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書接上回,我的環騎邢臺進入第二天,早晨從入住的南宮市垂楊鎮起來收拾好東西準備出發了</p> <p class="ql-block">早晨的垂楊鎮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垂楊鎮</p><p class="ql-block">離開垂楊鎮繼續向東南方向駛入G308</p> <p class="ql-block">南宮市界的建設中的京港(臺)高鐵跨G308</p> <p class="ql-block">進入清河縣界</p> <p class="ql-block">在清河縣城街道上有一對老年夫妻手挽手散步,這就是恩愛相伴到老,點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河城站,位于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衡水車務段管轄的京九鐵路上的三等站,始建于1996年。因北京有一個清河站,全國鐵路不能有重名字的車站,所以就叫清河城站了</p> <p class="ql-block">清河城站正對著三羊東街</p> <p class="ql-block">清河中心醫院</p> <p class="ql-block">武松公園</p> <p class="ql-block">武松公園內的武松打虎塑像</p><p class="ql-block">清河縣,隸屬河北省邢臺市,古稱青陽,位于河北省東南部、邢臺市的東部,東北與衡水市故城縣接壤,東隔衛運河與山東省德州市夏津縣相望,自南而西分別與臨西縣、威縣為鄰,北依清涼江與南宮市毗連。清河縣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季節分明。總面積502平方千米。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清河縣常住人口421582人。</p><p class="ql-block">隋大業初年(605年),置清河郡。民國元年(1912年),清河縣屬河北省。1952年,清河縣屬邢臺專區。1958年11月,清河縣并入南宮縣。1961年5月,恢復邢臺專區。同年七月清河縣由南宮縣分出,恢復清河縣,屬河北省邢臺專區。1993年,邢臺撤地區建市,清河縣屬邢臺市。截至2021年10月,清河縣轄6個鎮,縣人民政府駐葛仙莊鎮。</p><p class="ql-block">清河縣特色經濟為羊絨制品,被譽為“中國羊絨之都”,是世界最大的羊絨及羊絨制品集散地,年經銷總量占世界40%、全國60%,總產值逾200億元。清河也是邢臺市東部副中心城市,被河北省列入全省首批擴權縣和優先培育的中等城市之一。河北省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文明縣城”榮譽稱號。清河縣境內有京九鐵路在清河設有二級站;青銀高速公路、308國道和肅臨線、邢清線縱橫穿境。清河縣是張姓的發源地,也是水滸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被國家授予“中國武松文化之鄉”稱號。電視劇《沃土》的故事起源和拍攝地,書籍《金瓶梅》故事起源地。</p><p class="ql-block">清河“八大碗”</p><p class="ql-block">八大碗是清河的漢族傳統名筵,八大碗菜系包括雞、魚、豬肉、牛肉、羊肉、藕夾、豆腐夾、鵝脖、紅燒丸子、水氽丸子、素丸子、假菜、木耳、雞蛋、海帶絲、面筋等十五種菜,根據客人口味喜好葷素搭配。</p> <p class="ql-block">清河電視臺</p> <p class="ql-block">羊絨之都</p> <p class="ql-block">清河縣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在清河像這樣的羊絨企業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世界羊絨看中國,中國羊絨看清河</p> <p class="ql-block">清河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清河縣界建設中的京港(臺)高鐵跨平安路</p> <p class="ql-block">出清河縣城左轉西南臨西縣方向</p> <p class="ql-block">通往臨西的SL07省道</p> <p class="ql-block">進入臨西縣界</p> <p class="ql-block">臨西-中國軸承之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臨西縣城</p> <p class="ql-block">臨西縣人民醫院</p><p class="ql-block">進入臨西再一次遭遇降雨,而且下的不小</p> <p class="ql-block">臨西玉河公園</p> <p class="ql-block">臨西河北省軸承產業技術研究院</p> <p class="ql-block">臨西縣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臨西縣,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位于邢臺市東南部,北接清河縣,南瀕邯鄲館陶縣、聊城冠縣,西接邯鄲邱縣,東臨山東省聊城市臨清市。總面積542平方公里,轄9個鄉鎮299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26968人(2020年)。</p><p class="ql-block">漢代置清淵縣(治今臨西)。北魏更名臨清縣(治今臨西)。金元以后,縣治遷徙水東(治今臨清),遂成為臨清縣的河西部分。1964年析臨清縣衛運河以西5個區設臨西縣。臨西縣歷史上涌現出北宋名將王彥超、明代文學家謝榛、全國勞模呂玉蘭等名人志士。有京杭運河、臨清古城遺址、月洼寺等名勝古跡,潭腿、亂彈、空心面等文化遺產。</p><p class="ql-block">臨西縣主產小麥、玉米等作物,形成了棉紡、建材、機械等工業體系,軸承是其特色支柱產業。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91.62億元,同比增長3.3%。</p><p class="ql-block">特產名吃</p><p class="ql-block">臨西醬菜</p><p class="ql-block">臨西醬菜是臨西縣久享盛名的特產。清末民初,臨西醬菜就蜚聲山東、河北一帶,遠銷京津等地。臨西醬菜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共有二十多個品種。其中包瓜、磨茄、臭豆腐、豆腐鹵等最為人們所稱道。</p><p class="ql-block">臭豆腐</p><p class="ql-block">吳老胖餅卷</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間,西水波村的沈氏家族的沈貴,少時貧窮,流落江蘇逃荒時學到了做臭豆腐的手藝,后輾轉來到西水波,帶來了做臭豆腐的手藝,并在家開起了臭豆腐坊。后經不斷改良,其臭豆腐色香味俱佳。光緒初年,沈氏麒昌、麟昌二兄弟帶著幾百年來的傳統手藝在臨清開創了“園香齋”醬菜廠,以生產臭豆腐為其立廠項目,與臨清“濟美”、“茂盛”醬菜齊名,并被選為進京“貢品”進入皇宮大內。</p><p class="ql-block">亂彈</p><p class="ql-block">臨西亂彈也稱“鑾壇”,因早期專供宮廷欣賞而名。約于清乾隆年間傳入,臨西縣老官寨向有“亂彈之鄉”之稱。劇目多反映宮廷生活,唱腔基本為板腔體系。伴奏有“文伴”、“武伴”之分。唱腔婉轉、抒情性強的生、旦多以橫笛、笙伴奏;唱腔激昂、高亢嘹亮的老生、花臉多以大笛、笙伴奏;其他伴奏樂器有三弦、二胡、板胡、揚琴等。</p><p class="ql-block">空心掛面</p><p class="ql-block">臨西尖冢手工空心掛面系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尖冢鎮地方特產,空如竹、細如發、長如絲,直徑均不超過1毫米,最細僅有0.1毫米。