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純色山鷦鶯</p> <p class="ql-block">純色山鷦鶯(英文名:Plain Prinia,學名:Prinia inornata),是雀形目扇尾鶯科山鷦鶯屬的鳥類。體型略大的棕色鷦鶯,分布廣泛,從巴基斯坦至中國東南部和東南亞,是田園間的常見鳥類,主要以昆蟲為食,屬于益鳥。具有灰色的上體和白色的眉紋,下體呈現淡皮黃色至偏紅色調。</p><p class="ql-block">外形特征 ▽</p><p class="ql-block">成年純色山鷦鶯長約11厘米,體重6-9克。羽毛色彩從橄欖棕到紅棕色不等,非繁殖期顏色更暖,繁殖期則呈現蒼白的灰棕色。眉紋白色,尾羽非常長且漸尖,非繁殖期時較短且漸變不明顯。喙在繁殖期為黑色。下體被溫暖的淡黃色覆蓋,腹部中央逐漸變白。雄雌相似,幼鳥上體顏色更偏紅棕色,羽質柔軟。</p><p class="ql-block">鳴叫特征 ▽</p><p class="ql-block">鳴唱聲為單調重復的‘tlee-tlee-tlee’聲,各地鳴唱有輕微地理變異。叫聲包括各種‘zzpink’、‘bzzp’和清脆的‘clact’聲,以及可能由翅膀拍打產生的‘creak’聲。</p><p class="ql-block">區別辨識 ▽</p><p class="ql-block">與黃腹鷦鶯的主要區別在于頭部顏色、下體顏色的一致性和叫聲。純色山鷦鶯的頭部顏色較淡,下體顏色統一,叫聲單調平緩。黃腹鷦鶯喉部和胸部上方白色,腹部黃色。</p><p class="ql-block">生活習性 ▽</p><p class="ql-block">棲息于各種生境,從鹽沼到竹林、農作物區(尤其是麥田)和過度生長的花園。偏好濕潤生境,避免茂密森林,但在次生灌木叢、檉柳叢和紅樹林邊緣可找到它們的身影。海拔高度從海平面至800米,局部可達2100米。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如昆蟲及其幼蟲。飛行弱,保持低姿態,短距離移動。</p><p class="ql-block">生長繁殖 ▽</p><p class="ql-block">繁殖期因地區而異,印度北部為6月至10月,南部為3月至7月,斯里蘭卡和東南亞也有特定時間。每次產卵3-6枚,多數為4或5枚,孵化期11或12天,雙親共同孵卵。巢型多樣,常見為草條編織的梨形或橢圓形袋狀,入口側開,隱藏于草叢中。</p><p class="ql-block">地理分布 ▽</p><p class="ql-block">分布自巴基斯坦至中國東部和越南,零星分布于爪哇。在遠東,從阿富汗東北部至中國東部和越南;爪哇為斷續分布。</p><p class="ql-block">保護現狀 ▽</p><p class="ql-block">IUCN:LC(無危);在廣泛的分布區內常見,適應人類生活環境,未來生存前景良好。</p><p class="ql-block">其他 ▽</p><p class="ql-block">在斯里蘭卡的特有種全年保持夏季羽毛特征,包括短尾。</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那坡县|
许昌县|
万山特区|
彩票|
卫辉市|
科尔|
苗栗市|
乌拉特后旗|
延川县|
卫辉市|
红安县|
安溪县|
建宁县|
疏附县|
满洲里市|
泌阳县|
巴青县|
高清|
金坛市|
黄石市|
璧山县|
温泉县|
通州区|
商都县|
巴彦淖尔市|
丰镇市|
长阳|
古浪县|
九台市|
阜阳市|
恩施市|
夹江县|
土默特左旗|
邮箱|
九寨沟县|
郁南县|
德庆县|
鄂州市|
临清市|
通河县|
馆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