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加拿大東部游——魁北克古城

吳松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加拿大以其壯美的自然風光聞名于世。但是,加拿大也有豐富的文景觀。這次我們前往加拿大東部城市旅行,豐富多彩的族裔特色和殖民文化遺產,給我留下深刻印象。Ken說得對,要了解加拿大就得去東部城市走一走,有些風景在溫哥華或者BC省看不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次加拿大東部行,我們等于橫跨了整個加拿大東西部。從溫哥華乘航班前往多倫多,然后租車一路往東北直接到魁北克城。游覽完魁北克城往回走,蒙特利爾、渥太華,一路回到多倫多,然后返回。全程接近5000多公里。這趟旅行讓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幅員遼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路走來,感覺加拿大東部的這四個城市蠻有意思的。就從語言來說,多倫多說英語的人占絕對的優勢;然后渥太華說英語和說法語各占一半;蒙特利爾說法語的人占到一半以上;而魁北克說法語的人占了絕對優勢,連路牌、公交站牌全是法語。這個現象既是加拿大的移民國家特色,又是多元文化的體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的旅行從探訪魁北克城開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魁北克實際是指兩個地理概念,一個是魁北克省,擁有800多萬人口的加拿大第二大省;一個是魁北克城,是魁北克省的省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魁北克這個聽起來有點怪怪的名字源于印第安語,意思是“河流變窄的地方”。圣勞倫斯河與圣查爾斯河在這里匯合,河面收縮至不足1000米寬,形勢險要。魁北克城就建圣勞倫斯河北岸的岬角上。俯瞰魁北克城,猶如一頭雄獅扼守著進入北美大陸的門戶,曾有“北美的直布羅陀”之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534年,法國探險家是雅克·卡蒂埃奉法國國王之命,前往“新世界尋找黃金和一條通往亞洲的通道”,首次進入圣勞倫斯河,種下了一個十字架,并以法王的名義宣布占領了這個地方。那時候正是世界歷史上的大航時代。盡管卡蒂埃踏上了加拿大土地,但原始、寒冷沒能建立居住地。值到1608年,法國探險家薩繆爾·德·尚普蘭帶領的一支探險隊來到圣勞倫斯河谷,他們攀上岬角巨崖,在一塊狹長的桌狀高地豎起了營帳。這是歐洲人在加拿大土地上建立的第一個永久居住地。自此,北美這片沉寂而遼闊的大地被帶入新的命運征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魁北克城有新城和古城兩部分,新城挨著古城。古城并不大,只占整個魁北克市5%的面積。新城摩天大樓此起彼伏,老城則幾乎全部是古老建筑。古城又分上城和下城兩個部分,上城下城遙相呼應,階梯連接。上城主要是宗教和行政管理區,還有許多豪宅,有城墻環繞;下城是峭壁下一塊狹長地帶,是港口、貿易和民居住區。從圣勞倫斯河邊仰望古城,建筑物層層疊疊,猶如迷宮。芳提娜克城堡酒店巍然矗立在頂端,紅磚墻體,綠色尖塔。這座巍峨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筑,是魁北克城當之無愧的頭號地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從上城到下城,又從下城到上城,游覽17世紀的古老教堂、修道院、商鋪和造型各異的法蘭西風格的民居。走在鵝卵石鋪成的街道上,耳邊充斥的是法語,叮叮當當的馬車鈴聲,仿佛有一種穿越歷史的感覺。我們又從芳提娜克古堡酒店、兵器廣場、星形城堡,來到戰場公園,一個個防御工事,一門門加農大炮,似乎聞到這里曾經的戰爭硝煙??????魁北克城似乎是一座經典的法國風情小鎮,讓人驚艷無比,那份怦然心動的感覺,時起彼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皇家廣場是古城中心,游客必到的地方。當年,法國探險家薩繆爾·德·尚普蘭為追尋優質皮草來到圣勞倫斯河谷,在此建立了第一個法國人居住地,第一個皮草交易所。這里被認為是魁北克城的發源地。廣場上有一座古老的石質教堂,四周建筑包括圣母街兩邊的建筑,都是17、18世紀的老建筑。廣場上有畫攤、藝人表演,游客熙熙攘攘,一股法式風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廣場旁邊有幅名為《一年四季》的大壁畫,呈現的是一棟5層樓樓房。許多游客在壁畫前拍照。這個大壁畫并不是古董,是魁北克各地12名藝術家于1999年合作完成的作品。覺得這幅大壁畫立體感非常強。Ken告訴我,在“樓房”的各個房間里,畫著17個16世紀至19世紀魁北克最具代表性的歷史名人。我卻沒把壁畫拍完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街頭畫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兵器廣場上聳立著一尊尚普蘭的巨大雕塑,是他奠定了新法蘭西的基礎,因此,至今仍然被魁北克人銘記。他在新法蘭西的探險中做出了諸多貢獻,包括繪制地圖、建立貿易貨棧、修筑堡壘,還曾擔任過新法蘭西總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法國探險家尚普蘭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進尚普蘭街。