萬歷初年,尖冢鎮王氏二十八世祖王垣始創手工空心掛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產歷史,二十九世祖王廷銓公使工藝日臻完善,傳進皇宮,萬歷帝食用后喜其爽滑可口,柔軟清純,封為貢面。</p><p class="ql-block">特產名吃</p><p class="ql-block">臨西醬菜</p><p class="ql-block">臨西醬菜是臨西縣久享盛名的特產。清末民初,臨西醬菜就蜚聲山東、河北一帶,遠銷京津等地。臨西醬菜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共有二十多個品種。其中包瓜、磨茄、臭豆腐、豆腐鹵等最為人們所稱道。</p><p class="ql-block">臭豆腐</p><p class="ql-block">吳老胖餅卷</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間,西水波村的沈氏家族的沈貴,少時貧窮,流落江蘇逃荒時學到了做臭豆腐的手藝,后輾轉來到西水波,帶來了做臭豆腐的手藝,并在家開起了臭豆腐坊。后經不斷改良,其臭豆腐色香味俱佳。光緒初年,沈氏麒昌、麟昌二兄弟帶著幾百年來的傳統手藝在臨清開創了“園香齋”醬菜廠,以生產臭豆腐為其立廠項目,與臨清“濟美”、“茂盛”醬菜齊名,并被選為進京“貢品”進入皇宮大內。</p> <p class="ql-block">臨西大劇院</p> <p class="ql-block">臨西縣第二小學</p> <p class="ql-block">臨西縣實驗中學</p> <p class="ql-block">出臨西西南駛入G514</p> <p class="ql-block">臨西縣下堡寺鎮東留善固村呂玉蘭的家鄉</p> <p class="ql-block">呂玉蘭(1940年2月6日~1993年3月31日),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下堡寺鎮東留善固村人,1955年高小畢業回鄉務農,當年擔任本村“鐵球”農業生產合作社社長,是新中國最年輕的合作社社長;1958年入黨;1960年任本村黨支部書記;1966年發表了聞名海內外的“十個為什么”的人生體會文章;1969年當選中共中央委員;1970年任臨西縣委書記,提出了著名的“農業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口號;1971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副書記。</p><p class="ql-block">1974年兼河北省農委副主任。1977年任中共河北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1981年任中共正定縣委副書記。1985年任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農業廳黨組成員。</p><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被授予“最美奮斗者”稱號。</p> <p class="ql-block">最美奮斗者-呂玉蘭</p> <p class="ql-block">呂玉蘭實驗學校</p> <p class="ql-block">離開呂玉蘭的家鄉向西進入威縣界并進入縣城</p> <p class="ql-block">沿G106向北威縣城區方向</p> <p class="ql-block">威縣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威縣,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處黑龍港流域沖積平原。東鄰清河縣,西界廣宗縣,北與南宮市毗連,南與臨西縣、邱縣接壤,總面積101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0月,威縣下轄12個鎮、4個鄉。縣政府駐洺州鎮。截至2022年10月,威縣戶籍總人口64.81萬。</p><p class="ql-block">威縣歷史悠久,相傳鯀曾在此筑堤防洪,境內現存“鯀堤”遺址。元朝,威縣曾是威州州治所在地。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為縣,始稱威縣。1993年,改屬邢臺市。 是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冀南黨、政、軍機關曾經在威縣駐扎7年。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018年9月28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威縣退出貧困縣。</p><p class="ql-block">?威縣火燒是河北邢臺市的著名漢族傳統小吃,以其獨特的工藝和香酥的口感而廣受好評。這種小吃融合了北方的油餅與胡餅的制作工藝,主要使用冀南的精面粉和小磨香油作為原料,并加入細鹽和花椒粉進行調味。制作過程中,火燒會用吊爐烘烤,并在食用時搭配醋蒜汁,使其更加爽口。此外,威縣火燒還有多種口味,如豬肉剁大蔥等,深受群眾喜愛。</p><p class="ql-block">亂彈(威縣亂彈)</p><p class="ql-block">亂彈(威縣亂彈),河北省威縣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p><p class="ql-block">威縣亂彈是一個多聲腔劇種,主要流行于河北省威縣一帶,其起源于明末清初時期。聲腔包括亂彈腔、昆腔、揚州亂彈、高腔、羅羅、嗩吶二黃和雜腔小調等,其中以亂彈腔為主要唱腔,有俗曲的痕跡,演唱上近似絲弦腔,但較絲弦腔更為渾厚、粗獷。演唱時男女腔均以本字咬音,假嗓拖腔,其主要板式包括《一鼓頭》《二鼓頭》《慢板》《流水板》等,唱詞為上下句結構,一般采用七字和十字句式。音樂采用“純律”,唱腔與伴奏采用“支聲復調”的多聲部音樂表現形式,每個聲部在整體制約下獨自運行。劇目豐富,約有三百多種,代表劇目有《臨潼關》《廣武山》等。</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7日,亂彈(威縣亂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Ⅳ-39。</p><p class="ql-block">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p><p class="ql-block">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河北省威縣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p><p class="ql-block">威縣土布紡織工藝,形成于元末明初,已有700年的歷史,主要是世代相傳,農民相互幫助借鑒,其技術廣為普及。工藝非常繁雜,分多道工序。主要有搓花結、紡線、打線、漿線、染線、絡線、掏繒、闖杼、綁機、織布等。能織出平紋布和斜紋布,按圖案分為方格布、漢字布和花鳥魚蟲布。</p><p class="ql-block">威縣土布紡織工藝是勞動人民長年實踐和智慧的結晶。它保留發展了中國傳統和紡織枝術,承載了自元末明初以來各個時期的科技、藝術、民俗、信仰等傳統文化信息,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對研究中國紡織技術的發展脈絡有著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2014年11月11日,傳統棉紡織技藝(威縣土布紡織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Ⅷ-100。