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2024年8月暑假,與家人和朋友相約帶上孩子們一起去了遙遠的非洲,在坦桑尼業大草原上與野生動物親密接觸,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生動、諾大的野生動物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坦桑尼亞草原通常乘坐游獵車觀賞野生動物。這種車方便游客站立,視野好,可近距離觀察和拍攝野生動物。這些獵車是由大排氣量的吉普車特殊改裝而成。車廂內壁被重新包裹一層厚厚鋼板,車廂頂整體打開并安裝合金天窗,整個車輛被打造成堅固的草原坦克,安全性能無與倫比,可以更好體驗非洲大草原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體驗坦桑尼亞野生動物觀光模式基本三種:一是在大草原上駕著越野大坦克旅行車"狂顛狂轉"絕對不許下車,一天七八個小時,滿世界找野生動物,尤其猛獸。塞倫蓋蒂野生動物國家公園觀覽就是這種"狂顛"追逐模式。這是最刺激最辛苦也是最長見識的一種游覽方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是坦桑尼亞最著名的大型野生動物國家保護區。它位于坦桑尼亞北部塞倫蓋蒂地區,北部與肯尼亞接壤,通過一條狹窄的馬拉河連接起肯尼亞的馬賽馬拉野生動物國家保護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塞倫蓋蒂國家公園,是一個有著300多萬只大型哺乳動物的巨大生態系統。國家公園內有14700多平方公里的草地平原和稀樹草原,園內為熱帶草原氣候,海拔在920米至1850米左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車開進公園不一會兒就遇到路邊一堆猛獸,活生生的非洲大獅子,真夠震撼!路上一長溜掀蓋大吉普車上的人全都掂腳拔立,爭先恐后將腦袋伸向車外,驚喜、驚奇、恐懼、膽怯,但是一片寂靜…大家都噓著聲,屏著氣,"千萬別嚷嚷,驚著了獅子??那可不是鬧著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塞倫蓋蒂草原有獅子3000只左右。這的獅子屬于東非亞種,形態適中長相俊美,是游客們來到這片大草原上最希望見到的野生動物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些獅子隨意趴臥側躺在路邊,神情自諾鎮定安然,根本就不正眼看車上的人。那斜視的眼、呡著的嘴,好像在說"這兒是我們家,路過看看得了,別沒完沒了"。誰說不是,這是人家野生動物的世界,人類來到這里要重新擺正關系:野生動物是老大,人位其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樹上乘涼的母獅,閑哉、悠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里是世界上少有的猛獸樂園。1981年根據世界自然遺產遴選標準,塞倫蓋蒂國家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批準為自然遺產,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大象,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它們體型巨大,體長可達5至7米,尾長1米多,肩高3米左右,體重在3至6噸之間。它們擁有長而彎曲的象牙,雄性的象牙尤為顯著。非洲象的耳朵非常大,可以幫它們散熱,鼻子非常靈活,可用來吸水抓取食物、撫摸同伴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象適應從海平面到海拔5000米的各種自然環境,包括森林、開闊草原、刺叢以及半干旱的叢林。它們是草食性動物,每天需要花費16個小時采集食物,但只有大約40%的食物被吸收。?非洲象13-14歲性成熟,壽命可達60-70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象一般生活在由親屬關系組成的群體中,在社群中通常由雌性領導,雄性在達到一定年齡后會離開群體,僅在繁殖季節時會回到群體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象有其獨特的社會屬性,以其高智商和社會行為而聞名。它們能夠通過聲音、視覺信號和觸摸進行溝通,并且展現出復雜的情感和社會結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為人類買賣象牙,無數非洲大象被殺害。2020年非洲象保護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豹,屬貓科動物,是非洲大陸最具威脅性的肉食動物之一。非洲豹體重在40-90公斤之間,肩高60-70厘米,尾長可達90厘米。它們身體強健肌肉發達,頭小四肢短健,尾長粗重,有助于在高速奔跑時保持身體平衡。它們生活習慣是夜間活動,白天潛伏,我們好不容易才拍到一張它藏匿于草叢中的照片。非洲豹由于毛皮鮮艷而被大量捕殺,種群數量急劇下降,200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鬣狗,外形似犬,個體中等偏大,但它們與犬科沒有血緣關系,反而與貓科關系更為密切。鬣狗是肉食性動物,主要以獵物的皮肉內臟(包括動物與人的腐尸)等軟組織為食,號稱"清道夫"。鬣狗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頂級捕食者,對野生動物種群大小的動態平衡起著關鍵調控作用。由于人類捕殺,其種群數量持續下降,2024年鬣狗被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疣豬,體重75公斤左右,因眼部下方具疣而得名。在挖土取食時這些疣有助于保護眼睛。疣豬頭較大占身體的三分之一,吻部長,形成豬鼻嗅覺極發達,背部有鬃毛,有獠牙4顆,長而鋒利,以青草及塊莖植物等為食,偶食腐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疣豬喜泥浴,生存能力很強,非常適應高溫和干旱環境,可連續數月不飲水。