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海軍大院的童年

高老莊傳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出生在北京海軍大院,也長在海軍大院,直到14歲因父親轉業才離開。海軍大院是海軍司令部所在地,它的東邊緊鄰空軍大院,西邊是總參通信兵大院,再過去是總后大院。北京西郊這一帶都是軍事首腦機關,嚴禁外交使館車輛通過,外籍人員就更別想進來了(不過那時在北京也很難見個老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海軍大院很大,占地多大我說不清,光進出大門就有六、七個,都有衛兵把守,進出要看證件,家屬也不例外。外面有親朋好友來探望,要先在傳達室登記,再由衛兵電話通知家屬來門口迎接。院里每棟宿舍樓都有公共電話,這讓我錯以為我們國家在60年代就已經普及電話了,直到1976年我回到河南老家見到人工磁石電話時,才知道這世界差距有多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院里的布局是辦公區和生活區混合在一起,既有辦公大樓,也有住宅樓,還有服務社、門診部、招待所、食堂、大禮堂、運動場、游泳池、游泳館、學校、幼兒園,……應有盡有。這樣說吧,不出大院你都可以在里面生活一輩子,生老病死全管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院里的主辦公大樓叫“黃樓”,是50年代由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主持設計的,分主樓和側樓,外墻呈黃色,故稱黃樓。建筑風格類似中國傳統的廟宇殿堂,翹角飛檐,古香古色,附近老百姓戲稱為“海軍大廟”。那時西郊這片沒什么樓宇,所以顯得巍峨聳立,蔚為壯觀。站在樓頂上可以遠眺天安門城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68年7月1日海軍在黃樓前舉行毛主席塑像落成典禮(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革期間,在黃樓前面的廣場召開批斗大會,原海軍政委蘇振華等一批老將軍被批斗。我們小孩躲在主席臺后面偷看。那天很冷,老將軍們被凍得直流鼻涕,打哆嗦,看著心酸,刻骨銘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3歲的我站在黃樓前廣場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家住在灰樓,這是一組普通住宅樓,住家多是團級或營級干部,說它“普通”是指級別普通,但說起它的建筑結構可就不“普通”了。灰樓和黃樓是同時建的,也是梁思成主持設計。灰樓建筑群一共有四棟,分別叫100、200、300、400號樓。院外來的人一看樓號都嚇一跳,以為院里有400棟樓。我猜這樣編號的原因可能是因為這一棟樓里可以住100多家。四棟建筑組成回字型,似堡壘,有蘇聯軍事防御建筑的影子。樓內全部是套房,三個臥室,加一個獨立衛生間和廚房,木地板鋪地。整體外觀設計有裝飾性羅馬柱和西式陽臺,單元入口是垂花門的裝飾設計,角樓屋頂呈現十字歇山脊的復雜屋脊設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灰樓200號樓3號門外觀(我家住3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灰樓建筑群是珍貴的新中國早期民宅建筑群,也是唯一以私人住宅為目標的大屋脊建筑設計實物。這種不惜成本追求中國傳統建筑美學的做法,在文革時期受到批判,所以,以后國內再也沒有建過,成為絕版建筑,現在依舊保存完好,仍在使用。灰樓和黃樓均已被列為北京市建筑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和母親、姥姥站在200號樓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院里的住宅都是按照軍官等級來分配的,灰樓內的每套房分給兩家住,團級干部住兩間,營級干部住一間,共用一個衛生間和廚房。大院里除普通住宅樓外,還有專門的部長樓(師級)、將軍樓(軍級)和獨立小院(軍團級)。