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鉆石”是怎樣煉成的(62)

文贏香

<p class="ql-block">偉大有偉大的魅力,平凡有平凡的吸引。感恩敬愛的父親母親,以他們特別的平凡吸引我。從年少萌生的文學夢到年老結出的文字果,他們都是不二的主人公。兩者雖不在一個層次,但卻脫不開關系,也算是一種慰藉吧。非常非常感謝多年來一路陪伴不棄的老師同學親人朋友們,感謝你們的關注幫助鼓勵與支持,讓你們受累受擾啦,愛你們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后記</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01</b>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跨越八年之久,終于完稿。這是我完全沒有料想到的時長。有時幾個月甚至大半年才出一集。非常榮幸非常感謝,以我之拙又以如此之惰,仍然不失我的親人朋友同學中的你們,特別是我的老師,堅持不懈地給予我關注。在我心里,這不是一分尋常的關注,而是包含了對我和我的父母的真誠與友愛的珍貴的饋贈,唯知音摯友至親可為。其中一個突出的群體,就是我的弟弟妹妹們,為保證和提高我的素材來源的充分與準確性,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與支持。今生有緣,三生有幸,在此鄭重言謝,感恩有你們!無聲的支持,無言的理解,都是莫大的鼓勵。除你們之外,我最應該感謝的,當然莫過于我的父親母親,他們用一輩子演繹的人生,和不厭其煩的回憶與敘說,為我的一己愛好開辟了一條得天獨厚的通道。</p><p class="ql-block">前些天,母親與我視頻,又是眼前加回憶聯想:“街(今)兒還是好熱喋,老天緊(老)不下雨,今年只怕是又跟洛(那)年一樣,冬干到臘月二十七,爺爺(指父親)從題(堤)上回來,夜里一夜大雪,二十八(他耕地)種了一塊(自留地的)麥子,第二年收蠻好的麥子~”。記憶力依然了得,和以前說的我已存入素材庫的一樣。是父親一輩子勤勞不怠的萬千佐證之一。令我錐心難過的是,無情的現實將我讓父親母親慢慢陪著我慢慢地成文,一天不完成就一天不離棄,自己的從容不迫可以帶給父母更長遠的晚年的心底默禱與夢想擊得粉碎,敬愛的父親離開我們已一年有余。我之所以把結尾仍停留在父親逢兇化吉,重歸家園之時,就是為了還原自己早已在內心擬定的,父親母親在一如既往的平和中相依相伴的場景,那是我最理想的結尾。</p><p class="ql-block">我們姊妹間曾有一個多人的共識,就是父母中的一位若先走,另一個將痛不欲生。父親去世,母親看起來并沒有那么脆弱。我們又以為,父親病得久了,母親也被磨得苦不堪言,父親自己解脫了,對母親也是一種解脫。但我們都錯了,但也都對了。錯的是母親的表現部分,對的是父母的感情部分。去年父親走后,母親的精神與身體的健康狀態經歷了將近一年的特別不適,主要表現為腳部疼痛,尤其是夜里痛得嚎哭,白天走路又像沒事似的,不拐不跛,到醫院也查不出問題。也和父親一樣,家里熱鬧,孩子們回家陪著,又沒有那么嚴重。時間久了,幾個照顧頗多的妹妹都認為母親的疼是裝出來的,真正的問題在心里,就是想念父親,無法自拔。</p><p class="ql-block">我們另外幾個則還是覺得不管原因是什么,母親疼痛的感覺一定是真實存在的。我去年年前到南寧,今年初夏才回常德看母親。那些天,母親沒有表現出那種劇烈的疼痛感。我用幺妹寄回來的中草藥泡水給母親洗腳按摩,母親很難為情地一個勁咕咕噥噥:哪有列樣的,人嘎碰都不敢碰(老人腳)的,我不理母親啰嗦,堅持半小時。轉天趁我不注意自己就迅速把腳洗了,我說藥需要多泡些時間才有效的,然后照樣每天做足半小時雙腳按摩。</p><p class="ql-block">大妹妹轉學弟妹的說笑:“嫂兒說我們這些菩薩都不靈,就看姐姐這個菩薩靈不靈了,還真是你靈些”。