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寶山村太陽灣景區 <p class="ql-block">太陽灣位于彭州市龍門山湔江河畔,距成都市區76公里,海拔高度1100-4200米,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的所在地。景區植被保護完整,以其獨特的地形地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奇特的天象奇觀和厚重的古蜀文化而成為自然觀光之地。</p> <p class="ql-block">望遠山,云霧繚繞;沿寶山村太陽彎山路向西上行即是景區方向。</p> <p class="ql-block">三叉道口向右便是通往"太陽灣景區"之路,然后按照路旁這個標識前行即可:</p> <p class="ql-block">這是太陽灣景區山腳下的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景區游客中心靚眼的景觀向人們展示了太陽灣景區氣派、大方的格調; 這是國家AAAA景區:</p> <p class="ql-block">景區門前標識石說明: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中國自然保護區、中國國家森林公園、國家級旅游景區AAAA級:</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大門正中的噴泉池:</p> <p class="ql-block">尤其噴泉池上方中央雄姿勃勃、四方八達、噴發向上的不銹鋼雕塑,象征了龍門山寶山村的當下和未來充滿了美好和希望。令游人格外注目!</p> <p class="ql-block">景區游客中心西側是"寶山展館",介紹了寶山村及寶山人多年來的奮斗歷程,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進入展館,便看到這幅親切的展板!又見和藹可親的面容!</p> <p class="ql-block">歷史告訴人們: 古蜀先祖,岷山發源; 行漁獵而習耕種,研陶鑄亦業桑蠶; 化玉壘成為人間樂土,聚湔江經營川西平原。與中原黃河文化同機,久已相互匯川; “三星”“金沙”邊跡尚存,足證先民之繁衍。寶山,蜀學文化發祥之淵源……</p> <p class="ql-block">展館內的沙盤詳細清楚地向人們展示了龍門山寶山村的歷史及龍門山太陽灣的發展概況:</p> <p class="ql-block">館內用最簡明扼要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了太陽灣景區珍貴的野生動物保護、獨特的地質地貌景觀、以及門類繁多的珍稀動植物。接下來,就該上山領略其景:</p> <p class="ql-block">太陽灣景區海拔從1100~3900米,目前為游人開放的景區暫到海拔2000米左右。我們的太陽灣之旅由此開始:</p> <p class="ql-block">觀光車為游人提供了上下山的方便,且可以根據游人需求隨時停靠上下車。馬上準備乘坐觀光車:</p> <p class="ql-block">順觀光車道上山后,首先到達"太陽灣景區山門":</p> <p class="ql-block">先在太陽灣景區山門前留個影。</p><p class="ql-block">然后穿過此門便進入了龍門山野生獼猴區、及大熊貓棲息地觀光、珍稀動植物觀賞、高山和峽谷風光、戶外運動、古蜀文化尋蹤、及寶山歷史文化等復合型風景旅游區; 開始了太陽灣之旅。</p> <p class="ql-block">目前開放景區為7.5公里的上山坡道,乘觀光車15分鐘左右到達停靠點"云上餐廳":</p> <p class="ql-block">我們的上山之行,"云上餐廳"是當下觀光車能到達的最高停車點,海拔1800米;其余更高海拔的景點將按不同季節或狀況向游人開放(如,海拔2000-3000米內的高山杜鵑區和珙桐林保護區),其余高海拔旅游點正在陸續開發之中(如,海拔4000米的"黃草坪宿營地"和海拔3200米的"水井坡宿營地");海拔4200米處是"玉皇頂"。可詳見導游圖:</p> <p class="ql-block">從沿途上下觀光車的游覽導游圖可知, 太陽灣景區在湔江河岸西部。湔江是長江支流沱江的支流,在龍門山鎮,接納了最大支流白水河和白鹿河,源頭至此為湔江上游。