</p><p class="ql-block">山東大鼓(梨花大鼓)</p><p class="ql-block">山東大鼓(梨花大鼓),河北省威縣傳統曲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p><p class="ql-block">山東大鼓,是中國北方現存最早的曲藝鼓書暨鼓曲形式,相傳形成于明代末年,由于使用半月形犁鏵片伴奏,又被稱為“犁鏵大鼓”等。流傳在河北省南部的山東大鼓稱“梨花大鼓”,主要流布于邯鄲的雞澤縣、邢臺的威縣等地。演唱風格樸實,聲情并茂,曲調高昂,說唱道白兼備,敘事抒情融為一體。其唱腔屬板腔體,主要包括慢板(頭板)、二板(流水板)、快板等板式,豐富多變,素有“腔多字少七十二哼哼”之說;句式則分為十字韻、七字韻等。</p><p class="ql-block">2008年6月7日,亂彈(威縣亂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Ⅴ-4。</p> <p class="ql-block">出威縣縣城就進入廣宗縣界</p> <p class="ql-block">沿著S326向西行駛</p> <p class="ql-block">然后向北廣宗縣城方向</p> <p class="ql-block">“廣宗好大堂,威縣好城墻,巨鹿好牌坊”,邢臺市廣宗縣尚存明代縣衙建筑主體--廣宗官署正堂,它始建于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比北京故宮還早一年),因秦始皇在此停靈,很多參觀過西安兵馬俑游客到廣宗參觀大堂。該大堂是全國少見的保存完好的縣衙正堂。省旅游專家和城市規劃權威認為,此座縣衙是很寶貴的文物和旅游資源。</p><p class="ql-block">據廣宗縣志記載,廣宗縣衙曾是,中軸線的主體建筑有照壁、鐘鼓樓、儀門、大堂、二堂等,50多歲的人還記得小時候大堂前面的鼓樓和后面的二堂、三堂。其他建筑都隨著歷史湮沒了,只剩下了大堂。大堂又叫公堂、正堂等,是縣衙的主體建筑,是知縣發布政令、舉行重大典禮、公開審理重要案件等重大活動的場所。為磚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相傳秦始皇曾在此停靈,因此其身價較高,在1404年復建時為明朝永樂皇帝御批,并采用“九檁八打椽”的框架結構,獨特于其他大堂“八檁七打椽”的結構。廣宗大堂頂脊兩端的吞脊獸蚩吻也表明了大堂的身價之高,因為在封建社會,只有皇宮和皇帝巡幸過的地方才允許鑲嵌蚩吻。</p> <p class="ql-block">沙丘宮平臺遺址,位于今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南,是一個長一百五十米,寬七十米的沙丘。廣宗縣境內地勢平衍,土壤概系沙質,到處堆積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宮也得名于此。據史書記載,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龍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始皇帝(秦始皇嬴政)在此落馬,不甘心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秦漢以來,此地成為一方名勝。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詩文--“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魚分龍臭曾茲臺,野寺清鐘入夜哀”......清朝康熙年間廣宗縣吳存禮的《沙丘宮懷古》,堪為其中代表。</p><p class="ql-block">2001年2月7日,沙丘宮平臺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廣宗縣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廣宗縣,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位于邢臺市東部冀東南黑龍港流域,北接南宮市、新河縣,南瀕邯鄲市曲周縣,西接巨鹿縣、平鄉縣,東臨威縣。總面積503平方千米,耕地53萬畝,截至2024年1月,下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4鎮4鄉,213個行政村,截至2024年1月,全縣戶籍人口33.4萬人,常住人口29.4萬人。</p><p class="ql-block">廣宗縣歷史悠久,作為地名始于西漢元始二年(公元2年)四月平帝為“廣漢家宗廟”而置的廣宗國。作為縣名始于東漢建初八年(公元83年)分巨鹿郡地所置的廣宗縣。北魏為廣宗郡,隋為宗城縣,唐置宗州,宋為宗城縣,元憲宗5年(1255年)復置廣宗縣沿襲至今。廣宗縣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人文始祖黃帝曾至此播種文明,商族由此步入父系社會。</p><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榮譽稱號。2019年5月5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正式批準廣宗縣退出貧困縣序列。</p><p class="ql-block">《禹貢》屬冀州,商代帝辛于此建沙丘行宮。</p><p class="ql-block">西周屬邢國故土。春秋末期屬晉。戰國時期屬趙國,有沙丘宮,為趙武靈王所居。</p><p class="ql-block">秦代屬鉅鹿郡,千古一帝秦始皇病逝于此。</p><p class="ql-block">薄餅丸子湯</p><p class="ql-block">薄餅丸子湯是廣宗知名的配套設施特色小吃,食香質軟的玉米餅就著湯新鮮豬肉糯的肉丸湯來吃,那真叫個美味佳肴。肉丸湯的肉丸子嫩香,湯食香鮮爽口,非常容易消化,營養成分很高。有時間熱烈歡迎社會各界盆友來廣宗品味,保您喝上一口,口感兒鮮、口口透香,回味無窮綿長。</p><p class="ql-block">廣宗粘豆包</p><p class="ql-block">豆包粘,年豆包。粘豆包是筆者家鄉一道非常受歡迎的特色小吃,它外型圓潤,色澤金黃,咬上一口香、甜、軟、粘,回味悠長,真是越吃越香,越吃越甜,越吃越好吃,且有很高的營養價值。</p><p class="ql-block">廣宗醬豬蹄</p><p class="ql-block">廣宗醬豬蹄是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的特產美食。廣宗醬豬蹄色澤棗紅,外型完整,離骨酥爛,鮮香不膩,營養豐富。熱吃,口感嫩滑,肥而不膩;涼食,膠質軟韌,余味悠長。</p><p class="ql-block">梅花拳</p><p class="ql-block">梅花拳在廣宗的傳播是清康熙末年,梅花拳第三代宗師鄒宏義從徐州來到廣宗縣前魏村傳拳。梅花拳的組織形式分文場和武場,文場領導武場。梅花拳的武場弟子占梅拳演練者的多數,主要是通過武功鍛煉體悟拳理拳法。梅花拳武功分四部分:架子、成拳、擰拳和器械。演練梅花拳時,往往配以打擊樂渲染氣氛,打擊樂器有牛皮戰鼓、鑼、鈸、鐃、镲,鼓樂鏗鏘有力,使人精神抖擻。</p><p class="ql-block">張果老墓</p><p class="ql-block">唐代仙翁張果老,邢州廣宗人也(今河北廣宗張固寨村人)。著名道士,隱于襄陽條山,常往來邢洺間。張果老是八仙中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兩人之一,唐武則天時已逾百歲,多次被武后、唐玄宗召見,還被唐玄宗授以銀青光祿大夫,賜號通玄先生,并賜封邢州仙翁山為其道場,詔建棲霞觀。以后他以“年老多病”為由,又回到邢州仙翁山(今張果老山)去。他的故事最早出現在《明皇雜錄》。仙逝后“道士葉法善門人李山童主其祀焉!