這條著名的商業街為紀念尚普蘭而命名。具有法蘭西鄉村風格的尚普蘭街,各種各樣的商店林立于街道兩邊,是游客最為喜歡的地方。漫步在蜿蜒狹長的石板路上,穿梭于古建筑之間,不時有馬車輕快地跑過,灑下一地銅鈴聲;不遠處圣母大教堂的鐘聲響起,讓你恍惚在夢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尚普蘭街一側又看到一個山墻面的大壁畫,栩栩如生地描繪了普通居民生活場景,諸如戀人分別、妻子焦慮地等待船員丈夫歸來;還有1862年發生火災的情景。由于壁畫是用3D技法繪制,舊時古城居民生活百態唯妙唯俏地展現在游客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扇紅色的門吸引著許多游客,特別是姑娘們的青睞,拍照的人絡繹不斷。與歐洲人一樣,魁北克人喜歡用花草裝飾窗臺陽臺。浪漫是從骨子散發出來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英國人統治加拿大的時間比法國人要長,直到現在加拿大的名義元首仍是英王。但是,魁北克城當地居民的語言與生活習慣一直保留著法語和法式傳統。法國文化風俗一直流淌在這座城市的血液里。有一種說法很形象:魁北克人是來自法國的文化傳統,住在英式的社會里面,過著北美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里,400年的時間似乎一直不曾流逝;這里,仍然保留著脫離歐洲時的那份古典、雅致的精髓;這里,成為了無數人魂牽夢縈的浪漫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街頭一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芳堤娜城堡酒店被譽為“全球最上鏡的酒店”。酒店是由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公司建于19世紀末的一系列古堡大飯店之一,其余酒店還有班芙的城堡酒店、維多利亞的城堡酒店、路易斯湖的城堡酒店等,但魁北克城的城堡酒店是加拿大的一張名片。酒店名稱由來是紀念法國的芳堤娜伯爵路易斯·包德。他曾2次擔任新法蘭西總督。酒店擁有超過600間的各種客房。我問Ken住一晚多少錢?他說普通房間大約在3000元RMB,夏季、冬季一房難求。雖然我們沒去住那高檔酒店,但是酒店允許進去參觀。令我喜出望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芳提娜城堡酒店聲名遠播,除了它雄偉華麗的形象之外,還有那些歷史瞬間和流傳于坊間的奇聞軼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戰期間,英美首腦有兩次會議在魁北克芳緹娜城堡酒店召開。第一次是1943年,與會者包括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加拿大首相麥肯錫和中國外長宋子文。因為會議涉及中國抗日戰爭相關議題。第二次會議是在1944年舉行,參會人是羅斯福和丘吉爾。策劃了諾曼底登陸計劃。據說當時把寫有計劃草稿的餐巾紙遺忘在了桌子上。幸好后被服務員撿到交給了酒店。假如這張餐巾紙落在了納粹分子的手中,后果不堪設想。或許二戰的走向會是另一種情形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芳緹娜城堡酒店,外觀優雅壯觀,內部富麗堂皇。最為難得是它奢華的觀景臺。站在觀景臺憑欄遠眺,圣勞倫斯河岸的舊港區和魁北克城的主要市容一覽無遺;回首再看猶如童話般造型的古堡酒店,真是美呆了。我對Ken說,晚上這里更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芳緹娜城堡酒店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魁北克省議會大廈是棟具有獨特風格的宏偉建筑,既有法國古典主義的氣質,又有巴洛克風格的華麗。3天后,我們到渥太華看到加拿大國會大廈時,覺有它們點像。議會大廈參觀是免費的,但是,我們沒有預約,不能進去參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魁北克議會大廈的建設反映了魁北克復雜的歷史文化遺產。Ken讓我注意看大廈的哪個地方鐫刻著一句話,魁北克省的徽章上也有:法文Je me souviens,翻譯成中文是“我記得”。Ken告訴我,意思是提醒魁北克人時刻記住法國的傳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魁北克省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到加拿大次數多了,也電視里看到魁北克人鬧獨立的事情。魁北克曾經有過兩次公投,第一次是1980年,第二次是1995年。第一次反對票占多數,第一次50.6%反對,49.4%贊成,比較接近,但還是沒有通過。當時我的反應是,加拿大政府夠寬容的了。魁省作為特殊地區,保持法國文化傳統,并確立法語作為魁北克唯一的官方語言。既然已經成為歷史,就不必糾結了。加拿大早已獨立,盡管還是英聯邦成員,但早就不再受制于英國。加拿大最后一件事,就剩下不要那個名義君主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來情感或者說是血統,不是簡單的事情,外人是無法理解法裔后人內心世界的,包括仍然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那些土著人。他們是不是失去了更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魁北克省議會大廈前的林蔭大道往前走,就到了國家戰爭公園。