</p> <p class="ql-block">讓我們首先在云上餐廳先觀風景:</p> <p class="ql-block">云上餐廳寬敞、舒適,是個不錯的游客休息廳;看看進門處這座橢圓形的鏡面水池,一不留神就會耗掉游客好些時間在此饒有興趣地拍攝各式倒影、倩影美照:</p> <p class="ql-block">橢圓形鏡面水池正對出云上餐廳的這扇東側門,外面則是寬敞的觀景平臺。</p> <p class="ql-block">站在觀景平臺,遠處身后是湔江對岸山脈:</p> <p class="ql-block">于此海拔1800米處的觀景臺,可鳥瞰湔江沿岸風景,將兩岸風光盡收眼底。</p><p class="ql-block">看到眼前的湔江, 便聯想到古蜀源遠流長的歷史,它孕育了舉世無雙的古蜀文化,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古蜀文明。湔江是成都平原最古老的"母親河",同樣也是彭州的"母親河"。</p> <p class="ql-block">龍門山湔江兩岸共有9個行政村,其中較大的是寶山村、湔江源村、九峰村、國坪村等。在太陽灣云上餐廳觀景臺可鳥瞰湔江東西兩岸村景,并能遠觀云霧繚繞的天臺山景:</p> <p class="ql-block">在觀景臺將鏡頭拉近, 可更清楚點的俯瞰寶山村、湔江源村和國坪村景, 江上為白水河大橋:</p> <p class="ql-block">觀湔江東岸國坪村及遠處天臺山景(海拔2400米):</p> <p class="ql-block">于此, 還能遠觀北側的大峽谷山脈:</p> <p class="ql-block">等風等雨我等你; 陪天陪地卿陪君!</p><p class="ql-block">等風, 用視覺和聽覺來領悟世界萬物, 享受大自然賜予人類的一切美好!</p> <p class="ql-block">在觀景平臺放眼遠望、低頭鳥瞰世界, 暢享大自然的壯麗和遼闊:</p> <p class="ql-block">北側旁, 是"太陽灣龍門峽谷高山滑索"的出入口大門:</p> <p class="ql-block">滑索橫跨龍門大峽谷,海拔高度1800米,全長350米,起、降點高差30米,距離谷底約200米,是太陽灣戶外高山自我挑戰之地,可穿越云海、遙看山川,驚險刺激的游玩活動。我們因年齡緣故,只能轉發經歷了滑索者的照片作為彌補吧。</p><p class="ql-block">年輕的朋友們, 抓緊盡情地享受生活吧!</p> <p class="ql-block">向北步行登山,很快便到達"峽谷蹦極"景點,位于大峽谷"中山區",眼下陰云密布:</p> <p class="ql-block">中山區位于低山區與高山區之間, 海拔1500~1800米, 全程近4公里; 有龍門大峽谷、太陽灣、龍門壁等眾多景點。</p> <p class="ql-block">這是蹦極的長廊,一直延伸至大峽谷山澗:</p> <p class="ql-block">這是人們直立式蹦極長廊通道。如果你體力和精力充沛,挑戰一次峽谷高空蹦極高點,不光是一次冒險之旅,而是讓你終身難忘之舉; 讓你在該處盡情地觀賞龍門大峽谷的壯觀場景……</p> <p class="ql-block">中間蹦極通道的左右兩側是座式蹦極位的設施:</p> <p class="ql-block">路旁游覽指示牌告訴人們,前方高山區有更好的游覽勝地; 今日就暫到此為止吧!</p> <p class="ql-block">峽谷澗流過的是湔江水。</p><p class="ql-block">正是“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這還僅是海拔2000米的中山區,若要到海拔4200米的"玉皇頂"高山區, 那便真可謂"蜀道難, 難于上青天"了!正如唐代大詩人李白所言"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此詩于此時有了深一層的體會。</p> <p class="ql-block">對喜歡徒步登山的驢友們則可行走于峽谷絕壁之間開鑿的游道上,雖崎嶇險峻,卻安全中略顯刺激。游覽于此,即可觀賞因地形劇烈切割而形成的“V”型龍門大峽谷; 也可觀賞位于山腰奇特的峻峭絕壁的龍門壁; 還可遠望縹緲變幻無窮的云霧;到冬日則是雪峰連綿、日照金山; 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再看看大峽谷的遠近景:</p> <p class="ql-block">留下太陽灣大峽谷難忘的紀念照:</p> <p class="ql-block">峽谷里的天空云層變化莫測、陰晴不定。