仙翁仙逝后被葬在其家鄉廣宗張固寨村,現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廣宗縣城向西S325平鄉縣方向</p> <p class="ql-block">廣宗,平鄉的界河-漳河</p> <p class="ql-block">過了漳河就進入平鄉縣界</p> <p class="ql-block">進入平鄉縣城</p> <p class="ql-block">平鄉縣人民醫院</p> <p class="ql-block">平鄉縣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平鄉縣,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位于邢臺市中部,地處華北平原南部,總面積406平方千米。平鄉縣屬溫帶季風氣候。縣人民政府駐中華路83號。截至2021年末,轄4鎮2鄉1個街道,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平鄉縣常住人口為323675人。</p><p class="ql-block">平鄉縣古屬冀州,春秋時期,平鄉縣域稱羉。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南羉改為廮陶縣。魏景初元年(237年),癭陶縣改為平鄉縣,今縣名始于此。西楚霸王項羽在此率部擊潰秦軍主力,留下了“破釜沉舟”、“作壁上觀”、“以一當百”等歷史典故。平鄉縣是張角的故里,在此發動了黃巾起義。</p><p class="ql-block">平鄉縣境內東呂高速和G340國道、S326邢臨公路橫穿東西,G230國道(定魏公路)縱貫南北,邯黃鐵路穿境而過。</p><p class="ql-block">巨鹿之戰發生地,秦末大起義中項羽率領數萬楚軍(后期各諸侯義軍也參戰)同秦名將章邯、王離所率四十萬秦軍主力在巨鹿(現屬邢臺市平鄉縣地區)進行的一場重大決戰性戰役,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項羽破釜沉舟,以大無畏精神在各諸侯軍畏縮不進時率先猛攻秦軍,帶動諸侯義軍,一起最終全殲王離軍,并于八個月后迫使另二十萬章邯秦軍投降。從此項羽確立了在各路義軍中的領導地位。經此一戰,加之劉邦西路大軍攻破武關、藍田,秦朝主力盡喪,加速覆亡。</p><p class="ql-block">歷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平鄉絲弦</p><p class="ql-block">絲弦又名弦子腔,相傳是元、明弦索調的遺音,是河北省特有的、頗具影響力的古老地方劇種之一,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年間絲弦曾遭禁止,清末和老調同臺演出,后來吸收了昆曲、河北梆子等劇種唱腔,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由于流行地域的不同,分為東、南、西、北、中五路,南路絲弦主要活動區域在冀南、豫北、晉東南、魯西北一帶。平鄉絲弦就是南路絲弦的代表。</p><p class="ql-block">梅花拳</p><p class="ql-block">明末清初,邢臺平鄉人鄒宏義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陰陽五行于拳法,歷經數載精心錘煉,創立了一整套別具一格的獨特拳派——他取梅花在冬未盡,春未到之時開放,含先知先覺之意,合先備先用之理,達先發制勝之效,且拳分五勢,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花拳。梅花拳與少林、武當等武術同時列為第一批國家級非遺名錄。</p><p class="ql-block">平鄉也是童車之鄉</p><p class="ql-block">平鄉酥魚、尋召牛肉也很不錯</p> <p class="ql-block">平鄉縣中華路</p> <p class="ql-block">這是以前騎車在平鄉標志性塑像前拍的照片</p><p class="ql-block">20.12米,邢臺平鄉地標自行車雕塑-日升月恒標志,被列為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p> <p class="ql-block">平鄉縣前進小學</p> <p class="ql-block">出平鄉縣城向北沿三合街-振興路-G230進入巨鹿縣界</p> <p class="ql-block">進入巨鹿縣城</p> <p class="ql-block">巨鹿縣金銀花標志</p> <p class="ql-block">巨鹿縣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巨鹿縣,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位于邢臺市中部,中心位置約在北緯37°07'18"~37°25'32",東經114°50'14"~115°12'50"之間,總面積631平方千米,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截至2021年10月,巨鹿縣轄8個鎮、2個鄉,縣人民政府駐巨鹿鎮。截至2023年末,巨鹿縣常住人口32.15萬。</p><p class="ql-block">巨鹿歷史文化悠久厚重。是秦代三十六郡之一,巨鹿之戰、黃巾起義的發生地,也是大唐名相魏徵、天文學家僧一行、農民起義領袖張角等歷史名人的故里。宋代巨鹿故城遺址被稱為“東方的龐貝古城”。1961年7月,又將前四縣劃出,巨鹿縣政區至今未變。</p><p class="ql-block">巨鹿縣被評為“中國最佳生態宜居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巨鹿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巨鹿縣西鄰京廣鐵路,東靠京九鐵路。主要景點有雙萬畝生態觀光采摘園、愛華翰苑碑林、蘇營二村生態農業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村等。</p><p class="ql-block">巨鹿燜餅</p><p class="ql-block">巨鹿燜餅,是采取燜的工藝,對烙餅絲進行烹飪的美食,對于巨鹿人來說家家會做的一種普遍飲食之一,是巨鹿人喜愛的主食之一。</p><p class="ql-block">地方特產</p><p class="ql-block">串枝紅杏</p><p class="ql-block">1957年,國家著名果樹專家在巨鹿縣的孔寨村發現了這種杏。串枝紅杏屬于鮮食和加工俱佳的品種。</p><p class="ql-block">巨鹿先后被農業部、林業部、國家計委、國家出口基地辦公室確定為“全國杏良種示范推廣基地”、“串枝紅生產基地”和“串枝紅出口基地”。</p><p class="ql-block">巨鹿枸杞</p><p class="ql-block">巨鹿縣地處黑龍港流域,是河北省生產枸杞的重點縣,其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所產枸杞暢銷于泰國、馬來西亞、日本、美國及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等國家和地區。</p><p class="ql-block">巨鹿枸杞</p><p class="ql-block">巨鹿縣栽植枸杞已有50余年歷史,巨鹿枸杞主要銷往全國各省市和東南亞各國和地區,被外商譽為“中華01血杞”。</p><p class="ql-block">巨鹿金銀花</p><p class="ql-block">據清光緒版《巨鹿縣志》記載金銀花為中 藥材種植之首,自明代就有栽培,迄今已有400多年歷史。2004年被河北省命名為 “河北金銀花之鄉”,2010年巨鹿縣金銀花在國家工商總局成功注冊金銀花原產地標志,申報了《中國金銀花之鄉》。</p> <p class="ql-block">巨鹿縣育紅實驗學校</p> <p class="ql-block">巨鹿縣城健康路</p> <p class="ql-block">出巨鹿向西邢臺市任澤區方向</p> <p class="ql-block">通往任澤區的楊官公路</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p> <p class="ql-block">落日余暉</p> <p class="ql-block">任澤區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任澤區,隸屬于河北省邢臺市,是邢臺市轄區,位于邢臺市東部,地處華北平原腹地,總面積434.8平方千米。