灰樓旁邊就是周希漢副司令員的小院,院里種有櫻桃樹,我們小孩有時會趁院門打開時偷偷進去摘櫻桃吃。周希漢小院后面是海軍政委李作鵬的小院。林彪叛逃事件發生后,李作鵬被隔離審查,他家小院也被騰出。海軍還專門組織干部和家屬進小院參觀,開展革命教育,我進去看了一圈,沒留下什么奢華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周希漢將軍在小院散步(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院里的這種等級風氣也影響到子弟。那時,很多孩子都是穿父母領回來的軍服。軍服分不同樣式:兩個兜是士兵服,四個兜是干部服,呢子料是將軍服。如果有同學穿兩個兜的軍服來上學,就會被嘲笑。穿呢子料的就很吸引大家眼球,羨慕不已。還有,男女生互不交往。哪個男生和女生在一起說話,別的同學就會在一旁起哄。我和我姐都在七一學校,每次上學出家門,要不是她先走,要不就是我先走,反正不會一起走,怕同學笑話。這都是大院文化中的一些不良風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院里有三個幼兒園,我上的是二幼。后來三個幼兒園合并,起名叫海娃幼兒園。“海娃”名氣很大,經常上央視春晚等綜藝節目表演,被全軍、北京市評為示范幼兒園。我經常和別人開玩笑:我是名校畢業生,海娃幼兒園畢業的。幼兒園就在大院里,離家很近,但小孩大都是全托,一周才回一次家,極大減輕家長負擔。所以,那時一家生幾個孩子都不是什么事,很自然,很常見。看看現在,一個孩子就把父母快拖垮了,真是今非昔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的快樂童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軍大院的子弟學校叫七一學校,我們要在這里上六年小學和三年初中,然后才到院外上高中。80年代后,學校只保留小學部,改名為七一小學,由當時的海軍司令員劉華清上將題寫校名。劉華清后來升任中央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他主持軍委工作期間,是海軍的高光時刻,國家啟動航母建設計劃,并在西沙群島修建機場,使我國海防力量大大增強,他因此被稱為“中國航母之父”。1997年劉華清退出中央領導崗位后,國家政治體制改革,不再安排職業軍人出任政治局常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80年代的七一小學大門(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開展了一項體育運動,叫“從北京跑向延安”,是一種象征性長跑,要求學生每天早上出操去跑步,然后統計跑了多遠,報給班干部統計,每天數據累加起來,最后看誰先跑到延安。我是班干部,所以就承擔了統計任務,不光要統計,還要監督同學們跑沒跑。每天早上不到六點,鬧鐘一響,我就爬起床,天還漆黑一片,冷風嗖嗖,我自己先繞大院跑一圈,然后再找小伙伴統計數據。這樣堅持下來,我的長跑能力得到提高。等到學校開運動會時,我很輕松地拿到1500米第一名。后來我也繼續保持這個早鍛煉習慣,每天都是自己爬起床,不用父母叫(現在老了也還是這個早起習慣)。因為身體素質好,有毅力,體育老師把我選為校籃球隊員,負責打后衛。我和體育就這樣結了緣,成為校園體育積極分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學校籃球隊在燈光球場合影,右1是我,后面就是灰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一年,我姥爺從河南老家來北京看望我們,和我住在一起。他一輩子在村里種地,從來沒進過城。清早,天還沒亮,聽見我起床他就問:弄啥去?我說:跑步去,他似懂非懂地嗯了一聲。等我早鍛煉回來,他已起床,又過來問:跑多少?我說:1500。他追問:放哪了?我想想后回答:放學校了(我們每天統計完的跑步距離都要報給學校)。他不解的搖搖頭,沒再問。等我母親早上過來做飯時,他在一旁嘀咕:北京孩兒咋怎能?一早能刨1500斤紅薯,還全交給學校。母親聽不懂,叫我過來問咋回事。這下才搞明白,我說“早起跑步1500米,數字報給學校”,姥爺聽成“早起刨紅薯1500斤交給了學校”。