因為除了我,大家都回去看過母親,也帶母親看過醫生。我說還真不是,我回來的前一天母親就已經告訴我疼痛減輕了,夜里沒有疼得發抖、睡不著覺了,幺妹準備再寄的藥也讓她別寄了。但還是問過這個藥可不可以吃?那個藥可不可以抹?即表示還有疼痛。不過也就問問而已,都沒有真正再用什么藥。上月再住娘家多日,母親表現更好了,燒水、掃落葉、收雞糞,成了晴日里每天早起后的必有節目。前些天,又到家鄉晚稻收割季節,看大妹妹群消息,居然撿了他們三斗丘的谷,又還去大坳撿谷了。鄰里鄉親親人誰見誰都看不下去,主動上前關心,幫助提袋相送。其實母親的身體已經真的不能勝任這種勞動了,但母親說自己是去玩,去逛公園。走進田野,就感到開心快樂,就會忘掉痛苦。</p><p class="ql-block">人的理性、情感、本能,還有潛意識、下意識等等說不明道不清的因素,在驟變的生活環境中,所有的表現都可以拿來評說,但卻實在很難準確地進行預測預判。我想,母親的腳痛就像她只說很欠(想念),沒有過度的悲痛一樣,只是表象;而真正的疼痛與悲傷的程度在她自己都不為所知的心底。時至今日,應該是從失去父親的痛苦中緩過來一些了吧?</p><p class="ql-block">從幾千年的包辦婚姻到如今的自由婚姻。一個經歷過了千難萬險的長途跋涉才得以實現的改變和進步。那是無數人曾經夭折的追求和夢想,無數人從被眼淚浸泡的青春和人生中覺醒,前赴后繼地吶喊與抗爭的結果。按說,如今婚姻的質量與內涵當有相應的提高,更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需求與高度,更和諧穩定更溫馨浪漫更幸福快樂才對。可是今天的婚姻,似乎恰恰相反。所謂自由的婚姻,就是任性地吵吵鬧鬧,自由地分分合合;沒有了曾經的敬重、忠誠與珍惜。夫妻之間,一邊推崇家不是講理的地方,一邊又沒完沒了地抱怨這抱怨那。而所有的抱怨,是一定要講自己的理,說對方錯的。這不是很矛盾嗎?</p><p class="ql-block">父親母親的婚姻,是一場完完全全的包辦婚姻,結婚前都沒有直視過對方。但他們心平氣和,相濡以沫的關系,維持了一個甲子還多。日月經天,江河行地,世事變遷,只有他們對待生活、對待彼此的態度始終如一;該任性的任性,該粗糙的粗糙,該在意的在意,該遷就的遷就;很大程度上保留著自己的個性,誰也不說為誰改變,誰也不想要改變誰。</p><p class="ql-block">但我卻一直不喜歡在父母的生活中去講愛情。任何一對正常的普通夫妻,耳鬢廝磨的日子,愛情自是不言而喻的存在 ,但家庭生活卻遠不是獨它才能代言的。就像每一種植物里必含水分,但卻決不是唯一重要的成分一樣。在我看來,愛情不過是少男少女心中的一個夢想,文人墨客筆下的一個主題。而在成人眼里,特別在父親母親面前,它就像一枚青澀的果子,只適合玩味或欣賞,沒有多少實際的意義。若論父母的感情,他們就是同心同德,骨肉相連的家人,從不懷疑,更不質疑對方對家庭的責任與對自己的情感。一切都在婚姻的開始就已確立,所以在他們之間,沒有你的我的,只有我們的。生活中,說夫唱婦隨也可,婦唱夫隨也行;誰說上前了就聽誰的,誰做上前了就依誰的,誰堅持就聽誰的,不同意見就可以徹底放下,絕不會不啰啰嗦嗦和爭持不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做自己該做的能做的想做的事情,全心全意,盡心盡力。對彼此的缺點也有清楚的認識,但從不以此埋怨和攻擊對方,也不勉強對方順從自己。做到這點其實也不難,有善良就行。而父親母親恰好都有。所以,只要是對對方有傷害的事情,他們指定不做。</p><p class="ql-block">金無赤足、人無完人。父親母親也都有自己性格中的缺點,母親執犟,父親脾氣急躁,但即使生活在粗糙的年代,也可以做到事事融和、通情達理,令人不可思議。說來很有意思,父親平時孤言寡語,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樣子。