任澤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季風顯著和四季分明之特點。區政府駐任城鎮人民街389號。截至2023年,任澤區下轄5個鎮3個鄉1個區(河北任澤經濟開發區),共有195個行政村。2022年,任澤區戶籍總人口39.45萬人,常住人口34.16萬人。[17]</p><p class="ql-block">任澤區的前身為任縣,建制于西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隋唐后為邢州九縣之一,是河北省見于史冊的最古老的縣之一。2020年6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任縣,設立邢臺市任澤區。“任”字最早見于甲骨文,古時候的“任”字和“壬”相通,而“壬”在五行中為“水”的代稱,任澤區歷史上是有名的水鄉澤國,“澤”字指著名的大陸澤,古代大陸澤的中心腹地,土壤肥沃,水利條件優越,素有“任澤自古不求天,耳聽漁歌看秧田”的美譽。任澤區東承106國道、大廣高速,西臨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107國道,南靠邢黃鐵路、東呂高速,北接邢衡高速,交通區位優越,是邢臺市重點“向東”發展的城市戰略區。</p><p class="ql-block">任澤區擁有大陸澤國家濕地公園、冀南革命紀念館、邢州湖公園等景點。任澤區還是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裝備制造)、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典范區、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河北省機械制造產業名區。</p><p class="ql-block">杜志國杜淳父子家鄉</p><p class="ql-block">傳統手藝</p><p class="ql-block">老虎枕</p><p class="ql-block">“枕枕老虎枕,百病不纏身”,這一民間習俗在任澤區流傳久遠,老虎枕是民間流傳廣泛的吉祥贈物。全區做老虎枕的越來越多,任澤區邢灣鎮鄭家莊村是老虎枕制作專業村,該村制作老虎枕的歷史悠久,品種全、花樣多。他們從剪虎樣、縫虎身、繡虎臉、扎虎爪,一刀一剪、一針一線都精美別致。</p><p class="ql-block">老虎枕</p><p class="ql-block">老虎鞋</p><p class="ql-block">虎頭鞋是一種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制作的童鞋,因鞋頭呈虎頭模樣,故稱虎頭鞋,北方地區也有稱為貓頭鞋。虎頭鞋既有實用價值,也有觀賞價值,同時它又是一種吉祥物,人們賦予它驅鬼辟邪的功能。在任澤區做虎頭鞋的有上千戶,他們從打袼褙、納鞋底、做鞋幫、繡虎臉、掩鞋口,直到把鞋幫和鞋底縫到一起全部用手工制作。</p><p class="ql-block">任縣燈籠</p><p class="ql-block">任澤區駱莊鄉達六莊村是有名的燈籠村,家家戶戶制作燈籠,產品以傳統的大紅燈籠、宮燈為主,每年可加工制作50余萬盞,總產值1000余萬元,遠銷北京、山西、陜西、內蒙、湖北、湖南等十幾個省市區,已初步具備了產業形態。</p><p class="ql-block">地方特產</p><p class="ql-block">任縣高腳白大蔥</p><p class="ql-block">任縣高腳白大蔥,河北省邢臺市任澤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p><p class="ql-block">高腳白大蔥產地位于任澤區境內,該地區的氣候條件非常適宜高腳白大蔥的生長。任縣高腳白大蔥,蔥白長、筒狀,色白如玉,長50厘米左右,最長可達60厘米,直徑3—4厘米,個體重0.3—0.7千克。蔥葉翠綠,蔥香濃郁,辣味足,鮮嫩可口。耐儲藏,窖藏3個月后皮不皺,味不變。高腳白大蔥蔥白潔凈,卷合緊密,肥嫩脆香,辛辣適宜,營養豐富,可生食、熟食、鹽腌、做調味料。</p><p class="ql-block">2011年09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準對“任縣高腳白大蔥”實施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p><p class="ql-block">任澤老炒肉</p><p class="ql-block">老炒肉是任澤區傳統的漢族名菜,屬于河北菜。任澤區吃食兒不多,但老炒肉很出名。本地人愛吃,外地人也慕名來品嘗。老炒肉即老式炒肉,原因之一是其做法近百年一貫制;再者,其味濃、色重、醬香,稱為老式也不為過。</p><p class="ql-block">高腳白大蔥</p><p class="ql-block">牛舌火燒</p><p class="ql-block">明代隨著山西移民的遷入,原由西域傳到山西的以吊爐打燒餅的手藝也自然傳到任澤區一帶,任縣人獨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餅與胡餅的工藝,以威縣的細白面與小磨香油為原料,佐以細鹽、花椒粉,用吊爐烘烤,創制了風味獨特的“火燒”。火燒與燒餅工藝接近,口味、形狀卻不同。因狀如牛舌,俗稱“牛舌頭火燒”。隨著威縣在外地做打制火燒生意的人越來越多,名聲也越播越廣,人們都稱其為“牛舌頭火燒”。火燒用料考究、工藝特殊、味美層多、肉嫩皮酥。和面、抻條、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獨特之處,比如用吊爐烘烤,木炭作底火,要柴硬火溫;用火有講究,須外高內低;生坯置爐內,經四翻七轉。剛出爐的火燒外皮焦黃,外酥內軟,香而不膩。經過數十年演變,牛舌頭火燒逐漸改為圓形。</p><p class="ql-block">牛舌火燒</p><p class="ql-block">留壘醬菜</p><p class="ql-block">由于泡制考究,風味獨特,留壘醬菜早在明清時期就朝野聞名。孫中山先生在南京食用后,連聲贊美,總統府曾指派黃埔軍校一期學員孔繁榮專程回留壘村老家采購。</p><p class="ql-block">地方特色,北方風味,鮮、脆、爽口、食用方便。留壘醬菜有老陳菜系列:九頂芥菜、健腦洋姜、咸味益氣參。什錦醬菜系列:醬花生、醬筍、醬黃瓜、醬八寶、醬蘿卜、天然面醬、天然豆瓣醬。農家特產系列:農家茄子、農家雪菜、農家韭菜花、風味辣椒醬等農家特色產品。[</p> <p class="ql-block">任澤夜景</p> <p class="ql-block">向南出任澤</p> <p class="ql-block">向南進南和區界</p> <p class="ql-block">南和區夜景</p> <p class="ql-block">南和區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南和區,古稱和陽、嘉禾,隸屬河北省邢臺市,位于邢臺市東部,地處華北平原腹地,總面積405平方千米。南和區屬溫帶季風氣候,具有大陸性季風顯著和四季分明之特點。區人民政府駐和陽鎮和陽大街285號。截至2021年10月,南和區下轄5鎮3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2],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南和區常住人口為350384人</p><p class="ql-block">南和區的前身為南和縣,始置于西漢時期,隋唐后為邢州九縣之一,2020年6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南和縣,設立邢臺市南和區。南和區歷史悠久,素有“觀音之鄉、宋璟故里”之稱。處于京深、京滬、邢衡、邢臨高速公路所組成的“井”字形環抱之中,京廣鐵路、京廣高鐵和邯黃鐵路貫通東西南北,境內有漢墓群、北齊造像碑、白雀庵等名勝古跡。