一時是烏云壓城城欲摧的感覺,一時又朗朗天空讓人感覺天高云淡,風光無限。我們便經歷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瞬間由陰轉晴,峽谷藍天白云,尤為靚麗的時刻:</span></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1600米左右的"翠峰晴雲"觀景臺看到了我們剛離開的蒼山蔥濃翠綠中的"云上餐廳":</p> <p class="ql-block">鏡頭下的我,正在用我的方式記錄著這個世界;但在別人的鏡頭里,我看見了自己:</p> <p class="ql-block">地處彭州,白水河國家自然保護區同屬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溫帶森林生態系統,較好地保持了原始森林風貌,莽莽蒼蒼、若無際涯,被譽為"綠色的植物寶庫": 有許多珍稀植物錯落分布, 如冷杉林、柳杉等美不勝收。</p> <p class="ql-block">抬眼看這些滿山筆直挺拔、粗壯且聳入云霄的珍稀柳杉和冷杉樹讓人贊嘆不已、心胸和眼界頓時開闊! 你有再多的疲憊都會被這無涯的蒼蔥翠綠撫慰舒暢:</p> <p class="ql-block">在杉樹林中隨意擺放上桌椅板凳,不用刻意地裝飾、打點, 即是游人的休息處。"翠峰晴雲"景點的休息點便是如此,簡單卻十分愜意舒適:</p> <p class="ql-block">上下山沿途漫步在風景如畫的生態美景中,盡享大自然的寧靜與和諧。現來到海拔1600米左右的"翠峰晴雲"景點,從不同角度和位置的觀景平臺再次觀看龍門山鎮湔江沿岸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海拔1600米處俯瞰的湔江東西兩岸三村的景, 湔江西岸是寶山村鎮,東岸是國坪村和湔江源村:</p> <p class="ql-block">眼見道路兩旁又是一片茂密的杉樹林,原來是進入了海拔1500米的生態猴區:</p> <p class="ql-block">這是"齊天大圣"的天下: 太陽灣風景區猴群學名“藏酋猴”,又稱"獅面黑獼猴",數量約90只,喜群居,平時棲息于海拔1500~2400米的群山峻嶺中。成年雌猴面部皮膚呈鮮紅色,成年雄猴兩頰及下頦有似絡腮胡樣的長毛,且雌猴毛色淺于雄猴。經常出現在景區"柏雍亭~翠峰晴云"一帶。</p> <p class="ql-block">由于5.12汶川大地震的影響, 山上的野生猴子也一度離開了彭州寶山村。現在山上環境恢復,猴子們又紛紛回來了。十幾年前寶山村花巨資打造的寶山村太陽灣風景區正式對外開放的首日就迎來了上千避暑的游客,而回歸的猴群成為了最有趣的一道風景。</p> <p class="ql-block">在生態猴區留個影:</p> <p class="ql-block">進入"生態猴區", 仍是滿山遍坡直插云霄的杉樹密林,在此留個影,記住此情此景:</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生態猴區能比較清晰的俯瞰湔江西岸畔的寶山村鎮:</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海拔1500多米的生態猴區鳥瞰湔江東岸九峰村的清涼寺全景,真讓人意想不到在這兒俯瞰到了清涼寺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柏雍亭"位于登山步道頂部,上距“翠峰晴云”觀景平臺800米,下行分別距叢生柏灌1000米、銅廠坡300米, 為四柱單檐純木結構。據考證,生活在龍門山的古蜀人屬柏灌王時期,而柏灌王又名柏雍。后人為紀念這段歷史, 故名"柏雍亭"。亭柱上對聯:</p><p class="ql-block"> “<b>萬木枝梳先賢遠, 四山環拱此亭高</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1400米左右的“柏雍亭”云霧山中留下紀念照是此行必須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穿過從這片杉樹林,便來到“蜀王祠”:</p> <p class="ql-block">不愧是"蔥蘢半掩蜀王祠"! 雖位于低山景區中部, 卻在海拔1300米處佇立于一片翠綠之中。上距柏雍亭1000米,下距翠云廊700米,為左右結構的中式建筑,由蜀王祠、古蜀文化展廳、蜀王祠重建碑記、祈愿臺等部分組成。