用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社恐。母親則屬社牛,兩個人南轅北轍。但卻又高度一致的是,不夸夸其談,不搬弄是非,不說長道短,不斤斤計較,多做事,少訴求,為人誠懇等。所以,他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總能找到契合點。</p><p class="ql-block">他們的生活是簡單的,思想是簡單的,理想和追求也都是簡單的,但是,用任何一種簡單的語言來形容,似乎都不夠完全貼切。他們都有自己的個性和喜好,不用刻意地為對方去改變。就像兩個獨立的齒輪,卻能夠天衣無縫地咬合在一起,我覺得那就是上蒼給他們性格的一個完美的互補。那些齒輪的凹凸就如父母的優缺點。總能與對方的優缺點中避開沖突。很奇特,不是我們用某一個道理,無論是傳統的還是現代的,可以詮釋的,你用任何一種理念來解釋都會發現,在某一處它就發生了沖突,不能夠得到完美的解釋,而他們的詮釋是,人是可以有缺點的,無論是任性,還是急躁,都可以,偶爾生氣,有分歧也沒什么,但卻有一個底線,就是他要堅持的就是自己應該放棄的。而家庭矛盾往往是因為一方的不愿放棄,又得不到另一方的遷就和讓步而產生的。</p><p class="ql-block">當然,這里有一個前提不可或缺,也是父親母親共同擁有的,那就是道德觀。它可以保證兩個人不會出現大是大非上的矛盾。高度善良的本性和自覺自愿的利他思想,以及毫無私心雜念兩位一體的單純的家庭意識,心中只有我們,而不是我,所以他們可以累死累活而不表功,不求回報,又可以輕輕松松地做自己,那不是我字當頭的人可以追逐的。他們的這種生活模式,在我們小輩心中,自然談不上完美,甚至不乏讓我們意難平大肆吐槽之處,有時簡直近乎于挑撥離間,可就是沒有影響力,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都十分一致地有著不可憾動的自我認知和定力,無所謂別人說三道四。</p><p class="ql-block">放眼眾多婚姻表現,有比他們更好的選擇嗎?我不知道,沒見過。你想讓母親天天陪在父親身邊看他不耐煩的樣子,聽她不耐煩的語氣嗎?不能。你想讓父親天天抱怨母親不在家陪伴他,聽自己差遣卻又煩操母親耳朵聽不見,交流都困難了嗎?不要。隨便挑一兩樣便可管中窺豹,在別人那里可能很難調和的矛盾,在他們面前都不是問題,更不會引發矛盾。你能輕易否定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02</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證父母回憶的原意原貌,有些東西不一定很準確,比如人名,多是諧音,地名也是記憶中的樣子;我以為,它們都不影響我寫作此篇文字的初衷,可以忽略,所以沒有作仔細的考證。</p><p class="ql-block">80多年的人生,母親的記憶從三四歲開始,就是再好的記憶力,能夠憶起的,也如滄海拾遺,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能夠出現在我的文字里的就更少了。你得有恰當的標簽引導,才能搜索到相關的內容。所以,不時會有新的內容在不同場合被挖掘出來,為了盡量少丟掉一些,只好穿插安在后面章節。</p><p class="ql-block">拙筆有些時日后,幺妹說:“大姐,我都替你赫(怕),寫了這么久,才寫到這里,要什么時候才能寫完吶?”。</p><p class="ql-block">大妹妹說:“姐姐你快點寫,我們給你加油”。是啊,我也發現,速度比計劃的還要慢很多,似乎父母生活與回憶中的細枝末葉,都舍不得丟棄,那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人和事,都是我們的歷史,在這里丟棄了,或許就是徹底的忘卻,不會再有人記起和提及。