</p><p class="ql-block">宋璟(663年—737年),字廣平,邢州南和縣宋臺村人,唐代名相、政治家,與姚崇并稱“姚宋”。武周時累官至御史中丞,睿宗時升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后因奏請太平公主出居東都,被貶楚州刺史。開元年間先后任刑部、吏部尚書,后繼姚崇居相位。主張革除奢靡習俗,禁銷惡錢,選擇人材。工文辭。有《梅花賦》等著作。</p><p class="ql-block">地方特產</p><p class="ql-block">南和金米</p><p class="ql-block">南和金米即俗稱的小米,是國家認證的A級綠色食品,全國農產品地理標志。粒緊密、色金黃,故稱“金米”。據《南和文史概覽》記載:唐朝名相宋璟是南和人,曾把家鄉小米帶進皇宮獻給武則天享用,女皇覺著出奇好吃,就封南和小米為“金米”,南和金米成為貢品。現代南和金米不施農藥、化肥,米軟、粘、香。</p><p class="ql-block">南和小米煎餅</p><p class="ql-block">南和小米煎餅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縣的特色小吃。南和小米煎餅具有焦、嫩、香、甜,粗糧細作,營養均衡特色。</p><p class="ql-block">趙家蒸包</p><p class="ql-block">趙家蒸包是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的特色小吃。趙家蒸包取材于小麥粉、肉餡和蔥,做法簡單,經發酵作皮,十香粉調味、爐香碾粉調味后,經蒸籠蒸熟后即可食用,具有香、嫩、不膩、滿口留香,皮薄餡大特點。</p><p class="ql-block">觀音之鄉</p><p class="ql-block">南和區素稱觀音之鄉,千手觀音的傳說”(又名三皇姑傳說)在邢臺南和流傳時間不僅長久,而且影響深遠,是觀音中國化和女性化的轉折點,南和白雀庵歷代碑刻以及南和地方志都記載了這個“千手觀音的傳說”,在白雀庵觀音雕像內發現的明代《觀世音本愿真經》也詳細記載了南和的妙善修煉成為千手觀音的經歷。</p><p class="ql-block">千年古剎白雀庵是觀世音菩薩的應化之地。相傳南北朝亂世之時,南和人妙莊嚴揭竿而起建立了百里小國,國號興林國,自稱妙莊王,妙莊王的三女兒(三皇姑)名叫妙善,自幼心地善良,出家白雀庵修行。后妙莊王火燒白雀庵,五百尼姑遇難,三皇姑妙善僥幸逃脫,歷盡千辛萬苦,到達蒼巖山。后妙莊王得一怪病――人面瘡。需親生兒女手眼方可治愈,兩位皇姐不肯獻,妙莊王命在旦夕。三皇姑聽說后,毅然剁手剜眼,為父治好了人面瘡。從此,妙莊王改暴從善,降旨敕封三皇姑為千手千眼觀音菩薩。三皇姑慈心至極,而道業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護持眾生。“白雀庵觀音菩薩女道場”的世名由此而生。</p><p class="ql-block">宋璟(663年—737年),字廣平,邢州南和縣宋臺村人,唐代名相、政治家,與姚崇并稱“姚宋”。武周時累官至御史中丞,睿宗時升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后因奏請太平公主出居東都,被貶楚州刺史。開元年間先后任刑部、吏部尚書,后繼姚崇居相位。主張革除奢靡習俗,禁銷惡錢,選擇人材。工文辭。有《梅花賦》等著作。</p><p class="ql-block">朱正色(1539年—1606年),字應明,號和陽,明順德府南和縣朱營村人。明萬歷甲戌科進士,歷官縣令、兵部員外郎、兵備僉事、兵備副使、巡撫、右副都御史,官階正二品。是明朝萬歷年間的杰出賢臣,曾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四庫全書》中收錄了朱正色讀史筆記《涉世雄譚》。朝廷在縣城大街建有平定邊疆坊、金吾世胄坊、恩覃敷坊三座牌坊表彰。</p><p class="ql-block">王寶強,1982年4月出生,南和區 賈宋鎮大會塔村人,中國內地著名男演員。6歲時開始練習武術,8歲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之后來到北京的劇組當武行做群眾演員。代表作品有《盲井》《天下無賊》《士兵突擊》《Hello!樹先生》《人在囧途》《泰囧》《冰封:重生之門》等。</p> <p class="ql-block">出南和向西南沙河市方向</p> <p class="ql-block">天黑月明</p> <p class="ql-block">沿S329進入沙河市界</p> <p class="ql-block">沙河夜景</p> <p class="ql-block">沙河市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沙河市,河北省轄縣級市,由邢臺市代管,位于河北省南部,北接邢臺市信都區、襄都區,南瀕邯鄲武安市、永年區,西接山西省,東臨南和區,總面積858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沙河市轄5個街道、6個鎮、2個鄉。截至2023年末,沙河市戶籍人口466503人。</p><p class="ql-block">沙河古為冀州地,始建于隋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邢州龍崗縣南境設沙河縣,以大沙河穿過而得名。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沙河撤縣設市。沙河素有“趙北之咽喉,襄南之藩蔽”美稱,京廣鐵路、京廣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國道四條國家級交通大動脈貫通市區;太行山高速、東呂高速公路,329省道等穿境而過;形成了以“四橫十二縱”國省干線和縣鄉道路為主骨架,其他農村公路為支脈,布局合理、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沙河市擁有中國傳統村落22個,秦王湖、北武當山風景區是河北省省級重點風景名勝旅游區。</p><p class="ql-block">邢州鐵冶</p><p class="ql-block">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鐵的國家之一,而邢臺鐵冶業亦為國之最早,邢臺的鐵冶主要集中在沙河,沙河是邢臺鐵冶文化的發祥地。早在兩千年前,沙河人就知道“山上有赭者,其下有鐵”,沙河冶鐵是漢武帝時三大冶鐵基地之一。</p><p class="ql-block">《沙河縣志》《順德府志》《隋書·地理志》《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沙河有磬山,漢魏舊鐵官也”。北朝東魏時,邢州沙河的冶煉專家綦毋懷文成功發明灌鋼技術,并煉造出鋒利的“宿鐵刀”,灌鋼技術是中國冶煉的重大發明,在1740年西方坩鍋煉鋼法發明之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煉鋼方法,由此邢州所產的宿鐵刀成為長達千年的貢品,沙河綦村鎮也被稱作小邢州。宋宣和四年刻制的《大宋重修冶神廟碑記》曰,“順德之在河朔,為朝廷一襟要,其地多隆崗秀阜,坑冶之利自昔有之,綦村者即其所也。”可見綦村鐵冶當時就是國家“襟要”。沙河解放后,綦村仍是中國著名的優質鐵礦石開采基地。沙河鐵冶,特別是綦母懷文的鋼冶,對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不容忽視的推動作用,是沙河市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傳統村落</p><p class="ql-block">沙河市擁有中國傳統村落已達22個, 包括劉石崗鎮大坪村、劉石崗鎮漸凹村、白塔鎮樊下曹村、十里亭鎮上申莊村、 綦村鎮西南溝村、冊井鎮白莊村、冊井鎮通元井村、柴關鄉馬峪村、柴關鄉陳硇村、柴關鄉杜硇村、柴關鄉王硇村、 柴關鄉綠水池村、柴關鄉安河村、冊井鎮冊井村、冊井鎮北盆水村等。