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三面紅旗大躍進,中國進入一個非常年代。我們那時年少,有趣生動的少年經歷,豐富了人生視角和閱練。也算啟蒙教育一生之幸事。但從現在的人們來說,是天方夜譚,笑話連連。而我們這代人卻是難忘的回憶,應該予以記錄,讓后人笑笑我們,讓我們笑笑自己。</p> <p class="ql-block"> 一九五八年三面紅旗席卷全國,組織軍事化,生活集體化,行動戰斗化成時髦風行。我們良川立時響應,選擇搬遷自環老屋近十二間房屋,平整屋后近二千多平方菜地作簟坦,志法老屋作供銷社,從下村橫路可直通舒文故居公社辦公樓。連片成為公用辦公,倉庫,生活用房場所面積近六千平方。那時農民聽話,三天之間全部搬遷。同時搬遷和改造的還有姓舒人老屋,老二房成林老屋,張氏宗祠,陳松青老屋,拆板壁,去圍墻,搬各戶桌櫈,大辦食堂,過上放開肚皮吃飽飯的共產主義集體生活。</p><p class="ql-block"> 當時的公社書記金寶清精干小個有威風,辦事大刀闊斧,老訓人,我們小孩一次經過公社樓下,只見金書記站在樓梯頭居高臨下威風凜凜,擺著面孔,訓斥下面一些人:不執行上級的指示,殺你頭,辦你罪。罵得嚇人,我們小孩大眼盯小眼嚇得呆在那里,而他下樓以后卻親切地走到我們身旁,笑著拍拍我們的肩說:小朋友不要怕,不說你們。我們很困惑,怎么書記又兇又親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時兆濟是麗水地區先進,精瘦矮個子書記季海典辦事潑辣,哨門很高,風風火火我們印象很深。良川是縣里先進,別具一格。一進入桐溪涼亭良川地界,涼亭墻上畫有大蘿卜下豬八豬,沙僧,唐僧在做功夫,孫悟空翻筋斗云至籮卜葉上。另一副一老頭坐在一株稻子上抽煙,稻穗下一群小孩做游戲。走到桐溪嶺腳與四澤垟交叉路口豎立著一塊很大的良川街路房屋示意圖,哪街哪房一目了然。到了渡船頭楓樹下,兩邊用梯,橫梁用毛竹執成,四周飾以柏樹枝,彩色紙花的彩門,兩邊大紅條幅:社會主義是天梯,共產主義是天堂。橫梁上面插滿小紅旗,當中橫幅:三面紅旗萬歲。東岸金水了老屋整面墻上畫上一頭大肥豬和一群小肥豬,是為村畜牧場用房。這些畫作彩門都出自我父親陳松典之手。</p> <p class="ql-block"> 那時我6歲,跟著父親(村保管員,付大隊長)吃食堂,日夜住辦公室玩,知道一些事情,有紙筆從小在父親勲陶下會了不少字和畫作。全村五谷糧食稱重入庫,又一一出庫到各食堂,還要負責曬谷麥。柿梨,梨子,桐子,桕子統一給供銷社收購,油茶籽榨油分配各食堂農民食用。稅糧公糧限期出庫挑大云寺糧站。晚上一座大屋就我父子倆睡管,真的很怕,有幾次父親出去開會辦事,只我一個小孩睡覺,醒了不見父親,幾次一個人爬上窗臺,嚎淘大哭,哭著哭著就睡在窗臺上,幾次大哭第二天鄰居告知父親,父親心痛我,從此晚上開會就帶上我,有幾次突擊任務到天亮,燒點心,我也有份,那時候小孩晚上踫到點心不知有多幸運和高興啊。</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干部對我都很好,陳如南書記古板硬直不言說但對人好,季成松軍人氣派,辦事認真對人親切。陳紹琪活躍愛說笑對人問寒暖。一次白巖前摘梨挑到農業社,堆滿場地,大隊長季成松拿給我一個梨子吃,父親看到奪下了梨子,說好梨子不好吃,隨手用刀切了一個半邊爛的梨子給我說:半邊爛的梨子比好梨子甜,至今我還認為半邊爛梨更甜。不肯扔掉爛梨呢。那時候的干部大公無私不是說說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大辦農業廣積肥,愛榮是大隊長季成松的兒子,我是付大隊長兼保管員的兒子,兩家又近又好又親,經常一起玩。我們村干部子女還真聽話,不給他人說壞話,召集要好小朋友一起挖泥餅搭成泥餅窩,到供銷社炭場拿來炭,撲在地上吹火燒泥餅灰積肥,一身汗水泥巴花臉,不亦樂乎。還到下嶺頭坳樟樹下有二個墳坦平坦我們開成地種蕃薯和菜送食堂,因為家里不準燒飯菜。小小心靈只有公家,不知有私家,早晨起來見父親一個人打掃大道坦,我也拿掃把一起掃,曬谷耙谷邊上一圈我耙,我還會幫助父親油印機翻紙,燒廢紙墨垃圾。一次村里開會還獎勵我供銷社的一個菜干餅,松脆咸香真好吃,如今真想再吃上一個。</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個真笑話,不知怎的我小時候講話很吉吧,叫馱吉拉。陳愛雄天天和我一起玩,常常學我笑我的吉吧話,變成二個吉吧講吉吧話,老半天才講明一句話。