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巴黎歌劇院是拿破侖三世時代最重要的形象工程。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正歌劇劇院,也是巴黎最著名的文化建筑。</p> <p class="ql-block">歌劇院是由查爾斯·加尼葉于1861年設計的,是折衷主義代表作,其建筑將古希臘羅馬式柱廊、巴洛克等幾種建筑形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規模宏大,精美細致,金碧輝煌,被譽為是一座繪畫、大理石和金飾交相輝映的劇院,給人以極大的享受。是拿破侖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歷史資料</p><p class="ql-block">早在17世紀時,意大利歌劇風靡整個歐洲,稱霸著歌劇舞臺。歐洲各國的作曲家就致力于發展本國的歌劇藝術,與意大利歌劇抗衡,與宮廷貴族追求時髦的庸俗趣味進行爭斗。就是在這一時期,法國吸取了意大利歌劇的經驗,創造出具有本國特點的歌劇藝術,法國歌劇也由此發展。法國歌劇藝術風格的形成,決定了法國將建立自己的歌劇院。</p> <p class="ql-block">1667年,由法國國王路易十四批準,獲得了法國政府的支助。1671年3月19日,由佩蘭、康貝爾和戴蘇德克負責建造了法國第一座歌劇院“皇家歌劇院”它就是巴黎歌劇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毀于大火。</p> <p class="ql-block">1860年12月,法國藝術部終于決定了興建巴黎歌劇院,在171件作品之中,年僅35歲的建筑師查爾斯·加尼葉作品脫穎而出,不過那時候他并沒有得到所有人的認同。</p> <p class="ql-block">1861年夏天,歌劇院開始著手興建,不過問題接種而來:首先是地基下面有條溪流使地基無法穩固,再來就是1870年的普法戰爭和第四次革命使尚未完成的歌劇院停工。就這樣在1862年奠基的巴黎歌劇院在重重困難下方于1875年正式啟用,建造費一共超過4,700萬法郎。</p> <p class="ql-block">巴黎歌劇院的內部大廳由繁復的愛奧尼亞式柱支撐,開闊的過廳上空懸掛晶瑩剔透的具有洛可可風格傾向的水晶燈,在這里紅色的、黃色的、金色的、銀色的、綠色的應有盡有,色彩斑斕、絢麗,其形態多姿而雋美,恢宏而端莊,似乎這里的高貴、奢華已達到了極致。</p> <p class="ql-block">休息大廳不僅內部奢華極致,落地窗的上方設有許多鍍金銅像,周圍由灰、紅、金三色磚石砌成,顯得華麗而又凝重。其中有31名作曲家和劇作家,包括莫扎特、貝多芬和羅西尼等,雕塑細致傳神,猶如大師再生。</p> <p class="ql-block">1875年1月5日,第一套歌劇《猶太少女》在歌劇院上演,巴黎歌劇院正式揭幕。在1896年,在歌劇《忒提斯與培雷》的第一幕正要結束的時候,懸掛在觀眾席上方的水晶燈因為短路走火掉下,一名中年婦女不幸死亡,此事后被改編為《劇院魅影》中的著名場面。</p> <p class="ql-block"> 巴黎歌劇院具有歐洲傳統歌劇院中最大的舞臺,舞臺上方有33米高的凈空,這大大拓展了舞臺的表現力。大幕上形如金色飾邊和褶裥的紅天鵝絨幕布,竟是由畫家們逼真地畫出來的。寬大的舞臺略微向觀眾廳傾斜,這種設計是一種造型的創新,它使觀眾產生身臨其境的沉浸感。</p><p class="ql-block"> 歌劇院整體構架全部用鋼鐵框架,只是設計師把這些鋼鐵結構用金子裹了起來,使人感覺不到新材料、新技術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走廊櫥窗</p> <p class="ql-block">巴黎國家歌劇院創建以來,已上演了六百多部歌劇,其中首演的歌劇還有呂利的《希波利特與阿里西埃》、《愛神和酒神的節日》,格魯克的《奧菲歐》、《伊菲姬妮在奧利德》、拉莫的《卡斯托耳和波呂丟刻斯》,羅西尼的《奧里伯爵》,奧柏的《波爾蒂契的啞女》,梅耶貝爾的《惡魔羅勃》,柏遼茲的《本韋努托·切里尼》,威爾第的《西西里的晚禱》,馬斯內的《黛依絲》,斯特拉文斯基的《夜鶯》等。在巴黎歌劇院演出的歌唱家以法國人為主,但亦邀請世界著名歌唱家參加演出。該劇院保持著法蘭西歌劇的頂峰位置,并表現出法蘭西人的高貴氣質。</p> <p class="ql-block">這是在老佛爺百貨屋頂上拍攝的歌劇院頂部。</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川市|
陵水|
肃宁县|
吉木乃县|
彩票|
海安县|
武穴市|
德昌县|
晋中市|
凤台县|
浙江省|
罗田县|
鹤壁市|
绥阳县|
衡山县|
北海市|
渑池县|
鲁山县|
克山县|
麻城市|
石台县|
磴口县|
阜平县|
特克斯县|
丘北县|
安龙县|
河池市|
厦门市|
靖宇县|
曲阳县|
贡嘎县|
荆州市|
庄河市|
错那县|
宁化县|
新疆|
中江县|
吉水县|
乌审旗|
自治县|
封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