</p><p class="ql-block">張文謙</p><p class="ql-block">張文謙(1216~1283年),字仲謙(仲卿),邢州沙河縣蓋里村(今葛村)人,元初名臣,縣志稱為“沙河人物之冠”。初與“年相若、志相得”的劉秉忠、張易等同學于紫金山,除儒學經典外,還研習天文、地理及算籌之法。元定宗二年(1247年),經劉秉忠介紹,受到忽必烈的召見,命掌王府書記。在忽必烈統一中國的征戰中,張文謙成為重要謀臣。元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位,成立中書省,命張文謙為中書左丞。至元七年(1270年),任大司農卿。至元十三年(1276年),文謙任御史中丞,后被授為昭文館大學士,領導太史院,組織郭守敬等人,研制成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授時歷。至元十九年(1282年),文謙任樞密副使,死后累贈同德佐運大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贈魏國公,謚忠宣。</p> <p class="ql-block">沙河市區的宋璟像</p><p class="ql-block">宋璟是唐朝著名宰相,關于他的祖籍,長期以來,邢臺沙河市與南和縣爭論不休,莫衷一是。</p><p class="ql-block">這一切,都緣于《舊唐書》和顏真卿撰寫書丹的宋璟神道碑文上的一句“宋璟,邢州南和人”。兩者來自吏部備注的同一個信源,援引此說者,多屬人云亦云,未加詳考,以訛傳訛。</p><p class="ql-block">倘若只憑此就簡單認定宋璟是現在的南和縣人,甚至還臆想具體到南和縣的宋臺村。那就大錯特錯了!</p><p class="ql-block">其實,宋璟的真正故里,是原邢臺沙河縣沙河城十里鋪!</p> <p class="ql-block">離開沙河市沿G107正北</p> <p class="ql-block">進入邢臺市區</p> <p class="ql-block">邢臺市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邢臺市育紅小學</p> <p class="ql-block">邢臺市信都區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邢臺市泉北大街</p> <p class="ql-block">太行泉城 美麗邢臺</p><p class="ql-block">邢臺市,簡稱“邢”,古稱邢州、順德府,是河北省地級市,Ⅱ型大城市,河北省政府批復確定的京津冀城市群節點城市、冀中南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物流樞紐。截至2023年末,全市下轄4個區,12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總面積1.24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95.55萬人,城鎮人口391.7萬人,城鎮化率56.32%。</p><p class="ql-block">邢臺市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脈南段東麓,華北平原西部邊緣,東以衛運河為界與山東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山西省毗鄰,南與邯鄲市相連,北及東北分別與石家莊市、衡水市接壤,北距省會石家莊市106千米,距首都北京396千米。</p><p class="ql-block">邢臺擁有3500余年建城史,距今五萬至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是華北歷史上第一座城市,有“五朝古都、十朝雄郡”之稱,歷經三千多年行政建制未曾中斷、城址未曾遷移。邢臺古城是黃河以北地區建城最早的“第一古城”,被譽為“燕趙第一城”。悠久的歷史涌現出郭守敬、魏征、李牧、宋璟、劉秉忠等先賢,走出了郭威、柴榮、孟知祥、孟昶等帝王,千古一帝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于邢臺沙丘。 邢臺也是唐朝皇室祖籍地(唐祖陵),發生過堯舜禪讓、胡服騎射、巨鹿之戰、黃巾起義等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事件,有破釜沉舟、鹿死誰手、民脂民膏、腹背受敵等近百條成語、典故源自邢臺</p><p class="ql-block">黑家餃子</p><p class="ql-block">黑家餃子,河北小吃,清真風味,邢臺地區著名小吃。此餃餡選羊的后座、上腦、通脊三個部位肉和小磨香油拌制,餃子面皮大小均勻,厚薄一致,包好的餃子,“兩面肚”沒有陰陽面和雙皮現象,餡肥嫩爽口,深受歡迎。</p><p class="ql-block">邢臺“道口燒雞”</p><p class="ql-block">邢臺道口燒雞是河北邢臺地區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源于河南道口鎮,是道口義興張燒雞店的分支。造型美觀完整,色澤淺紅而帶嫩黃,肉質軟爛,味美鮮香,一般可存放2~5日而色味不變,冬季存放時間更長。</p><p class="ql-block">鐵路</p><p class="ql-block">邢臺市已經形成“卅”字形鐵路網,有京廣鐵路、京九鐵路、京廣高鐵、京九高鐵(在建)四條國家鐵路干線縱貫南北,設有邢臺站、邢臺東站、清河城站、清河東站(規劃)等,邢黃鐵路、邢和鐵路橫貫東西,設有邢臺南站、巨鹿站等。邢臺鐵路客運可以直達全國除新疆、西藏、青海、海南、臺灣外的任意省份和省會。</p><p class="ql-block">航空</p><p class="ql-block">邢臺褡褳機場,簡稱“邢臺機場”,位于中國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褡褳鎮機場路,北距邢臺市中心18千米,為4C級軍民合用支線機場,軍用隸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學院,屬軍用三級永備機場。1993年7月1日,邢臺褡褳機場首次開通民航業務;2002年9月,邢臺褡褳機場民航停航;2020年7月7日,邢臺褡褳機場民航復航改造工程開工 。2021年,邢臺機場入列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民用運輸機場建設重點工程。邢臺褡褳機場航站樓面積6100平方米,民航站坪設6個機位;跑道長2600米,寬60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4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300噸、飛機起降量6082架次的使用需求。</p><p class="ql-block">此外邢臺市還擁有威縣機場、柏鄉機場、平鄉機場、臨城機場、寧晉機場五個縣域通用機場</p><p class="ql-block">農業特產</p><p class="ql-block">威縣三白西瓜、臨城薄皮核桃、邢臺太行板栗、巨鹿串枝紅杏、邢臺邢棗仁、隆堯澤畔藕、平鄉滏河貢白菜、南和金米、柏鄉葡萄、邢臺柿餅、寧晉鴨梨雪梨、內丘富崗蘋果、風味飲食、黑家餃子、桐泰祥糕點、寧晉泥坑酒、邢臺古順酒、隆堯今麥郎方便面、金沙河掛面、威縣吊爐火燒、臨西醬菜、邢臺燜餅、邢臺棗花佳飲品、南宮熏菜、清河菜豆腐、內丘掛汁肉、臨城酥魚、魏莊熏雞、白牌燒雞、邢臺鍋貼、廣宗薄餅、臨西空心面、清河八大碗、邢臺大鍋菜、隆堯羊湯、小米煎餅、平鄉十香菜、沙河馬場梨</p><p class="ql-block">工業特產</p><p class="ql-block">藍鳥家具</p><p class="ql-block">邢鋼線材</p><p class="ql-block">邢機軋輥</p><p class="ql-block">晶龍單晶硅</p><p class="ql-block">冀中煤炭</p><p class="ql-block">平鄉自行車</p><p class="ql-block">清河羊絨</p><p class="ql-block">臨西軸承</p><p