</p> <p class="ql-block">“蜀王祠”始建年代已不可考,為古祠新建, 祭祀軒轅黃帝、歷代生息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湔江河谷</span>的古蜀先祖。融古蜀文化、祠內展廳于一體,喻示古蜀文明與華夏文明同根同源。</p><p class="ql-block">在此,人們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時感受古蜀文化歷史的厚重及韻味。</p> <p class="ql-block">古蜀人翻越九頂山進入成都平原漫長遷徙歷程的五代蜀王中的柏灌一支,進入后第一站就是河流縱橫、水草豐茂、土地肥沃的湔江河谷白水河臺地,并在此建立了古蜀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王朝"柏灌王朝"。這便是能在蜀王祠山門首先見到"柏灌故地"龜碑之緣故; 同時,也是在海拔1400米的登山步道頂部建有一座"柏雍亭"的緣故。</p> <p class="ql-block">盤古開天地,蠶叢魚鳧開蜀國之先。</p><p class="ql-block">蜀王祠山門中間是“<b>柏灌故地</b>”的龜碑;龜碑兩側內立柱上對聯: </p><p class="ql-block"> <b>盤龍天地開始祖軒轅傳萬代</b></p><p class="ql-block"> <b>蠶叢縱目啟五代蜀王著千秋</b></p><p class="ql-block">外側兩立柱上對聯:</p><p class="ql-block"> <b>俯仰九溪萬仞河山舒望眼</b></p><p class="ql-block"> <b>登臨一嘯滿川風物暢吟懷</b></p><p class="ql-block">“蜀王祠”山門的左右側殿宇是展廳, 觀瞻后讓人頓覺: 天彭之勝境在西山,西山之勝在龍門,龍門之勝則在寶山,寶山之勝則曰太陽灣蜀王祠。</p> <p class="ql-block">“蜀王祠碑記”講述了蜀人之先祖蠶叢、柏灌如何從松茂高原,沿湔江河谷而下,出天彭闕至川西平原,完成了從漁獵文化到農耕文化的轉型,造就了璀璨的三星堆、金沙文化; 金沙和三星堆的銅件其金屬元素與寶山一致,金沙和三星堆之玉雕則已證明為寶山之蛇紋玉石, 由此說明寶山對金沙和三星堆文化的影響; 與古蜀先民發祥,繁衍有著密切關聯。</p><p class="ql-block">寶山地處湔水河谷中心,山勢清峻,物華天寶; <span style="font-size:18px;">與中原文化匯合形成了彪炳千秋的中華文化; 此乃謂“中原一統,古蜀迷蹤”。</span></p> <p class="ql-block">蜀王祠殿正中位是中華人文始祖軒轅皇帝:</p> <p class="ql-block">古蜀歷史源遠流長,祠殿內兩側按順序分列了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先后產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五代蜀王: 蠶叢、柏灌、魚鳧、杜宇(望帝)、開明(從帝)等先祖,他們各代表古蜀的一個時期,一段歷史進程; 因此才孕育了舉世無雙的古蜀文化,創造了震驚世界的古蜀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祠內用大量的文字資料和精美藏品,展示了古蜀人遷徙發展歷程以及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的關系,為古蜀尋蹤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歷史線索和器物。</p> <p class="ql-block">古蜀文明始源于川西北高原岷江源頭的“營盤山文化”, 后由于氣候及環境的演變,古蜀人開始翻越九頂山進入成都平原的漫長遷徙歷程。</p><p class="ql-block">下面即是古蜀遷徙之圖: 古蜀人依山而行,順水而下, 由湔江河進入鴨子河,最終進入成都平原形成了燦爛的三星堆文明。</p><p class="ql-block">從各遺址出土的器物看,營盤山遺址與三星堆遺址、寶墩遺址、金沙遺址都有相同的文化因子,構成了“營盤山-寶墩-三星堆-金沙”這一文化發展序列,古蜀文明可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p> <p class="ql-block">這是湔江與下游鴨子河等支流的關系圖:</p> <p class="ql-block">寶山蒼蒼,湔水泱泱, 魚鳧、柏灌,于此榮昌。