這個大笑話,后來被我們家人反復說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姥爺在北京拍下人生唯一照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學校取得長跑冠軍后,我又代表學校參加了羊坊店街道的學生運動會,也進入了前三名。接著又去北京龍潭湖參加北京市冬季學生環湖長跑比賽,拿了個第19名(總共取前20名),這是我們學校那些年取得過的最好成績。體育老師很興奮,回校后就報給校長,請求通報表揚我。正好學校邀請體壇名將鐘少珍來校做報告,就決定由我代表全校同學發言,并請鐘少珍為我頒獎。鐘少珍是海軍跳水隊隊員,1974年我國首次參加亞運會時,她一人獨得跳臺、跳板兩項冠軍,成為名噪一時的體壇明星,后來當了國家跳水隊教練,帶出郭晶晶等跳水健將。這是我的高光時刻,不過,兒子后來老笑話我:你拿個第19名也好意思上臺領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首屆亞運會跳水冠軍、海軍跳水隊員鐘少珍(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海軍與海打交道,所以離不開水。大院里有游泳池,還有游泳館,這在全北京也不多見,曾經作為全運會、亞運會比賽場地。海軍成立有專業游泳隊和跳水隊,經常代表八一隊參加全國比賽和世界比賽。我還沒上小學時,就已經學會了游泳,不過游的不咋樣。有一次,父親帶我和我姐出大院到八一湖(現在改名叫玉淵潭)游泳,在淺水區游了一陣后,父親說要帶我姐去深水區游一下,練練勇氣,讓我自己在岸邊玩一會。小男孩調皮閑不住,我拿了個救生圈放在水面,想從岸上直接跳進救生圈。可是沒跳準,一條腿進了救生圈,另一條掛在外面,結果導致下半身漂在水面,而上半身沉入水下,我拼命掙扎也無用,不斷地大口喝水,奄奄一息。幸虧不遠處有位叔叔看到這危險一幕,立即游過來把我救起,這才撿回一條小命。嚇得我后來好久不敢游泳。</p> <p class="ql-block">海軍游泳館(網絡圖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初中后,有一天,體育老師點名召集我們一幫男生過來,這些同學都是在校運會上拿過名次的。這時,過來一位陌生老師,他讓我們跑跑跳跳做了一些動作,又問了一些家庭情況,然后就和體育老師到一旁交談去了。隔了一會兒,體育老師回來點名我和幾位同學留下來,然后對我們說:剛才這位老師是海淀區業余體校的刁教練,他面試了大家,同意錄取你們幾個進業余體校,你們都回家和家長商量一下,過幾天給我答復去不去。我們都很高興,回家跟父母說后,他們也都同意。那年頭,沒有升學壓力,也沒有課外作業,放學后就是打打鬧鬧。父母想,去業余體校有人管,不會學壞,讓人放心。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們每天上午在七一學校上課,下午就去海淀體校訓練,一幫小伙伴成為好哥們,整天都是想著怎么提高成績,怎么能進專業隊,根本沒心思搞歪門邪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5年我(右一)和體校的小伙伴合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體校訓練一年多,風風雨雨吃了不少苦,但我的水平提高不多,也沒再取得什么驕人成績。上初二后,父親從海軍轉業,我們家就回了河南老家,我也就告別體校。到了河南,情緒低落,無心向學,我再也沒有練習中長跑,就此告別體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 justify;">離開北京,離開皇城根,離開高墻大院,我來到塵世,走進現實社會,過上普通大眾的生活。一切都要重新適應,我的人生開始走上新路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邮箱| 保德县| 镇赉县| 惠来县| 博湖县| 塘沽区| 呈贡县| 黄山市| 太和县| 华宁县| 芜湖县| 青神县| 凤阳县| 项城市| 大邑县| 车致| 奎屯市| 通州区| 长治市| 平原县| 道孚县| 正蓝旗| 博兴县| 南澳县| 定结县| 澳门| 普安县| 乡宁县| 沾益县| 广汉市| 淮阳县| 弋阳县| 湖南省| 阳春市| 卫辉市| 湛江市| 上杭县| 陆河县| 梁河县| 西乡县| 六盘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