class="ql-block">沙河玻璃</p><p class="ql-block">邢東板材</p><p class="ql-block">長征汽車</p><p class="ql-block">紅星汽車</p><p class="ql-block">龍星炭黑</p><p class="ql-block">永進電纜</p><p class="ql-block">晶牛微晶</p><p class="ql-block">康必得感冒藥</p><p class="ql-block">邢臺拖拉機</p><p class="ql-block">遠大閥門</p><p class="ql-block">興達飼料</p><p class="ql-block">亞泰重工</p><p class="ql-block">三高肥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后盾塑膠</p><p class="ql-block">御捷電動汽車</p><p class="ql-block">南和寵物食品</p><p class="ql-block">手工藝品</p><p class="ql-block">廣宗柳編</p><p class="ql-block">內丘神碼</p><p class="ql-block">沙河四匹繒布</p><p class="ql-block">清河神符</p><p class="ql-block">邢窯白瓷</p><p class="ql-block">廣宗手工木鏇</p><p class="ql-block">威縣、巨鹿土布</p><p class="ql-block">寧晉工筆畫</p><p class="ql-block">臨西“王一摸”鐮刀</p><p class="ql-block">著名人物</p><p class="ql-block">古代</p><p class="ql-block">祖乙</p><p class="ql-block">程子</p><p class="ql-block">師曠</p><p class="ql-block">趙武靈王</p><p class="ql-block">李牧</p><p class="ql-block">扁鵲</p><p class="ql-block">耿純</p><p class="ql-block">張角</p><p class="ql-block">張賓</p><p class="ql-block">石勒</p><p class="ql-block">郭女王</p><p class="ql-block">游肇</p><p class="ql-block">崔浩</p><p class="ql-block">李淵*</p><p class="ql-block">李世民*</p><p class="ql-block">魏征</p><p class="ql-block">宋璟</p><p class="ql-block">僧一行</p><p class="ql-block">張文瓘</p><p class="ql-block">崔圓</p><p class="ql-block">田神功</p><p class="ql-block">孟知祥</p><p class="ql-block">孟昶</p><p class="ql-block">郭威</p><p class="ql-block">柴榮</p><p class="ql-block">曹利用</p><p class="ql-block">范質</p><p class="ql-block">武松</p><p class="ql-block">陳天祥</p><p class="ql-block">劉秉忠</p><p class="ql-block">張文謙</p><p class="ql-block">郭守敬</p><p class="ql-block">曹鼐</p><p class="ql-block">朱正色</p><p class="ql-block">魏裔介</p><p class="ql-block">白圭</p><p class="ql-block">近現代</p><p class="ql-block">王懷慶</p><p class="ql-block">王同春</p><p class="ql-block">龐炳勛</p><p class="ql-block">董振堂</p><p class="ql-block">尚小云</p><p class="ql-block">徐冰</p><p class="ql-block">任仲夷</p><p class="ql-block">呂玉蘭</p><p class="ql-block">劉子厚</p><p class="ql-block">陳強</p><p class="ql-block">尚長榮</p><p class="ql-block">趙忠祥</p><p class="ql-block">楊春增</p><p class="ql-block">秦建彬</p><p class="ql-block">陳佩斯</p><p class="ql-block">李勝素</p><p class="ql-block">王寶強</p><p class="ql-block">杜志國</p><p class="ql-block">風景名勝</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邢臺市有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13家、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6家、國家AA級旅游景區11家、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個、國家地質公園2個、國家森林公園2個、國家水利風景區4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個沿革,形成了山水風光游、休閑農業游、歷史文化游、古村名鎮游等四條特色線路。</p><p class="ql-block">邢臺市旅游風景區</p><p class="ql-block">國家級風景名勝區</p><p class="ql-block">崆山白云洞、邢臺大峽谷</p><p class="ql-block">國家森林公園</p><p class="ql-block">前南峪國家森林公園、蝎子溝國家森林公園</p><p class="ql-block">國家AAAA級景區</p><p class="ql-block">崆山白云洞、邢臺峽谷群、天河山、天梯山、扁鵲廟、前南峪、九龍峽、云夢山、紫金山、德龍鋼鐵文化園景區、天臺山、紅石溝休閑生態農場景區、邢窯文化旅游區</p><p class="ql-block">文物古跡</p><p class="ql-block">【邢臺古城】</p><p class="ql-block">邢臺古城,又名順德府城,歷史上位于今邢臺市區,是邢臺市城市原點,被稱為“京南第一城”。</p> <p class="ql-block">邢臺市襄都區人民政府</p> <p class="ql-block">這是兩日環騎邢臺的總軌跡及數據</p> <p class="ql-block">我的環騎邢臺的第二日騎行268公里,全程512公里完成了騎行邢臺地區19個縣、市、區的小心愿,其實在此之前除了臨西縣之外都騎車去過了,這次是完整的一次騎車劃個整圈,出行之前看了天氣預報都是陰天及多云的天氣,雖然天公不作美兩天的上午都遭遇了降雨,但是這都不算什么!</p><p class="ql-block">多出去走走,少一些享受會讓一個人變得更加堅強!</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江县|
崇信县|
郧西县|
昌吉市|
麟游县|
鹿泉市|
淳安县|
阳谷县|
敦化市|
宁波市|
万荣县|
明溪县|
奉新县|
望城县|
永春县|
印江|
巴马|
洛隆县|
丘北县|
花垣县|
闵行区|
外汇|
那曲县|
榆社县|
瓮安县|
虞城县|
阜新市|
沅江市|
宣武区|
甘洛县|
永丰县|
玉树县|
花垣县|
武威市|
莒南县|
新晃|
辰溪县|
顺平县|
叙永县|
中阳县|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