疣豬好斗,獨居或成群穴居,善于挖洞,屬草原猛獸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東非狒狒,屬猴科動物。它體形較大,頭部粗長,吻部突出,四肢等長,適應地面活動。它們一般棲息開闊林地灌木叢及靠近水源的大草原上,可以植物也可以動物為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東非狒狒屬于群居動物,群體成員間常互相幫助。雌性狒狒常跟幼崽在一起,喜歡讓幼崽坐在懷里、騎在背上或掛在自己脖子下面。雄性狒狒的責任是保衛族群不被捕食。雄性狒狒會借由打架來決定彼此階級,只有高階雄狒狒才能與發情中的雌狒狒交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長頸鹿,是一種反芻偶蹄動物,拉丁文名字意思是"長著豹紋的駱駝"。它們是世界上現存最高的陸生動物。站立時由頭至腳可達6-8米,體重約700公斤。它們棲息于非洲熱帶、亞熱帶稀樹草原,以及開放的合歡樹林地,是草食動物。在野外長頸鹿的壽命為27年左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長頸鹿的長頸和長腿是很好的降溫“冷卻塔”。它們生活在炎熱的熱帶草原,由于它的表面積大,有利于熱的散發,并能很好適應周圍環境。但是長頸鹿遇到敵害攻擊時則能以60公里的時速快速奔跑以脫離危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長頸鹿腿長跑得快,且奔跑的姿態很特別,同一邊的兩腿和另一邊的兩腿交替向前,跳躍般行進,四肢可前后左右全方位踢打,不但擊打范圍廣且力量大,如果成年獅子不幸被踢中,可立馬腿斷腰折。這是在生存競爭中練出的本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長頸鹿有一雙棕色的大眼睛,眼珠突出,能四周旋轉,視野寬廣,加上身軀又高大,宛如活的“瞭望臺”,能看到很遠處的動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車行途中遇到偶然一幕:一頭長頸鹿勾食樹上葉子時被樹枝上的枯枝亂滕纏住了頭和脖頸,且被越纏越緊。我們甚至在車上驚呼起來,幾乎忘了這是非洲大草原,差點撥打110。后來這只鹿使勁地甩脖子搖腦袋,竟從亂樹枝中掙脫出來,三步并二步迅速逃離了那棵枯樹,自救成功。這讓我見識了一回野生動物的倔犟生存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角馬,是牛科動物。一般體重110-157公斤,雄性肩高約1.2米體長可達2米,雌性稍小,雌雄皆有角,長達78厘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角馬是選擇性的短草食性動物,棲息覓食于開闊平原草地及灌木叢中。它們生活在干旱地區,經常不喝水也能生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年7-9月的旱季,為了尋找新鮮草料,上萬只角馬會聚集起來成群結隊,每天走近50公里的路程去尋找食物和水源,堪稱壯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角馬與斑瑪在塞倫蓋蒂與肯尼亞交界的馬塞馬拉河岸邊等待集結過河,去到河對岸的肯尼亞馬塞馬拉國家公園里開辟新的食物基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尼羅鱷,是鱷目大型鱷魚。尼羅鱷體型龐大,身體呈橄欖綠色至咖啡色,尾巴強而有力。成年尼羅鱷的體重達一噸。尼羅鱷常棲息于湖泊、河流和沼澤地等淡水水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只成年鱷假裝閉著眼,杳無聲息地趴在馬拉河中間的凸石上,就等過河的"馬""羚"們,一旦腳下不穩或埋頭躍水時就猛赴過去,果斷截喉…,再次上演大自然的"適者生存"活報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尼羅鱷生性兇猛,環境適應能力極強,常用吻部和腳來挖洞穴從而改變棲息習慣來躲開不利生存條件。在旱季,尼羅鱷會躲藏于地底之下。幼體尼羅鱷吃小型水生無脊椎動物和昆蟲,成年鱷則捕食羚羊、水牛、河馬幼體等大型脊椎動物。尼羅鱷壽命70-100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河馬,屬偶蹄目,是淡水中最大雜食性哺乳動物。它體型巨大,四肢短粗,頭盧碩大,嘴更大,可以張開呈90度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馬一詞的意思是指“河中之馬”,這是希臘人對這種強悍野獸的稱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馬常成群生活,大部分時間都泡在水里,性情溫和,多在夜間行動。河馬食量極大,主要以蘆葦等水生植物為食,有時也吃陸地作物,如岸邊的青草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馬主要棲息在河流附近的沼澤地及蘆葦叢中。河馬的繁殖期不固定,孕期8個月,每胎產1仔。河馬3-5歲時性成熟,壽命40-50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河馬的長牙價值不菲,是導致河馬迅速減少的原因之一。目前河馬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兀鷲,體長94厘米,翼展約2米,體重4至7公斤,是非洲最常見的體型中等的兀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兀鷲棲息于草原稀疏林地等植被覆蓋率低的開放地區。