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文化酷旅(七)8 月 7 日:安陽殷墟大邑商 三千年前的國家檔案

風信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商朝后半期在盤庚的率領下遷到“殷”(安陽),商滅,國都成了廢墟,故名“殷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才叫文明史,之前的只能叫文化。就目前所知,安陽發現的 3000 年前的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盡管學術界一致認為:甲骨文已經是很成熟的文字,在它之前一定還存在一個漫長的過渡期文字,但至今尚未發現,所以甲骨文暫時稱“最早”。后來在良渚發現一些稍早一些的簡單符號,但還不能叫文字(理由就不在這里展開了),所以那里只能叫“良渚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安陽在開封的正北面 150 公里,我們中午到達,酒店面對一個大廣場,過了廣場就是“安陽市博物館”,但不是那個馳名中外的殷墟博物館。</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老天爺為迎接我這虔誠的朝圣客而普降喜雨,頓感涼爽,謝謝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午休后去殷墟,博物館大門頂上三個甲骨文,我認“天邑商”,進去之后看說明,是“大邑商”。不服氣,“大”字哪有這種寫法!沒見過。吳怡說:“說明你見的還少。”這話總的來說當然很對,但對甲骨文的“大”和“天”的來龍去脈我還是清楚的。一百度,果然!學術界存在巨大爭議,很多專家讀“天”。看了許多爭論文章,共識是:“大邑商就是天邑商,無別。”</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但我仍然不服氣,“大”(下圖左)的本義是指整個人的正面伸手、分腿站立的形象,而“天”(下圖右)則特別強調的是人體的一部分——頭。天就是顛(古同音同義),就是人頭。因為用刀在甲骨上挈刻圓形很困難,于是凡遇圓形一律都刻成方形,所以“天”頂上那個方框特指人頭,方框后來逐步簡化為一橫。不過既然經頂級專家會診最后決定讀“大”,我想也應該服從,雖然自感有點盲從的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我在教高中語文時就對文字學感興趣(說不上研究),退休后興趣愈加濃厚,還出版了一本《常用形旁例說》,其中引用了幾百個甲骨文。為了寫好這本書,我購買了大量這方面的書籍、字典,確實有點癡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但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真正的甲骨,一直為此耿耿于懷。不少親友知道我的癖好,建議我到安陽走一趟,說:“那里有個‘中國文字博物館’,你去了定會得大收獲、大滿足。”所以,吳怡一提出此行計劃,我就很高興,懷著朝圣的心情來此拜謁,了卻夙愿。</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這里說兩句題外話,寫游記本來只為自己備忘,但由于文友高艷抬舉,把我游東北和云南的游記放到她的美篇平臺上,沒想到點擊閱讀量達到十幾萬,這就不得不考慮讀者的感受了。比如這篇談甲骨文,如果只顧我的興趣,大多讀者肯定失望。所以這篇將盡量避免專業討論,尋求大家可能感興趣的話題。</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很多人以為學習甲骨文只是一種癖好,甚至是趕某種時髦。因為他不是語文教師,接觸古文少。實際上要當好語文教師,不從根本上弄懂漢字,不學甲骨文,永遠是膚淺的,是會犯許多錯誤的。在甲骨文被發現之前,最權威的解釋就是《說文解字》;甲骨文出世之后,才知道許慎的錯誤數不勝數。舉個例子:他解釋“武”字“止戈為武”,千載而下都信此說。甲骨文出來才知道,“武”是“扛戈去打仗”,“止”是個腳板,表走路,不是制止。</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這次親臨殷墟博物館才發現,原來甲骨上的刻字這么小。只有黃豆(甚至綠豆)那么大,隔著玻璃根本看不清,用手機拍下來繃大才能看。筆畫雖細如蚊足,但勾畫了了。三千年前的東西,居然沒有腐爛,還如此熠熠生輝,的確奇異。怪不得章太炎(魯迅的老師)這個文字學泰斗打死也不相信,至死也不承認,拒絕弟子門生在他面前提甲骨文。太可惜了!不然以他的功力,又正當發現初期,若潛心研究,定能取得巨大成就。我讀胡樸安先生早期著作,他也不信,但后期信了。給我的教訓是:遇到再不可思議的事也應該先了解,后判斷。</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商朝人肯定已經知道龜甲千年不朽,才專門用它來記錄國家檔案。其實當時用毛筆書寫在布帛、竹簡、木片上才是主流,但都知道這些載體不耐腐蝕,經過不知多少代人的反復試驗,才選定了龜甲獸骨。在商代,龜甲就已經非常寶貴,哪個方國進貢了幾只烏龜都是要作為國家大事刻寫在龜甲上的,卜辭里這樣的記錄很多,實踐證明它比金屬還要耐腐蝕。而一般老百姓是消費不起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上古時期全世界的人都信求神打卦搞預測,方式方法千奇百怪,而商朝人主要用占卜。簡單介紹一下:龜甲多用腹甲,牛骨多用肩胛骨(我們喊扇子骨),稍微蒸煮,去掉油脂雜物,打磨得平滑光生,在里子的一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下圖左)用筆畫格子,在格子里鉆(或鑿)坑,不能鉆穿。然后把紅火碳放坑里使勁兒吹,龜甲的正面(下圖右)就會“卜”的一聲炸出冰口(裂紋,叫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這時“中國科學院一級教授”(貞人、巫師)就根據這些冰口的走向、分布,作專業解釋。是兇是吉,這事做得做不得,由他們們說了算。冰口像個“卜”字,所以這個“卜”字既記錄了聲音,也記錄了形象。“占”字上面是“卜”,下面是“口”,表示根據兆紋用口詢問、解釋的意思。我們不要嘲笑那時的人迷信,現在迷信的人更多,對象不同罷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這個博物館還有大量青銅器、石器、陶器、玉器、車馬坑,我對這些東西基本上一竅不通,也就是個走馬觀花。去年參觀沈陽博物館的日記題目叫《博物館使人謙卑》,確實,再狂的人到了博物館都立馬虛懷若谷。這種謙虛不是裝的,是你不可能樣樣都懂,即使其中一門,也不可能通透無惑。</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沒有預料到展廳里簡直要冷死人!怕感冒,匆匆走完出來。大門外一小販賣紀念品,其中有一小片用真牛胛骨仿造的甲骨文十分可愛。他要價 150 元,我按經驗還半價 80。他說:“我進價都拿不到。”我假裝走,他也不理我。我想既然有“進價”可見到處都有,明天還要到“文字博物館”參觀,那時再買不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哦豁!就此失之交臂,后悔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給拙著打個廣告</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邮市| 伊宁市| 西乡县| 巴马| 墨脱县| 涡阳县| 明水县| 云安县| 建瓯市| 定南县| 合肥市| 开原市| 柳州市| 油尖旺区| 萨迦县| 彰化县| 梨树县| 明光市| 马山县| 出国| 庆安县| 武清区| 兴和县| 吴桥县| 苗栗市| 长葛市| 建昌县| 陕西省| 宝丰县| 黑河市| 新源县| 长兴县| 保定市| 三穗县| 绍兴县| 兴业县| 肇州县| 西宁市| 新建县| 白河县| 安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