父母的人生經歷,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苦澀?什么是幸福的生活?什么是明智的選擇?什么是理性的處事?我以為,這里面不乏有我們可以吸取的精神食糧。但是,要想把它們都不顯突兀,不失自然地揉捏在一起,常覺非常棘手,實在沒轍了只好暫且擱置。還有對一些事情的各種準確性,比如時間,人物,語言查證落實,都不是那么的隨心所欲,不時被各種顧慮和考量阻攔,這些都算是寫得慢的客觀原因。</p><p class="ql-block">小弟不止一次想幫助我上一個臺階,把東西寫得有條理有主題一些。我也試著做過,但不成功。覺得那樣不是有違初衷,就是力所不及,只能告訴他不要指望我寫出優秀的文學作品,我只能把它寫成回憶錄,不遺巨細。無獨有偶,我的一位作家同學,也給了我同樣的指導意見,它的正確性已經不用懷疑,但我還是只能這樣向同學訴苦,然后繼續我行我素。</p><p class="ql-block">其實一開始,我就鄭重申明過,文字的體裁只能糊涂著。但在我心里,卻一直有一個歸類劃分,覺得就是一篇名副其實的“散”文,已經散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被父母所有的回憶帶到哪里,就寫到哪里。除了圍繞父母生活的年代與經歷發生的事情這個大主題,其他實在很難分門別類,相同的生活模式,在不同的時間里,以不同的表現交織在一起。整個都像一只禿毛雞,沒有漂亮的羽衣,又像一個雜貨簍子,什么都往里面摁,只想多裝一些。我固執地認為,裝得越多,意義才越大,而不是越精致越耐看越好。時間久了,或許從里面翻出夾雜著的有點意義的東西的可能性,就會越大一點。至少可以有更多的點與別人的生活和記憶發生交集,產生共鳴,總之,內容豐富是第一位的。</p><p class="ql-block">我認為,作為一名普通百姓,父親母親的所作所為,一言一行,特別符合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作為一對百姓人家的普通夫妻,父親母親的表現,特別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要求。我們這代人是紅色教育最純粹的一代。上一輩從舊社會走來,下一輩在改革開放中長大。所以我們對符合紅色價值觀的人和事,有一種特別的親近感和認同感。</p><p class="ql-block">所以,當關注中傳來可以作為縣志、可以出書,可以拍電視劇之類的評論時,我相信他們不是揶揄和玩笑。我也相信那不是因為我的寫,而是因為父母的做,以及與至少兩代人記憶相關的生活境遇。尾集發出,有校長朋友認真地問我想不想嘗試著推薦出去?并非常熱心地表示愿意幫忙。我就覺得,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能成,僅有他們的認可,我就已經心滿意足了。</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寫父母,已并不是想單純地表彰和贊美,而是為了告訴大家,有這樣一種人和這樣一種生活態度下的這樣一種人生。他們從不失去自己的本色,個性和愛好,又似乎從來只為他人。看起來那么多矛盾的方面,卻無論是艱難困苦還是豐衣足食的歲月,家,都在他們的經營下不改一貫的寧靜祥和。讓我覺得有必要思考,我們今天追求的爭取的看重的,真的就那么必不可少嗎?我們今天批判的蔑視的拒絕的,真的就那樣一無是處嗎?天天吵架,你抱怨他沒有照顧好你滿足你的需求,他反唇相譏你照顧好我,滿足我的需求了嗎?這樣就可以相互滿足嗎?</p><p class="ql-block">家是一片大海,父母的態度就是海上的天氣,父母的對鋒與戰爭,就是海上的風浪。父親母親,自己有需要隱忍和寬容的時候,但最重要的是,相互尊重,那就是互敬互愛。