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色達五明佛學院?,經國家宗教事務局批準,由?四川省佛教協會主辦,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洛若鎮,平均海拔3900米,屬于藏傳佛教寧瑪派。該學院的前身是?喇榮寺五明佛學院,始建于1880年,由德絳多吉修建了一處藏傳佛教寧瑪派的“日追”(修行處)。上世紀80年代,寧瑪派僧人晉美彭措擴建了該修行點,創建了小規模講經院和禪修院,當時有32名學員,晉美彭措任堪布。1985年5月,形成了喇榮學經點,到1993年學員增加至2千多人,經師54人。1997年,正式成立喇榮寺五明佛學院。隨著規模逐漸擴大,人員數量急劇增長,地質、消防、衛生、治安等隱患逐漸顯現。2013年,學院所在的洛若鄉撤銷,設立洛若鎮,喇榮寺五明佛學院被納入撤鄉建鎮工作整體規劃和建設,通過撤鄉建鎮、拆違清非、規范管理,打造管理有序、功能完善、適宜學修的環境。2014年1月9日,學院覺姆經堂后方僧舍發生火災,燒毀僧舍150間,后查證為電線短路引發。同年,色達縣投資850萬元,對佛學院進行10KV線路改造。2016年,由政府出資的五明佛學院社區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建成。色達五明佛學院以教學活動為主,努力建設成為正規化、法治化現代宗教院校。學院的課程設置分為?顯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顯教包括?戒律、?因明、?俱舍、中觀和般若;密教包括續部經典、各類加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和竅訣等;共同文化課設有聲明、醫方明、藏文、漢文、計算機、歷史等內容。?12</p><p class="ql-block">色達五明佛學院不僅是修行的圣地,也是尋求內心平靜與智慧的理想之地。它坐落在群山之間,環境幽靜,是修行的絕佳場所。游客可以參加禪修課程,深入了解藏傳佛教文化。此外,學院周邊的壇城廣場和格薩爾王文化村也是值得一游的地方。在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藏傳佛教的博大精深和藏文傳佛教文化。</p> <p class="ql-block">??色達東嘎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亞龍鄉縣城西郊約6公里處,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藏傳佛教寺廟。??</p><p class="ql-block">東嘎寺由第一世東嘎活佛?桑桑鄔金大師創建于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寺廟坐落在形似白色海螺的神山上,因此得名“東嘎”,意為“白海螺”。東嘎寺是色達三大寺院之一,屬于藏傳佛教?格魯派,以其系統傳授?大小五明和?顯密教法而聞名,培育了眾多高僧大德。</p><p class="ql-block">寺內的大殿建筑面積約800平方米,高約10米,殿堂內塑有釋迦牟尼坐像一尊,三面宗教壁畫塑繪,紅柱上雕龍刻花,色彩艷麗奪目,氣氛莊重肅穆,氣勢雄偉壯觀。此外,東嘎寺還擁有世界最大的?藥師佛塔等規模宏大的建筑群,這些建筑工藝精美,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p> <p class="ql-block">沿色曲河北上,河的兩岸,成百上千條牧草豐美、開滿各色野花的草溝,延綿起伏的山脊,向東西方向延伸而去。其間,是音符一樣流動的黑色的牦牛和白色的羊群,以及被風吹來的時有時無云朵般柔和的牧歌。傳說在這富饒美麗的草原上,人們曾發現過“馬頭”形金子,后人為祈福而取名“色達”(意為金馬),又傳說那是格薩爾留下的戰馬而得名“金馬”,獨特的黃金文化于是興起,金山、金水、金壩、金谷……,素有“色吉瑪、色塘、色拉溝黃金十八層,金梁玉柱在其中”之說,從來沒有任何以黃金命名的地名和與黃金有關的傳說像色達這樣多。同時縣境內也盛產黃金,成為“金穴數百處,歲溢數千兩”之地,傳說如果將縣域草原上的黃金全部開采出來就可以鑄塑一匹金馬,因以上種種,色達縣被冠以“黃金之鄉”的美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潭县|
德州市|
溧阳市|
黎平县|
崇信县|
湛江市|
团风县|
怀来县|
邵东县|
咸阳市|
辽源市|
余庆县|
屏东县|
准格尔旗|
射洪县|
陕西省|
理塘县|
福海县|
深水埗区|
晋江市|
谷城县|
措美县|
铜川市|
迁西县|
仲巴县|
密云县|
砚山县|
区。|
卢湾区|
尼勒克县|
怀化市|
沽源县|
邵阳市|
广灵县|
正蓝旗|
罗田县|
定结县|
介休市|
阜新|
娱乐|
南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