通常在找到食物時會聚集數十甚至數百只大群,不到10分鐘就把動物尸體上的腐肉吃得一干二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兀鷲被稱為"草原第一清道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恩戈羅恩戈羅國家公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是我們體驗的第二種觀賞模式,火山口區域內野生動物國家公園。里面少有獅豹之類猛獸,中小溫和動物比較集中稠密,不用找,走著看就行,雖也是全程車上觀覽,但游覽輕松愜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恩戈羅自然保護區位于坦桑尼亞中北部,面積約8萬平方公里。保護區的中心部分是世界聞名的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以前是圓錐形,高度為現時的兩倍,200萬年前錐體最后—次爆發,把所有熔巖噴出,錐體頂部下塌成凹穴,在地質學上稱為破火山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人稱恩戈羅恩戈羅,即“大洞”的意思。它是世界上最完整的火山口,如同鑲嵌在東非大裂谷帶上的一只“大盆。當地馬賽族牧民世世代代居住在火山口地區,1979年這地區作為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恩戈羅保護區供養著200多萬頭不同大小的食草動物。它們生活在恩戈羅一般不需要每年為尋找水源和新鮮的草場而遷徙,長年定居在火山口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從容覓食的非洲大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這里地勢平坦水草肥美,棲息在這里的大象比起塞倫蓋蒂野生動物園里的大象明顯體形肥碩,牙白彎長,且體態雍容神情自在。大概是強敵、狠敵少很多的緣故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斑馬是馬科哺乳動物。非洲細紋斑馬耳長稍圓較寬大,臀部斑紋多而細密,是最大和外觀最美的一種斑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斑馬是群居動物,通常以幾十以上的數量集體活動。斑馬性格膽小怯懦,感到驚恐就會迅速逃跑,速度可達每小時70公里。斑馬以野草嫩葉為食,壽命約為30年左右。斑馬抗病能力強且擅于自我保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斑馬的黑白相間條紋可以在陽光和月光下干擾天敵視線,因此人們從中得到啟發,將類似斑馬條紋的圖案涂在戰車上以干擾敵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后面那個斑馬的屁股是被獅子抓住又掙脫后留下的破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鴕鳥體長1.8米至3米,身高2.4至2.8米,體重130至150公斤。長相奇特,像蛇一樣細長的脖頸上撐著一個很小的三角形腦袋。有一張短而扁平的三角形嘴,還有兩只如同青蛙眼一樣的褐色大眼睛,炯炯有神。能在56℃酷暑下覓食,也能幾個月不飲水。據說叫聲宏亮渾厚如同獅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牛羚,像牛一樣屬于反芻動物,喜好品質優良的草料。牛羚是先用牙齒和上頜把草扯斷立即吞下,以后再花時間慢慢反芻咀嚼。牛羚的這一技術使它吃草的速度比任何對手都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瞪羚 ,偶蹄目牛科動物。身高60-110厘米,體重13-29公斤。草原瞪羚有像小鹿一樣的淺棕色皮毛,非常漂亮。雄性瞪羚有長而彎曲的角。瞪羚體質強壯非常敏捷,可以每小時50公里的速度持續奔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麗的非洲瞪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瞪羚一般棲息在沙漠干旱草原地區。由于捕食者的威脅,大多數瞪羚都是群居生活,如此可以增加它們的生存機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瞪羚數量眾多給草原覓食帶來很大壓力。但事實是,在這大草原上,斑馬吃植物的粗硬部分,而將多汁的部分留給羚羊;角馬咀嚼下來的草皮殘渣促發了新草芽生長,滿足了以此為生的瞪羚的需要。以此看,大草原自身具備平衡復雜自然環境的能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跳羚,是牛科哺乳動物,屬于中型羚羊。四肢細長;背面毛色黃褐,臀部及其背面、腹部、四肢內側均為白色,在身體兩側背腹之間 有一紅褐色條帶。跳羚擅長跳躍,在受驚或嬉戲時,常常可以跳到3-3.5米的高度,因此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跳羚以草類為食,且耐旱能力很強,能長期不飲水,也可定時飲水,這使它可以棲息于開闊的草原和干旱的平原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跳羚是群居動物,平時結成十幾只或幾十只小群生活,有遷徙的習性。野生跳羚因為狂殺濫捕和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數量急劇下降,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珍珠雞,是雞屬鳥類,體長約50厘米。珍珠雞面部淡青紫色,喙強而尖,頸細長,體羽青褐,密綴白色圓點形似珍珠。珍珠雞經過幾十年的人工馴化,現已可以培育成為家養禽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林鶴,作為雜食性鳥類,它廣泛攝取各種植物、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等,有助于控制害蟲數量,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同時,鶴類常在水域附近活動,這有助于改善水質,減少水體懸浮物質的沉積,從而促進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非洲鵜鶘,是大型水鳥,雌雄相似,體型粗壯,適于飛翔和游泳,體長105-188公分,體重13公斤。