山蒼蒼兮水悠悠,將與天地共存兮而流長。</p><p class="ql-block">龍門山與古蜀王朝的淵源: 蜀人來到彭縣, 高山下白水河與白鹿河分別匯聚成小溪,流入湔江。白水河和白鹿河兩岸宜于放牧和耕作,尤其有豐富的銅礦和玉石、陶土等,是蜀人走向文明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 是蜀王與龍門山共存、流傳之緣故。</p> <p class="ql-block">從下面“古蜀世系表”便可知, 古蜀的蠶叢、柏灌、魚鳧、杜宇、開明氏等蜀王所處年代對應中原時代分別是:</p><p class="ql-block">?蠶叢時期:蜀國古先民當時已經掌握了栽桑養蠶的技術,對應中原時代應是中華黃帝王朝的堯、舜、禹時代。</p><p class="ql-block">?柏灌時期: 對應中原時代的夏朝。</p><p class="ql-block">?魚鳧時代: 對應中原時代的商朝。</p><p class="ql-block">?杜宇時期: 對應中原時代的西周王朝。</p><p class="ql-block">?開明朝:對應中原時代的東周春秋時代。</p> <p class="ql-block">從“蜀王祠”乘觀光車下山前往海拔1100米左右的“中國名村收藏館”參觀:</p> <p class="ql-block">“中國名村收藏館”,向人們介紹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后,各地許多鄉村是如何臥薪嘗膽、自強不息、立足本土特點、以“傻子”精神埋頭苦干……。加上八十年代以來乘改革開放之春風、秉造化之靈秀,遵循本地特點,修路、開礦、搞水電、辦工廠、搞綠化、興旅游、開學堂等等,靠的是人杰地靈、物華天寶, 達到集體致富!</p> <p class="ql-block">中國農民,數千年來腳踏實地,躬耕田畝,供應衣食,戍邊衛國,他們保證了民族的繁衍,推動了文明的繁榮,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動力。曾經的艱辛, 隨著改革開放掀起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從聯產承包到鄉鎮企業、民主管理、村辦市場、農業技術革新……, 在改革的路上走一條改變自己命運的大道! 中國農民今后,還必須這樣敢闖、敢創、敢為天下先,方可徹底改變命運!</p> <p class="ql-block">龍門山寶山村六十年代初期以來,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工傷兩眼幾乎失明的</span>賈正方書記為首的黨支部做到了為民做實事,至今是表率:</p> <p class="ql-block">這是“中國名村收藏館”大門內天井正中的巨大“門”字形雕塑,其間是群馬奔騰、奪門而出、生龍活虎般的群奔形象!此雕塑讓人心潮澎湃、思緒萬千!生活本就應該這樣……!</p> <p class="ql-block">留下來此一游紀念, 準備下山:</p> <p class="ql-block">這是下山后看到的湔江流域景:</p> <p class="ql-block"><b>結束語: </b>太陽灣風景區是一個充滿自然魅力,景區有其獨特的地形地貌、植被保護完整、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的自然景觀。是國家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所在地;是一個具有天象奇觀和厚重的古蜀文化歷史底蘊的地方。是適合各個年齡段的游客前來探索和享受大自然恩賜的景點。</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余姚市|
蒲江县|
宜春市|
双桥区|
永嘉县|
井冈山市|
台中县|
淮北市|
万载县|
昌黎县|
泉州市|
桂林市|
澎湖县|
安泽县|
芜湖县|
石嘴山市|
通河县|
甘孜|
长海县|
日土县|
射阳县|
农安县|
多伦县|
中卫市|
松原市|
垫江县|
宜阳县|
常宁市|
滁州市|
伽师县|
开阳县|
长沙县|
桐庐县|
柯坪县|
文成县|
临洮县|
筠连县|
依兰县|
成都市|
宕昌县|
舒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