市|
德江县|
措勤县|
长阳|
张家港市|
道孚县|
香港
|
犍为县|
钟山县|
寻甸|
汝南县|
松桃|
塔河县|
大庆市|
五指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