英法兩國為了爭奪北美殖民戰爭不斷。1759年9月13日,決定英法7年戰爭勝負的關鍵戰役在亞伯拉罕平原展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從6月開始,英軍分三路圍困魁北克城,水陸夾擊使法軍疲于奔命。但是魁北克要塞易守難攻,固若金湯。最后,英軍采用偷襲辦法,在法軍意料不到的地方,攀登懸崖峭壁登陸,迫使法軍在城南的亞伯拉罕平原進行決戰。英軍的計劃十分有效,即將斷糧的法軍被迫棄城而出,主動尋求英軍決戰。有意思的是,3個月的圍困,僅用了30分鐘就讓法軍潰敗投降。1763年英法兩國簽署《巴黎和約》,結束七年戰爭,并正式把新法蘭西割讓給英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時至今日,除了英軍當年登陸的懸崖底部變成工業區以外,亞伯拉罕平原被加拿大政府列為國家戰爭公園的一部分。公園里有紀念柱。紀念碑上列有亞伯拉罕戰役英法兩軍將領的名字,意在正視歷史,化解恩怨,警示后人熱愛和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魁北克星形城堡要塞一定要去看看。這座聳立于圣勞倫斯河鉆石岬角上的要塞,全長約4.6公里。要塞由法軍始建于1783年。在英國人統治期間,為了防范美國人,繼續修筑城墻和環城炮臺工事,歷時30年,使之成為大英帝國最堅固的要塞之一。 星型要塞緊挨著古城,如今完好無損,俯瞰要塞,猶如魁北克城胸前一枚勛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因為沒有拍到星形要塞全景照片,用了網絡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漫步在魁北克古城,一定不能忘記加拿大曾經的總督達弗林伯爵。據說19世紀初,魁北克城遇到了城市發展瓶頸。很多人提出要拆除城墻,拓展城區。達弗林伯爵及時提交一份保持城市傳統的提案,建議政府立法保護城墻。從而以法律形式,明確古城歷史遺跡區的地位。在他的努力之下,魁北克古城得以保留至今。如今,魁北克古城已成為北美著名的旅游城市,每年接待游客500多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站在城墻上,我自然而然地想到我們蘇州古城。蘇州在大發展初期同樣有被囚于古城的苦惱。直到90年代初才開辟新區和園區,確立了“一體兩翼”的城市發展思路。古城的框架保護下來了,2500多年的古城遺址和護城河沒有挪動,但在漫長的時代變更中,古城墻、城樓幾乎拆毀貽盡。城內道路拓寬、街坊改造也拆毀了許多古建筑。而魁北克人卻很早想到在城外發展思路,將整個古城包括古跡和遺址都保存下來。1985年,魁北克古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魁北克人保護古城的指導思想很明確:城市擴張只能在城墻外,墻內格局不變。“慎拆”和“修舊如舊”原則得到嚴格貫徹。街道可以修補,建筑可以加固,但只能動內部,不能動外部,必須保證馬路、房屋建筑的原貌。商家經營,只準在店堂以內,不允許擺放到門口。甚至店鋪招牌的大小和設計都嚴格控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留住文化記憶的方式、建筑的循環使用,魁北克人有其獨特的辦法和創意。在戰場公園旁邊,有一座魁北克藝術博物館,是由三座不同風格的建筑有機組合在一起的,中間是一座具有現代風格的玻璃屋頂建筑,它巧妙地將東邊的一座19世紀的洛可可風格的老博物館,與西邊的由舊監獄改造成的新館連接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即富有現代感,又保留了19世紀建筑的原有風格。巧妙的構思令人稱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魁北克神學院看到一尊孔子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魁北克新城區同樣值得前往,我們走訪了蒙特卡倫區,畫廊、書店、劇院、博物館、電影院鱗次櫛比,連街邊的路燈都充滿了藝術氣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們在魁北克時,正巧遇上搖滾音樂節。古城內搭起了露天舞臺,熱鬧非凡。據說,魁北克城一年四季有名目繁多的音樂節、藝術節。魁北克城擁有高水平的交響樂團,有多個音樂廳和劇院。世界級搖滾樂手席琳·狄翁、柯瑞·哈特和無帽子樂團都出自魁北克城。我想,這是一種浸入到骨髓里的文化積淀與傳承,才有魁北克今天文化藝術的繁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魅力四射的魁北克城讓人流連忘返。從歷史文化角度講,魁北克城是加拿大風格獨具的地方。盡管我們花了一天兩晚的游覽時間,仍然覺得不夠。品讀魁北克城,我體會到了魁北克人對歷史的尊重,對法式情懷的珍愛。這座處處散發著法蘭西芬芳的浪漫古城,有機會我還會再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部分照片來自Ken。</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拉玛依市| 洪洞县| 临泉县| 广元市| 大冶市| 金华市| 含山县| 冕宁县| 巩义市| 柯坪县| 应城市| 银川市| 峨山| 徐闻县| 拉萨市| 桂林市| 六安市| 磐安县| 肥东县| 新郑市| 济南市| 商城县| 新丰县| 衡山县| 威海市| 宝应县| 靖安县| 健康| 扎兰屯市| 开江县| 大同县| 革吉县| 富源县| 正定县| 寿光市| 托克托县| 海伦市| 武功县| 彭山县| 娱乐| 蚌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