而我怕人取笑下決心改正,到小學畢業時竟然不吉吧了。而愛榮卻學人家吉吧為榮到現在還吉吧。一個真吉吧變成不吉吧,一個不吉吧學成真吉吧。至今老同學聚會還在一起笑話當年的吉吧。</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次縣里來干部檢查除四害打麻雀和滅老鼠工作,會上數麻雀多少只,還數老鼠尾巴幾條定滅幾只老鼠,會后村干部請縣干部到渡船頭季松岳家中炸油條吃,父親帶著我一起去,只我一個孩子,大家都搶著抱抱我,第一次踫到縣干部比村干部對小孩還親切溫湲,一個縣干部給我一條油條吃,我不敢拿,看著父親的眼睛,過了一會兒,我父親才說,領導給你你就吃一條吧,第一次吃油條真好吃,但不敢吃第二條。后來成松見狀把我拉到隔壁房間塞給我二條,叫我不要怕吃掉,但吃了一條半吃不下去了。小孩就是小孩,讓你吃,你卻吃不了。</p> <p class="ql-block"> 還有一次在陳家祠堂開會,發鞭炮和香打嚇麻雀除四害,看到一大堆的鞭炮心里癢癢的,多想啊!但就是不敢要。我揀地下干部吃旱煙扔下的火柴棍,在地上擺我父親的名字,又擺我自己的名字,在場的干部稱奇,不相信沒有上學的孩子會擺學,許多沒看見的人要求我重擺,又叫我擺其他干部的名字,我說:我真想要千子炮,我擺對了給我一個千子炮好嗎?季成松說行,我一連擺了陳如南,季成松和我父親的名字,大家高興,都說我有出息,季成松給了我一串十個千子炮,那時候的鞭炮有一個就高興的不得了,一連十個,不知道有多高興啊!夜里夢中還在不停的笑。第二天我父親和碎央帶著我,袋子里裝著鞭炮,香火柴和麥餅,爬后畔山去打嚇麻雀,人小爬山卻很快,爬到山頂我爺爺墳墓時,碎央要把墳洞內一小碗扔掉,我父親開玩笑地打了一下她的手說:老祖宗的東西扔不得,扔了會不吉利的,那時碎央還是二十來歲。后又爬了一段山路,到了一個叫巖腰的山洞,在那里扔石塊,放鞭炮,嚇山雀,中飯在洞里吃著沾了很多香粉的麥餅。回家的路上看見每戶人的屋頂,特別是陳家,張家祠堂屋頂站了好多人在搖旗吶喊,敲銅鑼聲,敲破臉盆聲,柴棒聲始起彼復,連綿不斷,麻雀嚇得停不下來掉下的不少。想想除四害真有意思。但那是需窮但沒有一個人殺麻雀,老鼠,蛇吃的,一是風俗習慣,二是家里沒鍋了。</p> <p class="ql-block"> 那里全村只有農業社有糧食,每逢收獲季節,麻雀成群,嘰嘰喳喳吵亇不停,我父親耙曬幾十領稻谷,我拿著雙絲(竹枝條)到處趕麻雀,滿頭大汗。但也有樂趣。早晚簟坦群鳥聚集找食,我父親教我把大篩兒用木棍一頭撐住,木棍底部拴上一條長繩,人撲地上或躲在門扇后不被鳥發現,拉住繩頭,大篩兒里面放點谷子,麻雀開始不敢去吃,后來見無事,一只跟著一只進去吃食,抓住時機拉翻木棍一下子罩住五只麻雀,高興的手舞足蹈。裝進挖了二個小孔的紙箱里,可惜到了第二天死了二只,大群麻雀飛來嘰嘰喳喳好像對我抗議似的,我怕了放掉其余的三只。后來每天都能壓來三,五只,玩一天放掉,再后來麻雀聰明竟沒有一只麻雀進去被我們抓住。抓不住也就沒意思玩了,干脆不抓了,但留下了美好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還有那時后畔山和苦櫧樹園的大樹基本砍光,我屋后就是后畔山,有大樟樹砍后的大樹樁還用一種特制的產刀去產批,說是做樟腦丸,因為聞聞樟腦香和一片片的樟樹片很漂亮,還能揀到不少苦櫧果子。也能聽到產批人的笑話故事,還能躺在樹弄柴叢里捉迷藏,每天必去玩一趟,所以我們那時童年的生活很充實很有趣也很開心。</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國慶節,第一食堂慶國慶吃饅頭,每桌八人一臉盆肉和豆腐,那個饅頭黃黃的,只發酵一點點,酵香味很重,大家叫黃饅頭。但食物緊缺年代真是美味,但每人只有二只,肉和豆腐每人一二筷子就沒了,但味道鮮美,比現在宴會味道更好。整個食堂濟濟一堂三十多桌,村干部講了慶祝國慶的好話,社員們個個高興得象過年。現在真想再嘗嘗過去黃饅頭的味道和社員大食堂的氣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年上學了,學校專門在松青老屋辦食堂,村里也為學生增加細糧,但是要求我們蕃薯連皮吃,說是耐肚蕃薯皮更有營養,節約不浪費糧食。粥也被大人食堂稠一些,有時有白饅頭吃。有一天吃早飯,老師說每個人準備二個蘿頭裝木炭到大云寺,我們沒有去過外地也高興,反正中歺大云寺也有食堂白吃,后來又說一年級人太小不去了,讓高年級去挑炭了。