</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東非灰冠鶴,鶴高1米體重3.5公斤。身體羽毛主要是灰色,雙翼大部份為白色,也有多種不同的顏色。頭部有一束金羽毛冠。面部兩側白色,喉上有一個鮮紅色的氣囊。天生漂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東非灰冕鶴是世界上唯一能在樹上筑巢的鶴類,是烏干達的國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合歡樹和灌木樹是草原動物賴以生存的重要能量供應源和安全屏障。較小羚羊喜歡吃樹的嫩枝,較大高角羚喜歡吃灌木叢荊棘,大象和長頸鹿則喜歡吃樹枝和樹葉。金合歡樹除作食物外,還可作豹子尋找獵物的觀察站、存放獵物的貯藏屋;獅子的遮蔭處和擦癢柱;盾鱗脊背蛇的休憩所。糞蜣螂翻吃動物糞便時把樹種埋入土中;草原螞蟻以昆蟲卵為食,抵御了食葉昆蟲泛濫,有助于金合歡樹長大;成熟的金合歡種子被高角羚和大象吞食后,在消化液中軟化,再帶到各處播散使之再萌芽,于是,一棵新的金合歡樹誕生了。這是非洲大草原上動植物生態系統環環相扣,生生不息的密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觀賞動物的第三種模式就是進入被馴化動物的公園,在園內導游人員的陪同下,與各種動物親密接觸。公園里有獅子、大型角馬、長頸鹿、斑馬等,人可以上前喂食,也可以摟著撫摸著照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園內園林優美,環境優雅,極度舒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公園內游客服務中心大廳。早上進園,工作人員在這里向游客宣講入園須知并做必要安全提示。中午返回這里,可以飽享一頓非洲草原大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麗的金合歡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被馴化的一隊斑馬,整齊劃一,令行禁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與斑馬親密無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讓吃才吃,沒讓吃不吃,就是聽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被馴服的長頸鹿真是高大、傲然、優雅、安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長頸鹿的睡眠時間很少,一個晚上一般只睡兩小時,因腿長趴下和站立都不容易且費時間,它們睡眠時會面臨危險。所以長頸鹿大部分時間是站著并呈假寐的狀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群正在假寐的長頸鹿,跟師傅帶著正在打坐似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腿部過長,長頸鹿飲水時十分不便。它們要叉開前腿或跪在地上才能喝到水,而且在喝水時十分容易受到其他動物的攻擊,所以群居的長頸鹿往往不會一起喝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馴服的非洲大羚羊。非洲羚羊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不僅是許多肉食動物的捕食對象,同時也是植物授粉和種子傳播的重要媒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嫌人類打擾,歡迎親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長頸鹿的頸部很高,因此當它們低下頭時,耳朵后方的瓣膜會調節血壓,防止血壓過高。長頸鹿的舌頭長達40厘米,是青黑色的,嘴唇薄而靈活,能輕巧地避開植物外圍密密的長刺,卷食隱藏在里層的樹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喂,角馬你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馴化的非洲獅子。獅子通常生活在群體中具有較為明確的等級制度和社交規則,這可能使得人類在馴化過程中更容易理解和利用它們的行為模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據說非洲獅的性格特點是有相對較高的容忍度和適應性,所以這有助于馴獸師馴化它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過既使面對已被馴化的獅子,人類還是心懷敬畏和恐懼,必竟它是獸中之王,萬一它覺醒了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與動物世界和諧相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感謝一路同行!</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东县|
瓦房店市|
邳州市|
宜章县|
邮箱|
博罗县|
手游|
东乡族自治县|
洛扎县|
邹城市|
拜泉县|
汕头市|
泰兴市|
思茅市|
普兰店市|
昭觉县|
德保县|
锡林郭勒盟|
东乡|
安丘市|
于田县|
临江市|
奉化市|
阳朔县|
十堰市|
雅江县|
九龙县|
桂东县|
安岳县|
广平县|
辽阳市|
松原市|
伊通|
铜梁县|
阿图什市|
泰来县|
临高县|
乃东县|
辉南县|
永安市|
沙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