他們尊重對方的意愿和做法,盡自己的能力去助力正當和彌補不足,遇到問題,從不相互責怨,不讓它升級為矛盾,一輩子讓家里無爭吵打罵之事,家庭的海洋,風平浪靜,家庭的小船,四平八穩。享受安寧帶來的幸福的人,是家里老人和孩子。爺爺奶奶可以不用為他們操心,我們則可以快快樂樂地成長。一個父母不和睦的家庭,給孩子帶來的痛苦和傷害,遠比條件差,要壞很多。我以為,相互尊重,是所有和諧婚姻的基石,而能夠相互尊重的夫妻,首先就一定是懂道理的人。一個只有某一方用一輩子的忍受來維系的婚姻,決不是值得夸耀和推崇的。</p><p class="ql-block">一個講道理的人遇到不講道理的人,除非一方作無盡的讓步,犧牲掉自己所有的尊嚴和個性,家庭才可維持表面的平靜。所謂有所為有所不為,在家庭生活中也尤為重要,夫妻二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和堅持,也都有對對方的遷就與包容。而這些,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家庭生活中都是存在的,與眾不同的是,父親母親把它們都運用得對自己來說恰到好處。所以他們不用為對方的堅持而苦惱,也不用為自己的遷就而委屈。</p><p class="ql-block">男人或女人,說自己做的所有的犧牲和付出都是為了家,那家是誰?不包括自己嗎?那為家不就是為自己嗎?為什么一說到家就是犧牲付出貢獻,為自己有什么不應該嗎?有什么值得炫耀表功的嗎?</p><p class="ql-block">父母辛辛苦苦一輩子,他們從來不說是為家是為我們,他們誰也不為,就為自己。家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的辛苦當然也都理所當然地屬于自己。反倒是孩子們為他們做點什么,都覺得過意不去。對于人情,他們信奉的是,千斤不為多,四兩不為少,出得你的手,進得我的門,歸根結底,就是不爭。</p><p class="ql-block">不要以為,他們一輩子的和和睦睦,是不講理只講感情的結果。恰恰相反,他們的一生,過的全是道理支撐的日子。比如過年過節,如有任何住客在家吃早飯,即使父親晚上陪客人玩了牌才剛剛睡著,母親早飯熟了,照樣讓叫醒父親。從不起寧可怠慢一下客人,也要讓父親多休息一下之念,也不擔心父親有怨氣,不耐煩,責怪自己不心疼他關愛他。父親父親則不管自己有多累,都不會有任何意見,馬上起來撿桌子擺碗筷端飯菜,招呼客人們喝酒吃飯,從不需叫第二遍,絕不會只管自己睡覺,于客人不管不顧。一家之主,待客之道,就該如此,這是他們的共識。在父母家做客,你可以隨便挑毛病,但沒有人來挑你的毛病,人人都可以無拘無束。真誠的熱情友好,不摻一絲雜質。他們總是那樣默契,從不大喊大叫地要誰去做什么,人前人后一個樣。在我們眼里,有時就覺得母親不會心疼父親,都是自家親戚,不一定非得叫醒父親。但在母親父親心里,都是理所當然的,無可厚非。</p><p class="ql-block">他們的一輩子是辛苦的,勞累的,但也是幸福的,滿足的。辛苦勞累,是社會給的,更是兒女給的,幸福和滿足卻是自己掙的,相互給予的,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從不互怨,互輕,互責,互打互罵,而是互相愛護。這種愛護,不是我們看重的洗一次碗,挑一擔水,而是愛你所愛,隨你所為;單純得像個孩子,糊涂得像個憨頭。</p><p class="ql-block">如果早些時間完稿,我對父母的婚姻之路,相處之道,還是不會往大了想。而當他們近年來呈現出的不同的一面,卻顛覆了我的認識與評價。他們和過去的自己大不一樣,倒是和別人家父母,和現代婚姻中的我們再也沒有多少差別,有了不顧對方感只站在自己角度說話的時候,也有向對方說不,對對方不滿生氣的時候。雖依然不像人家那樣大吵大鬧,不過小小表現一下而已,但與過去的他們到底有了異樣。