</p><p class="ql-block"> 我們一二年級改成去田里揀麥穗,老師帶著我們一字隊形,路上唱著"我是一亇兵“的歌曲,到了江下田,又到大路垟,第一次看到田野那么大,麥子那么高可高興啦,大家跑著跳著到處揀麥頭,老師還說看誰揀得多表揚,那勁頭可大了,半天揀了3籮頭兒,老師還真表揚了我,心里甜滋滋的。途中我們幾個小朋友一邊揀一邊唱著生硬的解放軍軍歌,最后一句:前進(真)前進(真)前進進(真真)。不料打麥的農民福明說:"娒,不是前真,是前進,前進,前進進",我們說:我們都這樣唱的,旁邊的社員說:福明去過外地會普通話,好象真的你們錯了。我們臉紅耳赤難為情死了,后來問老師我們真的錯了,從此才知道農民也了不起,普通話比我們準,人不可貌相啊。</p> <p class="ql-block"> 記得有一次中午食堂吃飯,說是有一老婆婆偷吃蕃薯種被罰跪在食堂門口,那天早上我和陳愛榮也到過蕃薯種坦,嚇得我們二個小孩不敢吃飯,拔腿從愛榮老屋后門經中央路逃至學校,二家父母找了半天不知為什么。想想我們那時候膽子真小。</p><p class="ql-block"> 還有每次開社員群眾大會,老是叫地主壞分子掃街路,沖廁所,開會時還叫他們站在臺前低頭認罪。有時還把幾個叫到戲臺上去,有個把呆頭呆腦的曬勿燥,還拿上碗排鋒叫他們跪下,臺下還有不少人跟著叫好起哄,平時他們也蠻老實不像壞人。我們小孩一臉懵朧,搞不清什么原因,有些人對人那么狠。</p> <p class="ql-block"> 還有那時候防臺風很有意思,婦女小孩在家搓稻草繩,男人上山縛油茶樹,下地縛玉米樹,叫抗臺風。我也搓過稻草繩。冬天防寒抗凍,在麥苗的田地角燒火冒煙抗凍,踩麥苗增產量。密密麻麻的插秧密植高產,在萬昌祠堂建高爐煉鐵,每個食堂的洗碗水都要挑到東岸畜牧場喂豬。到厎錯對我們小孩不知道,但大人人人都參與,挺熱鬧的,沒有人反對,現在想想中國的老百姓是最偉大的,最聽話的,應該厚待他們。</p> <p class="ql-block">一九六二年良川村班子人員名單</p><p class="ql-block">原來的班子成員,如今只剩毛志民一人了。向離去的班子成員致敬!</p> <p class="ql-block">良川村58,59,60年糧食產量數</p> <p class="ql-block">食堂各年令段飯票定量</p> <p class="ql-block">1959年良川各自然村人口總數:</p><p class="ql-block">391戶,1444人,男735,女709人</p><p class="ql-block">1961年</p><p class="ql-block">422戶,1452人,男754,女698人</p><p class="ql-block">三年內增31戶8人。迀出寧夏17人,實際只增加25人。</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良川村各食堂和各自然村戶主名單,絕大部分戶主己離世,願辛苦一輩子的離世戶主們精神千古,天堂幸福!</p> <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在農業社我們全家拍的一張合影,也是我們家第一張照片</p> <p class="ql-block"> 大躍進,良川靠村班子過硬,土地肥沃,村民聽話勤勞不偷懶,雖有自然災害,產量仍有增產,人口略有增加,生活雖單調不豐盛,但沒有發生餓死人的現象。與全國其他地方比仍屬上等生活。除了砍伐一些古樹外其他破壞損失不大,還興修了不少水庫山塘渠道等水利設施,開墾了不少田地。應該屬于發展時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離開大躍進己經66年了,以上用當年少年之視角回憶大躍進時期的點滴經歷,獲取了我父親記錄的有些數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那個時期的一些真實狀況。年長日久,水平淺薄,難免錯誤,謹供參考,一笑了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连|
奉节县|
旺苍县|
贡觉县|
松潘县|
沙湾县|
安乡县|
冷水江市|
中牟县|
德化县|
托里县|
阳曲县|
郑州市|
万宁市|
通州区|
六枝特区|
商水县|
芒康县|
托里县|
丰宁|
旌德县|
安丘市|
邵阳县|
庄浪县|
镶黄旗|
衢州市|
枝江市|
佛山市|
新密市|
梁山县|
宜阳县|
大新县|
石阡县|
乡城县|
桐梓县|
湛江市|
高安市|
临朐县|
辽阳县|
太原市|
曲麻莱县|