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曾立平</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攝影:葉慶瑞</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0px;">編輯:湯雅洪</b></p> <p class="ql-block"><b> 《海上垂釣》 葉慶瑞/攝</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b style="font-size:22px;">超凡脫俗的詩性攝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曾立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國慶前夕,《最是那驚鴻一瞥——葉慶瑞詩性攝影視頻展》在古都金陵成功舉辦。我興趣盎然地瀏覽了近200幅攝影作品,忽然想到百年前黑白攝影時代拍攝《紅粉骷髏》(世界攝影史上的里程碑作品)的一位美國攝影師的說法:“在景物前放一個相機,那是紀實、寫真;在相機前放一個景物,那是藝術創造。”葉慶瑞就是后者,是藝術創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攝影師面對風景時一般考慮的是技巧,即構圖、色調、光影,景深、層次、虛實等等。但葉慶瑞不同,他首先是詩人,他是用詩人的審美、詩意的眼光去看風景的,因此他擷取的景物,自然都是他眼中富有詩意的。于是,客觀的風景就被他賦予了主觀的詩意,也就詩中有影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蘇軾《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評王維:“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因詩和畫都是主觀的,詩情畫意均源于作者的主觀情感。</span></p> <p class="ql-block"><b> 《云詭霧譎的仙境》 葉慶瑞/攝</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云南元陽梯田幾乎是所有攝影師的打卡點,面對氣勢恢宏、蔚為壯觀的梯田奇景,眾多作品當然五色紛呈、佳作累累。而《云詭霧譎的仙境》作品,葉慶瑞劍走偏鋒,沒有全景式的拍攝,而是選取了一個獨特的視角,只作局部展示,再通過后期調色,運用田埂的橙色與水田的藍色冷暖色調強烈對比,增強了視覺沖擊力;并以云詭霧譎的流動云霧的渲染,使畫面動靜相宜,表達出內心澎湃的詩情。自然狀態下的梯田風光不可能有如此的色彩表現,猶如傳統青綠山水加以現代色彩,是傳統性與現代感融合的獨特創造。</span></p> <p class="ql-block"><b> 《水墨黃山》 葉慶瑞/攝</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謂詩性攝影,除了濃墨重彩,葉慶瑞也追求含蓄與朦朧、簡約與淡雅。如《雪的留白》畫面極其簡潔,遠景兩株樹,中景是一位撐著小紅傘的人物,雪地上留下由近至遠的一行腳印,天空與地面的留白便是一望無垠的雪。這樣的簡約如詩一般惜墨如金。《水墨黃山》《母愛》《海上垂釣》當屬此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從葉慶瑞出版《詩眼看風景》攝影集后,這次又看到以前我沒有見過的這批作品,給了我新的震撼,因為這些作品的意境又有所升華。意境美是詩的藝術境界,是詩人主觀情思與客觀場景互相交融而成的。因此他的攝影作品或繁復、或簡約,或濃郁、或清淡,或充實、或空靈,是不流于俗、充滿禪意的詩性攝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幾張作品如《水鄉路,水云鋪》《驚飛一湖鷗鷺》《群山屏息聽槳聲》,使我想起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看葉慶瑞的照片和讀張孝祥詞一樣令人陶醉。中國最早的攝影前輩郎靜山,那時主要是黑白攝影。后來是香港攝影大師陳復禮、簡慶福,他們的作品都是中國審美的意境,有些作品堪稱不朽。此次詩性攝影視頻展,使我有與前輩攝影大師作品似曾相識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b> 《驚飛一湖鷗鷺》 葉慶瑞/攝</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位國際攝影大師曾說:“顏色是描述性的,黑白是解釋性的”,不管是描述還是解釋,葉慶瑞的這批作品,就有一種水墨山水或青綠山水的流韻,有些還富有禪意,就是空靈靜謐的美。這種意境的升華,就是葉慶瑞藝術境界的不斷躍升。他十分強調攝影的詩性品質,他是詩人,以詩人的眼光觀察世界,并用鏡頭的語言表現這個世界。他常說這是詩人的另一種抒情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令人欣喜的是葉慶瑞年逾八旬,尚可應用現代后期制作技術進行“二度創作”,這既增強了攝影作品的主觀色彩,又拓展了攝影藝術的內涵與外延,提升了攝影的表現空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葉慶瑞老而彌堅、影藝精進,不服老、排云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葉慶瑞詩性攝影佳作選登</b></p> <p class="ql-block"><b> 《別后青山是異鄉》</b></p> <p class="ql-block"><b> 《群山屏息聽槳聲》 </b></p> <p class="ql-block"><b> 《晨練》</b></p> <p class="ql-block"><b> 《二弦琴》</b></p> <p class="ql-block"><b>? 《光影的創意》</b></p> <p class="ql-block"><b> 《秋風翻破經書》</b></p> <p class="ql-block"><b> 《雪的留白》</b></p> <p class="ql-block"><b>? 《樓矗奇峰》</b></p> <p class="ql-block"><b> 《秋色滿芳洲?》</b></p> <p class="ql-block"><b> 《祈禱豐收年》</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文章作者簡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曾立平,文學者、文藝評論家。宗圣曾子76代孫,派名:繁蹇。父母均為抗戰老兵。</b></p> <p class="ql-block"><b> 【攝影作者簡介】 </b></p><p class="ql-block"><b> 葉慶瑞,出生于南京,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江蘇省作家協會作家書畫聯誼會副會長、江蘇省紫金藝術書畫院特聘畫師、南京市攝影家協會、市音樂家協會會員。</b></p> <p class="ql-block"><b> 【編輯簡介】</b></p><p class="ql-block"><b> 湯雅洪,江蘇資深媒體人,江蘇省攝影學會會員。原任江蘇工人報《文化周刊》編輯、江蘇廣播電視報《創星少年》特刊主編、南京電視臺評播員。現任江蘇省大眾書畫院副院長,江蘇省詩詞協會春華詩社理事。</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市|
饶平县|
南涧|
凤台县|
冷水江市|
保靖县|
青海省|
津南区|
洪江市|
河北省|
长海县|
久治县|
东丰县|
龙川县|
策勒县|
桃园县|
巨野县|
元朗区|
林口县|
栾川县|
台山市|
湄潭县|
二手房|
中阳县|
彭泽县|
桂东县|
遵义县|
临潭县|
阿图什市|
清苑县|
太谷县|
华安县|
新余市|
青浦区|
金坛市|
姜堰市|
通州区|
体育|
隆林|
永川市|
吉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