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一件事情。那就是他們的過去。幾十年相敬如賓、相安無事、風平浪靜的日子,似乎是植入骨子里的平和與包容,兩人之間高度的默契與理解,都不是自然而然,與生俱來的性格使然,那就是他們的修養,他們的信念;他們對婚姻家庭最真摯的情感,最執著的用心,最努力的經營;非得讓自己的言行舉止與社會道德高度契合的結果。當他們再也掌控不了自己思想、情緒、甚至行為能力的時候,一切便開始隨性、走樣。</p><p class="ql-block">如今之際再回首,這種被時間改變的認識更加明朗。他們一輩子的平和包容并不能像我一直以來認為的那樣,簡單地歸結于性格使然,而是恰恰相反,大多都應歸功于自我約束與自我修為的結果,是他們在傳統道德的指引下苦心經營與努力創造出來的。對家庭的貢獻遠不止勤勞,還有帶給家庭的和諧平靜,他們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都有自己的個人領地,但為了家庭都放棄了,貢獻了。他們的思想道德不允許他們放縱自己。這是他們保證家庭和諧的重要武器和秘訣,也是他們與別人最不一樣的地方。所以,以前的他們,讓所有家人享受到了珍貴的家庭和睦帶來安寧而不以為然,而現在的他們,卻讓我們在父親母親這種難以調和的矛盾中不知所措,這一秒心疼母親照顧父親的艱難,下一秒又心疼母親不懂照顧帶給父親的傷害。</p><p class="ql-block">當他們的身心都已衰老到不能調控把握自己的思想與行為的時候,就像小孩子一樣,對自己的言行舉止都沒有了約束能力。這樣的生活狀態,是病態的,不正常的,出現在老年,再正常不過,也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父母年至耄耋,已屬難得。反之,如果出現在年輕的人生季節,那就是不正常的、病態的、也是應該盡力避免的了。</p><p class="ql-block">而晚年的父母,前方的路能走多遠,走成什么樣子,小輩的照顧就成為了重中之重。與姊妹閑聊,我曾說,子女的生命與幼年的生活是父母給的,而父母老年的生活甚至生命,又是子女給的。這個感慨,最先來自于一次我們回老家過年,遇公公因肺部感染發燒,自己在家吃無效,大年初二被我們送往縣人民醫院住院,用藥一周捎帶物理降溫仍然不起作用,后轉院至市人民醫院用了進口藥,才得轉機。后來幾年,公公婆婆幾次提及,說要不是我們送他去醫院,早就栽到山上,草都不知長多深了。的確,沒有人照顧愛護的晚年是悲涼的。再偉大的人物,再卑微的百姓也不例外。任何一個爭取到的幸運,都是生命延伸延長的根本。</p><p class="ql-block">我也不認為子女為了父母犧牲掉自己與自己子女間的正常生活是最應該的,我想作為父母,也沒有誰愿意自己成為子女的拖累,特別是以他們難以承受的壓力作為代價,在我們歌頌的傳統美德中,未必沒有并不理性的理想。</p><p class="ql-block">但是,現實就是這樣矛盾,顧此就會失彼。每個人都會老去,都有自己不能把控的日子,也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幸福的晚年。何去何從?未必都是子女的課題,也應該是整個社會以及老人自己的課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州市| 巴里| 南充市| 郧西县| 青河县| 巫溪县| 偃师市| 巩留县| 溧阳市| 当雄县| 新宾| 拉萨市| 凉山| 航空| 和田市| 临澧县| 娄烦县| 阜宁县| 旌德县| 平遥县| 光泽县| 红河县| 禄丰县| 长治市| 东乡县| 桂林市| 云浮市| 平乐县| 顺昌县| 日照市| 小金县| 遵义市| 界首市| 凤凰县| 仁寿县| 团风县| 陆丰市| 乌审旗| 冀州市| 乌兰浩特市| 永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